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手术相关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
作者 姚子明 郑国权 +1 位作者 王征 王岩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6-181,共6页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以骶髂关节和脊柱附着点炎症为主要症状、以全身广泛关节韧带骨化为特征的慢性炎症疾病。疾病后期可导致脊柱后凸畸形(腰前凸减小甚至变为后凸,胸腰段后凸,颈胸段后凸),部分患者伴有髋关...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以骶髂关节和脊柱附着点炎症为主要症状、以全身广泛关节韧带骨化为特征的慢性炎症疾病。疾病后期可导致脊柱后凸畸形(腰前凸减小甚至变为后凸,胸腰段后凸,颈胸段后凸),部分患者伴有髋关节强直,严重影响患者平视、平卧、行走等功能,脊柱后凸严重时会导致消化及呼吸功能受损,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往往需要进行手术矫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 手术矫正 慢性症疾病 脊柱后凸畸形 骶髂关节 髋关节强直 韧带骨化 功能受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患者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后心功能变化 被引量:10
2
作者 付君 张永刚 +7 位作者 王征 宋凯 刘超 郑国权 张国莹 崔赓 张雪松 王岩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3-47,共5页
目的:观察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后凸畸形患者应用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PSO)治疗后心功能的变化。方法 :2011年10月~2013年10月共有36例行PSO的AS患者纳入本研究,男31例,女5例;年... 目的:观察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后凸畸形患者应用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PSO)治疗后心功能的变化。方法 :2011年10月~2013年10月共有36例行PSO的AS患者纳入本研究,男31例,女5例;年龄21~50岁(39±10岁);病程5~27年(17±6年),术前后凸Cobb角45.5°~108.8°(63.8°±22.4°)。术前和术后1年时评测患者静息心率、活动能力评分(active capacity score,ACS),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指标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心室缩短分数(left ventricular fraction shortening,LVFS)、左心室舒张早期血流峰值速度(E峰)、舒张中晚期血流峰值速度(A峰)、E/A比值、E峰减速时间(deceleration time,DT)、等容舒张时间(isovolumetric relaxation time,IVRT),根据美国和欧洲超声学会指南评估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结果:随访至术后1年,共有32例完成了随访,失访率为11.1%。术后后凸Cobb角5.1°~34.5°(18.1°±10.9°),矫正率43.8%~94.4%[(74.8±15)%]。术前静息心率为85.9±12.5次/min,术后1年随访时降低至71.8±9.7次/min(P=0.0000);术前ACS为47.4±18.2分,术后1年随访时增加至78.3±12.6分(P=0.0000)。术前14例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正常,术后1年随访时25例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正常,其中2例术前左心室舒张功能正常的患者术后1年随访时为左心室舒张功能轻度障碍,临床改善率为72.2%(13/18)。E/A比值术前为1.02±0.36,术后1年随访时增加至1.24±0.27(P=0.0075),术后1年随访时DT由术前234.84±32.46ms缩短至211.56±26.74ms(P=0.0027),术前IVRT为102.50±19.86ms,术后1年随访时减少至87.92±13.12ms(P=0.0010)。术前和术后1年随访时LVEF和LVFS均正常,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AS后凸畸形患者PSO术后1年随访时心功能较术前有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 心功能 静息心率 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患者术后肺功能的改变 被引量:15
3
作者 郭鸿飞 付君 +7 位作者 张永刚 宋凯 刘超 郑国权 张国莹 王征 崔赓 王岩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7-42,共6页
目的:评估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后凸畸形经椎弓根椎体截骨(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PSO)术前和术后患者肺功能的变化,并探讨影响术后肺功能改变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2009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32例A... 目的:评估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后凸畸形经椎弓根椎体截骨(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PSO)术前和术后患者肺功能的变化,并探讨影响术后肺功能改变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2009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32例AS后凸畸形行PSO脊柱矫形术患者的资料。男性27例,女性5例;年龄36.4±7.8岁(22~52岁)。随访时间为2年,随访的内容包括:肺功能检查,静息状态下憋气时间(breath-holding time,BHT),自然站立位脊柱全长X线片上测量后凸Cobb角(T1~S1)。