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中地区持续性强对流天气成因分析及对农业的影响
1
作者 王瑾婷 高萌 +1 位作者 乔丹杨 刘帆 《农学学报》 2024年第5期67-74,共8页
为探讨关中地区罕见持续性强对流天气的成因和发生机理,客观分析此次过程对农业的影响情况。利用中国新一代全球大气/陆面再分析产品,常规高空、地面观测以及人工观测冰雹等资料,对2021年7月一次罕见持续性强天气的天气形势、水汽通量... 为探讨关中地区罕见持续性强对流天气的成因和发生机理,客观分析此次过程对农业的影响情况。利用中国新一代全球大气/陆面再分析产品,常规高空、地面观测以及人工观测冰雹等资料,对2021年7月一次罕见持续性强天气的天气形势、水汽通量散度、假相当位温和环境参量以及影响农业生产的气象干旱指数、风雹对经济林果撞击深度等进行定量化客观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关中地区持续性强对流天气受大气长波调整影响,前期以高空冷平流强迫类配置为主,后期属低层暖平流强迫类;低层偏东气流输送、副高外围西南暖湿气流、明显的水汽辐合和假相当位温密集区扩大造成显著的位势不稳定,是强对流天气发生的有利水汽和热力条件。较大对流有效位能、不稳定层结、垂直风切变增加和适当特殊层高度是强对流天气发生的有利潜势。强对流天气发生为旱情缓解和有效改善土壤墒情做出了积极贡献,但局地强降水和大风冰雹天气导致关中部分农作物倒伏,农田出现积水或土壤过湿现象,不利于玉米、猕猴桃等浅根系作物根部呼吸和养分输送,影响植株正常生长。关中地区多种经济林果出现0.07~0.32 cm的撞击深度,并出现脱落受损现象。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加强农业气象服务和防灾减灾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对流 水汽 热力 探空 农业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淮地区两次持续性强降雪过程大气环流及低频特征 被引量:8
2
作者 童金 叶金印 魏凌翔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45-855,共11页
利用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和地面观测资料,对比分析了2018年1月江淮地区两次持续性强降雪过程的大气环流,研究了中高、低纬度系统(阻塞高压和南支槽)在持续性强降雪过程中的协同作用,探讨了阻高指数和南支槽指数正负位相的低频波动... 利用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和地面观测资料,对比分析了2018年1月江淮地区两次持续性强降雪过程的大气环流,研究了中高、低纬度系统(阻塞高压和南支槽)在持续性强降雪过程中的协同作用,探讨了阻高指数和南支槽指数正负位相的低频波动对中长期预报的可参考性。结果表明:(1)两次强降雪过程发生时大气环流持续异常,极涡呈"偶极型",中高纬度阻塞形势明显,地面冷高压强大,有利于强冷空气南下;低纬度副高、南支槽维持,有利于暖湿气流向江淮地区输送;冷暖空气交汇,出现明显的中高、低纬度系统协同作用;(2)强降雪过程主要是由中高纬度系统尤其是阻塞高压稳定维持和低纬度的南支槽相互配合造成的,两次过程均发生在阻高偏强、南支槽偏强且位势高度峰区和谷区相叠加的时间段;(3)两次持续性强降雪过程中,极涡位置、阻高和南支槽强度以及低层水汽条件、垂直环流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使得两次过程的降雪范围、强度和类型具有不同特点;(4)阻高异常偏强(弱)或南支槽异常偏强(弱)有(不)利于持续性降雪过程发生;持续性强降雪发生时阻高和南支槽的差值指数(UI-STI)具有明显异常偏高的特征,对强降雪过程预报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5)阻高和南支槽指数具有显著的10~30天低频变化特征,其正负位相的低频波动可提前两周以上,为强降雪过程预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降雪 大气环流 阻塞高压 南支槽 低频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核算:从弱可持续性到强可持续性 被引量:1
3
作者 朱洪革 蒋敏元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8-50,共3页
当前的绿色核算是一种弱可持续性的度量,因为它假定自然资本与人造资本之间是替代的关系;相反,强可持续性则认为二者之间是互补的关系。绿色核算需要拓宽其边界,在对弱可持续性度量的基础上,扩展到对强可持续性的度量。
关键词 绿色核算 弱可持续性 持续性 生态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键自然资本与强可持续性标准应用框架——以德国林业为例
4
作者 朱洪革 《江西林业科技》 2005年第5期47-49,共3页
关键自然资本是实现重要环境功能的自然资本,它不能被人造资本所替代。强可持续性标准要求保护关键自然资本的存量。欧洲委员会的研究项目“关键自然资本与强可持续性标准(CRITINC)”构造了识别关键自然资本理论框架。德国应用此框架对... 关键自然资本是实现重要环境功能的自然资本,它不能被人造资本所替代。强可持续性标准要求保护关键自然资本的存量。欧洲委员会的研究项目“关键自然资本与强可持续性标准(CRITINC)”构造了识别关键自然资本理论框架。德国应用此框架对本国的森林自然资本及可持续性标准做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自然资本 持续性 林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性强降雨后高速铁路路基状态检测评估与工程修复对策 被引量:4
5
作者 邓逆涛 陈锋 +3 位作者 刘杰 张栋 王李阳 李泰灃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8-93,共6页
