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熵合金强韧化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马军 王建忠 +3 位作者 敖庆波 李烨 吴琛 汤慧萍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84-393,共10页
高熵合金由于其独特的多主元元素组成,具有很多超越传统合金的性能,包括良好的低温强韧性和高温强度、结构稳定性等,是未来合金研发的重要方向。总结了近10年来在高熵合金强韧化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列举了如位错强化、变形诱导孪晶(twin... 高熵合金由于其独特的多主元元素组成,具有很多超越传统合金的性能,包括良好的低温强韧性和高温强度、结构稳定性等,是未来合金研发的重要方向。总结了近10年来在高熵合金强韧化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列举了如位错强化、变形诱导孪晶(twin induced plasticity,TWIP)强化、变形诱导相变(transformation induced plasticity,TRIP)强化、细晶强化、沉淀强化、固溶强化等机制的典型应用范例,分别评述了这些强韧化机制的潜力和局限,如前3种机制单独应用时强韧化效果有限,后3种机制提高韧性效果有限。最后探讨了高熵合金强韧化研究的未来重点方向,即深入认识影响这些机制的起源,例如层错能对TWIP和TRIP机制的影响;并联合应用多种强韧化机制,以达到优异的综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熵合金 高熵效应 强韧化机制 位错 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射沉积铝基复合材料再结晶控制与强韧化机制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3
2
作者 贺毅强 钱晨晨 +1 位作者 李俊杰 周海生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90-97,共8页
喷射沉积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应用前景广阔,但因成形困难、强韧性低而受限,控制热变形过程中的动态再结晶行为和揭示强韧化机制是关键。综述了喷射沉积铝基复合材料致密化技术的分类与发展;概述了铝基复合材料在变形过程中的回复与再结... 喷射沉积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应用前景广阔,但因成形困难、强韧性低而受限,控制热变形过程中的动态再结晶行为和揭示强韧化机制是关键。综述了喷射沉积铝基复合材料致密化技术的分类与发展;概述了铝基复合材料在变形过程中的回复与再结晶;论述了喷射沉积铝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因素,分析了导致强韧性降低的因素。展望了喷射沉积铝基复合材料的发展趋势,对铝基体动态再结晶行为的影响因素、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强韧性的影响机制及复杂微观组织下材料的强韧化机制、完善与发展喷射沉积材料的致密工艺和机理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提高材料力学性能和强韧性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基复合材料 喷射沉积 颗粒增强 动态再结晶 强韧化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晶须增韧陶瓷基复合材料强韧化机制的评述
3
作者 吴柏源 雷廷权 周玉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6年第7期-,共6页
综述了晶须增韧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强韧化机制。近年来报道中常见的晶须的强化机制是载荷转移和基体预应力,韧化机制有裂纹偏转,晶须桥接和拔出,这些机制均决定于晶须/基体界面的性质。
关键词 晶须 陶瓷基复合材料 强韧化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Mn-Al-C系低密度钢及其强韧化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4
作者 林方敏 邢梅 +3 位作者 唐立志 武学俊 章小峰 黄贞益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8-165,共8页