比较术后及术后2年随访时肺功能较术前是否有变化,并分析肺功能变化与性别、年龄、病程和脊柱矢状面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29例(男性25例,女性4例)患者完成了随访,失访率为9.3%。手术前BHT为32.5±10.1s,2年随访时增加至43.1±8.6s。术前肺功能检查结果:2例正常,17例轻度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9例中度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1例重度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无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及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2年随访时肺功能检查结果:19例正常,10例轻度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肺活量预测百分比(Pred VC%)术前为68.4%±9.5%,2年随访时为79.4%±6.1%;用力肺活量预测百分比值(Pred FVC%)术前为75.5%±6.4%,2年随访时为81.0%±6.9%。后凸Cobb角术前为63.0°±20.3°,术后为15.3°±10.3°,术后2年随访时为17.1°±10.9°。且Pred VC%和Pred FVC%的改善与AS后凸Cobb角的矫正成正相关性(r=0.6328和0.8612,P〈0.01)。结论:AS后凸畸形PSO术后2年肺功能较术前改善明显,且肺功能的改善与T1~S1后凸Cobb角的矫正呈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 肺功能 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椎体截骨术矫正重度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 被引量:30
4
作者 王岩 毛克亚 +11 位作者 张永刚 肖嵩华 刘郑生 刘保卫 王征 张雪松 张西峰 朱守荣 陆宁 崔庚 陈超 郑国权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8-112,共5页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双椎体截骨矫正重度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的可行性及其疗效。方法:2003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15例颌眉角90°以上重度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患者,平均年龄34.5岁。手术均采用后路经椎弓根连续或者间隔椎体行双椎体...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双椎体截骨矫正重度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的可行性及其疗效。方法:2003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15例颌眉角90°以上重度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患者,平均年龄34.5岁。手术均采用后路经椎弓根连续或者间隔椎体行双椎体截骨矫形,并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测量患者术前和术后身高、颌眉角、矢状面失平衡距离和截骨部位Cobb角评价疗效。结果:手术时间231~420min,平均326min;术中出血950~4600ml,平均2290ml。6例患者硬脊膜与椎板粘连,切除椎板时出现硬脊膜破裂并脑脊液漏,经严密缝合及控制引流后伤口按期愈合;1例患者矫形中已融合的C5/6处发生骨折,术后给予硬颈托固定6个月后融合;1例患者术后出现肺部感染,经积极抗炎治疗痊愈出院。患者身高由术前122.5±10.4cm矫正到术后163.6±10.0cm,颌眉角由术前平均102.6°±9.4°矫正到术后19.5°±11.6°,矢状面失平衡距离由术前43.7±5cm矫正到术后11.3±6.1cm,脊柱侧位X线片上截骨部位Cobb角由术前后凸67.1°±24.5°矫正到术后前凸9.7°±25.1°,经统计学处理各指标术后与术前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对于颌眉角90°以上重度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患者,经椎弓根双椎体截骨可以有效矫正患者后凸畸形,外观和功能均可得到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 脊柱后凸 重度 楔形截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的301分型 被引量:18
5
作者 郑国权 张永刚 +6 位作者 王岩 宋凯 姚子明 王征 张雪松 毛克亚 崔赓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769-774,共6页
目的 :建立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后凸畸形新的分型方法———301分型,并对其可信度和可重复性进行检验分析。方法:根据后凸顶点位置不同将AS后凸畸形分为4种类型:腰椎型(Ⅰ型)、胸腰椎型(Ⅱ型)、胸椎型(... 目的 :建立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后凸畸形新的分型方法———301分型,并对其可信度和可重复性进行检验分析。方法:根据后凸顶点位置不同将AS后凸畸形分为4种类型:腰椎型(Ⅰ型)、胸腰椎型(Ⅱ型)、胸椎型(Ⅲ型)及颈椎或颈胸交界型(Ⅳ型),除Ⅰ型外其他各型分为2个亚型:腰椎尚存在前凸为A亚型,腰椎出现后凸为B亚型。依据该分型方法对309例在我院接受脊柱截骨术治疗的AS后凸畸形患者进行分型,统计各型所占比例。由5位脊柱外科医生分别根据该分型标准对随机抽取的30例AS后凸畸形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分型,2周后此5位医生对打乱秩序的相同资料再次进行分型,收集分型结果,计算Kappa值检验一致性。结果:按照301分型方法将AS后凸畸形分为4型共7个亚型,309例患者中,Ⅰ型52例(16.8%);Ⅱ型223例(72.2%),其中ⅡA型153例,ⅡB型70例;Ⅲ型33例(10.7%),其中ⅢA型25例,ⅢB型8例;Ⅳ型1例(0.3%),为ⅣB型。观察者间可信度为73.3%~86.7%,Kappa系数为0.761~0.847,可重复性为83.3%~93.3%,Kappa系数为0.821~0.925。结论 :应用301分型方法对AS后凸畸形分型简单易行,其可信度和可重复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 后凸畸形 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22
