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断层强震记录基线校正的改进方法 被引量:11
1
作者 张斌 俞言祥 肖亮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37-142,163,共7页
基于Iwan两段式校正方法的原理,引入参数“时移斜率比k i”和“校正后位移的最大平坦度f”来确定强震段偏移开始时间t 1和结束段偏移的开始时间t 2,引入参数“均方根偏差RMSD”来选择位移末尾部分拟合函数的次数,提出了近断层强震记录... 基于Iwan两段式校正方法的原理,引入参数“时移斜率比k i”和“校正后位移的最大平坦度f”来确定强震段偏移开始时间t 1和结束段偏移的开始时间t 2,引入参数“均方根偏差RMSD”来选择位移末尾部分拟合函数的次数,提出了近断层强震记录基线校正的改进方法。应用该方法对芦山地震和汶川地震共8个近断层台站的强震记录进行基线校正处理获取了永久位移。结果表明,获得的永久位移与强震台站附近的GPS台站观测的同震位移吻合较好,永久位移与GPS观测结果的比在0.57~1.72,均值为0.99。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主观经验对于基线校正结果带来的不确定性。同时对比分析了7种基线校正方法对峰值地面运动参数和永久位移的影响,PGA和PGV受不同基线校正方法的影响很小,但是不同的基线校正方法对PGD和永久位移的影响非常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强震记录 基线校正 永久位移 G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21台湾集集地震近断层强震记录的基线校正 被引量:46
2
作者 王国权 周锡元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14,共14页
分析了 92 1台湾集集地震近断层强震记录基线偏移的原因 ,指出强震仪的倾斜是导致近断层强震记录基线偏移的主要原因 ,并提出了相应的基线校正方法 ,比较好地消除了近断层强震记录的基线偏移。根据作者的研究 ,原始记录经基线初始化之... 分析了 92 1台湾集集地震近断层强震记录基线偏移的原因 ,指出强震仪的倾斜是导致近断层强震记录基线偏移的主要原因 ,并提出了相应的基线校正方法 ,比较好地消除了近断层强震记录的基线偏移。根据作者的研究 ,原始记录经基线初始化之后 ,基线偏移对反应谱在工程界最感兴趣的0 .1~ 6s周期范围内的影响是很小的 ,对PGA的影响也很小 ,但对PGV ,PGD和永久位移 (D -last)的影响则相当大。因此 ,对近断层强震记录进行基线校正具有重要的意义。文中所提出的基线校正方法 ,可应用于对 1999年土耳其地震及 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强震记录 基线校正 永久位移 集集地震 数字化强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近断层强震影响的铁路站房抗震韧性评估 被引量:4
3
作者 潘毅 宋佳雨 +2 位作者 包韵雷 申允 陈强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19,共11页
由于铁路选线限制,一些铁路站房修建在地震高烈度区,且临近地震断裂带。为掌握近断层强震作用下铁路站房维持与恢复原有功能的能力,选取某典型铁路站房为研究对象,评估考虑近断层强震影响的铁路站房抗震韧性。首先,分别采用近断层设计... 由于铁路选线限制,一些铁路站房修建在地震高烈度区,且临近地震断裂带。为掌握近断层强震作用下铁路站房维持与恢复原有功能的能力,选取某典型铁路站房为研究对象,评估考虑近断层强震影响的铁路站房抗震韧性。首先,分别采用近断层设计谱和抗震规范设计谱对铁路站房进行抗震设计;然后,选取24组近断层地震动,并建立铁路站房数值模型;最后,针对铁路站房结构的特点,并考虑近断层强震的影响,对铁路站房进行抗震韧性评估。结果表明:在8度罕遇地震作用下,考虑近断层强震影响的铁路站房修复费用为882.82万元,修复时间为21.20 d,受伤率为1.25×10^(-4),死亡率为1.25×10^(-5),比不考虑时的铁路站房各项值均有降低;考虑近断层强震影响的铁路站房抗震韧性等级为二星,而不考虑时它的等级仅为一星。因此,在近断层区铁路站房的抗震设计中,宜采用近断层设计谱,以考虑近断层强震的不利影响,提高铁路站房的抗震韧性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站房 断层强震 断层抗震设计谱 抗震韧性评估 抗震韧性等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规划中抗震减灾的新构想——“强震发生断层”的发现和启示 被引量:2