汽车行业的迅速发展使得能源消耗、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而开发高强度且轻量化的汽车用钢对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正在研发的第三代先进高强钢包括轻质(Lightweight)钢、Q&P(Quenching and partitioning)钢和中锰钢(Mn质量... 汽车行业的迅速发展使得能源消耗、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而开发高强度且轻量化的汽车用钢对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正在研发的第三代先进高强钢包括轻质(Lightweight)钢、Q&P(Quenching and partitioning)钢和中锰钢(Mn质量分数为5%~10%)。其中,Fe-Mn-Al-C系低密度高强钢由于Al元素的加入,在密度降低的同时保持着良好的力学性能,满足第三代汽车用钢对轻量化的要求。同时,由于大量Al、Mn和C元素的添加,Fe-Mn-Al-C系低密度钢的冶炼连铸、微观结构、变形机制、加工过程及应用性能与传统钢种大不相同。本文系统阐述了Fe-Mn-Al-C系低密度钢的成分设计及其中合金元素的作用,介绍了低密度钢的微观组织结构特征;重点讨论了单一铁素体钢、奥氏体基钢、奥氏体基双相钢和铁素体基双相钢的各种强韧化机制,包括固溶强化、细晶强化、沉淀强化及其独特的应变硬化机制,如相变诱导塑性(TRIP)、孪晶诱导塑性(TWIP)、微带诱导塑性(MBIP)、剪切带诱导塑性(SIP)和动态滑移带细化(DSBR)等;并就层错能(SFE)对奥氏体钢变形机制产生的影响进行了总结;最后,对Fe-Mn-Al-C系低密度钢的强韧化机制研究进行展望,为后续研究者的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Mn-Al-C低密度钢 强韧化机制 层错能 显微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射沉积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显微组织调控与强韧化机制的研究现状
5
作者 郇昌宝 贺毅强 +8 位作者 苏前航 任昌旭 丁云飞 冯文 穆昱学 刘勇 左立杰 尚峰 冯立超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2期294-299,共6页
喷射沉积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因成形困难、强韧性低而使得应用受到限制,制备时控制热变形过程中的动态再结晶行为和揭示强韧化机制是关键。本文综述了喷射沉积铝基复合材料的冶金结合情况,分析了导致强韧性降... 喷射沉积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因成形困难、强韧性低而使得应用受到限制,制备时控制热变形过程中的动态再结晶行为和揭示强韧化机制是关键。本文综述了喷射沉积铝基复合材料的冶金结合情况,分析了导致强韧性降低的因素,认为通过旋球同步微变形能抑制沉积颗粒表面的氧化,使增强颗粒与基体结合紧密,并通过冶金结合调控增强颗粒的分布,优化材料的组织,实现梯度材料的制备;同时通过选择不同的增强颗粒得到不同的增强效果,针对性地提高强度、耐磨性等性能;通过显微组织调控(如层状结构、网状结构等)实现构型强韧化。本文还展望了喷射沉积铝基复合材料的发展趋势,认为系统研究增强颗粒、组织构型和颗粒增强复合材料强韧性机制是进一步提升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综合性能的关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基复合材料 喷射沉积 颗粒增强 组织构型 强韧化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心立方晶体结构高熵合金强韧化机制获揭示
6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3-73,共1页
广东省科学院中乌焊接研究所、华南理工大学、美国达特茅斯学院等研究人员研究揭示面心立方晶体结构高熵合金强韧化机制。高熵合金由于优异的力学与物理化学性能受到了国内外学界的广泛关注,其复杂强韧化机制保障了高熵合金具有高加工... 广东省科学院中乌焊接研究所、华南理工大学、美国达特茅斯学院等研究人员研究揭示面心立方晶体结构高熵合金强韧化机制。高熵合金由于优异的力学与物理化学性能受到了国内外学界的广泛关注,其复杂强韧化机制保障了高熵合金具有高加工硬化率与稳定塑性变形能力,可打破传统合金存在的强度-韧性关系倒置瓶颈。其中,共格纳米L12相强化的面心立方晶体结构高熵合金,具有优异的高温、常温、低温力学性能,其强韧化机制与塑性变形机制是目前的研究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焊接研究所 加工硬化率 高熵合金 强韧化机制 面心立方晶体 塑性变形能力 低温力学性能 塑性变形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心立方晶体结构高熵合金强韧化机制获揭示
7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62-162,共1页
广东省科学院中乌焊接研究所、华南理工大学、美国达特茅斯学院等研究人员研究揭示面心立方晶体结构高熵合金强韧化机制。高熵合金由于优异的力学与物理化学性能受到了国内外学界的广泛关注,其复杂强韧化机制保障了高熵合金具有高加工... 广东省科学院中乌焊接研究所、华南理工大学、美国达特茅斯学院等研究人员研究揭示面心立方晶体结构高熵合金强韧化机制。高熵合金由于优异的力学与物理化学性能受到了国内外学界的广泛关注,其复杂强韧化机制保障了高熵合金具有高加工硬化率与稳定塑性变形能力,可打破传统合金存在的强度-韧性关系倒置瓶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焊接研究所 加工硬化率 高熵合金 塑性变形能力 强韧化机制 面心立方晶体 物理化学性能 华南理工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锰奥氏体钢低温强韧化机制研究现状
