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月动态变化及其气候响应研究
1
作者 胡乔森 孙朝辉 《林业勘查设计》 2025年第1期85-90,共6页
依据2021—2022年河北省12个主要市区的24期月度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NDVI)数据,以及142个气象观测站观测资料的气候因子(平均气温、平均降水量和平均日照时数)资料,分析不同市区的月度变化趋势及其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通过刀切法建立... 依据2021—2022年河北省12个主要市区的24期月度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NDVI)数据,以及142个气象观测站观测资料的气候因子(平均气温、平均降水量和平均日照时数)资料,分析不同市区的月度变化趋势及其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通过刀切法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和时间序列模型。结果表明,不同市区的连年NDVI值之间存在差异,但单年内的月际变化趋势较为一致。NDVI在夏季生长季时达到最大值,冬季则为最小值,并在冬季末和夏初出现一定程度的减少。气温、降水和日照对NDVI均有正向的促进作用,其中,气温的表现最佳。建立的多元回归模型优于时间序列模型,适用于不同数据条件的地区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 月动态变化 气候响应因子 时间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据核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的西南五省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及气候驱动因子 被引量:1
2
作者 罗曼 陶敏 +1 位作者 雒苑婷 杨存建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0-107,共8页
聚焦中国西南地区这一关键碳汇区域,利用谷歌地球引擎(GEE)平台的MOD13 A1V6数据,构建了2002—2022年,西南五省(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核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kNDVI)数据集,综合分析了西南地区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 聚焦中国西南地区这一关键碳汇区域,利用谷歌地球引擎(GEE)平台的MOD13 A1V6数据,构建了2002—2022年,西南五省(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核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kNDVI)数据集,综合分析了西南地区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并结合气象数据,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泰尔-森(Theil-Sen)中位数趋势分析、曼-肯德尔(Mann-Kendall)检验及偏相关分析等方法,探讨了气候变化对植被动态的影响。结果显示:(1)2002—2022年,西南地区整体植被覆盖状况较好,植被覆盖度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且植被覆盖度整体呈上升趋势,线性拟合曲线为y=0.001x-1.691(R^(2)=0.806)。(2)核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与气温和降水的相关性在空间分布上存在异质性,但总体上气候因素对核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的影响以正向促进作用为主,气候驱动的区域主要集中在西藏东部、四川、重庆、贵州和云南部分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 气候变化 偏相关系数 西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归一化微波差异指数和表面散射模型反演裸露地表土壤水分
3
作者 卫炜 周清波 毛克彪 《遥感信息》 CSCD 2012年第3期3-10,共8页
在给定土壤质地和粗糙度状况条件下,用AIEM模型模拟AMSR-E的6.925GHz、10.65GHz和18.7GHz频率下不同含水量时土壤表面发射率和土壤温度的关系,分析表明V极化的发射率受土壤温度的影响很小,其变化主要由土壤水分的变化引起。通过计算不... 在给定土壤质地和粗糙度状况条件下,用AIEM模型模拟AMSR-E的6.925GHz、10.65GHz和18.7GHz频率下不同含水量时土壤表面发射率和土壤温度的关系,分析表明V极化的发射率受土壤温度的影响很小,其变化主要由土壤水分的变化引起。通过计算不同频率组合V极化通道的归一化微波差异指数,并模拟与土壤水分的关系,然后利用这一关系对塔克拉玛干沙漠中部某地的土壤水分进行反演。结果发现用18.7GHz和10.65GHz V极化通道组合的反演值与AMSR-E Level 3土壤水分产品的吻合程度最好。在此基础上分别用3种常见的半经验表面散射模型:Q/H模型、Hp模型和Qp模型,通过计算上述通道组合的NMDI来反演研究区的土壤水分,结果表明利用3种半经验模型得到的反演值之间差异非常小,并且与用AIEM模型计算NMDI时的反演结果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一化微波差异指数 表面散射模型 土壤水分 AMSR-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DVI和SIF的云南植被变化及预测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琳 朱大明 +2 位作者 韩杨 姜昀呈 周鹏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35,共8页