以持续性强降雨后郑太客运专线路基状态的检测评估为依托,厘清强降雨致损机理与路基水害类型,建立了强降雨后路基状态调查检测与评估方法,系统分析了该铁路路基的水害特征与产生原因并给出工程修复对策。结果表明:持续性强降雨下路基水... 以持续性强降雨后郑太客运专线路基状态的检测评估为依托,厘清强降雨致损机理与路基水害类型,建立了强降雨后路基状态调查检测与评估方法,系统分析了该铁路路基的水害特征与产生原因并给出工程修复对策。结果表明:持续性强降雨下路基水害主要表现为冲刷作用产生的路基表层破坏和入渗作用诱发的路基内部侵蚀;雨后路基水害多发生于过渡区段的半填半挖路基和高路堤结构中,主要有差异沉降、不均匀沉降、坡面浅层滑动、整体滑移等;填料中细颗粒含量较高、路基结构形式设计、地形等是水害产生的客观条件,降雨作用下土水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水害产生的内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路基 持续性降雨 检测评估 水害类型 原位测试 修复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类具有年龄结构的传染病模型的持续性质 被引量:6
6
作者 陈庚 《高校应用数学学报(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53-262,共10页
研究了一类具有年龄结构的SIR型传染病模型,证明了该模型当阈值R_0<1时疾病消亡,当阈值R_0>1时模型同时具有一致弱持续性质和强持续性质.
关键词 具有年龄结构的传染病模型 阈值R0 一致弱持续性 强持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生态文明实践如何检验和深化可持续性科学 被引量:12
7
作者 诸大建 张帅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10,共10页
2022年,是联合国1992年确立可持续发展战略30周年,也是生态文明纳入中国“五位一体”现代化体系10周年。可持续性科学是有关可持续发展的学理研究,在一些基础性问题上存在着弱可持续性与强可持续性的观点差异。中国生态文明不仅对促进... 2022年,是联合国1992年确立可持续发展战略30周年,也是生态文明纳入中国“五位一体”现代化体系10周年。可持续性科学是有关可持续发展的学理研究,在一些基础性问题上存在着弱可持续性与强可持续性的观点差异。中国生态文明不仅对促进中国的绿色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发展可持续性科学也具有重要意义,后一方面的研究工作亟须加强。文章基于中国生态文明的政策和实践,讨论可持续性科学研究中五个存在观点分歧的重要论题,指出中国生态文明是以强可持续性为导向的,可持续性科学的理论架构需要包括具有内在层次关系的五个关键命题,即可持续发展是追求地球生态物理极限内的经济社会繁荣,要在控制生态消耗规模的前提下实现资源效率变革,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要有不同的转型模式,要用目标-资本-治理建立三层次的发展模型,可持续性科学是跨学科的整合性范式。文章认为,可持续性科学的理论研究需要以强可持续性作为核心原理进行理论更新和版本升级,中国生态文明实践是世界上其他地方没有的大规模的社会运动,可以在深化发展可持续性科学中发挥重要的引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 持续性科学 持续性 地球生态物理极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流通视角展开的我国区域制造业可持续性发展测度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高倩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174-177,共4页
本文就两个问题展开分析,问题一为如何测度地区可持续性发展能力,问题二为如何采取与之相对应的定量分析方法进行区域可持续性发展能力测度。针对上述问题,通过研究已有成果并与研究团队掌握的理论与方法相结合,以制造业为主的可持续性... 本文就两个问题展开分析,问题一为如何测度地区可持续性发展能力,问题二为如何采取与之相对应的定量分析方法进行区域可持续性发展能力测度。针对上述问题,通过研究已有成果并与研究团队掌握的理论与方法相结合,以制造业为主的可持续性发展为研究目标,从流通效率与流通效果进行分析,提出并论证了单周期多目标下的可持续发展测度体系与多周期多目标下的可持续发展测度体系。基于这两种测度体系,提出了满足制造业发展强可持续性和弱可持续性的条件。在此基础上,以我国六大区域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入分析论证,确定了各区域发展的强弱可持续性,并为弱可持续性区域提供了能力提升的四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 持续发展 持续性 弱可持续性 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费用效益分析评价准则 被引量:3
9
作者 邵颖红 刘颖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1-107,共7页
费用效益分析方法通过对项目所产生的效益和费用进行权衡以评估项目的可接受性,但传统项目评价准则没有把项目所产生的环境影响纳入到可行性评价中,无法全面地对项目的可接受性进行判定,因此建立一个基于可持续发展的项目评价准则就显... 费用效益分析方法通过对项目所产生的效益和费用进行权衡以评估项目的可接受性,但传统项目评价准则没有把项目所产生的环境影响纳入到可行性评价中,无法全面地对项目的可接受性进行判定,因此建立一个基于可持续发展的项目评价准则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分析了传统评价准则的不足之处,依据适合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要求,分别提出基于弱可持续性和强可持续性的费用效益分析评价准则,最后建议采用强可持续性评价准则评价项目的环境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用效益分析 评价准则 弱可持续性 持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皂水库工程突遇强降雨应急演练效果与经验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健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17-18,共2页
