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强挤压碎裂围岩隧道掌子面失稳机制与控制措施
1
作者
符亚鹏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9-86,共8页
以西宁—成都铁路隧道穿越强挤压碎裂围岩而引发围岩大变形问题为研究背景,基于区域地质调查结果,采用离散元-有限元耦合模拟方法,研究了强挤压碎裂围岩隧道灾害发生机制与有效控制措施。结果表明:水平构造应力为主的地应力环境与强风...
以西宁—成都铁路隧道穿越强挤压碎裂围岩而引发围岩大变形问题为研究背景,基于区域地质调查结果,采用离散元-有限元耦合模拟方法,研究了强挤压碎裂围岩隧道灾害发生机制与有效控制措施。结果表明:水平构造应力为主的地应力环境与强风化地层的低强度应力比是隧道产生水平挤压大变形的内因。隧道结构变形以水平变形与仰拱隆起为主,掌子面受围岩变形卸荷作用,力链与黏结能力下降使得掌子面土体难以自稳而溜坍。交叉中隔壁法+加强初期支护+超前小导管注浆+洞周径向注浆的主被动结合的控制措施可以有效抵抗水平挤压作用,可将隧道沉降变形降低37.3%,水平收敛变形降低58.5%,并且有效控制掌子面溜坍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隧道
控制措施
数值模拟
强挤压碎裂围岩
变形特征
掌子面失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强挤压碎裂软岩隧道主被动联合大变形控制技术研究
2
作者
高红杰
邢培刚
+5 位作者
马伟斌
赵建军
邹文浩
张金龙
黄新宇
徐浩田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290-307,共18页
针对西部地区某高原隧道遇到的国内外罕见的强挤压碎裂围岩大变形难题,通过分析隧道的变形特征和多轮方案调整后的变形控制效果,梳理解决隧道大变形问题的关键在于兼顾“防溜塌”与“控变形”的施工方案;重点研究分析隧道进口段区域构...
针对西部地区某高原隧道遇到的国内外罕见的强挤压碎裂围岩大变形难题,通过分析隧道的变形特征和多轮方案调整后的变形控制效果,梳理解决隧道大变形问题的关键在于兼顾“防溜塌”与“控变形”的施工方案;重点研究分析隧道进口段区域构造特点、岩体特性、地应力情况以及松动圈扩展规律,并结合力学开挖模型阐明强挤压碎裂软岩隧道大变形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以“分部开挖防溜塌、抗锚注支护控变形”为核心的主被动联合支护理念,并形成“分部开挖、密排超前、强化钢拱架支护、施作内置式锚杆、扩大径向注浆”的强挤压碎裂软岩隧道大变形控制技术。对比优化前后的现场监测数据,发现应用大变形控制技术后,围岩变形减少超过40%,前期变形速率降低13.6~20.0 mm/d,钢拱架应力减小57%,有效解决了强挤压碎裂围岩引起的大变形灾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
岩
大变形
强挤压碎裂围岩
软
岩
隧道
变形机制
主被动联合支护
变形控制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强挤压碎裂围岩隧道掌子面失稳机制与控制措施
1
作者
符亚鹏
机构
极端环境岩土和隧道工程智能建养全国重点实验室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陕西省铁道及地下交通工程重点实验室(中铁一院)
出处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9-86,共8页
基金
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科技重大专项(2024-W24)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科技研发计划(K2020G034)。
文摘
以西宁—成都铁路隧道穿越强挤压碎裂围岩而引发围岩大变形问题为研究背景,基于区域地质调查结果,采用离散元-有限元耦合模拟方法,研究了强挤压碎裂围岩隧道灾害发生机制与有效控制措施。结果表明:水平构造应力为主的地应力环境与强风化地层的低强度应力比是隧道产生水平挤压大变形的内因。隧道结构变形以水平变形与仰拱隆起为主,掌子面受围岩变形卸荷作用,力链与黏结能力下降使得掌子面土体难以自稳而溜坍。交叉中隔壁法+加强初期支护+超前小导管注浆+洞周径向注浆的主被动结合的控制措施可以有效抵抗水平挤压作用,可将隧道沉降变形降低37.3%,水平收敛变形降低58.5%,并且有效控制掌子面溜坍规模。
关键词
铁路隧道
控制措施
数值模拟
强挤压碎裂围岩
变形特征
掌子面失稳
Keywords
railway tunnel
control measures
numerical simulation
strong compressive and fragmented rock mass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tunnel face instability
分类号
U452.27 [建筑科学—桥梁与隧道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强挤压碎裂软岩隧道主被动联合大变形控制技术研究
2
作者
高红杰
邢培刚
马伟斌
赵建军
邹文浩
张金龙
黄新宇
徐浩田
机构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
高速铁路轨道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
兰新铁路甘青有限公司
中铁十一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出处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290-307,共18页
基金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科技研究开发计划项目(K2020G034)。
文摘
针对西部地区某高原隧道遇到的国内外罕见的强挤压碎裂围岩大变形难题,通过分析隧道的变形特征和多轮方案调整后的变形控制效果,梳理解决隧道大变形问题的关键在于兼顾“防溜塌”与“控变形”的施工方案;重点研究分析隧道进口段区域构造特点、岩体特性、地应力情况以及松动圈扩展规律,并结合力学开挖模型阐明强挤压碎裂软岩隧道大变形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以“分部开挖防溜塌、抗锚注支护控变形”为核心的主被动联合支护理念,并形成“分部开挖、密排超前、强化钢拱架支护、施作内置式锚杆、扩大径向注浆”的强挤压碎裂软岩隧道大变形控制技术。对比优化前后的现场监测数据,发现应用大变形控制技术后,围岩变形减少超过40%,前期变形速率降低13.6~20.0 mm/d,钢拱架应力减小57%,有效解决了强挤压碎裂围岩引起的大变形灾害问题。
关键词
围
岩
大变形
强挤压碎裂围岩
软
岩
隧道
变形机制
主被动联合支护
变形控制技术
Keywords
large deformation of surrounding rock
strong extrusion fractured surrounding rock
soft rock tunnel
deformation mechanism
active-passive combined support
deformation control technology
分类号
U45 [建筑科学—桥梁与隧道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强挤压碎裂围岩隧道掌子面失稳机制与控制措施
符亚鹏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强挤压碎裂软岩隧道主被动联合大变形控制技术研究
高红杰
邢培刚
马伟斌
赵建军
邹文浩
张金龙
黄新宇
徐浩田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