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60—2013年福建省台风暴雨时空特征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何泽仕 郑巧雅 +1 位作者 徐曹越 高路 《人民珠江》 2019年第3期1-8,18,共9页
基于1960—2013年福建省降水资料和台风资料,采用客观天气图分析法(OSAT)分离得到台风降水,选取降水序列第95百分位数作为台风暴雨阈值,识别福建省的台风暴雨,运用强度-面积-持续时间方法(IAD)探究台风暴雨事件的暴雨强度、影响面积和... 基于1960—2013年福建省降水资料和台风资料,采用客观天气图分析法(OSAT)分离得到台风降水,选取降水序列第95百分位数作为台风暴雨阈值,识别福建省的台风暴雨,运用强度-面积-持续时间方法(IAD)探究台风暴雨事件的暴雨强度、影响面积和最强中心,系统分析了台风暴雨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福建多年平均台风暴雨天数和日均台风暴雨降水量由东部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小;台风暴雨体积降水量、台风暴雨天数、过程最大体积降水量和日最大体积降水量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加趋势;1980—1989年是台风暴雨影响较弱的时期,影响福建的台风暴雨多发生在7—9月,8月是影响最严重的月份;台风暴雨事件最大强度为8.47,最大影响面积为118 400 km^2,台风暴雨事件最强中心均分布在沿海县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地理 台风暴雨 强度-面积-持续时间(IAD)方法 时空特征 福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向耦合剪切条件下饱和松砂的液化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栾茂田 金丹 +2 位作者 许成顺 张其一 张振东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90-794,共5页
为了模拟海床及海洋建筑物遭受波浪荷载时所引起的循环应力,进行了一系列均等固结条件下的应力控制式轴向–扭转双向耦合循环剪切试验。加载路径在σd/2-τ应力空间内为椭圆。试验在保证椭圆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分别变化竖向和扭转向的荷... 为了模拟海床及海洋建筑物遭受波浪荷载时所引起的循环应力,进行了一系列均等固结条件下的应力控制式轴向–扭转双向耦合循环剪切试验。加载路径在σd/2-τ应力空间内为椭圆。试验在保证椭圆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分别变化竖向和扭转向的荷载分量幅值,以此来探讨双向耦合剪切试验中各个分量的变化对饱和松砂的循环强度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砂土在双向耦合荷载作用下,其液化强度与加载椭圆路径的面积和两个荷载分量比值密切相关。当轴向应力与剪应力幅值的比值保持不变时,砂土液化强度随着椭圆面积的增大而降低。而在椭圆面积保持不变时,当竖向与扭转向荷载分量的比值小于某一临界值0.6~0.75时,砂土液化强度随着比值的增加而增大,当竖向与扭转向荷载分量的比值大于某一临界值0.6~0.75时,砂土的液化强度随着比值的增加而减小,在临界值0.6~0.75之间表现出最高的强度。另外,在一个周期内孔隙水压力的循环变化与轴向应力相位一致,与循环剪应力相位相差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松砂 轴向-扭转双向耦合剪切试验 椭圆面积 液化强度 临界值 孔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AD指标的极端低温事件分析及对耕地影响
3
作者 陈雪 姚俊英 +1 位作者 王莹 高梦竹 《浙江农业科学》 2021年第6期1228-1231,1262,共5页
基于黑龙江省82个气象站1998—2017年逐日最低气温数据,采用强度-面积-持续时间(IAD)方法,分析黑龙江省不同持续时间的区域性极端低温事件强度和影响面积特点,评估极端低温事件对农作物耕地面积及产量影响。结果表明,1)1998—2017年黑... 基于黑龙江省82个气象站1998—2017年逐日最低气温数据,采用强度-面积-持续时间(IAD)方法,分析黑龙江省不同持续时间的区域性极端低温事件强度和影响面积特点,评估极端低温事件对农作物耕地面积及产量影响。结果表明,1)1998—2017年黑龙江省极端低温事件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西北部与东部地区受影响最为频繁。持续时间2 d以上的事件发生概率小、强度大,最强中心位于伊春市北端。2)年均累积161.8万km^(2)耕地面积受极端低温影响,主要分布在齐齐哈尔、绥化、哈尔滨及伊春南部。3)气象产量与极端低温频次、事件强度和影响耕地面积呈现出负相关关系,频次增加、事件强度增大、影响面积增大,气象产量大幅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低温事件 强度-面积-持续时间 影响耕地面积 气象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氮化硅陶瓷的研究进展及构效关系中的矛盾平衡 被引量:7
4
作者 马茸茸 张电 +4 位作者 刘一军 刘静 杨晓凤 李延军 马爱琼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01-109,共9页
多孔氮化硅陶瓷(Si 3N 4-PC)在流体过滤器、催化剂载体、宽频透波材料、复合材料乃至组织工程等领域存在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Si 3N 4-PC的研究主要致力于发展多种方法以提高气孔率并优化孔形貌,从而改善渗透率和比表面积等重要参数... 多孔氮化硅陶瓷(Si 3N 4-PC)在流体过滤器、催化剂载体、宽频透波材料、复合材料乃至组织工程等领域存在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Si 3N 4-PC的研究主要致力于发展多种方法以提高气孔率并优化孔形貌,从而改善渗透率和比表面积等重要参数。通常,不完全烧结法制得的Si 3N 4-PC气孔率仅40%,而模板复制法和直接发泡法制得的Si 3N 4-PC气孔率高达70%以上,但其力学性能明显恶化,耐压强度仅为10 MPa。通过调控烧结工艺、原料和烧结剂,生成大量纤维状和柱状的微观组织,可使Si 3N 4-PC弯曲强度提高至100 MPa以上,然而,气孔率却降至55%以下。此外,一些研究将挤出成形法、牺牲模板法与不同烧结工艺相结合,试图形成耦合孔结构以兼顾气孔率和力学性能,但效果不佳。当前研究中,Si 3N 4-PC的制备方法、孔结构和性能数据及其规律性缺乏梳理和总结,提高Si 3N 4-PC的综合性能遭遇瓶颈。实质上,气孔率和孔形貌是渗透率等参数的主要影响因素,而孔壁则是承受载荷的中心,孔壁的显微结构是Si 3N 4-PC力学性能的决定因素,并对比表面积等核心指标产生显著影响,而原料种类和高温过程是孔壁结构形成的基础和控制机制。针对这些基本问题,本文分析了近年来Si 3N 4-PC的制备及应用等研究工作,将目前Si 3N 4-PC的制备方法归纳为两类,即通过烧结形成气孔法与通过成形引入气孔法。前者包括不完全烧结法、相变烧结法、反应烧结法和碳热还原氮化法,后者包括挤出成形法、直接发泡法、模板复制法和牺牲模板法等;分析了这些方法制备Si 3N 4-PC的特点和不足;通过文献数据汇总标明了当前Si 3N 4-PC的气孔率和强度等性能水平;揭示气孔率-强度及孔径-比表面积等构效关系中的矛盾平衡是制约其综合性能的瓶颈。基于颗粒原料及工艺,Si 3N 4-PC的综合性能难以突破,若采用Si 3N 4晶须和纤维等新原料并结合新工艺,则能从原料基础层面开始构建孔结构,显著提升Si 3N 4-PC的性能,使其在反辐射导弹雷达罩和膜材料等高价值领域获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氮化硅陶瓷 构效关系 矛盾平衡 气孔率-强度 孔径-比表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