选取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云南省作为研究区,对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NDVI)和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SIF)数据进行监测和预测,揭示两者在监测植被变化中的差异性和互补性,通过相关性分析探讨云南省植被驱动机制,并采用BP神经网络模型和CA-Marko... 选取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云南省作为研究区,对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NDVI)和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SIF)数据进行监测和预测,揭示两者在监测植被变化中的差异性和互补性,通过相关性分析探讨云南省植被驱动机制,并采用BP神经网络模型和CA-Markov模型对云南省植被变化进行时空预测。结果表明:时间上,NDVI和SIF均呈上升趋势;空间上,在较高植被覆盖地区SIF存在饱和现象。SIF在地形复杂区域对植被的响应更为准确。NDVI和SIF均与气象因子呈正相关,NDVI对温度更敏感,SIF对相对湿度更敏感。时序预测上,2020—2025年NDVI和SIF呈下降趋势;空间预测上,NDVI高和SIF较高类型区域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 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 植被变化 驱动机制 时空预测 云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亚干旱区植被NDVI时空变化及其区域对比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汝菡 宫雨生 谈明洪 《环境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0-100,共11页
植被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是反映植被变化的重要指标。为阐明中亚干旱区(中亚五国和中国新疆地区)植被NDVI时空演变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的差异,本研究基于谷歌地球引... 植被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是反映植被变化的重要指标。为阐明中亚干旱区(中亚五国和中国新疆地区)植被NDVI时空演变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的差异,本研究基于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GEE),利用2000−2020年植被生长季间MODIS NDVI产品计算逐年平均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采用Sen′s斜率、Mann-Kendall检验,分析中亚干旱区植被NDVI的时空变化;同时结合遥感数据、气象数据和土地利用等数据,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索影响NDVI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①2000−2020年中亚干旱区植被NDVI整体上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中国新疆地区植被NDVI整体增长速率为2.9×10^(−3)a^(−1),远高于中亚五国总体增长速率(0.6×10^(−3)a^(−1))。②从NDVI变化空间分布来看,中亚五国植被变化趋势空间分布较为分散,植被NDVI改善区域面积占比为25.9%,退化区域面积占比为8.78%;中国新疆地区植被变化呈现出明显的空间集聚效应,改善区域集中在绿洲和主要农业区,植被改善区域面积占比为37.72%,植被退化区域面积仅占0.46%。③植被NDVI受到气候、地形及人类活动要素的多重影响。气温升高抑制中亚干旱区植被生长,降水量增加利于植被生长,高程显著影响植被生长,人类合理利用土地及灌溉设施投入对于植被恢复具有积极作用。研究显示,中亚五国与中国新疆地区植被变化存在明显差异,中国新疆地区植被改善情况明显优于中亚五国。植被NDVI变化受到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共同影响,需要综合考虑区域异质性与多重影响因素的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干旱区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 区域差异 时空动态 谷歌地球引擎(GE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风沙源区2000—2015年植被覆盖状况的区域差异研究 被引量:21
6
作者 李庆旭 张彪 +1 位作者 王爽 谢高地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98-304,共7页