4
作者 李玶 杨美娥 赵东芝 《中国工程科学》 2007年第7期1-6,共6页
不是所有的活断层都会发生破坏性地震(5~6级以上),只有其中的极少数在未来数十年、数百年内有可能发生强震,特称之为强震发生断层。这种断层有一定宽度,一般为数米、数十米到数百米或更多。在断层范围内,地震波峰值加速度陡增,... 不是所有的活断层都会发生破坏性地震(5~6级以上),只有其中的极少数在未来数十年、数百年内有可能发生强震,特称之为强震发生断层。这种断层有一定宽度,一般为数米、数十米到数百米或更多。在断层范围内,地震波峰值加速度陡增,烈度可增加2°~3°或更多,抗震设计很困难。断层范围外,烈度随着离震中距离的增大而减弱,抗震按常规设计即可;台湾集集地震的观测数据却提示,0.15g的抗震设计,竞能抵御0.5g的破坏,抗震设计采用的地震动参数,蕴藏着巨大的抗震潜能,这使建筑物抗震达到人员零死亡的目标成为可能。强震发生断层的识别和圈定,从地震构造学的角度解决了地震预报的时、空、强三个要素。城市规划中在采用诸多有关抗震规范时,应考虑强震发生断层的有无及其增震作用,提请有关部门对规范作必要的修改和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规划 抗震减灾 断层 强震发生断层 强震发生断层的增震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乏近断层强震观测资料地区抗震设计规范反应谱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新乐 窦慧娟 +1 位作者 朱晞 孙建刚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19-425,共7页
根据最近几次的近断层地震观测记录研究显示,在现行结构抗震设计规范中很少考虑近断层效应的影响,对于缺乏近断层强震观测资料地区,抗震设计规范的改进方法及近断层效应的设计参数还没有统一结论.本文基于UBC97近断层因子设计理念,在收... 根据最近几次的近断层地震观测记录研究显示,在现行结构抗震设计规范中很少考虑近断层效应的影响,对于缺乏近断层强震观测资料地区,抗震设计规范的改进方法及近断层效应的设计参数还没有统一结论.本文基于UBC97近断层因子设计理念,在收集世界范围内近断层观测记录的基础上,按场地和震级进行分类,建立了中长周期关键点处的加速度谱需求的衰减关系式,推导给出了缺乏近断层观测资料地区近断层影响因子的震级和断层距的关系式.并以我国现行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为基础,建议了近断层影响因子的参考取值和修正后的反应谱曲线,为我国结构抗震设计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强震记录 谱需求 设计反应谱 断层影响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近断层强震影响的铁路站房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潘毅 宋佳雨 +2 位作者 包韵雷 陈强 陈鹏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7-27,共11页
由于铁路选线限制,部分铁路站房修建在高烈度区,且靠近地震断层。为保障铁路站房结构的抗震安全,以某站房结构为研究对象,分析考虑近断层强震影响的站房结构地震易损性。首先,分别采用近断层抗震设计谱和规范抗震设计谱对铁路站房结构... 由于铁路选线限制,部分铁路站房修建在高烈度区,且靠近地震断层。为保障铁路站房结构的抗震安全,以某站房结构为研究对象,分析考虑近断层强震影响的站房结构地震易损性。首先,分别采用近断层抗震设计谱和规范抗震设计谱对铁路站房结构进行抗震设计,建立相应的站房结构数值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然后,选取24组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分析铁路站房的地震响应,并分别定义站房结构中混凝土框架、钢屋架和砌体填充墙的损伤指标;最后,对2种设计谱设计的铁路站房局部及整体地震易损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在8度罕遇地震作用下,考虑近断层强震影响的站房结构相较于不考虑的,其混凝土框架和砌体填充墙出现毁坏的超越概率分别下降58.26%和19.82%,整体结构出现毁坏的超越概率上下界分别下降17.27%和19.83%;考虑近断层强震影响的抗震设计能够降低站房结构发生损伤的概率,提高其抗震性能;考虑近断层强震影响的站房结构损伤概率由大到小依次为砌体填充墙、混凝土框架、钢屋架。