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1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强流脉冲电子束加速器用Marx发生器 被引量:6
1
作者 曾乃工 杨大为 +1 位作者 姜兴东 罗玉明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78-80,共3页
介绍强流脉冲电子束加速器上的Marx发生器。采用低电感的脉冲电容器和带触发电极火花隙开关并选取新颖的Ω型排列电路,降低回路电感。由于全部火花隙开关逐级触发,因而发生器工作稳定、建立时间快(约200ns)、时间分散小于... 介绍强流脉冲电子束加速器上的Marx发生器。采用低电感的脉冲电容器和带触发电极火花隙开关并选取新颖的Ω型排列电路,降低回路电感。由于全部火花隙开关逐级触发,因而发生器工作稳定、建立时间快(约200ns)、时间分散小于15ns、输出电压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流脉冲 电子束加速器 MARX发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次数对强流脉冲电子束表面改性AZ31B镁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陈军 尚振宇 +2 位作者 李伟 郝胜智 王轶农 《机械工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27,共8页
利用强流脉冲电子束辐照AZ31B镁合金,研究了不同脉冲次数(3,5,7次)下合金的表面形貌、物相组成、晶粒尺寸、硬度和耐磨性能,并与未辐照合金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强流脉冲电子束辐照未改变合金的物相组成,但使得原晶界处分布的Mg17Al12第... 利用强流脉冲电子束辐照AZ31B镁合金,研究了不同脉冲次数(3,5,7次)下合金的表面形貌、物相组成、晶粒尺寸、硬度和耐磨性能,并与未辐照合金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强流脉冲电子束辐照未改变合金的物相组成,但使得原晶界处分布的Mg17Al12第二相粒子弥散分布;辐照后合金表面产生熔坑,表面粗糙度增大,随着脉冲次数的增加,熔坑的数量减少、尺寸增大,合金表面粗糙度降低;3次、5次脉冲辐照后合金表面无明显缺陷,而7次脉冲辐照后表面存在少量微裂纹;辐照后合金表面存在大量孪晶,晶粒尺寸明显减小,随着脉冲次数的增加,晶粒尺寸略微减小,7次脉冲辐照后的合金中存在大尺寸晶粒和孪晶,晶粒尺寸分布不均匀;随着脉冲次数的增加,合金表面平均硬度升高,7次脉冲辐照后的平均硬度与未辐照合金相比提高约29%,但硬度均匀性较差;与未辐照合金相比,3次、5次脉冲辐照后的磨损体积较小,而7次脉冲辐照后的磨损体积较大,5次脉冲辐照后的磨损体积最小,合金的耐磨性能最好。5次脉冲辐照后合金的综合性能最好,与未辐照合金相比,其平均晶粒尺寸减小约32%,平均硬度提高约23%,磨损体积减少约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流脉冲电子束 脉冲次数 AZ31B镁合金 熔坑 耐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流脉冲电子束改性石墨/硬质合金自润滑涂层性能
3
作者 张悦 郑钰 +2 位作者 何星池 陈飞 董福宇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3-60,共8页
【目的】硬质合金是一种以微米级难熔金属化合物(WC、TaC、TiC、NbC)粉末为硬质相,以过渡族金属(Co、Fe、Ni)粉末为烧结黏结相,经高温烧结制备而成的合金。硬质合金因具有高硬度、高强度、耐磨耐腐蚀性和良好高温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刀具... 【目的】硬质合金是一种以微米级难熔金属化合物(WC、TaC、TiC、NbC)粉末为硬质相,以过渡族金属(Co、Fe、Ni)粉末为烧结黏结相,经高温烧结制备而成的合金。硬质合金因具有高硬度、高强度、耐磨耐腐蚀性和良好高温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刀具材料等工业领域,被称为“工业牙齿”。随着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航空航天、海洋工程、数控机床、轨道交通、核工程、新能源、先进医疗装备、环保节能装备等高端制造产业对高性能高稳定性刀具材料的需求越来越大。采用涂层镀膜等表面处理方法将固体润滑剂涂覆在刀具表面,或将固体润滑剂作为添加剂加入刀具材料基体,利用固体润滑剂高温稳定的优点,在服役刀具表面形成连续的固态润滑层,有利于刀具性能的进一步提升。