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功率中值和归一化采样协方差矩阵的自适应匹配滤波检测器 被引量:5
1
作者 刘明 水鹏朗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395-1401,共7页
在非均匀海杂波环境中,参考单元中的异常单元限制了采样协方差矩阵(SCM)的估计性能,从而影响了传统自适应匹配滤波(AMF)检测器的检测性能。而考虑删除异常单元的方法在参考单元数目有限时可能导致矩阵的奇异性。鉴于此,在保持参考单元... 在非均匀海杂波环境中,参考单元中的异常单元限制了采样协方差矩阵(SCM)的估计性能,从而影响了传统自适应匹配滤波(AMF)检测器的检测性能。而考虑删除异常单元的方法在参考单元数目有限时可能导致矩阵的奇异性。鉴于此,在保持参考单元数目不变条件下,该文设计一种基于功率中值与归一化采样协方差矩阵(MNSCM)的估计方法,并将其与匹配滤波器(MF)相结合,构造一种新型的自适应匹配滤波检测器。与传统的自适应匹配滤波相比,该文设计的检测器在实测和仿真海杂波数据条件下均具有明显的性能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检测 海杂波 自适应匹配滤波器 采样协方差矩阵 功率中值和归一化采样协方差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PNCC-SVM的滚动轴承故障声纹识别方法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寅杰 邓艾东 +2 位作者 范永胜 占可 高原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6-151,164,共7页
针对滚动轴承声信号分析信噪比低、易受环境噪声干扰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功率归一化倒谱系数(Power-Normalized Cepstral Coefficients,PNCC)和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的滚动轴承故障声纹识别方法。首先对轴承声信... 针对滚动轴承声信号分析信噪比低、易受环境噪声干扰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功率归一化倒谱系数(Power-Normalized Cepstral Coefficients,PNCC)和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的滚动轴承故障声纹识别方法。首先对轴承声信号进行预处理;然后提取改进的PNCC并将其作为特征向量;进而根据SVM算法建立声纹识别模型对轴承故障类型进行识别,并测试所提方法在叠加噪声后的识别准确率。结果表明,改进PNCC具有识别准确率高的特点,在噪声干扰下相比原始PNCC识别准确率均值提高13.35%,鲁棒性更强。研究结果可为滚动轴承的声信号特征提取和故障识别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诊断 滚动轴承 声纹识别 鲁棒性 功率归一化倒谱系数 支持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微麦克风阵列与WideResNet网络的语音命令词识别 被引量:1
3
作者 祁潇潇 曾庆宁 赵学军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6-130,共5页
为了提高噪声环境下语音识别的稳健性[1],提出宽残差深度神经网络的语音识别算法。该算法结合双微麦克风阵列系统、语音数据集为双微麦克风数据集,使用功率归一化倒谱系数作为特征参数输入到残差网络中进行训练。实验表明,与ResNet15模... 为了提高噪声环境下语音识别的稳健性[1],提出宽残差深度神经网络的语音识别算法。该算法结合双微麦克风阵列系统、语音数据集为双微麦克风数据集,使用功率归一化倒谱系数作为特征参数输入到残差网络中进行训练。实验表明,与ResNet15模型、ResNet18模型相比,只有三个残差模块的宽残差网络在噪声环境下语音命令词的识别和内外部说话人检测任务中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均达到了9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音识别 宽残差神经网络 功率归一化倒谱系数 双微麦克风阵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VB-T系统中OFDM信号子载波调制方式的识别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兵兵 杨吉 刘明骞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1-26,共6页