植被覆盖状况是监测与表征区域生态建设成效的重要指标。以往研究注重区域植被覆盖状况的整体变化分析,对长时期区域内部植被覆盖变化及其差异研究较少。文中基于京津风沙源区遥感影像数据,采用GIS空间分析技术,重点评估了2000—2015年... 植被覆盖状况是监测与表征区域生态建设成效的重要指标。以往研究注重区域植被覆盖状况的整体变化分析,对长时期区域内部植被覆盖变化及其差异研究较少。文中基于京津风沙源区遥感影像数据,采用GIS空间分析技术,重点评估了2000—2015年植被覆盖度的年际变化及其区域差异。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5年京津风沙源区植被覆盖度变化为35%~45%,且随年份变化呈波动增加趋势,年均增速为0.4%(P<0.05),生态治理取得明显植被恢复成效。8个治理分区植被覆盖均有所增加,但区域差异明显,晋北山地丘陵亚区和燕山丘陵山地水源保护亚区植被覆盖度年均增速超过0.6%,浑善达克沙地亚区与荒漠草原亚区植被覆盖度年均增速不及0.2%,这与区域地表组成和气候背景有关。从地市来看,北京、天津和承德植被覆盖度较高,但朔州和张家口植被覆盖度增速明显,而乌兰察布和包头植被覆盖度年均增速低于0.1%。相比2000年,2015年京津风沙源区有51%的区域植被覆盖度增加,49%区域植被覆盖度未变或降低,主要集中在京津风沙源区的中部和西部县市(旗),未来生态治理过程中应加以重点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 归一化植被指数 区域差异 京津风沙源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DIS火点指数监测森林火灾 被引量:17
7
作者 赵文化 单海滨 钟儒祥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52-157,共6页
在利用MODIS红外辐射遥感数据分析异常热点光谱辐射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火情监测模型归一化差异火点指数,并通过几起较大的森林火灾对该模型进行了分析和验证,给出了该监测模型的详细算法。EOS-MODIS探测器具有多光谱、高光谱... 在利用MODIS红外辐射遥感数据分析异常热点光谱辐射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火情监测模型归一化差异火点指数,并通过几起较大的森林火灾对该模型进行了分析和验证,给出了该监测模型的详细算法。EOS-MODIS探测器具有多光谱、高光谱及热点监测动态范围宽的特点,MODIS的新一代多光谱探测器NPOESS NPP VIIRS同样继承了MODIS的优势,为归一化差异火点指数算法模型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火灾 火灾监测 归一化差异火点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kNDVI的云南省植被变化特征及预测研究
8
作者 张琳 朱大明 +2 位作者 韩杨 姜昀呈 周鹏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0-37,44,共9页
以云南省为研究区,基于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NDVI)构建核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kNDVI),通过相关性分析揭示kNDVI驱动机制,并利用CA-Markov模型预测2020—2025年植被变化趋势。结果表明:kNDVI整体呈上升趋势,增长率为0.005,空间上表现为由... 以云南省为研究区,基于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NDVI)构建核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kNDVI),通过相关性分析揭示kNDVI驱动机制,并利用CA-Markov模型预测2020—2025年植被变化趋势。结果表明:kNDVI整体呈上升趋势,增长率为0.005,空间上表现为由东北向西南递增,且对低植被覆盖地区的变化更敏感;相关性分析显示,相对湿度对植被影响最大,温度和降水量对植被影响较小。kNDVI与人口密度、生产总值呈现较强的相关性,农业总值、牧场面积和农田面积与kNDVI呈负相关,其中牧场面积负相关性最强。未来云南省低、较低和较高植被类型覆盖区面积均减少,高植被类型区域呈增加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 植被变化特征 驱动机制 时空预测 云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理探测器的河套灌区湖泊MNDWI时空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9
作者 王成坤 李瑞平 +2 位作者 王秀青 闫志远 苗庆丰 《生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0-107,共8页
为了探究河套灌区湖泊改进的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MNDWI)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力,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提取的MNDWI遥感数据,采用趋势分析法探讨了2000—2019年河套灌区湖泊MNDWI时空变化特征,并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对河套灌区湖泊M... 为了探究河套灌区湖泊改进的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MNDWI)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力,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提取的MNDWI遥感数据,采用趋势分析法探讨了2000—2019年河套灌区湖泊MNDWI时空变化特征,并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对河套灌区湖泊MNDWI驱动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19年河套灌区湖泊MNDWI呈增加态势,平均上升幅度为0.006/年,季节变化特征明显。(2)近20年来面积呈增加趋势的湖泊超过半数,占比高达68.5%,主要分布在乌梁素海和河套灌区的西部。(3)河套灌区湖泊MNDWI空间差异主要受引水量、地下水埋深、人口分布、年平均气温、土地分类、年平均降水量和高程等因素影响,其因子解释力均超过30%,这表明这些因子是影响该区域内MNDWI空间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而坡度和GDP对湖泊水体指数的解释力相对较弱;自然因子间的交互作用以双因子增强趋势为主,其中地下水埋深∩土地分类解释力最高,为0.7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套灌区湖泊 地理探测器模型 驱动因子 改进的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2022年河套灌区kNDVI的时空演变及其驱动力分析