8
作者 哈金铉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I0002-I0002,共1页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Ni系超低温用钢强韧化机理及生产技术备受关注和重视。由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东北大学)编著,冶金工业出版社2017年5月出版的《Ni系超低温用钢强韧化机理及生产技术》一书,是Ni系超低温用钢强韧化机...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Ni系超低温用钢强韧化机理及生产技术备受关注和重视。由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东北大学)编著,冶金工业出版社2017年5月出版的《Ni系超低温用钢强韧化机理及生产技术》一书,是Ni系超低温用钢强韧化机理及生产技术领域创新的重要成果,该书结合基本案例对高锰奥氏体钢低温强韧化机制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意义重大。该书共5章,第1章对Ni系低温钢概述等进行了阐释;第2章对Ni系低温钢的高温变形规律等进行了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锰奥氏体钢 低温钢 轧制技术 高温变形 国家重点实验室 低温用钢 强韧化机 强韧化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Zn含量超高强Al-Zn-Mg-Cu合金强韧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2
9
作者 范才河 毛垚晶 +4 位作者 刘俊伟 吴琴 胡泽艺 李济 武帅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39-464,共26页
通过增加超高强Al-Zn-Mg-Cu合金中Zn的含量来提升合金的性能已成为超高强Al-Zn-Mg-Cu合金领域的研究热点。国内外学者对高Zn含量超高强Al-Zn-Mg-Cu合金的强韧化机制进行了广泛研究,并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推动了这类合金的发展及其在多... 通过增加超高强Al-Zn-Mg-Cu合金中Zn的含量来提升合金的性能已成为超高强Al-Zn-Mg-Cu合金领域的研究热点。国内外学者对高Zn含量超高强Al-Zn-Mg-Cu合金的强韧化机制进行了广泛研究,并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推动了这类合金的发展及其在多个领域的应用。本文综述了Al-Zn-Mg-Cu合金的强韧化机制和Zn含量的提升对于Al-Zn-Mg-Cu合金强韧化性能的影响,以及微合金化处理、热处理工艺、形变热处理和大塑性变形等强化手段。通过对比分析各种制备和强化方法对合金微观组织及性能的影响,详细阐述了高Zn含量超高强Al-Zn-Mg-Cu合金的强韧化机制及方法,展望了其研究方向和发展前景。旨在为高Zn含量Al-Zn-Mg-Cu合金的成分设计和制备提供指导,以进一步提升其综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ZN-MG-CU合金 强韧化机制 高Zn含量 析出相 超高强铝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压Si_3N_4/MoSi_2复合材料的强韧化效果与机制 被引量:4
10
作者 周宏明 易丹青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3-25,28,共4页
通过显微组织观察和力学性能测试,对亚微米Si3N4颗粒强韧化MoSi2的效果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和探讨。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中的Si3N4颗粒在基体的间层作用,可抑制MoSi2晶粒长大;断口呈现晶粒细小、裂纹扩展曲折和沿晶与穿晶混合型断... 通过显微组织观察和力学性能测试,对亚微米Si3N4颗粒强韧化MoSi2的效果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和探讨。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中的Si3N4颗粒在基体的间层作用,可抑制MoSi2晶粒长大;断口呈现晶粒细小、裂纹扩展曲折和沿晶与穿晶混合型断裂等特征;Si3N4颗粒通过弥散强化和细化晶粒使复合材料强度提高,室温断裂韧度达到8.2 MPa.m1/2,通过晶粒细化、裂纹偏转和分支、微裂纹形成等机制的综合作用使复合材料增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SI2复合材料 SI3N4 力学性能 强韧化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镍合金的强韧化行为及其微观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1
作者 金城焱 杜兴蒿 +7 位作者 闫霏 史传鑫 盖业辉 黄志青 李万鹏 武保林 段国升 王大鹏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2期372-375,380,共5页
