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强震发生带地震构造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8
1
作者 李玶 黄广思 杨美娥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45-256,共12页
强震发生带是指全新世 (约 1.2万年 )以来发生过和将来还会发生M≥ 6级地震的地带。中国强震发生带的动力源主要来自印度板块向NNE的顶撞作用 ,而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则次之。板块、断块及锒嵌其间的缝合线、深大断裂带 ,组成了窗棂结构 ... 强震发生带是指全新世 (约 1.2万年 )以来发生过和将来还会发生M≥ 6级地震的地带。中国强震发生带的动力源主要来自印度板块向NNE的顶撞作用 ,而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则次之。板块、断块及锒嵌其间的缝合线、深大断裂带 ,组成了窗棂结构 ,受力时“窗棂”(缝合线、深大断裂 )发生错动 ,而“窗”(板块、断块 )的内部则相对稳定。第四纪以来 ,以我国西南鲜水河———小江断裂带为例 ,在Q1、Q2 时期因断裂带作左旋扭动 ,在拉张区形成许多断陷盆地 ;到Q3由于地应力方向改变 ,运动加剧 ,使不同方向断裂互相贯通 ,活动延续至今 ,称之为活动断裂带。强震多发生在活动断裂带的特殊部位 ,震中区地面强烈变形 ,表现为毗邻地段猛烈升降、地堑地垒系和断头河等。由古地震研究得知Q4 以来强震常在原地多次重复 ,且震级相近。由台湾 1999年集集地震和云南195 5年鱼地震的加速度等值线和等烈度线图形对比 ,建筑物破坏程度和昔格达层变形对照 ,得出强震构造变形机理乃系“夹心饼干”似的三层结构所致 ,三层即是断层的二盘和其所夹持的断层破碎带 ,后者是地应力聚集和释放的场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震发生带 “窗棂”结构 活动断裂 台湾集集地震 鱼Zha地震 中国 地震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三峡坝区地壳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李玶 李愿军 《中国工程科学》 2004年第6期26-34,共9页
长江三峡大坝座落于黄陵断块南端由闪长花岗岩组成的完整岩体上。黄陵断块作为中国内陆的次级板块具有典型的双层结构 (结晶基底和沉积盖层 ) ,自印支运动形成以来一直呈持续、缓慢的整体抬升 ,断块除向东南轻微倾斜外 ,内部构造变形不... 长江三峡大坝座落于黄陵断块南端由闪长花岗岩组成的完整岩体上。黄陵断块作为中国内陆的次级板块具有典型的双层结构 (结晶基底和沉积盖层 ) ,自印支运动形成以来一直呈持续、缓慢的整体抬升 ,断块除向东南轻微倾斜外 ,内部构造变形不明显。断块为多条活动构造所围限 ,其中近南北向的远安和仙女山两条深大断裂为主要强震发生带。远安断裂带为豫西、鄂西、湘西山地和南阳、江汉、洞庭盆地的一条区域性分界线 ,全长约 10 0 0km ,该断裂带历史上曾发生过两次 6 5级地震 (常德、南阳 ) ,两次地震震中相距约 5 0 0km ;仙女山断裂带沿香溪河向北延伸终止于青峰断裂 ,向南越过渔洋关后 ,形迹不明 ,全长达 2 2 0km ,该断裂带具有发生 6 0级地震的构造条件。大坝可能遭遇到的地震危险主要来自这两条强震发生带 ,对大坝的影响烈度预计为6°~ 7°,水平峰值加速度 0 1~ 0 15 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峡大坝 黄陵断块 强震发生带 地壳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