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在CQM模型下研究D_(s1)~*(2710)→D_(sJ)(1968,2112)+π~0的强衰变
1
作者
赵树民
黄德宝
+2 位作者
张印杰
张建军
张逸宁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09-412,共4页
伴随着新的D介子不断被发现,奇异介子的族谱也变得丰富起来,利用组份夸克模型研究了强衰变过程Ds*1(2710)→Ds(1968)+π0和Ds*1(2710)→Ds*(2112)+π0。讨论了Ds*1(2710)这个存在争议的粒子,计算结果支持它由c和s珋组成,属于H类型的双重...
伴随着新的D介子不断被发现,奇异介子的族谱也变得丰富起来,利用组份夸克模型研究了强衰变过程Ds*1(2710)→Ds(1968)+π0和Ds*1(2710)→Ds*(2112)+π0。讨论了Ds*1(2710)这个存在争议的粒子,计算结果支持它由c和s珋组成,属于H类型的双重态(0-,1-),自旋-宇称为JP=1-,js=1/2。这对粲介子族谱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衰变
CQM模型
双重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A_(c)(2880)^(+)2D波激发态的强衰变
2
作者
李阳
张爱林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47-356,共10页
在^(3)P_(0)模型框架下,计算A_(c)(2880)^(+)作为2D波激发态的衰变宽度和分支比,确定其量子态并探究内部激发模式.计算结果表明:A_(c)(2880)^(+)有可能是2D激发态A_(c2)(3/2^(+)),J^(P)=3/2^(+),且n_(ρ)=1、l_(λ)=2,为径向ρ激发、轨...
在^(3)P_(0)模型框架下,计算A_(c)(2880)^(+)作为2D波激发态的衰变宽度和分支比,确定其量子态并探究内部激发模式.计算结果表明:A_(c)(2880)^(+)有可能是2D激发态A_(c2)(3/2^(+)),J^(P)=3/2^(+),且n_(ρ)=1、l_(λ)=2,为径向ρ激发、轨道λ激发的激发模式,总衰变宽度Γ_(total)=18.53 MeV,分支比比值R=Γ(Λ_(c)(2880)^(+)→Σ_(c)(2520)π)/Γ(Λ_(c)(2880)^(+)→Σ_(c)(2455)π)=0.16;也可能是2D激发态A'_(c2)(3/2^(+)),J^(P)=3/2^(+),且n_(λ)=1、l_(λ)=2,为径向λ激发、轨道λ激发的激发模式,总衰变宽度Γ_(total)=1.69 MeV,分支比比值R=Γ(Λ_(c)(2880)^(+)→Σ_(c)(2520)π)/Γ(A_(c)(2880)^(+)→Σ_(c)(2455)π)=0.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P_(0)模型
强衰变
衰变
宽度
分支比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粒子
3
作者
朱重远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76年第2期-,共26页
一九七四年十一月,有两个高能物理实验组宣布发现了一个质量约为3.1Gev,寿命约为10-20秒的粒子。我们知道,以前已发现的质量为2—3Gev 的粒子,寿命一般为10-23—10-24秒。可是,这个粒子,质量虽然大到3.1Gev,寿命却仍相当长。因此,这个...