为了解决多径信道下DVB-T系统中OFDM信号子载波调制方式识别性能差的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新的子载波调制方式识别方法.该方法首先采用子载波的归一化功率对空子载波信号进行识别,然后利用循环谱截面相关系数识别出导频子载波信号,最后... 为了解决多径信道下DVB-T系统中OFDM信号子载波调制方式识别性能差的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新的子载波调制方式识别方法.该方法首先采用子载波的归一化功率对空子载波信号进行识别,然后利用循环谱截面相关系数识别出导频子载波信号,最后通过混合高阶矩对调制子载波信号进行识别,从而完成了OFDM信号子载波调制方式的识别.仿真结果表明,在多径信道下,该方法不但具有良好的识别性能,而且具有较低的计算复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制识别 正交频分复用 归一化功率 循环谱 相关系数 混合高阶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各向异性色散左手材料平面波导的导模特性(英文) 被引量:3
5
作者 沈陆发 王子华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189-1193,共5页
对芯层为左手材料而内外包层都是普通材料的非对称三层平面波导TE振荡模进行了分析.在考虑左手材料色散和各向异性的情况下,从Maxwell方程组出发,得到了TE振荡模的色散方程和功率流分布,并且画出了相应的色散曲线.我们找到了8个TE振荡模... 对芯层为左手材料而内外包层都是普通材料的非对称三层平面波导TE振荡模进行了分析.在考虑左手材料色散和各向异性的情况下,从Maxwell方程组出发,得到了TE振荡模的色散方程和功率流分布,并且画出了相应的色散曲线.我们找到了8个TE振荡模,而且包括基模.随着模阶数的增加,模色散曲线右移,功率流曲线下移.但是,随着波导厚度的增加,色散曲线左移,功率流曲线上移.此外,TE振荡模有反常色散特性和负的群速,这正揭示了左手材料的本质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波导 左手材料 色散方程 归一化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偏振光在手征负折射材料表面的反射和极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柳斌 董建峰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97-401,共5页
从理论上分析了圆偏振光入射到手征负折射材料表面的反射与透射特性,给出了归一化反射透射功率与入射角的关系曲线以及布儒斯特角与手征参数之间的关系曲线。当入射角大于两个本征波的临界角时,全内反射现象发生。由于手征负折射介质中... 从理论上分析了圆偏振光入射到手征负折射材料表面的反射与透射特性,给出了归一化反射透射功率与入射角的关系曲线以及布儒斯特角与手征参数之间的关系曲线。当入射角大于两个本征波的临界角时,全内反射现象发生。由于手征负折射介质中的一个本征波发生了负折射,右旋或左旋圆偏振光入射时反射波的极化态有着与常规介质完全不同的特性,以布儒斯特角入射时反射光都为线偏振波但极化方向并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波光学 手征负折射 圆偏振光 布儒斯特角 归一化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测视场对激光引信作用距离影响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史春波 马献华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z1期636-639,共4页
基于激光回波能量的迭加原理,在小视场激光引信对地探测作用距离计算的基础上,对大视场激光引信在不同条件下对地探测作用距离进行了理论计算;并对两者进行综合分析,引入了归一化功率因子和归一化距离因子的概念,通过Matlab计算模拟给... 基于激光回波能量的迭加原理,在小视场激光引信对地探测作用距离计算的基础上,对大视场激光引信在不同条件下对地探测作用距离进行了理论计算;并对两者进行综合分析,引入了归一化功率因子和归一化距离因子的概念,通过Matlab计算模拟给出了相应的因子曲线;最后对激光引信大视场和激光引信小视场对地探测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引信 探测视场 归一化功率因子 归一化距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左手材料波导的慢光产生 被引量:3