近年来,高性能铜镍合金因其具有优异的性能成为了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一些高强韧铜镍合金的研究进展,重点对该系列铜镍合金的强韧化行为及其微观机制进行了讨论与分析。最后给出了高强韧铜镍合金特别是多主元高强铜镍合金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高强铜镍合金 结构材料 强韧化机制 多主元高熵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金属多层膜的强韧化及其尺寸效应 被引量:9
12
作者 张金钰 刘刚 孙军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74-380,共7页
如何有效地协调和平衡材料强度与韧性之间的矛盾,大幅度地提高结构材料的损伤容限,是非均质金属材料微观结构敏感性设计的巨大挑战。纳米金属多层膜作为一类典型的非均质金属材料,由于不仅可以调整其组元几何和微观结构尺度,而且可以引... 如何有效地协调和平衡材料强度与韧性之间的矛盾,大幅度地提高结构材料的损伤容限,是非均质金属材料微观结构敏感性设计的巨大挑战。纳米金属多层膜作为一类典型的非均质金属材料,由于不仅可以调整其组元几何和微观结构尺度,而且可以引入具有不同本征性能的组元材料和不同结构的层间异质界面,因此在获得高强高韧金属结构材料方面具有潜在的能力。结合当前国内外有关金属多层膜塑性变形强韧化机制及其尺寸与界面效应研究的最新进展,分别阐述了晶体/晶体Cu/X(X=Cr,Nb,Zr)与晶体/非晶Cu/Cu-Zr金属多层膜/微柱微观结构-尺寸约束-服役性能三者之间的关联性,并对纳米金属多层膜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金属多层膜 界面 塑性变形 断裂行为 强韧化机制 尺寸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_3N_(4(p))/SiC_((w))强韧化MoSi_2基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 被引量:2
13
作者 周宏明 易丹青 +2 位作者 李丹 肖来荣 柳公器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72-177,209,共7页
采用热压工艺制备了不同Si3N4(p)和SiC(w)体积含量的MoSi2基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维氏硬度计、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等研究了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硬度、断裂韧度和抗弯强度,并对其强韧化机理进行了初步... 采用热压工艺制备了不同Si3N4(p)和SiC(w)体积含量的MoSi2基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维氏硬度计、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等研究了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硬度、断裂韧度和抗弯强度,并对其强韧化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结构致密,强化相与MoSi2之间没有新相生成,力学性能较纯MoSi2得到大幅度提高,其中MoSi2-20%Si3N4(p)-20%SiC(w)复合材料具有最好的抗弯强度和断裂韧度,分别为427MPa和10.4MPa.m1/2。复合材料的强化机制为细晶强化和弥散强化,韧化机制为细晶韧化和裂纹偏转与分支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SI2 复合材料 Si3N4颗粒 SIC晶须 强韧化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韧金属材料中微结构的研究和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贾云柯 陈晓华 +5 位作者 李坤淑 朱谕至 潘士伟 陈凯旋 王艳林 王自东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9-94,共16页
金属结构材料中的共格界面强化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虽然,该方法被证明是一种可同时实现强度、韧性双增的有效途径,但该类材料的制备往往受到尺寸、设备或工艺的制约。近期,一种全新的原位纳米颗粒强化技术被提出,旨在通过弥散分布的共... 金属结构材料中的共格界面强化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虽然,该方法被证明是一种可同时实现强度、韧性双增的有效途径,但该类材料的制备往往受到尺寸、设备或工艺的制约。近期,一种全新的原位纳米颗粒强化技术被提出,旨在通过弥散分布的共格纳米粒子实现材料微观组织的优化及综合性能的提升。文中以铁基合金、铜合金、铝合金为例,对原位纳米颗粒增强合金的成分设计、制备方法及加工工艺选取进行详细介绍,建立该类共格粒子的强韧化机制理论,分析其对金属材料的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综述原位纳米颗粒高强高韧材料的研究现状,并指出其瓶颈与不足。