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汶川M_W 7.9和集集M_W 7.6地震前应力场转换现象及其可能的前兆意义 被引量:51
1
作者 刁桂苓 徐锡伟 +4 位作者 陈于高 黄柏寿 王晓山 冯向东 杨雅琼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8-136,共9页
2008年四川汶川M_W 7.9地震和1999年台湾集集M_W7.6地震均为挤压推覆构造环境下发生的板内逆断层型地震.通过对比分析2次地震前的CMT解、震源区附近的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及其反演的应力场可知,集集地震主震震源机制解与用台湾内陆中西部... 2008年四川汶川M_W 7.9地震和1999年台湾集集M_W7.6地震均为挤压推覆构造环境下发生的板内逆断层型地震.通过对比分析2次地震前的CMT解、震源区附近的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及其反演的应力场可知,集集地震主震震源机制解与用台湾内陆中西部的CMT解反演得到的逆断层类型构造应力场吻合,而在主震前震源区附近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反演得到与构造应力场不一致的走滑类型局部应力场,但当局部应力场变化到与构造应力场一致时,数月后发生主震;同样,用青藏高原东部的CMT解震源机制反演得到走滑类型的构造应力场,逆断层类型的汶川主震与构造应力场的压应力轴吻合,震区附近中小地震反演得到了与构造应力场一致的区域应力场,但震前局部应力场变化与逆断层类型应力场一致时,随即发生主震.说明逆断层型主震区附近随着震源区应力积累,在震前会出现相似的局部应力场转换现象,当最终转换到与发生主震的应力状态一致时,表明震源区附近应力已达到相当高的应力水平,可能是发生大地震的征兆,应引起进一步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集集地震 构造应力场 局部应力场 应力场转换 强震发生的征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