8
作者 刘伟 薛燕陵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093-1097,共5页
通常右手材料中实现慢光的方法包括改变材料色散和波导结构色散,而左手材料的提出除了可以利用上述方法外还为慢光技术的实现提供了全新的方法,并具有室温固体条件下易实现的优点。分析了利用左手材料实现慢光的两种机理,并介绍了当前... 通常右手材料中实现慢光的方法包括改变材料色散和波导结构色散,而左手材料的提出除了可以利用上述方法外还为慢光技术的实现提供了全新的方法,并具有室温固体条件下易实现的优点。分析了利用左手材料实现慢光的两种机理,并介绍了当前利用含有左手材料的波导结构实现慢光的研究进展和成果,最后对左手材料在慢光领域的应用做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光 左手材料 材料色散 归一化功率 能流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湍流对轨道角动量态复用系统通信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6
9
作者 邹丽 赵生妹 王乐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52-57,共6页
通过数值仿真,以多个相位屏模拟大气湍流,研究大气湍流对轨道角动量(Orbital Angular Momentum,OAM)态复用通信系统质量的影响.改变大气湍流折射率结构常量C2n和传输距离z,分析其对OAM态复用系统归一化接收功率、误码率等的作用.研究结... 通过数值仿真,以多个相位屏模拟大气湍流,研究大气湍流对轨道角动量(Orbital Angular Momentum,OAM)态复用通信系统质量的影响.改变大气湍流折射率结构常量C2n和传输距离z,分析其对OAM态复用系统归一化接收功率、误码率等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当大气湍流强度增加和传输距离增长时,复用系统归一化接收功率下降、误码率增加.当C2n增大到5×10-13 m-2/3时,系统归一化接收功率下降到0.2以下,误码率增大到0.3以上;当传输距离增大到10 000m,系统归一化接收功率下降到0.3以下,误码率增大到0.35以上.同时,对比不同方位角指数l取值的两个OAM态复用系统受大气湍流的影响,发现:l取值越接近的系统,受大气湍流影响越大.在等同光学信噪比下大气湍流导致OAM态复用系统误码率性能降低2至3个数量级.该研究对OAM态复用系统的实用化具有积极的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角动量 复用系统 大气湍流 折射率结构常量 传输距离 归一化接收功率 误码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相位相关的匀速直线运动模糊图像位移参数估计 被引量:5
10
作者 孙辉 李志强 《中国光学》 EI CAS 2012年第2期174-180,共7页
为估算匀速直线运动模糊图像的运动参数,提出了一种基于相位相关分析的图像配准方法。该方法利用傅里叶变换的平移特性,对产生平移的目标图像进行傅里叶变换并计算归一化互功率谱,其傅里叶逆变换对应二维脉冲函数,通过计算脉冲函数峰值... 为估算匀速直线运动模糊图像的运动参数,提出了一种基于相位相关分析的图像配准方法。该方法利用傅里叶变换的平移特性,对产生平移的目标图像进行傅里叶变换并计算归一化互功率谱,其傅里叶逆变换对应二维脉冲函数,通过计算脉冲函数峰值坐标获取位移图像之间的亚像元级位移量。结合相位相关配准原理和线性空间不变退化模型,给出了匀速直线运动点扩散函数及其光学传递函数的数学描述;讨论了匀速直线运动模糊对相位相关配准结果的影响,证明了图像经过匀速直线运动退化后,位移图像之间归一化互功率谱具有不变性。实验结果表明:动态运动模糊图像最大检测误差为0.489 pixel,标准差为0.16 pix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位相关 运动模糊图像 归一化功率 图像配准 点扩散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FDM无线通信系统中源于单频率偏移的ICI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束锋 程时昕 +1 位作者 陈明 尤肖虎 《应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51-554,共4页