6
作者 肖联平 江毅 +3 位作者 刘智 尹庆伟 田永刚 赵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9期527-530,共4页
目的:探讨以重建强直性脊柱炎(AS)后凸畸形矢状面平衡为目的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18例AS患者,男16例,女2例.根据全脊柱侧位X线片分段测量矢状面不同部位的后凸角度进行分析,明确截骨部位;测量C7铅垂线与S1后上角的距离,了解矢状面不平... 目的:探讨以重建强直性脊柱炎(AS)后凸畸形矢状面平衡为目的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18例AS患者,男16例,女2例.根据全脊柱侧位X线片分段测量矢状面不同部位的后凸角度进行分析,明确截骨部位;测量C7铅垂线与S1后上角的距离,了解矢状面不平衡情况;测量颏眉垂线角,确定截骨角度;在纸样上模拟截骨,观察矫形效果.行多节段经椎弓根椎体楔形截骨和椎弓根钉内固定.结果:患者身高平均增高7.3cm,术后颏眉垂线角-5°~10°,术后C7铅垂线距S1椎体后上角0.5~5cm(平均2.4cm),平均改善率为88.8%.经10~38个月(平均22个月)随访,均达骨性融合,矫正度无丢失,无一例脊髓神经损伤,外观改善满意.结论:测量脊柱矢状面不同部位的后凸角度,根据颏眉垂线角,确定截骨部位和后凸角度对于重建矢状面平衡具有重要意义.多节段保留上1/3椎弓根椎体楔形截骨,并应用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固定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 后凸畸形 矢状面平衡 颏眉垂线角 矫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椎弓根楔形截骨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 被引量:7
7
作者 范建平 王传锋 +6 位作者 朱晓东 陈家瑜 李超 陈超 梁楠 白玉树 李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14-218,共5页
目的探讨腰椎椎弓根楔形截骨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1月至2010年3月,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骨科共收治32例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患者,均行一期后路经腰椎椎弓根楔形截骨矫形内固定术。其中27例患者行单节段... 目的探讨腰椎椎弓根楔形截骨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1月至2010年3月,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骨科共收治32例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患者,均行一期后路经腰椎椎弓根楔形截骨矫形内固定术。其中27例患者行单节段椎弓根楔形截骨术,5例患者行双节段椎弓根截骨术。术前及术后随访时拍摄脊柱全长X线片,测量影像学参数,并填写中文版脊柱侧凸研究学会22项(SRS-22)量表进行患者的健康生存质量评价。结果手术时间平均为(260±42)min,术中出血平均(1 360±282)mL,平均随访(31±8)个月(24~76个月),均未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及假关节。患者颌眉角、全脊柱后凸角、胸腰段后凸角、腰椎前凸角由术前(65.9±11.6)°、(78.2±15.9)°、(38.9±10.3)°、(-14.6±17.3)°分别矫正至术后(11.7±4.7)°、(38.9±10.3)°、(1.3±7.8)°、(26.2±5.6)°;身高和矢状面失平衡距离由术前的(135.4±15.2)cm、(37.2±11.3)cm分别矫正至术后的(166.2±9.6)cm、(12.7±7.7)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SRS-22评分由术前平均(1.8±0.4)改善至术后(4.0±0.6),疗效满意。结论腰椎椎弓根楔形截骨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安全可靠,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 脊柱后凸 腰椎 截骨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患者截骨矫形后腹部变化及消化功能的改变 被引量:8
8
作者 赵陆 刘超 +6 位作者 张永刚 郑国权 唐翔宇 张国莹 付君 郭鸿飞 毛克亚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05-810,共6页
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后凸畸形患者截骨矫形术后腹部变化及消化功能的改变。方法:2009年1月~2013年7月在我院行截骨矫形术的AS后凸畸形患者53例,其中男48例,女5例。均采用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 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后凸畸形患者截骨矫形术后腹部变化及消化功能的改变。方法:2009年1月~2013年7月在我院行截骨矫形术的AS后凸畸形患者53例,其中男48例,女5例。均采用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PSO)治疗,截骨节段为L1~L3。在术前及术后18个月的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上测量脊柱最大后凸Cobb角(GK),在全脊柱三维CT重建图像上测量正中矢状面腹部面积(AMSPA)、正中矢状面剑突到脊柱前缘的最短距离(MD)及肝门、两侧肾门、脾门到耻骨联合上缘中点的距离。记录术前、术后18个月体重、ODI及脊柱侧凸研究学会-22(SRS-22)量表评分。术后18个月对患者消化功能进行评估,食量增加不明显为A组,食量明显增加为B组;大便频率无明显改变(3~4天1次)为1组,大便频率改善明显(1~2天1次)为2组。