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强震动记录统计分析的不同场地分类方法比较
1
作者 李小军 程晓芳 +1 位作者 荣棉水 张斌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77-684,共8页
以特定深度范围内岩土层等效剪切波速作为控制参数的单指标场地分类及以特定深度内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覆盖土层厚度作为控制参数的双指标场地分类是国际上的两大类场地分类方法,两类方法的适用性和合理性一直是工程界所关注和讨论的问... 以特定深度范围内岩土层等效剪切波速作为控制参数的单指标场地分类及以特定深度内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覆盖土层厚度作为控制参数的双指标场地分类是国际上的两大类场地分类方法,两类方法的适用性和合理性一直是工程界所关注和讨论的问题。工程场地分类的基本用途是合理地考虑场地条件对地震动影响以确定建设工程的设计地震动参数,同一分类场地中强震动记录频谱特性的一致性程度是说明场地分类方法合理性的最有效标准。利用日本KiK-net观测台网的强震动记录和台站钻孔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探讨了已有的多个场地分类方法的差异和优劣。首先采用中国、美国和日本等国家规范中及近年来提出的几种新的场地分类方法分别进行台站场地类别划分和强震动记录分组,而后针对不同分类方法中同类场地台站的地表地震动加速度记录进行加速度反应谱(包括峰值加速度)与震级和震中距关系的统计分析,并通过加速度反应谱统计残差分析,探讨了不同场地分类方法中同类场地台站强震动记录加速度反应谱的一致性和聚类性。研究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场地分类方法中,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覆盖土层厚度为控制参数的双指标的中国抗震规范场地分类方法为最优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地分类 剪切波速 强震动记录 加速度反应谱 残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地震滑坡与强震动记录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构建与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孝波 周兴浩 +3 位作者 薄景山 黄猛 欧阳刚垒 颜灵勇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8-285,308,共9页
地震滑坡资料与实际强震动记录是开展地震滑坡成灾机理研究的重要基础数据,如何科学管理这些数据资料,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科学价值仍然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文章以黄土高原地区7次典型历史地震诱发黄土滑坡和125次地震(2001—2018年)... 地震滑坡资料与实际强震动记录是开展地震滑坡成灾机理研究的重要基础数据,如何科学管理这些数据资料,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科学价值仍然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文章以黄土高原地区7次典型历史地震诱发黄土滑坡和125次地震(2001—2018年)的强震动记录为基础数据,依托开源GIS平台+MySQL数据库,构建黄土高原地震滑坡与强震动记录数据库管理系统。该系统界面规范、友好,参数获取方便,图表展示清晰、流畅,不仅为地震滑坡和强震动记录数据资料的管理与应用提供一个科学便捷的平台,也为黄土地震滑坡成灾机理研究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础,亦对黄土高原地区防灾减灾工作的开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地震滑坡 强震动记录 数据库管理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KiK-net强震动记录的加速度反应谱规律性偏差 被引量:1
3
作者 袁明明 李小军 王玉石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77-892,共16页
地震动特性受到地震震源、地震波传播介质和局部场地条件等因素的综合影响,虽然地震动反应谱虽然具有统计意义上的共性,但其具体形状又各不相同,特别是部分加速度反应谱与统计平均值之间存在显著的规律性偏差。为了进一步探究加速度反... 地震动特性受到地震震源、地震波传播介质和局部场地条件等因素的综合影响,虽然地震动反应谱虽然具有统计意义上的共性,但其具体形状又各不相同,特别是部分加速度反应谱与统计平均值之间存在显著的规律性偏差。为了进一步探究加速度反应谱与统计平均值之间的规律性偏差,本文基于日本KiK-net台网获取的8万余条强震动记录,建立了考虑地震震级和震中距影响的地面峰值加速度归一化加速度反应谱,并以预测值+0.5倍方差为界将加速度反应谱分为有、无反应谱规律性偏差的两组。通过有反应谱规律性偏差的反应谱(观测值)与无反应谱规律性偏差的反应谱预测值之间的差值,析出了反应谱的规律性偏差,验证了反应谱规律性偏差的形状与高斯曲线高度吻合,并可用加速度反应谱规律性偏差曲线的中心周期、相对高度和相对宽度等参数进行表征。