【方法】以WC-Co硬质合金粉末(粒径15~45μm)为耐磨组元,以石墨粉末(粒径80~200μm)为固体润滑剂,通过球磨法制备球形复合粉末,采用等离子喷涂工艺将复合粉末沉积为石墨/WC-Co涂层,采用强流脉冲电子束(能量密度27 keV、脉冲间隔15 s)进行辐照处理,辐照次数为1、10、20和30。对处理后涂层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观察。【结果】采用强流脉冲电子束处理后,重熔涂层表面致密平整,改性层厚度可达294μm,表面硬度最高可达800 HV,平均摩擦系数最低可降至0.10。显微结构分析表明,强流脉冲电子束辐照后涂层表面生成纳米尺寸的WC相、Co_(3)W_(9)C_(4)相和类金刚石结构,使涂层表面显微硬度大幅提高;电子束使涂层表面大块石墨溶解后重新析出,生成椭球状石墨,同时石墨在电子束作用下分离成石墨烯片层,均匀覆盖在涂层表面,有效降低了涂层表面的摩擦系数;部分石墨转变为金刚石结构,有效提升了涂层的表面硬度。【结论】采用热喷涂沉积和强流脉冲电子束改性的两步技术,制备了表面均匀、致密细小的WC-Co合金,诱导了球状石墨、石墨烯和金刚石共同组成复合碳结构,有效提高了涂层的硬度并降低表面的摩擦系数。所制备的纳米复合自润滑涂层为高端装备制造刀具行业提供了一种新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流脉冲电子束 石墨/硬质合金涂层 石墨烯 金刚石 耐磨性能 显微组织 相组成 摩擦磨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流脉冲电子束表面改性技术及其在热障涂层改性中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温强 李向成 +2 位作者 花银群 关庆丰 蔡杰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6-186,共11页
随着材料科学领域的不断发展,表面改性技术在提升材料性能和功能方面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强流脉冲电子束表面改性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材料表面加工方法,以其独特的高能量密度和快速加工特性,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之一,其能够有效提高材料... 随着材料科学领域的不断发展,表面改性技术在提升材料性能和功能方面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强流脉冲电子束表面改性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材料表面加工方法,以其独特的高能量密度和快速加工特性,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之一,其能够有效提高材料表面硬度、耐磨性、抗蚀性、抗高温氧化性等性能。本文综述了强流脉冲电子束表面改性技术的改性原理、应用领域以及其对材料微观结构演变及性能提升的影响机制,并重点探讨了该技术在热障涂层领域的研究进展,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强流脉冲电子束表面改性技术为改善热障涂层微观结构和界面性能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和思路,对延长热障涂层高温寿命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流脉冲电子束技术 表面改性 改性特征 热障涂层 材料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流电子束加速器运行过程电磁辐射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樊旭亮 刘金亮 +2 位作者 程新兵 张瑜 洪志强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901-2905,共5页
强流电子束加速器运行时,临近的计算机和示波器会发生黑屏,这是由于在该过程中产生了较强的电磁辐射干扰。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对实验室研制的强流电子束加速器产生的电磁辐射进行了测量和分析。结果表明:强流电子束加速器产生的电磁辐... 强流电子束加速器运行时,临近的计算机和示波器会发生黑屏,这是由于在该过程中产生了较强的电磁辐射干扰。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对实验室研制的强流电子束加速器产生的电磁辐射进行了测量和分析。结果表明:强流电子束加速器产生的电磁辐射主要来源于初级气体开关触发、初级气体开关导通以及气体主开关自击穿导通3个过程。其中,初级气体开关导通时辐射的电磁波强度较大,其强度最大处在与开关相同高度的位置。此外,强流电子束加速器在运行过程中的电磁辐射为低频辐射,主频为21M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流电子束加速器 气体开关 电磁辐射 频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C55低阻抗强流脉冲电子加速器研制 被引量:1