10
作者 郑美君 雍婷 +1 位作者 查元源 邱让建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119,128,共9页
随着气候变化加剧和人类活动增加,植被变化作为环境响应的重要指示,逐渐成为科学研究的热点。利用MODIS数据分析2000-2022年河套灌区核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kNDVI),通过计算slope、LOWESS平滑、重心转移模型和Hurst指数,结合地表气温和... 随着气候变化加剧和人类活动增加,植被变化作为环境响应的重要指示,逐渐成为科学研究的热点。利用MODIS数据分析2000-2022年河套灌区核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kNDVI),通过计算slope、LOWESS平滑、重心转移模型和Hurst指数,结合地表气温和降水数据,采用多元回归残差分析探究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贡献。结果显示:①河套灌区kNDVI呈稳定增长,年均增长率1.51%(p<0.001),整体重心向西南移动,93.42%的地区kNDVI变化趋势具有较强持续性。②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kNDVI变化的综合贡献率达88.75%,其中共同引起的绿化为主要驱动力,占总体的80.25%。③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贡献率分别维持在0.21和0.76左右。为河套灌区kNDVI的时空演变及其驱动力提供了新见解,为区域生态管理和政策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kNDVI) 时空演变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驱动力 河套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entinel-2的青铜峡灌区水稻和玉米种植分布早期识别 被引量:3
11
作者 朱磊 王科 +2 位作者 丁一民 孙振源 孙伯颜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50-860,共11页
及时准确地掌握灌区内作物种植分布对于灌溉水资源高效配置、农田精准管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以宁夏青铜峡灌区为研究对象,利用多时相Sentinel-2卫星数据,通过水稻和玉米早期特征分析,提取关键的“水淹”信号和“植被”信号,构建时序归... 及时准确地掌握灌区内作物种植分布对于灌溉水资源高效配置、农田精准管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以宁夏青铜峡灌区为研究对象,利用多时相Sentinel-2卫星数据,通过水稻和玉米早期特征分析,提取关键的“水淹”信号和“植被”信号,构建时序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MNDWI)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特征值数据集,并通过样本分析关键特征阈值,构建水稻和玉米早期种植分布决策树模型,提取2022年宁夏青铜峡灌区水稻和玉米种植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1)玉米和水稻苗期的后半段5月15—31日,水淹信号和植被信号是区分二者关键时期。(2)基于早期作物物候特征的方法,在5月16—31日获取的水稻和玉米图像制图精度高于90%,用户精度超过91%,总体精度超过90%,Kappa系数高于0.88,明显高于同时期随机森林方法的分类精度。(3)本研究提出的方法在早期水稻和玉米种植分布提取方面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并且能够在时空尺度上以较少的实地样本进行延展,同时在时间上也更有优势。因此,该方法为青铜峡灌区水稻和玉米种植分布早期调查提供了重要的方法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铜峡灌区 Sentinel-2 归一化植被指数 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 决策树 水稻 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UDAPT方法的局地气候区分类流程优化及地表热环境特征分析——以西安主城区为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衍 雷宸骁 +2 位作者 杨柳 李奇 赵龙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7-125,共9页