基于2万余条有反应谱规律性偏差记录的统计分析显示,加速度反应谱规律性偏差主要受控于剪切波速、覆盖层厚度等局部场地条件表征参数,受地震震级、震中距、地震动强度等参数的影响相对较小。基于此,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建立了加速度反应谱规律性偏差表征参数的经验统计关系,并提出了有加速度反应谱规律性偏差的场地相关加速度反应谱的确定方法。虽有待改进,但本文提出的反应谱规律性偏差概念将有助于改进场地相关地震动反应谱的确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动 加速度反应谱 局部场地条件 强震动记录 KiK-ne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主要开源数据库强震动记录的基本分布特征
4
作者 肖裴渊 任叶飞 +4 位作者 吴玉娇 周宝峰 张亚军 吴华灯 温瑞智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53-562,共10页
强震动数据是地震工程和工程地震领域研究的基础,为了便于高效选取强震动记录,基于以下全球强震动开源数据库:美国USGS、欧洲ESM、日本K-NET和KiK-net、墨西哥RAII-UNAM和新西兰GeoNet,收集整理5.0级以上地震的强震动记录40余万组,约15... 强震动数据是地震工程和工程地震领域研究的基础,为了便于高效选取强震动记录,基于以下全球强震动开源数据库:美国USGS、欧洲ESM、日本K-NET和KiK-net、墨西哥RAII-UNAM和新西兰GeoNet,收集整理5.0级以上地震的强震动记录40余万组,约150万条,通过震级、台站分布、场地条件、反应谱谱型等强震动基本信息对强震动记录进行筛选并分类,采用两套标准对场地进行了分类,对绝对加速度反应谱进行归一化,对比分析5个国家和地区的平均反应谱谱型的相似性与特殊性,结果表明:①美国强震动台站集中分布在西海岸与阿拉斯加地区,较硬的场地占比较高;②日本强震动台站分布密度最高,较软的场地占比较高;③给出了中、美两套规范下的强震动台站场地分类;④从震中距方面考虑,美国为近场强震动记录最为集中和丰富的国家;⑤不同国家和地区相同周期段绝对加速度反应谱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震动记录 开源数据库 绝对加速度反应谱 场地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3年12月18日甘肃积石山6.2级地震强震动记录特征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卫东 贾璐 +2 位作者 康斌龙 袁洁 王伟全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88-898,共11页
2023年12月18日,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基于甘肃地震预警台网获取的此次地震强震动记录,完成基线校正、滤波等基本数据处理后计算出地震动相关参数,分析此次地震震中200 km内的幅值、反应谱和持时等重要特征,并... 2023年12月18日,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基于甘肃地震预警台网获取的此次地震强震动记录,完成基线校正、滤波等基本数据处理后计算出地震动相关参数,分析此次地震震中200 km内的幅值、反应谱和持时等重要特征,并绘制峰值加速度等相关参数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此次地震震中200 km内获取到的峰值加速度范围为1.2~1511.6 cm/s 2,峰值速度范围为0.1~85.9 cm/s,由于地形和场地影响,地震动峰值随着震中距的增大而衰减。将实际观测值与常用的五种衰减模型预测值进行对比,表明YU模型对甘肃积石山6.2级的预测结果要明显优于NGA-West2的四种模型,但五种衰减模型都明显低估了实际观测值的最大峰值。通过对比两个邻近震源台站的5%阻尼比加速度反应谱与设计谱,发现三分向高频成分加速度反应谱均远超过7度罕遇地震的设计谱,且反应谱峰值周期均在0.5 s以内。通过计算5%~75%和5%~95%两种重要持时,发现持时随着震中距的增大而增大,且与Afshari&Stewart 16预测方程均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石山地震 强震动记录 幅值衰减 反应谱 持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芦山7.0级地震强震动记录及其震害相关性 被引量:50
6
作者 温瑞智 任叶飞 +2 位作者 黄旭涛 卢滔 齐文浩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14,共14页
2013年4月20日芦山地震中的强震动记录是我国自2008年汶川地震后再一次比较全面地获得的高质量的数字强震动记录。国家数字强震动台网共获得3分量自由场记录114组,成都地震烈度速报台网获得63组。文章对强震动记录进行了常规处理,统计... 2013年4月20日芦山地震中的强震动记录是我国自2008年汶川地震后再一次比较全面地获得的高质量的数字强震动记录。国家数字强震动台网共获得3分量自由场记录114组,成都地震烈度速报台网获得63组。文章对强震动记录进行了常规处理,统计了强震动记录随断层距的数量分布情况,绘制了空间地震动加速度等值线图。结合芦山地震震源机制解和破裂过程研究成果,选取典型记录,分析加速度、速度时程的波形、振幅等特征,识别了此次地震滑冲现象,估算了竖向最大永久位移。通过利用观测数据与国外的地震动预测公式对比,分析了不同周期反应谱地震动幅值及加速度反应谱衰减规律,阐明了此次地震的地震动在近场高频成分较卓越的特点。震后现场考察了3个典型强震动台站附近建筑物震害,分析了地震动与工程震害的相关性,地震烈度的评定反映了地震破坏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山地震 强震动记录 宏观烈度 震害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甸M_S6.5级地震强震动记录及震害分析 被引量:31