在每条路径上具有相同的归一化单频率偏移(NSFO)条件下,通过数学技巧推导了由NSFO产生的归一化信道间干扰(ICI)功率(NIP)公式的简单形式.同Moose和Feng界相比,简单公式不仅容易且能精确地计算NIP.仿真确定该式成立条件:|NSFO|≤0.2和Nc... 在每条路径上具有相同的归一化单频率偏移(NSFO)条件下,通过数学技巧推导了由NSFO产生的归一化信道间干扰(ICI)功率(NIP)公式的简单形式.同Moose和Feng界相比,简单公式不仅容易且能精确地计算NIP.仿真确定该式成立条件:|NSFO|≤0.2和Nc≥4,这里Nc是OFDM系统中总的子载波数.最后,将其应用到无线信道,推出由Doppler扩展产生的NIP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频分复用 单频率偏移 归一化干扰功率 信道间干扰 简单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位相关技术实现离焦模糊图像运动估计 被引量:6
12
作者 孙辉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23-228,共6页
为解决离焦模糊图像的运动参数估计问题,介绍一种采用相位相关分析的图像配准技术。该方法利用傅里叶变换的平移特性,对产生平移的目标图像进行傅里叶变换,计算位移图像之间归一化互功率谱,其傅里叶逆变换对应二维脉冲函数,通过计算脉... 为解决离焦模糊图像的运动参数估计问题,介绍一种采用相位相关分析的图像配准技术。该方法利用傅里叶变换的平移特性,对产生平移的目标图像进行傅里叶变换,计算位移图像之间归一化互功率谱,其傅里叶逆变换对应二维脉冲函数,通过计算脉冲函数峰值坐标获取位移图像之间的亚像元级位移量。结合相位相关配准原理和线性空间不变退化模型,给出离焦成像系统点扩散函数及其光学传递函数的数学描述,侧重讨论离焦模糊对相位相关配准结果的影响,证明图像经过离焦退化后,位移图像之间归一化的互功率谱具有不变性。动态运动模糊图像最大检测误差0.339像元,标准差0.19像元。该方法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能够满足一般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位相关 离焦模糊 归一化功率 图像配准 点扩散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稳健的室内无模糊多声源TDOA估计算法 被引量:1
13
作者 房玉琢 许志勇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43-1150,共8页
该文针对室内环境下的宽间距多声源到达时间差(TDOA)估计问题,研究了一种基于近似核密度估计(KDE)的无模糊算法。根据声频信号的短时频谱稀疏性,利用相关性检测(CT)提取单个声源能量占优的时频支撑域,进而将观测信号的归一化互功率谱(N... 该文针对室内环境下的宽间距多声源到达时间差(TDOA)估计问题,研究了一种基于近似核密度估计(KDE)的无模糊算法。根据声频信号的短时频谱稀疏性,利用相关性检测(CT)提取单个声源能量占优的时频支撑域,进而将观测信号的归一化互功率谱(NCS)所构建的近似核函数通过累加平均削弱室内混响的干扰,同时引入多阶段(MS)分频带处理有效解决宽间距时的空域模糊。理论推导及仿真研究验证了该算法是一种稳健的室内无模糊多声源TDOA估计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音信号处理 麦克风阵列 归一化功率 相关性检测 近似核密度函数 无模糊到达时间差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预测算法中阈值的傅里叶质谱分析
14
作者 刘平 马玉韬 +2 位作者 孙学宏 张成 杜勇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432-1435,共4页
蛋白质编码区预测中阈值选择对预测结果的影响不容忽视。研究提出以归一化的功率谱密度作为判别DNA序列编码区和非编码区的阈值,以FIR(Finite impulse response,FIR)窄通带滤波器NPBF(Narrow pass band filter,NPBF)作为编码区预测算法... 蛋白质编码区预测中阈值选择对预测结果的影响不容忽视。研究提出以归一化的功率谱密度作为判别DNA序列编码区和非编码区的阈值,以FIR(Finite impulse response,FIR)窄通带滤波器NPBF(Narrow pass band filter,NPBF)作为编码区预测算法核心,采用DNA序列集HMR195和ALLSEQ作为测试集,以碱基层的近似相关系数(Approximate correlation,AC)为预测准确率测度指标,对所提出方法与现有方法的预测结果做了比较。结果表明,采用新阈值得到的预测准确率最高,算法简单直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编码区预测 窄通带滤波器 归一化功率谱密度值 信噪比 近似相关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低信噪比环境下的语音端点检测算法 被引量:5