在金属材料中引入原位纳米颗粒,可以实现共格纳米增强增韧,同时具有抑制偏析、细化晶粒、细化第二相/夹杂物、优化材料组织的作用,在多因素协同作用下实现材料的强韧双增,可被广泛应用于铁基合金、铜合金、铝合金、高熵合金等领域。最后对原位纳米强化技术的推进与工业化生产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纳米颗粒 金属材料 强韧化机制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TM-RE系镁合金中LPSO相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罗宇伦 杨鸿 +4 位作者 董志华 蒋斌 张双艳 张丁非 潘复生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29-1452,共24页
镁合金是最具发展潜力的轻量化材料之一,但相对较低的强度和塑性限制了其工程应用。具有堆垛有序和化学有序特征的长周期堆垛有序(LPSO)相是有望实现镁合金强韧化的新型析出相,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本文总结分析了LPSO相的原子结构... 镁合金是最具发展潜力的轻量化材料之一,但相对较低的强度和塑性限制了其工程应用。具有堆垛有序和化学有序特征的长周期堆垛有序(LPSO)相是有望实现镁合金强韧化的新型析出相,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本文总结分析了LPSO相的原子结构特征、形成和转变机制,讨论了不同合金元素对LPSO相稳定性、本征结构物性参数的影响规律,分析了LPSO相对镁合金动态再结晶行为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机理,并总结了基于LPSO相发展高性能镁合金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以期为新型高强韧镁合金的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合金 LPSO相 结构物性 动态再结晶 强韧化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层状复合材料的力学行为及微观变形机理 被引量:1
16
作者 姜爽 贾楠 Peng Lin Ru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34,11,共12页
金属层状复合材料作为一种典型的非均质材料,通过调控其内部的多尺度微结构特性,可以实现金属结构材料强度-韧性的协同提升,在高端先进制造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金属层状复合材料的宏观力学性能显著依赖于各组元层的性能、厚度和异... 金属层状复合材料作为一种典型的非均质材料,通过调控其内部的多尺度微结构特性,可以实现金属结构材料强度-韧性的协同提升,在高端先进制造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金属层状复合材料的宏观力学性能显著依赖于各组元层的性能、厚度和异质界面的结构特性。变形过程中材料内部的微观应力/应变在异质界面处的协调特性对组元金属的形变微观机制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影响复合材料整体的性能。因此,探索金属层状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力学行为-变形机制-宏观力学性能”的内在关联并揭示其对应的微观形变机理,对设计具有优异综合力学性能的金属层状复合材料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聚焦于晶态金属层状复合材料的微观力学行为及变形机理,介绍了其力学行为的尺寸与界面效应,着重讨论了室温下材料的微观形变物理过程,阐明了非均匀金属层状复合体强韧化的机理。最后,对金属层状复合材料力学行为的研究进行了简要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层状复合材料 塑性变形 微观力学行为 变形机制 异质界面 强韧化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工成型工艺对制约镁产业发展的思考与观点
17
作者 闫钊鸣 张治民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084-1091,共8页
镁及其合金是目前工程应用中最轻的结构金属,在航空航天、国防军工、交通运输以及3C电子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对于促进国家“双碳”战略、保障经济建设与国防安全有着重要作用。加工成型工艺是镁产品制备与镁产业发展的重要一环,... 镁及其合金是目前工程应用中最轻的结构金属,在航空航天、国防军工、交通运输以及3C电子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对于促进国家“双碳”战略、保障经济建设与国防安全有着重要作用。加工成型工艺是镁产品制备与镁产业发展的重要一环,常用的镁合金加工方法主要包含了液态成形、固态成形、增材制造、焊接等,目前产业发展存在着能耗高、经济性低、稳定性与均匀一致性差的问题,如何从源头解决成分均匀控制难题、提升加工经济性与稳定性是获得高品质镁合金的关键,而其内在科学问题是掌握加工过程中的微纳组织演变规律、强韧化机制,明晰成形缺陷的成因、演化规律,掌握合金成分高效检测及精准调控方法,基于此,可有效实现镁产品的高效低成本制造,并建立相关的测试评价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产业发展 加工成型 低成本制造 均匀控制 组织演变 强韧化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Mn系无镍低温钢研究进展