为检验发生超标暴雨洪水时水利工程项目应急预案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强化应急处置能力,最大限度降低突发强降雨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古皂水库项目部(中国安能一局古皂水库工程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项目部)与当地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联合开... 为检验发生超标暴雨洪水时水利工程项目应急预案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强化应急处置能力,最大限度降低突发强降雨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古皂水库项目部(中国安能一局古皂水库工程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项目部)与当地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联合开展了突遇20 a一遇超标暴雨洪水的应急演练。此次应急演练有效检验了古皂水库项目对持续性强降雨的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提升了项目部、地方政府的防汛安全意识和应急响应能力,发现并有效处置了防洪防汛预警、避险、各单位相互配合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此次演练总结出如下经验:面对险情,首先要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第一时间反应,重点突出一个“快”字,即应急响应快、现场处置快、安全警戒快。实战演练质量直接影响现实突遇持续性强降雨的实战处置能力,要在不断完善应急预案的同时定期开展应对持续性强降雨的应急演练,不断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降雨 防洪 应急演练 古皂水库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山”转化阶段判定方法及实证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姚惠宗 何萍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15-426,共12页
习近平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表述了区域“两山”转化的递进发展阶段,研究建立“两山”转化阶段判定方法对于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绩效评估十分必要.本文以唐山市、南通市和巴马瑶族自治县三个不同类型地区为例,利用阈值识别... 习近平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表述了区域“两山”转化的递进发展阶段,研究建立“两山”转化阶段判定方法对于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绩效评估十分必要.本文以唐山市、南通市和巴马瑶族自治县三个不同类型地区为例,利用阈值识别和滑动t检验探索并总结了“两山”转化阶段的判定方法.结果表明:①资源环境损耗随经济增长斜率变缓的转折点是“绿水青山换取金山银山”向“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阶段转换的判定依据,峰值拐点是转向“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阶段的判定依据.②当环境损耗持续下降,生态系统非实物价值凸显,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成效显现的判定依据.③不同地区实现“两山”转化的路径有差异,东部率先发展地区走过了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径,西部环境良好但经济落后的地区需要国家生态补偿和先进地区的带动,实现跨越式发展.研究显示,环境和经济的关系变化是判定区域“两山”转化阶段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山”转化 发展阶段 持续性 阈值识别 生态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森林自然资本指数的构建及其实证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朱洪革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2期170-175,共6页
森林是重要的自然资本,森林自然资本指数是一个从质和量两个方面评价森林资源状况的综合指标.构建森林自然资本指数需分别构建其数量指数和质量指数,其中质量指数的构建是难点.将质量指数分解为压力指数和状态指数,并用状态指数作为森... 森林是重要的自然资本,森林自然资本指数是一个从质和量两个方面评价森林资源状况的综合指标.构建森林自然资本指数需分别构建其数量指数和质量指数,其中质量指数的构建是难点.将质量指数分解为压力指数和状态指数,并用状态指数作为森林自然资本质量指数.在构建质量指数时以强可持续性原则和生态经济学原则为指导.森林自然资本质量状态指数的构建与以往国内外同类指数的构建有不同之处:一是为每个指标设定了基准;二是为天然林和人工林设定了不同的权重;三是指标合成时采用乘法合成.实证研究表明中国森林自然资本指数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分析的原因认为,统计核算口径的变化是造成1989—1998年间森林自然资本指数上升的主要因素;而林业生态工程的实施则是造成1999—2003年间森林自然资本指数上升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 自然资本指数 生态经济学 持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