结果:术后18个月53例患者ODI及SRS-22量表评分较术前改善明显(P〈0.05),GK较术前明显变小(P〈0.05),MD、AMSPA和体重较术前明显增大(P〈0.05),肝门、脾门、左侧肾门到耻骨联合上缘中点的距离均较术前明显增大(P〈0.05),右侧肾门到耻骨联合上缘中点的距离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8个月29例患者大便频率较术前有所增加,24例改善不明显;33例食量较术前明显增加,20例食量增加不明显。术后18个月1组与2组患者的年龄及病程均无明显差异(P〉0.05),A组与B组的年龄、病程均无明显差异(P〉0.05),1组GK明显大于2组(P〈0.05),A组GK明显大于B组(P〈0.05)。结论:对AS后凸畸形患者,通过截骨矫形手术可以缓解脊柱屈曲对脏器的挤压、改善受挤压脏器的位置;术后患者消化功能得到明显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 胸腰椎后凸畸形 腹部 消化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辅助设计在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矫形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9
9
作者 李景欣 瞿东滨 +3 位作者 王博亮 蔡明 罗吉伟 金大地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19-623,共5页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设计在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矫形术手术方案制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5例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患者在手术前后进行胸腰椎CT扫描,获得的数据导入Mimics10.01软件进行三维重建。手术前在重建模型上模拟经椎弓根椎体...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设计在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矫形术手术方案制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5例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患者在手术前后进行胸腰椎CT扫描,获得的数据导入Mimics10.01软件进行三维重建。手术前在重建模型上模拟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进行虚拟截骨、预测矫形效果,并测算截骨椎体所需截骨角度及相应在椎板及椎体后缘的截骨宽度。手术后在预测模型及术后重建模型上分别测量全脊柱后凸角,颈7椎体中心点与骶骨后上角的水平距离,截骨节段相邻上下椎体棘突间及双侧横突间距离等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5例手术前后均顺利完成三维建模。术前模拟截骨测算出截骨椎体所需截骨角度、椎板截骨宽度和椎体后缘截骨宽度的值分别为(26.34±3.16)°(23.30~30.11°)、(27.71±1.22)mm(26.53~29.15mm)和(14.45±1.62)mm(12.17~16.62mm),在虚拟截骨模型上及术后重建模型上测得的比较指标相近。结论:应用计算机对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截骨矫正手术进行仿真模拟设计的方法具有可行性,能比较直观、精确反映矫形效果,可为制定手术方案提供较科学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骨科 手术模拟 强直性脊柱 后凸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壳截骨技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的近期疗效 被引量:3
10
作者 熊廷亮 林宏生 +1 位作者 吴昊 张国威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49-654,共6页
目的:探讨“蛋壳”截骨技术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中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29例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患者,根据术前测量的后凸Cobb角、颌眉垂线角,分别采用后路经L 1、L 2或L 3椎弓根的蛋壳截骨技术,其中1例因T9压缩性骨折而... 目的:探讨“蛋壳”截骨技术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中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29例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患者,根据术前测量的后凸Cobb角、颌眉垂线角,分别采用后路经L 1、L 2或L 3椎弓根的蛋壳截骨技术,其中1例因T9压缩性骨折而行T9截骨矫形。结果:手术时间为200~345 min,出血量为900~2300 mL,无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Cobb角由术前的平均70.1°矫正为术后的平均38.3°,颌眉垂线角由术前的平均39.0°矫正为术后的平均6.0°;所有患者能够平视行走,步态得到明显改善,随访中截骨平面均获骨性融合,无断钉及内固定失效发生。结论:“蛋壳”截骨技术,能够在充分保护脊髓和神经根的前提下实现椎体的楔形截骨,对于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壳技术 强直性脊柱 截骨 后凸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节段脊柱截骨术与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汝落 吴闻文 +5 位作者 卞泉林 党广博 姜延洲 候树勋 姚长海 孙彦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1991年第1期31-32,42,共3页
关键词 脊柱后凸 截骨术 脊柱 脊柱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减蚕矢汤对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一豪 杨彬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2799-2803,共5页