7
作者 冀昆 温瑞智 +2 位作者 崔建文 王宏伟 任叶飞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2014年第3期325-339,共15页
2014年8月3日发生的鲁甸地震是我国继2013年芦山地震之后的又一次破坏性浅源地震,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工程结构破坏。本文处理了我国数字强震动台网捕获的60余组主震三分量强震动记录,绘制了震中附近区域的峰值加速度等值线图,长轴... 2014年8月3日发生的鲁甸地震是我国继2013年芦山地震之后的又一次破坏性浅源地震,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工程结构破坏。本文处理了我国数字强震动台网捕获的60余组主震三分量强震动记录,绘制了震中附近区域的峰值加速度等值线图,长轴沿西北-东南方向展布。通过与中国西部常用衰减关系的对比,发现各模型的预测值均不同程度高估了峰值加速度、峰值速度的观测值。最后以水平向峰值加速度较大的三个典型台站为例,详细调查了附近建筑的破坏情况,结合宏观烈度分布结果,分析了地震动特征与震害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甸地震 强震动记录 谱烈度 衰减关系 震害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时程分析中多层次强震动记录输入选取研究综述 被引量:19
8
作者 温瑞智 冀昆 任叶飞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8,共18页
随着国内外天然强震动记录的积累和结构弹塑性时程分析的广泛应用,地震动记录输入选取作为结构抗震分析中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受到日益关注。本文从结构时程分析的三个不同应用层次出发,针对面向抗震规范,面向场址设定地震,以及面向新一代... 随着国内外天然强震动记录的积累和结构弹塑性时程分析的广泛应用,地震动记录输入选取作为结构抗震分析中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受到日益关注。本文从结构时程分析的三个不同应用层次出发,针对面向抗震规范,面向场址设定地震,以及面向新一代性态地震工程的国内外记录选取工作做了系统梳理。首先对国内外代表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的选波流程进行对比,对其中地震信息初选,调幅,选取数量,强度指标选择和匹配等多个方面的最新理论实践成果做了系统总结,评述了我国现行抗震规范在记录选取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然后系统介绍了考虑场址危险性和地震参数完备性的(广义)条件均值目标谱/分布选波理论最新进展,总结了我国在该方向取得的研究成果,并对该方法与我国重大工程场址地震安全性评价产出的衔接以及推广应用提出了建议。最后以最新一代性态地震工程的全概率理论框架为基础,探讨了更好衔接场址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与建筑物易损性分析的地震动选取思路。未来我国强震动记录选取工作应当充分结合国情和实际工程需求,同时重视国内强震动记录的开发利用,推进理论成果的规范标准化与工程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震动记录选取 震动输入 目标谱匹配 设定地震 条件均值谱 性态地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汶川地震远场强震动记录的厚覆盖土层对长周期地震动影响分析 被引量:18
9
作者 徐扬 赵晋泉 +2 位作者 李小军 马秀芳 赵向佳 《震灾防御技术》 2008年第4期345-351,共7页
利用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的远场强震动记录,研究太原盆地厚覆盖土层对长周期地震动的影响,并将其结果与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中的土层反应分析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厚覆盖土层对长周期地震动有很强的放大作用,覆盖层厚度越厚,... 利用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的远场强震动记录,研究太原盆地厚覆盖土层对长周期地震动的影响,并将其结果与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中的土层反应分析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厚覆盖土层对长周期地震动有很强的放大作用,覆盖层厚度越厚,峰值出现的周期越大,而相对于基岩最大放大可达9倍左右。