局地气候区(Local Climate Zone,LCZ)是依据城市地表特征进行分区的城市气候定量分析方法。现有WUDAPT分类流程(World Urban Database and Access Portal ToolsM,WUDAPT)由于人为样本类别识别偏差造成建成类型分类精度明显低于自然类型... 局地气候区(Local Climate Zone,LCZ)是依据城市地表特征进行分区的城市气候定量分析方法。现有WUDAPT分类流程(World Urban Database and Access Portal ToolsM,WUDAPT)由于人为样本类别识别偏差造成建成类型分类精度明显低于自然类型,本文以西安主城区为例对这一分类流程进行优化,优化流程采用GIS计算和归一化差异指数计算达到预先识别建筑形态特征与自然覆盖属性的目的,结果用于提取不同LCZ样本类型。采用大气校正法反演得到研究区内地表温度数据,与LCZ分类地图叠置分析得到不同LCZ地表热环境差异与规律。从LCZ分类结果来看,优化的分类流程制作的LCZ地图总体分类精度、建成类型分类精度和自然覆盖类型分类精度分别为79.76%、79.97%和79.41%,相比常规流程下的精度分别提升17.4%、19.4%和9.5%,Kappa系数为0.78,一致性达到显著水平。从地表温度分析结果来看,建成类型LCZ地表温度受建筑密度、高度、功能等共同影响,建筑高度相近时密度越大地表温度越高,而建筑密度一定高度越高地表温度越低,LCZ10受人为热影响而地表温度最高。自然覆盖类型地表温度整体低于建成类型,但仍表现出显著的类间差异,如无植被覆盖的硬化地面与裸地均高于植被覆盖类型,低矮植被与稀疏林地均高于稠密林地,水体地表温度最低。从局地气候区分类视角合理规划不同LCZ用地类型可达到改善城市地表热环境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地气候区分类 GIS计算 归一化差异指数 分类精度 地表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滴灌工程对农业生产能力的影响评估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聪 盛建东 +4 位作者 朱先海 轩俊伟 周学林 杨世平 蒋平安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5-101,共7页
滴灌工程作为干旱区绿洲灌溉农业增产增收的一项革命性技术工程,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产生着深远影响。为了有效评估滴灌工程对农业生产能力的影响,将沙雅县作为研究区域,利用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 滴灌工程作为干旱区绿洲灌溉农业增产增收的一项革命性技术工程,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产生着深远影响。为了有效评估滴灌工程对农业生产能力的影响,将沙雅县作为研究区域,利用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数据集、气象数据集和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and Use/Cover Change,LUCC)数据集,对滴灌工程在建设与运行期间(2014-2022年)的县域NDVI及耕地面积时空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2014-2022年,全县耕地面积增加了83.83 km^(2),其中滴灌工程区占比71.22%。②滴灌工程区耕地NDVI平均增长率为0.44%/a,而非滴灌工程区耕地NDVI平均增长率仅为0.30%/a,滴灌工程区耕地NDVI变化较为明显。③滴灌工程实施后,年降水量降低了42.48%,然而县域NDVI却呈现出“增加—平缓—增加”的变化特征,平均增速为0.27%/a,平均增长11.53%。农业生产能力没有降低反而增加。滴灌工程的实施,不仅促进了土地流转与规模化经营,田块的破碎化程度降低,显著扩大了有效耕地面积,更重要的是县域农业产能(NDVI)与节水抗旱能力显著提升,沙雅县整体农业生产能力得到提高。因此,滴灌工程对于提高干旱区农业生产能力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工程 沙雅县 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农业生产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andsat遥感影像的湖南省新邵县植被覆盖度变化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黄逸飞 谭炳香 +2 位作者 杜志 伍汉斌 贺晨瑞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2期48-53,共6页
植被覆盖度是植被的直观量化指标,能够反映植被的生长情况,对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为探讨2000-2021年间新邵县植被覆盖度的动态变化,以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为研究区,利用2000年和2021年两期Landsat遥感影像,采用归一化差异植被指... 植被覆盖度是植被的直观量化指标,能够反映植被的生长情况,对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为探讨2000-2021年间新邵县植被覆盖度的动态变化,以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为研究区,利用2000年和2021年两期Landsat遥感影像,采用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和像元二分模型估算不同时期新邵县的植被覆盖度,并进行差值分析。结果表明:自2000年到2021年,新邵县的植被覆盖度整体呈增长趋势,且西部、南部地区的植被覆盖度增加明显,这与当地封山育林、绿化造林等政策实施密切相关。这也反映出新邵县在2000-2021年期间注重生态保护建设,森林质量明显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 像元二分模型 LANDSAT 植被覆盖度 新邵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塞罕坝植被覆盖时空分异与驱动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晓红 辛守英 +2 位作者 阳丽虹 马明浩 焦琳琳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3-171,共9页