目的观察加减蚕矢汤对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湿热痹阻证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80例患者术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口服甲氨蝶呤、加减蚕矢汤,疗程4周。观察两组BASMI、BASDAI、BASFI、中医证候。检测血清炎性因子(TNF-α、MIF... 目的观察加减蚕矢汤对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湿热痹阻证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80例患者术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口服甲氨蝶呤、加减蚕矢汤,疗程4周。观察两组BASMI、BASDAI、BASFI、中医证候。检测血清炎性因子(TNF-α、MIF、IL-1β、IL-6)、血清及关节液骨化相关蛋白(DKK-1、AMPK-α、SOST、FOXO3α)。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5%,高于对照组的80.0%(P <0.05)。与治疗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BASMI、BASDAI、BASFI、中医证候、TNF-α、MIF、IL-1β、IL-6降低(P <0.05),血清及关节液DKK-1、AMPK-α、SOST、FOXO3α升高(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低于对照组的30.0%(P <0.05)。结论加减蚕矢汤可有效促进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湿热痹阻证患者的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减蚕矢汤 强直性脊柱 后凸畸形 湿热痹阻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并椎管狭窄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庆贺 姜洪和 +3 位作者 王长纯 高吉昌 张承敏 王东卯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4期219-220,共2页
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并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椎管减压术和后凸畸形矫正术的联合术式 ,共治疗 16例。结果 :平均随访 8 6年。后凸外观显著改善 ,11例无疼痛 ,运动、感觉近正常 ,3例运动、感觉及括约肌功能有... 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并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椎管减压术和后凸畸形矫正术的联合术式 ,共治疗 16例。结果 :平均随访 8 6年。后凸外观显著改善 ,11例无疼痛 ,运动、感觉近正常 ,3例运动、感觉及括约肌功能有明显改进 ;术后无改善和症状加重各 1例。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 畸形 椎管狭窄症 截骨术 椎管减压术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关节突“V”形截骨矫治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
14
作者 张铭华 李波 +1 位作者 钟斌 余雨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2期2293-2294,共2页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若得不到及时治疗,晚期可使脊柱旁的关节突关节和椎间组织等结构融合硬化,导致脊柱过度后凸畸形,破坏身体矢状面上的平衡,影响患者日常活动、心理、交际。多节段经关节突“V”形截骨术和单节...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若得不到及时治疗,晚期可使脊柱旁的关节突关节和椎间组织等结构融合硬化,导致脊柱过度后凸畸形,破坏身体矢状面上的平衡,影响患者日常活动、心理、交际。多节段经关节突“V”形截骨术和单节段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为目前临床上应用治疗后凸畸形最多的两种标准化矫形技术,但多节段经关节突“V”形截骨术相对手术风险小。本院2002年3月至2007年12月行多节段经关节突“V”形截骨术治疗As胸腰椎后凸畸形13例,近期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 后凸畸形 截骨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截骨矫形手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杨晓曦 范天奇 +4 位作者 陈光辉 张保良 曾岩 李危石 陈仲强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47-354,共8页
强直性脊柱炎(anylosing spondylitis,AS)的发病率约为0.1%~1.4%,是以中轴脊椎关节韧带骨化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1]。部分AS后期可进展为重度脊柱后凸畸形,导致脊柱矢状位失衡以及水平视角受限,影响呼吸及消化功能,严重降... 强直性脊柱炎(anylosing spondylitis,AS)的发病率约为0.1%~1.4%,是以中轴脊椎关节韧带骨化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1]。部分AS后期可进展为重度脊柱后凸畸形,导致脊柱矢状位失衡以及水平视角受限,影响呼吸及消化功能,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2、3]。在AS脊柱关节骨化过程中,胸腰段最常受累,但颈椎和上胸段也不可避免受影响,传统物理治疗或矫形支具治疗效果有限,往往需要通过手术截骨矫形以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 截骨矫形 脊柱后凸畸形 自身免疫性疾病 上胸段 矫形支具 消化功能 矢状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盆入射角与腰椎前凸角匹配度对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矫形术后矢状面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罗建周 吴太林 +5 位作者 杨子立 李宪 黄政基 罗振娟 段春光 陶惠人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577-585,共9页
