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跨桥梁颤振自激力的强迫振动法研究 被引量:44
1
作者 陈政清 于向东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4-41,共8页
利用我们开发的国内第一个强迫振动法试验方法 ,研究了三种不同断面的桥梁颤振自激力特性和Scanlan提出的颤振导数理论的若干假定。研究表明 ,在实用风速范围内 ,颤振导数基本与测试频率、振幅无关 ;流线断面的自激力能基本符合Scanlan... 利用我们开发的国内第一个强迫振动法试验方法 ,研究了三种不同断面的桥梁颤振自激力特性和Scanlan提出的颤振导数理论的若干假定。研究表明 ,在实用风速范围内 ,颤振导数基本与测试频率、振幅无关 ;流线断面的自激力能基本符合Scanlan的线性假定 ,但钝体断面的自激力高次谐波分量大 ,明显具有对模型运动的非线性响应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桥梁 自激力 颤振导数 强迫振动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自由度及三自由度桥梁断面颤振导数的强迫振动识别法 被引量:4
2
作者 于向东 陈政清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47-61,共15页
长期以来,桥梁断面颤振导数的识别都是大跨度桥梁颤抖振响应分析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本文基于现有的非定常气动力和颤振导数的测试方法,首次在国内成功实现了在风洞中测试两自由度桥梁节段模型颤振导数的强迫振动法,并通过大量的试验... 长期以来,桥梁断面颤振导数的识别都是大跨度桥梁颤抖振响应分析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本文基于现有的非定常气动力和颤振导数的测试方法,首次在国内成功实现了在风洞中测试两自由度桥梁节段模型颤振导数的强迫振动法,并通过大量的试验验证了本测试装置的可靠性。在两自由度桥梁断面颤振导数的强迫振动法识别装置的基础上,作者和国防科技大学及同济大学风洞试验室联合研制开发了一套三自由度桥梁断面颤振导数的强迫振动法识别装置,进一步的研究正在进行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 颤振 颤振导数 强迫振动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行分离双幅桥气动导数识别的混合强迫振动试验法 被引量:1
3
作者 周奇 朱乐东 +1 位作者 周成 郭震山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04-311,共8页
自由振动试验法(FreeV法)用于平行分离双幅桥气动导数识别时,由于人工初始激励不同,节段模型产生的气动干扰不同,进而导致气动导数识别结果规律性差,识别数据离散性大。为此,提出了混合强迫振动试验法(MFV法),并对比分析了MFV法和FreeV... 自由振动试验法(FreeV法)用于平行分离双幅桥气动导数识别时,由于人工初始激励不同,节段模型产生的气动干扰不同,进而导致气动导数识别结果规律性差,识别数据离散性大。为此,提出了混合强迫振动试验法(MFV法),并对比分析了MFV法和FreeV法识别出的气动导数,以及基于MFV法和FreeV法的二维颤振分析结果与节段模型测试结果。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上游桥还是下游桥,MFV法识别的气动导数均离散性较小,随折算风速的变化规律明确;而FreeV法识别的气动导数离散性较大,随折算风速的变化规律较差,尤其是受气动干扰效应影响较大的下游桥;基于MFV法预测的颤振临界风速与节段模型测试结果较为接近,而基于FreeV法预测的颤振临界风速与节段模型测试结果的偏差较大,尤其是下游桥,偏差更为显著;相比于FreeV法,MFV法能更为准确地模拟平行分离双幅桥的气动干扰效应,其颤振预测结果更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行分离双幅桥 气动导数 混合强迫振动试验 自由振动试验 颤振临界风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梁断面颤振导数的分状态多频强迫振动识别 被引量:6
4
作者 王林凯 刘志文 陈政清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15-23,31,共10页
为提高桥梁断面颤振导数的识别精度与效率,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建立了桥梁断面颤振导数分状态多频强迫振动识别方法,分别采用传统的弯扭耦合强迫振动识别法与分状态多频气动导数识别方法,对薄平板和大带东桥主梁断面的气动导数进行... 为提高桥梁断面颤振导数的识别精度与效率,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建立了桥梁断面颤振导数分状态多频强迫振动识别方法,分别采用传统的弯扭耦合强迫振动识别法与分状态多频气动导数识别方法,对薄平板和大带东桥主梁断面的气动导数进行了识别,将两种方法对应的气动导数识别结果分别与已有文献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采用分状态多频强迫振动方法进行主梁断面气动导数识别精度与弯扭耦合强迫振动气动导数识别精度相当,但识别效率得到明显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断面 颤振导数识别 强迫振动法 计算流体动力学 动网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复合共振法测定光学玻璃的杨氏模量、剪切模量及泊松比
5
作者 顾琢如 赵玲艳 《硅酸盐通报》 CAS 1982年第5期7-16,共10页
一、前言固体材料的弹性常数是指弹性模量E(或称杨氏模量),剪切模量G及泊松比μ三种性质。有关光学玻璃的上述性质的测定,国内已有研究工作。一九七七年上海光机所用声频共振法、复合振子法及超声测速法作了无机玻璃的弹性测定,并进行... 一、前言固体材料的弹性常数是指弹性模量E(或称杨氏模量),剪切模量G及泊松比μ三种性质。有关光学玻璃的上述性质的测定,国内已有研究工作。一九七七年上海光机所用声频共振法、复合振子法及超声测速法作了无机玻璃的弹性测定,并进行了三种方法的比较。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光学玻璃机械性质的测试方法,我们近年来在兄弟单位的基础上,建立起用复合共振法测定光学玻璃的弹性常数。这一方法的特点是:方法简便、重复性高、精度在1%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英振子 复合频率 纵向振动 扭转振动 弹性常数 弹性元件 结构振动 劲度常数 模量 光学材料 光学玻璃 压电石英 石英晶体 强迫振动法 共振 弹性系数 弹性模量 测量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桥竖向动力相互作用效应理论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27