另外,对于厚覆盖层的场地,观测结果与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计算结果在一定的长周期范围内差别相当大,相对于基岩,观测结果的放大系数至少高于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计算结果的2倍以上,最大达到近9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震动记录 汶川地震 场地影响 长周期地震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门源5.1级地震强震动记录及初步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徐钦 李佐唐 +1 位作者 田秀丰 党红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71-1075,共5页
对西北强震动台网中心收集的2013年9月20甘肃肃南与青海门源交界5.1级地震的44组三分向加速度记录进行了处理和初步分析,给出了126条零基线校正后的三分向峰值加速度值。距震中37km的63MEY台加速度峰值约为50gal,可得出该次地震震中烈... 对西北强震动台网中心收集的2013年9月20甘肃肃南与青海门源交界5.1级地震的44组三分向加速度记录进行了处理和初步分析,给出了126条零基线校正后的三分向峰值加速度值。距震中37km的63MEY台加速度峰值约为50gal,可得出该次地震震中烈度约为Ⅴ度,与震后的实际调查结果基本一致;选取了近场典型台站的加速度记录进行分析,绘制出了校正后的加速度时程曲线以及加速度反应谱,反应谱幅度及卓越周期的差别体现了震中距对地震传播和地震在不同场地环境中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源5.1级地震 强震动记录 峰值加速度 加速度反应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汶川M_S8.0地震兰州烈度速报强震动记录与初步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旭宙 张元生 +1 位作者 周民都 闵祥仪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76-380,共5页
2008年汶川MS8.0地震有感地区范围大于1 000km。甘肃省十五期间在兰州市架设了50个强震台站用于实现市区范围内的强震动烈度速报,在本次地震中大多数台站都记录到了相应的强震动记录,其中最大单道加速度峰值记录为40.4cm/s2。本文展示... 2008年汶川MS8.0地震有感地区范围大于1 000km。甘肃省十五期间在兰州市架设了50个强震台站用于实现市区范围内的强震动烈度速报,在本次地震中大多数台站都记录到了相应的强震动记录,其中最大单道加速度峰值记录为40.4cm/s2。本文展示了43个兰州烈度速报台站记录到的共129道本次地震强震动记录信息,并初步分析了兰州市加速度峰值分布和加速度峰值与土层厚度的对应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MS8.0地震 强震动记录 兰州地区 烈度 土层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震动记录选取的目标谱确定方法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琳 温瑞智 冀昆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88-194,共7页
在结构动力时程分析中,选取不同的强震动记录会导致结构反应的离散性。基于地震动加速度峰值及反应谱衰减关系,提出了一种新的目标谱。在现有强震动记录数据的基础上,按场地条件匹配目标谱分布进行记录选取。以7度抗震设防罕遇地震为例... 在结构动力时程分析中,选取不同的强震动记录会导致结构反应的离散性。基于地震动加速度峰值及反应谱衰减关系,提出了一种新的目标谱。在现有强震动记录数据的基础上,按场地条件匹配目标谱分布进行记录选取。以7度抗震设防罕遇地震为例,将选波结果应用于一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并与非线性静力推覆分析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确定的目标谱较规范标准谱具有更真实的谱形,可为结构抗震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谱 强震动记录 时程分析 目标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7年3月27日云南漾濞5.1级地震强震动记录特征初步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宋晋东 白琳娟 +2 位作者 李山有 冯继威 马强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7-204,共8页