目的 :探讨骨盆入射角与腰椎前凸角匹配度(pelvic incidence and lumbar lordosis mismatch,PI-LL)对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后凸畸形矫形术后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2010年1月~2019年10月本团队... 目的 :探讨骨盆入射角与腰椎前凸角匹配度(pelvic incidence and lumbar lordosis mismatch,PI-LL)对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后凸畸形矫形术后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2010年1月~2019年10月本团队行改良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治疗的85例AS后凸畸形患者,男75例,女10例;年龄37.1±8.8岁(20~67岁),其中63例行单节段截骨矫形,22例行双节段截骨矫形。脊柱全长侧位片上测量术前、术后(3~4周)及末次随访时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PI-LL、截骨角(osteotomized vertebral angle,OVA)和矢状面躯干偏移(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术前及末次随访时采用脊柱侧凸研究学会-22(Scoliosis Research Society-22,SRS-22)问卷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患者的肢体功能和生活质量。末次随访时SVA>5cm为脊柱矢状面失衡,PT>25°为骨盆矢状面失衡。通过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术后PI-LL与末次随访SVA和PT的相关性,并运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和最大约登指数计算术后PI-LL的阈值,获得PI-LL的最佳匹配度。根据术后PI-LL是否满足最佳匹配度分组,分析不同术后PI-LL对末次随访脊柱骨盆矢状面序列的影响。运用线性回归分析腰椎OVA与PI-LL矫正值的线性关系,计算线性回归方程。结果:85例AS患者术后平均随访30.8±6.3个月(24~84个月),末次随访时LL(-31.6°)、PT(31.8°)、SS(15.5°)、PI-LL(16.7°)和SVA(8.6cm)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ODI(23.45%)和SRS-22(3.91分)评分显著性优于术前(P<0.05)。术后PI-LL与末次随访时的SVA和PT呈显著性正相关(r=0.525和0.659,P<0.01)。以末次随访时SVA为状态变量,通过ROC曲线分析获得术后PI-LL的阈值为12.8°;以末次随访时的PT为状态变量,计算得到术后PI-LL的阈值为10.5°。当术后PILL≤10.5°时,可同时满足预防脊柱和骨盆矢状面失衡的要求。与术后PI-LL>10.5°组比较,术后PI-LL≤10.5°组患者末次随访时PT (25.4°vs 36.6°)、LL (-40.8°vs-24.1°)、PI-LL (4.0°vs 26.2°)和SVA (5.6cm vs10.9cm)更小(P<0.05),脊柱(36.1%vs 75.5%)和骨盆(38.9%vs 85.7%)矢状面失衡率更低(P<0.05)。腰椎OVA与PI-LL矫正值呈较高强度线性正相关(r=0.707,P<0.01),腰椎OVA=17.12+0.62×(PI-LL矫正值),R2=50.1%。结论:AS后凸畸形患者截骨矫形术后的PI-LL与末次随访SVA和PT紧密相关,术后重建PI-LL≤10.5°可维持良好的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降低中远期随访脊柱和骨盆矢状面失衡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 后凸畸形 骨盆入射角与腰椎前角匹配度 矢状面失衡 截骨矫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胸腹部折叠畸形程度的CT影像学分型及评估方法
17
作者 尹稳 崔西龙 +6 位作者 张伟 翟云雷 郑国辉 孙乐乐 王康康 张旭 于海洋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20,共9页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胸腹部折叠畸形的CT影像学分型及评估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2024年1月31例行胸腰椎CT检查的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资料,男28例,女3例,平均年龄45.0±8.9岁。在胸腰椎CT...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胸腹部折叠畸形的CT影像学分型及评估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2024年1月31例行胸腰椎CT检查的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资料,男28例,女3例,平均年龄45.0±8.9岁。在胸腰椎CT正中矢状面上测量胸腹折叠角(thoracoabdominal folded angle,TAFA)及剑突-耻骨联合距离(the distances between xiphoid process and superior edge of the pubis,XP),同时在脊柱全长侧位片上测量全脊椎后凸Cobb角(global kyphosis,GK)、胸椎后凸Cobb角(thoracic kyphosis,TK)、腰椎前凸Cobb角(lumbar lordosis,LL)及矢状面躯干偏移(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根据CT矢状面腰椎生理曲度对腹腔容积变化的影响创新性提出AS胸腹部折叠畸形的CT影像学分型,腰椎存在生理前凸时为Ⅰ型,腰椎生理曲度变直时为Ⅱ型,腰椎后凸畸形时为Ⅲ型。根据TAFA将Ⅲ型患者分为两个亚型,TAFA>90°为A亚型,TAFA≤90°为B亚型。由5名经过培训的脊柱外科医师先后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独立评估与分型(间隔10d),采用Kendall′s W检验分析多组观察结果的一致性。