6
作者 宋志敏 刘国治 +2 位作者 秋实 黄文华 邵浩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187-1190,共4页
介绍了MC55低阻抗强流脉冲电子加速器的结构及主要技术参数,给出了加速器的初步调试结果。该加速器由Marx发生器、10Ω水介质单筒形成线、高压自击穿气体开关、水介质传输线和真空二极管组成。经过初步调试,该加速器可以产生电压500 kV... 介绍了MC55低阻抗强流脉冲电子加速器的结构及主要技术参数,给出了加速器的初步调试结果。该加速器由Marx发生器、10Ω水介质单筒形成线、高压自击穿气体开关、水介质传输线和真空二极管组成。经过初步调试,该加速器可以产生电压500 kV,电流50 kA,脉冲宽度50 ns的强流电子束。目前MC55加速器已应用于同轴虚阴极振荡器高功率微波源的实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流脉冲电子束 加速器 MARX发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流脉冲电子束作用下Cu表面合金化Mo研究
7
作者 叶莉莎 田娜娜 +3 位作者 张从林 关锦彤 万浩 关庆丰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8-265,共8页
钼(Mo)与铜(Cu)之间属于二元互不固溶体系,然而结合了Mo的高温硬度和强度以及Cu的导电导热等优异性能的Cu-Mo复合材料却在电触头、散热元件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存在的问题是Cu-Mo之间的固溶度极低,难以实现合金化,从而极大地限制了Cu... 钼(Mo)与铜(Cu)之间属于二元互不固溶体系,然而结合了Mo的高温硬度和强度以及Cu的导电导热等优异性能的Cu-Mo复合材料却在电触头、散热元件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存在的问题是Cu-Mo之间的固溶度极低,难以实现合金化,从而极大地限制了Cu-Mo复合材料优异性能的发挥。该研究尝试采用强流脉冲电子束(HCPEB)技术实现Cu-Mo互不固溶体系的合金化,从而达到改善材料表面力学性能的目的。利用HCPEB辐照预制Mo涂层粉的Cu基体进行辐照,研究不同脉冲次数对样品固溶度、相结构和表面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HCPEB辐照可以有效提高Cu-Mo互不固溶体系的固溶度,15次辐照后,Mo在Cu基体中的固溶度达到最高;随辐照次数增加,Cu(Mo)固溶体受热脱溶影响导致合金层中的固溶度反而有所降低。微观结构图像显示,15次HCPEB辐照后样品表层中可观察到大量的球形以及摩尔形态的Mo颗粒;当辐照次数增加到35次后,Mo颗粒大多倾向于分布在晶体缺陷处,且脱溶析出的Mo颗粒与基体存在一定的取向关系。性能测试结果表明,HCPEB合金化处理后Cu(Mo)合金化表层的硬度与辐照次数呈统一变化趋势,即随辐照次数增加显著提升,固溶强化、位错强化和弥散强化机制的共同作用是合金化表层性能改善的原因之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流脉冲电子束 Cu-Mo 固溶度 微观组织 表面显微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流脉冲电子束诱发的微观晶体缺陷及其对Cu-316 L不锈钢扩散连接性能的影响
8
作者 王泽炎 陈洪星 +4 位作者 孙聪 田娜娜 张从林 万浩 关庆丰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85-992,共8页
文章利用强流脉冲电子束(HCPEB)在Cu和316 L不锈钢表面进行电子辐照预处理,随后将二者进行真空扩散焊接处理。焊接温度为800℃和850℃、焊接压力为5 MPa、焊接时间为40 min。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仪器观察了H... 文章利用强流脉冲电子束(HCPEB)在Cu和316 L不锈钢表面进行电子辐照预处理,随后将二者进行真空扩散焊接处理。焊接温度为800℃和850℃、焊接压力为5 MPa、焊接时间为40 min。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仪器观察了HCPEB辐照后316 L不锈钢的微观结构变化。