对"国家强震动台网中心"在2017年3月27日云南大理州漾濞县5.1级地震中获取的15组强震记录进行整理、基线校正和滤波等常规处理,分析记录的幅值、持时以及频谱特征。结果表明,此次地震记录到的强震记录PGA普遍偏小,PGA范围1.3~... 对"国家强震动台网中心"在2017年3月27日云南大理州漾濞县5.1级地震中获取的15组强震记录进行整理、基线校正和滤波等常规处理,分析记录的幅值、持时以及频谱特征。结果表明,此次地震记录到的强震记录PGA普遍偏小,PGA范围1.3~14.9 cm/s^2,距离震中位置最近的乔后台(53EQH)记录到了最大PGA值,整体PGA值低于本文选取的基岩地震动衰减关系Yu13和BA08。计算了5%~75%和5%~95%两种重要持时,结果显示持时符合随震中距的增大而增大的规律。所有台站的加速度反应谱峰值偏低,都处在50 cm/s^2以下,4个PGA较大台站的加速度反应谱整体低于我国6度多遇地震的抗震设计反应谱,且H/V谱比分析的结果显示场地效应导致了53YBX和53EYS台站加速度反应谱在0.5~1.0 s周期范围内放大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漾濞5.1级地震 强震动记录 幅值 持时 反应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汶川地震在江苏的强震动记录及地震影响场 被引量:4
14
作者 朱升初 杨伟林 +2 位作者 唐忠良 朱祥健 孔建国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2009年第2期231-236,共6页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M8.0大地震,江苏数字强震动台网固定观测台站、宿迁和溧阳断层观测存放台阵共获取该次地震有效强震动事件45个,计134条加速度记录。本文介绍了这些强震动记录分析处理的基本情况及其时域与频域的一些特点;编写...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M8.0大地震,江苏数字强震动台网固定观测台站、宿迁和溧阳断层观测存放台阵共获取该次地震有效强震动事件45个,计134条加速度记录。本文介绍了这些强震动记录分析处理的基本情况及其时域与频域的一些特点;编写SICalculate谱烈度计算程序和D2InterP二维插值程序,输入所获取的汶川地震26组实测强震动记录数据,得到该次地震在江苏地区的峰值加速度与谱烈度的等值线图,并就区域内地震影响场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震动台网 强震动记录 地震影响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2年四川泸定M_(S)6.8地震强震动记录特征 被引量:5
15
作者 江鹏 李萍萍 +4 位作者 李同林 曾均 王竞 苏金蓉 温瑞智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93-602,共10页
对地震监测台网获取的2022年四川泸定M_(S)6.8地震的1799组强震动记录进行处理后计算地震动参数,利用克里金插值方法得到峰值加速度PGA、峰值速度PGV和加速度反应谱的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基准站、基本站和一般站记录到的地震动峰值依... 对地震监测台网获取的2022年四川泸定M_(S)6.8地震的1799组强震动记录进行处理后计算地震动参数,利用克里金插值方法得到峰值加速度PGA、峰值速度PGV和加速度反应谱的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基准站、基本站和一般站记录到的地震动峰值依次增大,反映出局部地形和场地条件对地震动的放大作用。高烈度区仪器地震烈度和调查地震烈度较为一致,Ⅵ度以下区域仪器地震烈度和调查地震烈度等值线方向差异较大,反映出在震害不显著情况下两种烈度的对应关系不太理想。初步震相分析发现,近断层台站垂直方向峰值较大,多个台站记录到水平向速度大脉冲现象。基于基岩地震动峰值统计了本次地震的衰减特性,PGV随距离衰减相比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更慢,综合震相特征认为本次地震更符合浅源地震的特点。为进一步分析地震动与震害的关系,选取了2个震害较为严重乡镇的强震动记录计算5%阻尼比的拟加速度反应谱,在设计地震反应谱特征周期T g取值到1.5 s之间,台站记录反应谱值远超出设计地震反应谱,在部分周期区间还超出了罕遇地震设计反应谱值,体现出反应谱与震害较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泸定地震 强震动记录 反应谱 衰减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汶川8.0级地震陕西省数字强震动记录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徐扬 罗词建 +3 位作者 李小军 刘艳春 苏宗正 舒优良 《震灾防御技术》 2009年第4期363-372,共10页
本文对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8.0级地震陕西数字强震动台网27个台的地震加速度记录进行了处理和分析,包括对加速度波形数据的基线调整、滤波、加速度反应谱计算,以及速度和位移计算。结果表明:除局部场地条件的影响外,大地震的能量辐射... 本文对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8.0级地震陕西数字强震动台网27个台的地震加速度记录进行了处理和分析,包括对加速度波形数据的基线调整、滤波、加速度反应谱计算,以及速度和位移计算。结果表明:除局部场地条件的影响外,大地震的能量辐射方向和传播路径中介质的横向不均匀对PGA_H衰减的离散性可能有一些影响;对于同一烈度值,PGA/PGV较小,PGA在数值上平均只有PGV的5倍左右,反映了地震动的低频成分比较丰富;绝大部分强震台所处地区的烈度为Ⅴ—Ⅶ度;PGA_H与水平单分向加速度峰值PGA_(E-W)和PGA_(N-S)中较大值之间的相对偏差绝大部分小于10%;波形的性质为面波,盆地中覆盖土层较厚的场地长周期的面波更为发育,波列持续时间较长;局部场地的介质特性对地震动特征有相当大的影响,盆地中较厚的覆盖土层对较长周期的地震波有明显的放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震动记录 汶川8.0级地震 场地影响 长周期地震波 陕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震动记录编目——以汶川余震流动观测记录为例 被引量:8