18
作者 赵鑫磊 周华生 +3 位作者 章小峰 林方敏 邢梅 杨永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22,共12页
随着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液化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得到广泛关注。低温钢作为这类能源存储和运输的材料,其应用和研发愈显迫切。Ni钢是低温结构钢的主流选择,但近年来,由于Fe-Mn系钢的经济性和性能的优良性,“以锰代镍”新型低... 随着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液化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得到广泛关注。低温钢作为这类能源存储和运输的材料,其应用和研发愈显迫切。Ni钢是低温结构钢的主流选择,但近年来,由于Fe-Mn系钢的经济性和性能的优良性,“以锰代镍”新型低温钢成为科研热点,该类钢通常通过添加Mn、Al和Cu等合金元素调控力学性能,并通过工艺调控达到使用标准。重点阐述了外力参数-变形对力学性能的影响、经典强化机制和变形对强韧性机制的影响;综述了裂纹萌生、溶质偏析、相间强度差和能量吸收等低温断裂的理论原理;系统归纳了韧性的评价指标和试验方法。最后,总结了Fe-Mn系低温钢的相关研究成果,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镍低温钢 成分工艺 强韧化机制 断裂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轧控冷工艺对高强度结构钢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0
19
作者 蓝慧芳 杜林秀 +1 位作者 刘彦春 刘相华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00-204,共5页
探讨了控制轧制及加速冷却过程中工艺参数对高强度结构钢组织及性能的影响;借助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电子背散射衍射对钢的强韧化机制进行了分析.通过合理选择两阶段控轧+快速冷却参数,获得了满足国标GB/T16270—1996中Q690,Q62... 探讨了控制轧制及加速冷却过程中工艺参数对高强度结构钢组织及性能的影响;借助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电子背散射衍射对钢的强韧化机制进行了分析.通过合理选择两阶段控轧+快速冷却参数,获得了满足国标GB/T16270—1996中Q690,Q620和Q550要求的高强度钢板;得出了终轧温度、终冷温度和冷却速度与力学性能之间关系的回归方程,并分析了这些因素对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终轧温度870~880℃,冷速15~20℃/s的条件下,终冷温度570~600℃,能够达到Q550的要求;终冷温度500~570℃,能够达到Q620的要求;冷速提高至35~40℃/s,终冷温度在550℃左右,能够达到0690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轧控冷 高强度结构钢 工艺参数 强韧化机制 力学性能 显微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低碳贝氏体(ULCB)焊接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20
作者 薛小怀 钱百年 +1 位作者 国旭明 于少飞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93-96,共4页
介绍了超低碳贝氏体 (ULCB)焊接材料产生的背景、超低碳贝氏体焊缝强韧化机制和冶金理论 ,还介绍了影响超低碳贝氏体焊缝性能的因素、以及使用该焊接材料时需要解决的问题。文中指出 ,虽然ULCB焊接材料具有优异的性能 ,但是焊接方法的... 介绍了超低碳贝氏体 (ULCB)焊接材料产生的背景、超低碳贝氏体焊缝强韧化机制和冶金理论 ,还介绍了影响超低碳贝氏体焊缝性能的因素、以及使用该焊接材料时需要解决的问题。文中指出 ,虽然ULCB焊接材料具有优异的性能 ,但是焊接方法的选取和保护气氛的选择 ,对焊缝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焊缝组织和硬度对冷却速率不敏感。最后指出ULCB焊接材料的广泛应用必须解决生产效率问题 ,通过控制夹杂物大小和消除柱状晶进一步改善焊缝的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碳贝氏体 焊接材料 强韧化机制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