微观结构观察表明,HCPEB辐照后,316 L不锈钢的初始粗晶粒明显转变为具有大量晶体缺陷的细晶粒。对未经辐照的Cu和316 L进行扩散焊接发现,制备的原始接头的焊接区域没有完全焊合。相比之下,经过HCPEB预处理的样品在扩散焊接后则显示出良好的焊合界面,同时Cu在界面处的扩散系数也显著增加。扩散系数的增加归因于辐照诱发的大量晶体缺陷为原子扩散提供了快速扩散通道,使得原子的扩散能力增强。结合强度结果表明,经HCPEB预处理后进行扩散焊接的Cu-316 L接头的剪切强度远高于原始接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流脉冲电子束 (HCPEB) Cu-316L 元素扩散 抗剪切强度 晶体缺陷 表面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线感应加速器中四极磁铁聚焦强流电子束研究
9
作者 荆晓兵 王毅 +1 位作者 杨治勇 石金水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435-2442,共8页
为获取小尺寸束斑,研究了直线感应加速器(LIA)产生的强流电子束在四极磁铁作用下的聚焦特性,并对限制最小束斑尺寸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使用聚焦能力强、像差小的四极磁铁作为聚焦元件具有获取小尺寸束斑的潜力。使用数值模拟程... 为获取小尺寸束斑,研究了直线感应加速器(LIA)产生的强流电子束在四极磁铁作用下的聚焦特性,并对限制最小束斑尺寸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使用聚焦能力强、像差小的四极磁铁作为聚焦元件具有获取小尺寸束斑的潜力。使用数值模拟程序完成了四极磁铁聚焦束线的初步设计,并在直线感应加速器平台上开展了实验研究,获得了对称性较好、横向尺寸小于2 mm的X射线焦斑,验证了四极磁铁聚焦强流电子束获取小尺寸束斑的可行性。同时,提出了优化的四极磁铁聚焦束线设计方案,预期可在同样入射电子束条件下获得横向尺寸约1 mm的束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线感应加速器 强流电子束 四极磁铁 聚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波段射频加速器电子束微脉冲诊断
10
作者 徐勇 黎明 +3 位作者 金晓 黎维华 王远 陈天才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722-1726,共5页
利用切伦柯夫辐射的瞬时发光机理,把相对论电子束打在熔石英靶片上转化为可见光,再用皮秒扫描相机进行测量,就可得到射频直线加速器皮秒电子束微脉冲的峰值电流及微脉冲束团。采用该方法,对L波段射频直线加速器的电子束微脉冲宽度和束... 利用切伦柯夫辐射的瞬时发光机理,把相对论电子束打在熔石英靶片上转化为可见光,再用皮秒扫描相机进行测量,就可得到射频直线加速器皮秒电子束微脉冲的峰值电流及微脉冲束团。采用该方法,对L波段射频直线加速器的电子束微脉冲宽度和束团结构进行了诊断。由此构建了一套加速器电子束微脉冲的在线测量系统,该系统对调整加速器工作状态、提高束流品质使之适应自由电子激光要求起到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伦柯夫辐射 皮秒扫描相机 射频直线加速器 超短脉冲 电子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流电子束加速器中气体开关的电磁辐射等效模型
11
作者 樊旭亮 李玲 刘金亮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55-1058,共4页
对触发开关和主开关产生电磁辐射的机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将气体开关导电通道等效为电偶极子,理论分析了其辐射电磁波的空间分布,以同轴电缆为实验对象,研究了电磁辐射的干扰。实验测量了触发开关和主开关的电磁辐射信号,结果表明,运用... 对触发开关和主开关产生电磁辐射的机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将气体开关导电通道等效为电偶极子,理论分析了其辐射电磁波的空间分布,以同轴电缆为实验对象,研究了电磁辐射的干扰。实验测量了触发开关和主开关的电磁辐射信号,结果表明,运用偶极辐射等效可以很好地描述二者的辐射特性。在强流电子束加速器产生电磁辐射的时刻,同轴电缆中感应出了一定强度的电流,幅值达3V,已经足以对其他信号的准确测量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流电子束加速器 气体开关 电磁辐射 偶极辐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流脉冲电子束中影响潘宁放电因素的模拟分析
12