一九七四年十一月,有两个高能物理实验组宣布发现了一个质量约为3.1Gev,寿命约为10-20秒的粒子。我们知道,以前已发现的质量为2—3Gev 的粒子,寿命一般为10-23—10-24秒。可是,这个粒子,质量虽然大到3.1Gev,寿命却仍相当长。因此,这个发现成了高能物理中的一件重要的事。其实,事情可以追溯到一九七○年。当时,在BNL 的一个实验组,在研究[P+Be→(μ+μ-)+任何粒子]时,发现(μ+μ-)对的不变质量分布在3—4Gev 区域有一个“肩”。但由于实验分辨率差,没有能够看出它是一个共振。以后,到一九七四年春天,丁肇中组开始在BNL 探测反应[P+Be→(e+e-)+任何粒子],由于此反应截面小,所以实验相当难。他们化了很多力量使仪器的能量分辨率比七○年的实验好得多,结果到七四年八月,已经清楚地看到,(e+e-)对的不变质量分布在3.1Gev 处有一个峰,宽度与仪器的分辨率一致,而且没有连续分布的背景。以后几个月,他们又进一步做各种试验,到十月底,已完全肯定了八月的结果,他们在十一月宣布了这个结果,并把这个粒子称之为J。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粒子
光子
SLAC
衰变
方式
分支比
无质量粒子
玻色子
介子
DESY
假设粒子
中间玻色子
强
相互作用
强衰变
不变质量
强
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在CQM模型下研究D_(s1)~*(2710)→D_(sJ)(1968,2112)+π~0的强衰变
1
作者
赵树民
黄德宝
张印杰
张建军
张逸宁
机构
河北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出处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09-412,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1047002)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A2011201118)
文摘
伴随着新的D介子不断被发现,奇异介子的族谱也变得丰富起来,利用组份夸克模型研究了强衰变过程Ds*1(2710)→Ds(1968)+π0和Ds*1(2710)→Ds*(2112)+π0。讨论了Ds*1(2710)这个存在争议的粒子,计算结果支持它由c和s珋组成,属于H类型的双重态(0-,1-),自旋-宇称为JP=1-,js=1/2。这对粲介子族谱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强衰变
CQM模型
双重态
Keywords
strong decay
CQM model
doublet
分类号
O572.33 [理学—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A_(c)(2880)^(+)2D波激发态的强衰变
2
作者
李阳
张爱林
机构
上海大学理学院
出处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47-356,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1975146)。
文摘
在^(3)P_(0)模型框架下,计算A_(c)(2880)^(+)作为2D波激发态的衰变宽度和分支比,确定其量子态并探究内部激发模式.计算结果表明:A_(c)(2880)^(+)有可能是2D激发态A_(c2)(3/2^(+)),J^(P)=3/2^(+),且n_(ρ)=1、l_(λ)=2,为径向ρ激发、轨道λ激发的激发模式,总衰变宽度Γ_(total)=18.53 MeV,分支比比值R=Γ(Λ_(c)(2880)^(+)→Σ_(c)(2520)π)/Γ(Λ_(c)(2880)^(+)→Σ_(c)(2455)π)=0.16;也可能是2D激发态A'_(c2)(3/2^(+)),J^(P)=3/2^(+),且n_(λ)=1、l_(λ)=2,为径向λ激发、轨道λ激发的激发模式,总衰变宽度Γ_(total)=1.69 MeV,分支比比值R=Γ(Λ_(c)(2880)^(+)→Σ_(c)(2520)π)/Γ(A_(c)(2880)^(+)→Σ_(c)(2455)π)=0.10.
关键词
^(3)P_(0)模型
强衰变
衰变
宽度
分支比比值
Keywords
^(3)P_(0)model
strong decay
decay width
ratio of branching fractions
分类号
O413 [理学—理论物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粒子
3
作者
朱重远
机构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出处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76年第2期-,共26页
文摘
一九七四年十一月,有两个高能物理实验组宣布发现了一个质量约为3.1Gev,寿命约为10-20秒的粒子。我们知道,以前已发现的质量为2—3Gev 的粒子,寿命一般为10-23—10-24秒。可是,这个粒子,质量虽然大到3.1Gev,寿命却仍相当长。因此,这个发现成了高能物理中的一件重要的事。其实,事情可以追溯到一九七○年。当时,在BNL 的一个实验组,在研究[P+Be→(μ+μ-)+任何粒子]时,发现(μ+μ-)对的不变质量分布在3—4Gev 区域有一个“肩”。但由于实验分辨率差,没有能够看出它是一个共振。以后,到一九七四年春天,丁肇中组开始在BNL 探测反应[P+Be→(e+e-)+任何粒子],由于此反应截面小,所以实验相当难。他们化了很多力量使仪器的能量分辨率比七○年的实验好得多,结果到七四年八月,已经清楚地看到,(e+e-)对的不变质量分布在3.1Gev 处有一个峰,宽度与仪器的分辨率一致,而且没有连续分布的背景。以后几个月,他们又进一步做各种试验,到十月底,已完全肯定了八月的结果,他们在十一月宣布了这个结果,并把这个粒子称之为J。
关键词
新粒子
光子
SLAC
衰变
方式
分支比
无质量粒子
玻色子
介子
DESY
假设粒子
中间玻色子
强
相互作用
强衰变
不变质量
强
子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在CQM模型下研究D_(s1)~*(2710)→D_(sJ)(1968,2112)+π~0的强衰变
赵树民
黄德宝
张印杰
张建军
张逸宁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A_(c)(2880)^(+)2D波激发态的强衰变
李阳
张爱林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新粒子
朱重远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7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