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强心通脉颗粒治疗慢性心衰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潘文灏 张艳 +2 位作者 方素清 王晨 张文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0年第5期1070-1072,共3页
目的:研究强心通脉颗粒治疗慢性心衰的心功能疗效及心肌超微结构变化。方法:本实验以结扎冠状动脉主干下2~4mm致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再进行饥饿疗法以及力竭式游泳作为慢性心衰模型。造模成功后将动物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西药组、强... 目的:研究强心通脉颗粒治疗慢性心衰的心功能疗效及心肌超微结构变化。方法:本实验以结扎冠状动脉主干下2~4mm致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再进行饥饿疗法以及力竭式游泳作为慢性心衰模型。造模成功后将动物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西药组、强心通脉颗粒大剂量组和强心通脉颗粒中剂量组,服药8周后,测心脏功能和心肌超微结构变化。结果:强心通脉颗粒能够显著改善慢性心衰大鼠精神状态、毛发等一般状况;明显改善慢性心衰大鼠的心功能情况;明显改善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结论:强心通脉颗粒可以达到改善慢性心衰大鼠的心肌形态结构,抑制心肌肥厚,减少心脏重塑和心肌重构,逆转和预防慢性心力衰竭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心通脉颗粒 慢性心衰 心肌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心通脉颗粒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2
作者 海丽 马晓梅 +1 位作者 王石 刘自华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1年第5期1033-1035,共3页
目的:观察强心通脉颗粒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气滞血瘀型慢性心衰病人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强心通脉颗粒治疗组)、中西药结合治疗组(口服强心通脉颗粒同时口服常规西药)和西药对照组(常规西药组),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后心... 目的:观察强心通脉颗粒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气滞血瘀型慢性心衰病人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强心通脉颗粒治疗组)、中西药结合治疗组(口服强心通脉颗粒同时口服常规西药)和西药对照组(常规西药组),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后心功能分级、心衰计分及中医症状评分的变化,并采用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中西药结合治疗组疗效最好,优于另外两组,3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强心通脉颗粒是治疗慢性心衰的有效药物,配合西药治疗可以明显增加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心通脉颗粒 慢性心衰 心功能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心通脉颗粒对慢性心衰大鼠心肌组织AngⅡ及TXB_2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礼海 张艳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802-1804,共3页
目的:研究强心通脉颗粒对慢性心衰大鼠心肌组织AngⅡ与血栓烷素B2(TXB2)的影响。方法:以结扎大鼠冠状动脉致其急性心肌梗死后,再进行饥饿及力竭式游泳造成大鼠慢性心衰模型。并在用药6周后,用彩色超声多普勒心动图测量大鼠的心功能,以... 目的:研究强心通脉颗粒对慢性心衰大鼠心肌组织AngⅡ与血栓烷素B2(TXB2)的影响。方法:以结扎大鼠冠状动脉致其急性心肌梗死后,再进行饥饿及力竭式游泳造成大鼠慢性心衰模型。并在用药6周后,用彩色超声多普勒心动图测量大鼠的心功能,以免疫组化方法测定心肌组织中AngⅡ的含量并用ELESA法测定各组TXB2的数值。结果:大鼠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心功能明显降低(P<0.01);AngⅡ、TXB2含量远远高于正常组(P<0.01);中药组和西药组AngⅡ、TXB2含量均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强心通脉颗粒能抑制慢性心衰大鼠RAS系统的激活,降低血清中TXB2的水平,从而能改善慢性心衰大鼠的心功能,为慢性心衰防治及实验研究提供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心通脉颗粒 心力衰竭 AngⅡ TXB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