6
作者 李红利 陈政清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8-87,共10页
在人行桥人致振动现象中,行人对桥梁的振动具有双重作用效应,其一以外荷载的形式直接作用于桥梁结构上,表现为强迫驱动作用;其二则以"激励-振动-感知-步伐调整再激励"的反馈环作用形式发生在桥梁的整个振动过程中,表现为人-... 在人行桥人致振动现象中,行人对桥梁的振动具有双重作用效应,其一以外荷载的形式直接作用于桥梁结构上,表现为强迫驱动作用;其二则以"激励-振动-感知-步伐调整再激励"的反馈环作用形式发生在桥梁的整个振动过程中,表现为人-桥之间的动力相互作用。然而,在当前的人行桥人致振动问题研究中,有关人-桥动力相互作用效应(尤其是竖向)的研究成果较少,导致其在现有的人行桥人致振动响应计算方法中经常被忽略,从而直接影响到计算结果的可靠性。针对这一问题,首先从理论上建立反映行人步行特征的行人动力学模型,并从等效的观点研究振动环境下行人平衡控制理论,借用风工程中强迫振动气动导数识别的思想,提出人-桥动力相互作用效应的理论评价体系,并结合数值方法系统地研究人-桥动力相互作用效应;在此基础上通过试验手段,利用强迫振动法识别结构动力特性的相关理论,研究人-桥动力相互作用的整体效应;通过理论分析与试验结果相对比,进一步对人-桥动力相互作用效应的理论表达式进行修正、完善,最终给出以单人形式描述的人-桥动力相互作用理论表达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桥动力相互作用 行人动力学模型 振动环境 强迫振动法 行人附加质量 行人附加阻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钝体断面大攻角下的颤振自激力特性 被引量:6
7
作者 刘慕广 陈政清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2-25,共4页
基于三自由度强迫振动装置,真实模拟了实际结构大攻角下的弯曲振动形态,并以矩形和H型截面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竖向振动方式对H1*、H4*、A1*、A4*等4个气动导数的影响。试验研究发现,弯曲振动形态对H1*、H4*、A1*三个气动导数存在明... 基于三自由度强迫振动装置,真实模拟了实际结构大攻角下的弯曲振动形态,并以矩形和H型截面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竖向振动方式对H1*、H4*、A1*、A4*等4个气动导数的影响。试验研究发现,弯曲振动形态对H1*、H4*、A1*三个气动导数存在明显影响,对导数A4*影响较小,且对气动导数的影响程度与风攻角和截面形式有关;不过,振动形态不影响各导数随无量纲风速的变化规律。分析表明,大攻角下采取与实际结构一致的竖弯振动方式来识别气动导数是完全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洞试验 强迫振动法 大攻角 振动形态 气动导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攻角动导数支撑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杨恩霞 孔凡凯 刁彦飞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2002年第5期71-73,共3页
在对飞行器进行动态稳定性分析时,需要有关的动态气动参数,这些参数值不能用理论方法计算,必须用风洞实验方法确定,为此,设计了在风洞实验中用于测量动态导数的支撑系统及研究了影响动态导数变化的因素.此系统采用强迫振动法,利用正弦... 在对飞行器进行动态稳定性分析时,需要有关的动态气动参数,这些参数值不能用理论方法计算,必须用风洞实验方法确定,为此,设计了在风洞实验中用于测量动态导数的支撑系统及研究了影响动态导数变化的因素.此系统采用强迫振动法,利用正弦发生器,使模型产生单自由度的滚转、偏航、俯仰、升沉或平移振动,进而求得模型在各种姿态下的动导数,此数据可为研究飞行器在大攻角状态下的动态特性提供可靠的依据.本装置角度变化范围大,精度高、风洞的堵塞度小、支架干扰量小,提高了实验的测量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洞试验 强迫振动法 飞行器 系统设计 动态特性 大攻角动导数支撑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度铁路悬索桥模态参数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郭辉 胡所亭 +3 位作者 董振升 韦庆冬 金花 苏朋飞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42-48,53,共8页
以连镇铁路五峰山长江大桥等国内外典型铁路悬索桥为工程背景,开展桥梁模态参数(自振频率、振型、阻尼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环境激励法、强迫振动法得到的铁路悬索桥自振频率和振型,与理论计算值均吻合较好;针对双塔钢桁梁铁路悬... 以连镇铁路五峰山长江大桥等国内外典型铁路悬索桥为工程背景,开展桥梁模态参数(自振频率、振型、阻尼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环境激励法、强迫振动法得到的铁路悬索桥自振频率和振型,与理论计算值均吻合较好;针对双塔钢桁梁铁路悬索桥,正对称横弯、竖弯基频经验公式可表达为主跨跨径的幂函数形式,扭转基频与主跨跨径为线性相关,反对称竖弯基频与公路悬索桥经验公式结果存在较大差别,且离散性较大。五峰山长江大桥采用强迫振动法得到的阻尼比大于环境激励法结果;大桥横弯与竖弯基频阻尼比大于扭转基频阻尼比,这与日本南备赞濑户大桥、大鸣门桥实测结果类似,但在阻尼比具体量值上又存在一定差别;五峰山长江大桥实测振型阻尼比表现为随自振频率增大而减小的趋势。建议在现有移动式线路动态加载车基础上,研发适应性更强的大跨度铁路桥梁模态参数测试激振设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桥 悬索桥 自振频率 阻尼比 模态振型 环境激励 强迫振动法 激振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