研究塞罕坝林场植被覆盖变化及其驱动机制能够为区域植被保护与森林经营管理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基于MODIS-NDVI、气温和降水数据,采用趋势分析、偏相关性分析、残差分析和相对作用分析等方法,分析塞罕坝林场2000—2020年不同植被覆盖... 研究塞罕坝林场植被覆盖变化及其驱动机制能够为区域植被保护与森林经营管理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基于MODIS-NDVI、气温和降水数据,采用趋势分析、偏相关性分析、残差分析和相对作用分析等方法,分析塞罕坝林场2000—2020年不同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探讨气候因素和人类活动对不同植被覆盖的驱动机制。结果显示:(1)塞罕坝林场植被覆盖的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NDVI)低于0.55的区域归为低植被覆盖区,NDVI高于0.65的区域为高植被覆盖区,而NDVI为0.55~0.65的区域为中等植被覆盖区。(2)2000—2020年,不同植被覆盖等级NDVI的平均增长速率有所差异,低植被覆盖区NDVI平均增长速率较快;其次是中等植被覆盖区和高植被覆盖区;尤其是2007年之后,塞罕坝林场全域NDVI平均增长速率明显高于2000—2007的植被NDVI平均增长速率。(3)在不同植被覆盖等级区,NDVI的主要驱动因素也有所不同,低植被覆盖区NDVI主要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其贡献率高达60.78%;中高植被覆盖区主要驱动因子存在着空间异质性,即中高植被覆盖区的西部和东南部的低海拔区主要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而东北部的高海拔区主要受到气候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罕坝林场 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 气候因素 人类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植被判定流程图法从数码照片中快速提取植被覆盖度 被引量:7
16
作者 班爱琴 钱育蓉 +1 位作者 莫媛淇 杨楠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00-206,共7页
【目的】获得一种基于数码照片的准确、快速估计植被覆盖度的方法,为农林业及生态环境管理提供参数依据。【方法】首先从具有代表性的3个省区(江苏、河南、新疆)获取地表数码照片,然后采用植被判定流程图法(VDF法),对分别在温和及强烈... 【目的】获得一种基于数码照片的准确、快速估计植被覆盖度的方法,为农林业及生态环境管理提供参数依据。【方法】首先从具有代表性的3个省区(江苏、河南、新疆)获取地表数码照片,然后采用植被判定流程图法(VDF法),对分别在温和及强烈阳光下拍摄的10个样本的共计100张数码照片进行处理,计算植被盖度,将其处理效果及计算结果与归一化差异指数法(NDI法)所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在温和阳光照射下拍摄的数码照片,用VDF法和NDI法估计的植被覆盖度的准确度都能够达到90%以上;而在强烈阳光照射下拍摄的数码照片,用VDF法估计的植被覆盖度的准确度(90.01%~92.61%)高于NDI法(81.31%~88.34%)。【结论】相对于NDI法,VDF法是一种提取信息全面、准确、高效的基于数码照片的植被覆盖度估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判定流程图(VDF) 归一化差异指数(ndi) 植被覆盖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不同植被NDVI的变化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31
17
作者 张生军 王涛 +2 位作者 王天明 卢爱刚 葛剑平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6-31,共6页
使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和气象数据研究了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1982—2003年新疆10种植被类型NDVI时间动态变化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研究区植被生长季NDVI以0.58%的年平均增长率显著增加,并... 使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和气象数据研究了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1982—2003年新疆10种植被类型NDVI时间动态变化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研究区植被生长季NDVI以0.58%的年平均增长率显著增加,并且春、夏、秋三季的总体及各种植被类型NDVI都显著增加(P<0.01);通过对生长季NDVI和气候因子的相关分析,发现有5种植被类型与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主要是阔叶林、荒漠、草原、草丛和草甸;与温度显著相关的植被类型为针叶林、灌木、高寒沼泽和高山植被;农田生长季NDVI与降水和温度均不显著相关。通过研究各个季节不同植被类型NDVI与气候因子关系表明,春季植被NDVI与温度关系密切,夏季植被NDVI与降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秋季NDVI的增加是温度和降水量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 趋势变化 植被类型 气温 降水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LC的变量施肥控制系统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46