作者 古亮 杨捷 +2 位作者 赵华 谭巍 李金荣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4-190,共7页
为研究强流脉冲电子束内部潘宁离子源电离情况的影响因素,文章基于有限元仿真软件建立二维轴对称模型对其内部磁场和电子分布进行仿真,再从阳极电压、磁场强度、气压三个方面对氩气潘宁放电及径向分布的影响进行了模拟仿真研究,对电离... 为研究强流脉冲电子束内部潘宁离子源电离情况的影响因素,文章基于有限元仿真软件建立二维轴对称模型对其内部磁场和电子分布进行仿真,再从阳极电压、磁场强度、气压三个方面对氩气潘宁放电及径向分布的影响进行了模拟仿真研究,对电离情况和电子分布随这三个因素变化的情况进行了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在较高气压状态下,电场较小时,电场对电离度的影响是正相关;电场较大时,电场对电离度的影响是负相关。磁场增大会提高电离率,提升到1 T之后磁场强度提高不会影响电离率。电磁场对电子径向分布影响不明显。气压与电离度呈正相关。此外,气压越小,电子径向分布越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流脉冲电子束 潘宁放电 影响因素 电子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lumlein线型强流电子束加速器放电过程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石磊 钟辉煌 刘金亮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3-24,46,共3页
提出的分析强流电子束加速器放电过程的方法可对具有导通时延的气体开关、Blumlein脉冲形成线、阻抗非恒定的真空二极管负载组成的放电系统进行数值计算 。
关键词 强流电子束加速器 放电过程 Blumlein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esla变压器型电子束加速器初步实验 被引量:17
14
作者 刘金亮 钟辉煌 +2 位作者 谭启美 李传胪 张建德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938-940,共3页
 介绍了一种Tesla变压器型的强流电子束加速器。当变压器初级输入20kV左右的电压时,加速器二极管输出电压500kV,电流9kA,信号脉宽大约50ns,该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运行可靠等特点。
关键词 TESLA变压器 电子束 二极管 强流电子束加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流短脉冲电子束束剖面的时间分辨测量 被引量:11
15
作者 陈思富 丁伯南 +4 位作者 夏连胜 畅理华 章林文 汪伟 李勤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317-320,共4页
介绍了一套基于切伦科夫辐射的、用于强流短脉冲电子束束剖面测量的装置。装置利用扫描相机记录背面打毛的石英玻璃薄片中产生的切伦科夫光信号。使用该装置 ,在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的 2 Me V注入器上进行了切伦科夫光的... 介绍了一套基于切伦科夫辐射的、用于强流短脉冲电子束束剖面测量的装置。装置利用扫描相机记录背面打毛的石英玻璃薄片中产生的切伦科夫光信号。使用该装置 ,在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的 2 Me V注入器上进行了切伦科夫光的验证实验和时间分辨的束剖面测量实验。分析表明 ,测量系统的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分别为 1 .75 ns和 0 .74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流脉冲电子束 束剖面 切伦科夫辐射 注入器 时间分辨测量 直线感应加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纯镁强流脉冲电子束表面改性及合金化研究 被引量:15
16
作者 赵铁钧 高波 +3 位作者 田小梅 涂赣峰 郝胜智 董闯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15,共5页