17
作者 任叶飞 温瑞智 周宝峰 《震灾防御技术》 2011年第4期406-415,共10页
相比技术较成熟的测震编目工作,我国强震动记录编目工作技术亟待完善,缺乏规范化的编目流程及方便实用的编目软件,处理数据经验不足。本文以汶川余震流动观测中获取的强震动记录编目为例,阐述了合理的强震动记录编目方法,通过对万余条... 相比技术较成熟的测震编目工作,我国强震动记录编目工作技术亟待完善,缺乏规范化的编目流程及方便实用的编目软件,处理数据经验不足。本文以汶川余震流动观测中获取的强震动记录编目为例,阐述了合理的强震动记录编目方法,通过对万余条强震动数据处理的结果表明,该方法提高了强震动记录编目的效率及可靠性。同时本文对强震动记录编目的标准化工作提出了若干建议,可为今后强震动记录编目工作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余震 流动观测 强震动记录 编目 标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强震动记录的地震生命损失快速评估方法 被引量:3
18
作者 朱永莉 黎大虎 朱建钢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3-154,共12页
随着我国强震动观测数据数量和质量的大幅提高,破坏性地震发生后所观测到的强震动记录也在试验性地转化为仪器烈度数据.本文将强震动记录引入应急性的生命损失快速评估,借助已有的地震应急灾害损失快速评估模型的表达方法,提出了一种将... 随着我国强震动观测数据数量和质量的大幅提高,破坏性地震发生后所观测到的强震动记录也在试验性地转化为仪器烈度数据.本文将强震动记录引入应急性的生命损失快速评估,借助已有的地震应急灾害损失快速评估模型的表达方法,提出了一种将仪器烈度概率密度函数和生命损失函数相结合的地震人员伤亡快速评估方法.通过确定仪器烈度的概率密度,并结合四川地区已有房屋建筑易损性研究成果,建立了考虑建筑地震易损性并与烈度相关的地震生命损失快速评估函数,并利用汶川地震的强震动记录对本文提出的生命损失快速评估方法进行评估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的计算结果与实际震害损失结果颇为一致,说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因而能够及时为地震应急救援提供可靠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震动记录 仪器烈度概率密度函数 建筑易损性 生命损失 快速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6年1月21日青海门源6.4级地震强震动记录及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徐钦 李佐唐 +1 位作者 何新社 王文才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27-332,共6页
2016年1月21日青海海北州门源县发生6.4级地震,西北强震动台网中心共收集到70组三分向加速度记录。在对强震记录进行常规处理后,给出了207条零基线校正后的三分向峰值加速度值(PGA);统计PGA随震中距衰减趋势,绘制了水平向PGA等值线分布... 2016年1月21日青海海北州门源县发生6.4级地震,西北强震动台网中心共收集到70组三分向加速度记录。在对强震记录进行常规处理后,给出了207条零基线校正后的三分向峰值加速度值(PGA);统计PGA随震中距衰减趋势,绘制了水平向PGA等值线分布图;选取近场典型台站的加速度记录进行分析,绘制出校正后的加速度、速度和位移时程曲线以及加速度反应谱。这些地震动特征可为我国西部工程震害调查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门源 6.4级地震 强震动记录 峰值加速度 加速度反应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景谷M_S6.6、M_S5.8和M_S5.9地震强震动记录初步分析与场地效应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林国良 崔建文 +1 位作者 杨黎薇 刘琼仙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31-341,共11页
2014年云南景谷先后发生M_S6.6、M_S5.8和M_S5.9中强地震,云南强震动台网获取了丰富的加速度记录。本文整理了各次地震中固定台和流动台获取的强震动加速度记录资料,分别进行了地震动衰减关系和加速度反应谱分析,结果表明,所观测到的加... 2014年云南景谷先后发生M_S6.6、M_S5.8和M_S5.9中强地震,云南强震动台网获取了丰富的加速度记录。本文整理了各次地震中固定台和流动台获取的强震动加速度记录资料,分别进行了地震动衰减关系和加速度反应谱分析,结果表明,所观测到的加速度峰值比云南地区地震动衰减关系预测值高,反应谱谱值随震级的增加有增大趋势。最后将益智强震台作为典型台站,分析了该台站在地震中的场地放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谷地震 强震动记录 衰减关系 场地效应 H/V谱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