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比较各型间上述测量参数的差异性。结果:31例患者中,胸腹部折叠畸形Ⅰ型5例、Ⅱ型8例、ⅢA型12例、ⅢB型6例。观察者间分型Kendall′s W一致性系数为0.954(P<0.001)。患者平均GK、TK、LL、SVA、TAFA及XP分别为83.7°±29.9°、48.7°±21.3°、-13.9°±25.3°、22.8±14.9cm、128.1°±50.5°及16.8±8.9cm;各组TAFA、XP测量数值间Kendall′s W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946(P<0.001)和0.979(P<0.001);各分型间TAFA及XP两两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CT影像学分型可以客观评价AS胸腹部折叠畸形情况,剑突-耻骨联合距离及胸腹折叠角是评估AS胸腹部折叠畸形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 胸腰椎后凸畸形 胸腹部折叠畸形 胸腹折叠角 剑突-耻骨联合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胸腰椎后凸畸形矫形术后骨盆旋转与截骨部位和截骨角度间的关系 被引量:1
18
作者 尹稳 郑国辉 +5 位作者 张伟 翟云雷 王康康 孙乐乐 崔西龙 于海洋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35-1142,共8页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截骨矫形术后骨盆旋转与截骨部位和截骨角度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2021年4月于我院行双节段经椎弓根椎体截骨矫形术(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截骨矫形术后骨盆旋转与截骨部位和截骨角度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2021年4月于我院行双节段经椎弓根椎体截骨矫形术(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PSO)治疗的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的资料13例,男11例,女2例,年龄43.5±8.5岁(29~58岁)。所有患者均顺利实施脊柱双节段PSO,PSO截骨26处,截骨角度35.6°±9.0°,手术时间434.2±117.1min,术中出血量2480.5±1486.3mL;随访29.0±4.0个月(24~38个月)。在术前、术后2周及末次随访时的脊柱全长侧位X线片上测量全脊柱后凸角(global kyphosis,GK)、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矢状面躯干偏移(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肺门距髋轴水平距离(horizontal distance between hip axis and hilus pulmonis,HDHH)、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及骨盆投射角(pelvic incidence,PI);记录术后2周和末次随访时PT与术前相比的变化值(ΔPT),即术后骨盆旋转角,分别记为术后2周ΔPT、末次随访ΔPT;在术后2周胸腰椎CT片上测量截骨角度;在术前脊柱全长侧位X线片上以髋轴为原点建立平面坐标轴,测量髋轴(hip axis,HA)、肺门(hilus pulmonis,HP)及截骨顶点间的距离及角度值,用截骨顶点的坐标及与HA、HP的距离、角度值来表示截骨部位,推算矫形术后骨盆旋转角度与截骨部位、截骨角度间的函数关系,得到公式推算的ΔPT值。采用配对t检验分别比较公式推算ΔPT值与术后2周和末次随访时ΔPT间的差异,验证公式的准确性。结果:患者术前GK、LL、SVA、HDHH、SS、PT分别为94.8°±15.1°、-17.0°±24.9°、29.4±6.9cm、10.3±8.8cm、5.7°±10.3°、43.6°±14.5°,术后2周分别为34.0°±18.5°、34.1°±15.1°、10.4±4.5cm、1.7±4.7cm、24.6°±7.1°、24.5°±8.3°,末次随访时分别为34.2°±18.0°、36.9°±19.4°、9.8±4.0cm、1.2±3.3cm、24.8°±7.3°、25.1°±7.8°,术前与术后2周比较上述指标间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TK和PI分别为51.6°±19.4°、49.3°±10.5°,术后2周分别为45.8°±18.7°、48.8°±12.0°,术前与术后2周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周与末次随访时的GK、TK、LL、SVA、HDHH、PI、SS、PT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推算的ΔPT为17.8°±8.9°、实际测得术后2周ΔPT为19.2°±8.6°,末次随访ΔPT为18.5°±8.4°,三者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截骨矫形术后骨盆旋转与截骨部位、截骨角度间存在函数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 胸腰椎后凸畸形 骨盆旋转 截骨部位 截骨角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畸形截骨角度术前预测方法的评价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树文 王浩 盛伟斌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21-929,共9页