18
作者 邵利敏 王秀 +1 位作者 牛晓颖 钱东平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84-87,共4页
提出了一个以PLC为主机,集成光学传感器和控制装置的变量施肥控制系统。根据实时监测的作物光谱信息和施肥机具的实际前进速度调节施肥量。系统采用无损测试技术和模糊控制算法,通过归一化植被差异指数测量仪实时获取归一化植被差异指数... 提出了一个以PLC为主机,集成光学传感器和控制装置的变量施肥控制系统。根据实时监测的作物光谱信息和施肥机具的实际前进速度调节施肥量。系统采用无损测试技术和模糊控制算法,通过归一化植被差异指数测量仪实时获取归一化植被差异指数,结合施肥机具行进速度调节执行机构中的电磁阀,实现实时变量施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量施肥 可编程控制器 归一化植被差异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地表温度与地表覆盖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白杨 王敏 +4 位作者 孟浩 黄沈发 苏敬华 沙晨燕 阮俊杰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9-54,77,共7页
城市热岛是城市化过程带来的生态环境效应之一。城市温度升高不仅使得资源消耗增加,而且影响城市居民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为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对城市热岛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显得尤为重要。采用Landsat TM影像数据,以上海市外环内区... 城市热岛是城市化过程带来的生态环境效应之一。城市温度升高不仅使得资源消耗增加,而且影响城市居民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为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对城市热岛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显得尤为重要。采用Landsat TM影像数据,以上海市外环内区域为研究对象,反演了5、11月的城市地表温度、归一化植被指数、改进的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和不透水面率,定量分析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城市地表温度与归一化植被指数、改进的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具有显著的负相关,与不透水面率具有显著的正相关。(2)城市地表温度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5月地表温度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北部区域,而11月地表温度较高的区域在整个研究范围内均有分布。(3)季节因素对城市地表温度与地表覆盖参数的相关性影响较明显。多元回归结果表明,5月城市地表温度与归一化植被指数相关性最大,降温效果绿地大于水体大于城市不透水面;11月城市地表温度与改进的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相关性最大,降温效果水体大于城市不透水面大于绿地。(4)城市绿地和水体对于调节城市地表温度具有显著作用,该结果可用于优化城市格局,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热岛 不透水面率 归一化植被指数 改进的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决策树的辽宁省北部沙漠化信息提取研究 被引量:19
20
作者 贾树海 韩志根 +2 位作者 吕默楠 王晶 谢东祺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18,共6页
以沙漠化问题较突出的辽宁省北部地区为例,选取2007年Landsat 5 TM遥感影像作为基本数据源,通过对影像中耕地、林地、草地、水域等常见地物及典型沙漠化土地进行光谱特征分析和波段间的相互运算,将修改型土壤调整植被指数(MSAVI)、归一... 以沙漠化问题较突出的辽宁省北部地区为例,选取2007年Landsat 5 TM遥感影像作为基本数据源,通过对影像中耕地、林地、草地、水域等常见地物及典型沙漠化土地进行光谱特征分析和波段间的相互运算,将修改型土壤调整植被指数(MSAVI)、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NDWI)和遥感图像缨帽变换后的土壤亮度指数(SBI)、绿度植被指数(GVI)及湿度指数(WVI)等特征变量融入决策树分类模型后进行分层分离,从而实现对沙漠化信息的高精度提取。结果显示,决策树分类法可排除提取地物时的干扰信息,是保证沙漠化土地信息快速自动提取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漠化 遥感 信息提取 决策树 修改型土壤调整植被指数 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 缨帽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