强流脉冲电子束是一门新兴的表面处理技术。本文利用强流脉冲电子束对纯镁进行表面改性,并尝试表面合金化铝处理。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表面处理层形貌和组织结构进行了分析,同时也进行了摩擦腐蚀性能测试。纯镁强流脉... 强流脉冲电子束是一门新兴的表面处理技术。本文利用强流脉冲电子束对纯镁进行表面改性,并尝试表面合金化铝处理。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表面处理层形貌和组织结构进行了分析,同时也进行了摩擦腐蚀性能测试。纯镁强流脉冲电子束表面改性后,显微硬度得到明显提高;纯镁表面合金化铝后,样品抗5%NaCl溶液腐蚀性能得到显著提高,维钝电流密度降低2个数量级以上,同时也对相关改性机理进行了初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镁 强流脉冲电子束 腐蚀 摩擦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复脉冲强流电子束源长时间稳定运行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张永辉 常安碧 +9 位作者 康强 罗敏 龚胜刚 李名加 李正红 马乔生 向飞 赵殿林 甘延青 刘忠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51-755,共5页
简要阐述了脉冲变压器型重复脉冲强流电子束加速器CHP01的组成、主要特点及工作原理,利用设计的重复脉冲强流电子束源进行了长时间运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达到在100Hz重复频率下连续运行5s,脉冲变压器能稳定输出电压1.15MV,强流束二极管... 简要阐述了脉冲变压器型重复脉冲强流电子束加速器CHP01的组成、主要特点及工作原理,利用设计的重复脉冲强流电子束源进行了长时间运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达到在100Hz重复频率下连续运行5s,脉冲变压器能稳定输出电压1.15MV,强流束二极管输出电压超过800kV、束流7kA、脉冲宽度45ns,阴极电子发射密度超过10kA/cm2,且运行稳定可靠。利用该电子束源进行了X波段类周期慢波结构微波器件实验研究,在50Hz重复频率下连续运行5s,输出微波功率超过1GW,脉冲宽度大于25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束 加速器 重复脉冲 脉冲变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流脉冲电子束表面改性的物理模型及数值模拟 被引量:22
18
作者 秦颖 吴爱民 +4 位作者 邹建新 郝胜智 刘悦 王晓钢 董闯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701-704,共4页
 推导出了强流脉冲电子束处理过程的应力场方程,利用数值模拟,得到了温度场和应力场的分布曲线,分别给出了熔化深度、升降温的速率及温度梯度的大小,准静态应力和热应力波的幅值、应力波的传播及反射过程,利用数值模拟结果对实验中观...  推导出了强流脉冲电子束处理过程的应力场方程,利用数值模拟,得到了温度场和应力场的分布曲线,分别给出了熔化深度、升降温的速率及温度梯度的大小,准静态应力和热应力波的幅值、应力波的传播及反射过程,利用数值模拟结果对实验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熔化深度、材料表层及次表层数微米范围内组织结构的变化及数百微米的硬度提高等给出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流脉冲电子束 表面改性 物理模型 数值模拟 应力场方程 温度场 熔化深度 热应力波 材料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台小型强流脉冲离子束加速器 被引量:9
19
作者 石磊 何小平 +4 位作者 张嘉生 邱爱慈 王永昌 吴祖堂 丛培天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82-384,共3页
介绍了一台小型强流脉冲离子束加速器的结构组成 ,采用箍缩反射型离子二极管 ,可以稳定工作的峰值电压为 2 0 0 k V,得到了峰值为 1 .5k A、脉宽约 2 0 ns的离子束流 ,平均离子流密度 1 1 0 A/ cm2。
关键词 加速器 离子束 强流脉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流短脉冲电子束束剖面测量技术 被引量:8
20
作者 陈思富 夏连胜 +1 位作者 章林文 丁伯南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79-282,共4页
 束流剖面信息的获得对于加速器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对强流短脉冲电子加速器束剖面测量技术作了评述。目前,发展时间分辨的快响应的光学测量技术及实时在线测量为主要发展趋势。
关键词 测量技术 强流脉冲电子束 束剖面 直线感应加速器 注入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