目的:评价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畸形截骨角度的术前预测方法,分析其在脊柱-骨盆矢状序列重建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2年1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单节段经椎弓根截骨(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PSO)... 目的:评价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畸形截骨角度的术前预测方法,分析其在脊柱-骨盆矢状序列重建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2年1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单节段经椎弓根截骨(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PSO)治疗的22例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其中男17例,女5例;年龄29~56岁(44.3±7.4岁);在X线侧位片上测量术前、术后末次随访时的脊柱-骨盆参数,应用躯干整体平衡法(full balance integated index,FBI)、脊柱股骨角法(spine femoral angle,SFA)、肺门-髋轴法(hilus pulmonis-hip axis,HP-HA)、外耳道-髋轴法(center of both acoustic meati-hip axis,CAM-HA)和Surgimap法预测截骨角度,再根据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计算理论脊柱-骨盆参数和理论截骨角度。分别比较术前、术后末次随访时和理论脊柱-骨盆参数的差异以及预测截骨角度、实际截骨角度和理论截骨角度的差异。结果:纳入患者中L1截骨4例、L2截骨10例、L3截骨8例,术后均获得满意的影像学结果和手术疗效,术后末次随访时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胸腰段后凸角(thoracolumbar kyphosis,TLK)、整体后凸角(global kyphosis,GK)、矢状面偏移(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BI、SFA、HP-HA、CAM-HA和Surgimap法预测截骨角度分别为50.5°±12.1°、52.0°±11.3°、53.9°±8.1°、51.3°±5.8°和43.2°±9.2°,不同预测方法预测的截骨角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42,P=0.046)。模拟截骨恢复理想脊柱-骨盆矢状序列所需理论截骨角度为51.2°±8.1°,分别与FBI、SFA、HP-HA、CAM-HA预测截骨角度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中实际截骨角度41.1°±5.4°,与FBI、SFA、HP-HA、CAM-HA预测截骨角度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Surgimap法预测截骨角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畸形术前采用FBI、SFA、HP-HA、CAM-HA预测的截骨角度与理论截骨角度相近,与实际截骨角存在一定的差异;Surgimap法预测的截骨角度与实际截骨角度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 脊柱后凸 截骨角度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股骨颈截骨术在伴严重屈曲畸形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手术治疗过程中的疗效
20
作者 汪琪伟 包鹏宇 +3 位作者 洪士皓 杨昕 王宇 曹永平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84-889,共6页
目的:评估改良股骨颈截骨术(modified femoral neck osteotomy, mFNO)在合并严重脊柱后凸和髋关节屈曲强直的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患者手术治疗过程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1日至2023年11月15日期间进... 目的:评估改良股骨颈截骨术(modified femoral neck osteotomy, mFNO)在合并严重脊柱后凸和髋关节屈曲强直的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患者手术治疗过程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1日至2023年11月15日期间进行经椎弓根椎体截骨矫形术(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 PSO)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手术治疗的合并脊柱后凸和髋关节屈曲强直的AS患者资料,总共61例患者,103髋。记录患者mFNO的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术前和术后下肢体干角(angle of the trunk and lower limb, ATL)度数、髋关节被动活动度(range of motion, ROM)、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和院内并发症的发生率,并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最终纳入病例10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41.30±9.03)岁。10例患者总接受手术次数为52次,其中接受mFNO和THA各19髋,接受PSO 14次。9例双侧mFNO手术的平均手术时间为(133.11±34.81) min,失血量为(433.33±187.10) mL;1例单侧mFNO手术时间为60 min,出血量200 mL。19髋的mFNO术前ATL度数为40.37°±13.66°,术后ATL度数为88.47°±12.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FNO术前VAS评分为0,术后VAS评分为5.95±1.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髋关节被动伸直ROM在mFNO术前为37.37°±18.13°,术后为-4.95°±21.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髋关节被动屈曲ROM在mFNO术前为37.37°±18.13°,术后为50.79°±2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院内并发症共有3次(3/52,5.67%),其中1次为PSO术后肺不张(1/52,1.92%), 1次为THA术中发现大粗隆骨折(1/52,1.92%), 1次为THA术后早期脱位(1/52,1.92%)。结论:mFNO能够明显改善合并严重脊柱后凸和髋关节屈曲强直的AS患者的ATL角度,为PSO和THA提供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 改良股骨颈截骨术 脊柱后凸 髋关节屈曲强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