基于此,地震断层附近的铁路站房结构抗震设计应考虑近断层强震的影响,并加强砌体填充墙的抗震构造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站房 断层强震 断层抗震设计谱 地震易损性 损伤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9.21集集地震考察兼论强震发震断层 被引量:8
7
作者 彭阜南 叶银灿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76-585,共10页
1999年9月21日,台湾中部山麓带发生了M7.3的大地震,震源深度为8km,财产损失及人员伤亡是百年来台湾许多地震中损失及伤亡最大的1次,其震级也是台湾本岛陆上所发生的地震级别最大的。震源机制属低角度逆冲断层成因,余震在平面上围绕着北... 1999年9月21日,台湾中部山麓带发生了M7.3的大地震,震源深度为8km,财产损失及人员伤亡是百年来台湾许多地震中损失及伤亡最大的1次,其震级也是台湾本岛陆上所发生的地震级别最大的。震源机制属低角度逆冲断层成因,余震在平面上围绕着北港高基底作半圆状分布,在垂向上,则分布在逆冲断层的上盘。与此相应,地面变形及上部结构物的破坏,以车笼埔发震断层上盘最为激烈,下盘几乎不受影响。此外,地震断裂的北端,水平位移量高达9.8m,垂直抬升达10m,比主震区要大;其地面加速度峰值,亦高达水平为502gal,垂直为519gal。这些特点表明,地震是受到地下深处侏罗型叠瓦状构造的控制。此外,3个诱发地震中心均受当地的地质构造与地貌条件的控制。文中还叙述了震害及工程结构物破坏的特点,尤其是水工结构物的震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21集集地震 强震发震断层 车笼埔断层 叠瓦状构造 台湾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震成功预报的曙光 被引量:4
8
作者 李玶 杨美娥 《中国工程科学》 2009年第6期19-27,共9页
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30多次成功预报了中、强地震的发生;近20年来国外有些地震学家对几次强震预测失败感到失望,逐渐将地震研究的主攻方向转变为对建筑物抗震能力的鉴定、加强建筑物抗震措施和建立现代数字台网,以便迅速准确确定强震... 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30多次成功预报了中、强地震的发生;近20年来国外有些地震学家对几次强震预测失败感到失望,逐渐将地震研究的主攻方向转变为对建筑物抗震能力的鉴定、加强建筑物抗震措施和建立现代数字台网,以便迅速准确确定强震的发生地点,可以即刻到现场救援;国内地震界部分地震学家受他们的悲观情绪的影响,也放弃了对强震预报的努力。所幸的是部分专业和业余地震学家仍在强震预报领域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强震预报 强震发生断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裂缝带——一种新的地震构造样式 被引量:5
9
作者 李愿军 《中国工程科学》 2006年第4期12-18,45,共8页
黄河黑山峡大柳树坝址、雅砻江锦屏普斯罗坝址及其他一些水电工程区,在勘探过程相继发现了一种新的地质构造现象———深部裂缝带,并且多出现在我国强震活跃地区和强震发生断裂带上,沿断裂带历史上强震活动频繁;深部裂缝带向地下延伸超... 黄河黑山峡大柳树坝址、雅砻江锦屏普斯罗坝址及其他一些水电工程区,在勘探过程相继发现了一种新的地质构造现象———深部裂缝带,并且多出现在我国强震活跃地区和强震发生断裂带上,沿断裂带历史上强震活动频繁;深部裂缝带向地下延伸超过300 m,远远超出地表卸荷带的影响深度,故与强地震作用时岩体构造动力效应密切相关;讨论了根据弹性波作用下岩体的动力学响应,阐述了深部裂缝带发生的地震学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裂缝带 强震断层 卸荷 岩石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