15
作者 卜玉婷 曾庆宁 郑展恒 《声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92-602,共11页
端点检测技术是语音信号处理的关键技术之一,为提高低信噪比环境下端点检测的准确率和稳健性,提出了一种非平稳噪声抑制和调制域谱减结合功率归一化倒谱距离的端点检测算法。该算法首先通过抑制非平稳噪声再采用调制域谱减消除残余噪声... 端点检测技术是语音信号处理的关键技术之一,为提高低信噪比环境下端点检测的准确率和稳健性,提出了一种非平稳噪声抑制和调制域谱减结合功率归一化倒谱距离的端点检测算法。该算法首先通过抑制非平稳噪声再采用调制域谱减消除残余噪声来提升信噪比,减少语音失真。然后再提取每帧信号的功率归一化倒谱系数,计算每帧信号与背景噪声的功率归一化倒谱距离。最后将该倒谱距离作为检测参数,采用双门限判决方法进行端点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该端点检测算法对语音帧和噪声帧具有较好的区分性。此外,在低信噪比环境下,所提出的算法对于不同类型的噪声都具有较好的稳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信噪比 瞬态抑制 调制域 功率归一化倒谱系数 倒谱距离 端点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通道PNCC与残差网络命令词识别系统
16
作者 张硕 曾庆宁 +1 位作者 郑展恒 卜玉婷 《现代电子技术》 2022年第21期37-42,共6页
针对非用户语音和噪声干扰下命令词识别的准确率和稳健性问题,提出多通道麦克风阵列与功率归一化倒谱系数结合残差神经网络的命令词识别系统。首先,应用残差单元构建标准ResNet⁃CW⁃15多任务模型和低功耗ResNet⁃CW⁃6多任务模型,当模型判... 针对非用户语音和噪声干扰下命令词识别的准确率和稳健性问题,提出多通道麦克风阵列与功率归一化倒谱系数结合残差神经网络的命令词识别系统。首先,应用残差单元构建标准ResNet⁃CW⁃15多任务模型和低功耗ResNet⁃CW⁃6多任务模型,当模型判断命令词为用户发出后,开始执行命令词识别功能,若判断为非用户,则不执行命令词识别功能。其次,采用多通道麦克风阵列采集含有空域特征信息的语音命令词数据集。最后,应用对噪声具有一定鲁棒性的功率归一化倒谱系数作为命令词数据集的特征对网络进行训练。标准ResNet⁃CW⁃15模型在噪声条件下命令词识别率和用户/非用户判断性能表现良好。低功耗模型ResNet⁃CW⁃6虽然在整体命令词识别率和用户判断准确率有所降低,但网络参数大幅度减少,极大降低了系统的功耗,更适合广泛部署在小型低功耗智能设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命令词识别系统 多通道麦克风阵列 多任务模型 功率归一化倒谱系数 残差网络 低功耗 用户判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遥感影像亚像素快速配准方法
17
作者 周靖鸿 彭云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S1期88-93,共6页
针对经典亚像素配准算法运算效率不高的情况,提出一种快速亚像素配准方法。在原有傅里叶变换相位相关方法与矩阵乘法离散傅里叶变换方法的基础上,利用有效子图代替原图进行图像亚像素配准。首先将各子图进行小波变换获得三方向高频分量... 针对经典亚像素配准算法运算效率不高的情况,提出一种快速亚像素配准方法。在原有傅里叶变换相位相关方法与矩阵乘法离散傅里叶变换方法的基础上,利用有效子图代替原图进行图像亚像素配准。首先将各子图进行小波变换获得三方向高频分量,通过比较高频部分能量总和的大小来判断用于像素级配准的有效子图,利用有效子图计算相位相关的频谱峰值获取图像配准的像素级位移,然后利用矩阵乘法离散傅里叶变换上采样方法求出图像配准的亚像素级位移。经模拟试验与工程实例,综合分析该方法的配准精度与配准速度,证明改进方法较经典亚像素配准算法效率更高,更适合应用于实际遥感影像的高精度配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配准 亚像素配准 有效子图 二维小波变换 相位相关 归一化功率 矩阵乘法离散傅里叶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