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周期性耐力项目专项体能训练有效强度负荷区间问题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赖勇泉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91-94,共4页
从现代周期性耐力项目高水平专项体能训练的实际出发,以一般训练学为理论依据,提出了周期性耐力项目专项体能训练有效强度负荷区间概念。在分析周期性耐力项目核心竞技能力体能结构的基础上,基于有效强度负荷区间概念,对发展"速度... 从现代周期性耐力项目高水平专项体能训练的实际出发,以一般训练学为理论依据,提出了周期性耐力项目专项体能训练有效强度负荷区间概念。在分析周期性耐力项目核心竞技能力体能结构的基础上,基于有效强度负荷区间概念,对发展"速度—耐力二元复合素质"的极限强度负荷区间训练法、强度逼近训练法、逆向负荷结构训练法等训练方法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期性耐力项目 专项体能 负荷强度 负荷 有效负荷区间 最佳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负荷强度与运动疲劳程度量化分级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2
作者 上官若男 苏全生 +1 位作者 尚画雨 黄玫梅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88-192,共5页
在体育科研中大量涉及运动干预,关于运动负荷与机能反应的报道很多,但各报道中涉及的负荷强度、负荷方式及负荷密度各异,尚没有一个大家公认的运动负荷量化标准。虽然有很多研究,但很零乱,各研究之间的可比性较低,不利于后续研究... 在体育科研中大量涉及运动干预,关于运动负荷与机能反应的报道很多,但各报道中涉及的负荷强度、负荷方式及负荷密度各异,尚没有一个大家公认的运动负荷量化标准。虽然有很多研究,但很零乱,各研究之间的可比性较低,不利于后续研究的参考和比较,因此目前尚缺少一个大家认同的具有量化的和可比性的负荷强度评价体系、疲劳评价体系。本文试图对现有文献,运用归纳、比较、分析等方法探讨运动强度的统一划分和运动疲劳分级,以期对后续研究提供有益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荷强度 量化分级 运动干预 疲劳程度 运动负荷 评价体系 体育科研 负荷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省际资源环境成本及生态负荷强度的时空演变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郑德凤 臧正 +1 位作者 赵良仕 孙才志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72-680,共9页
为了科学地评价区域生态系统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服务支撑能力,引入生态系统服务理论等构建资源环境成本及绿色GDP核算、生态负荷强度模型,计算出中国31个省区2001~2012年的资源环境成本、生态负荷强度,在此基础上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 为了科学地评价区域生态系统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服务支撑能力,引入生态系统服务理论等构建资源环境成本及绿色GDP核算、生态负荷强度模型,计算出中国31个省区2001~2012年的资源环境成本、生态负荷强度,在此基础上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对2001年以来中国省区的生态负荷强度随时间演变的趋势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和探讨(港澳台除外)。结果表明,在研究时段内中国省区的资源环境成本由16.83×1012元攀升到25.24×1012元(2001年可比价),生态负荷强度由1.55下降到0.45;中国生态负荷强度呈西北、东部沿海地区集聚的空间分布特征,其中西北为高-高、东部沿海为低-低集聚区;这种西、东集聚现象的显著性在研究时段内逐渐减弱,空间负相关区域增加到11个、具有持续扩张的趋势,区域生态效益或经济效益持续向周边溢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经济 环境成本 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负荷强度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瑜伽训练课的生理负荷强度实时监测与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周蓉晖 谭泽琴 +1 位作者 王明义 车世达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98-99,125,共3页
研究采用生理负荷实时监测技术、多项式拟合以及SPSS(13.0)数据统计分析等方法,对瑜伽训练课的生理负荷强度进行了现场实时抽样测试和分析,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数据。结果显示:瑜伽训练课的总体最大生理负荷强度为134次/m in,平均生理负... 研究采用生理负荷实时监测技术、多项式拟合以及SPSS(13.0)数据统计分析等方法,对瑜伽训练课的生理负荷强度进行了现场实时抽样测试和分析,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数据。结果显示:瑜伽训练课的总体最大生理负荷强度为134次/m in,平均生理负荷强度为119士4.8次/m in;男性和女性练习者的最大生理负荷强度分别为134次/m in和129次/m in;平均生理负荷强度分别为119士6.1次/m in和128士7.3次/m in。试验数据揭示,本次瑜伽训练课的生理负荷强度属于中等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瑜伽 心率 生理负荷强度 实时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力性项目训练负荷强度安排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郭树涛 陈栎圯 王卫星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90-292,296,共4页
通过对世界优秀耐力性项目运动员负荷安排特点的总结,并结合相关研究成果分析,发现:优秀耐力运动员更倾向于采用大量低强度负荷构建牢固的耐力基础,适当安排高强度负荷,较少利用"乳酸阈"强度的"两极化训练"模式。... 通过对世界优秀耐力性项目运动员负荷安排特点的总结,并结合相关研究成果分析,发现:优秀耐力运动员更倾向于采用大量低强度负荷构建牢固的耐力基础,适当安排高强度负荷,较少利用"乳酸阈"强度的"两极化训练"模式。这样可以合理布局负荷节奏,平衡训练适应和压力之间的关系,获得更大的训练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力 负荷强度 “两极化训练”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对主观负荷强度和情绪体验影响的系统综述 被引量:15
6
作者 胡曦 唐浩轩 +1 位作者 杨勇涛 黄志剑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3-100,共8页
目的:该文使用系统综述方法对关于高强度间歇训练对参与者主观负荷强度(RPE)以及情绪体验影响的现有实证研究主要结果进行整合与综述。方法:通过文献检索与筛查,共纳入22项符合条件的研究,对这些研究从研究设计、参与者特征、HIIT练习任... 目的:该文使用系统综述方法对关于高强度间歇训练对参与者主观负荷强度(RPE)以及情绪体验影响的现有实证研究主要结果进行整合与综述。方法:通过文献检索与筛查,共纳入22项符合条件的研究,对这些研究从研究设计、参与者特征、HIIT练习任务,以及HIIT对RPE和个体情绪体验影响的主要结果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1)现有研究多从HIIT与中等强度连续训练(MICT)的对比研究角度入手;(2)研究被试相对较为单一,HIIT活动以“中量规范”任务为主;(3)HIIT活动中和活动后的RPE等级一般高于或等同于MICT组。(4)对练习的主观情绪检验也多为积极,但较强依赖于单次练习持续的时间。结论:作为一种较为复杂的锻炼活动形式,HIIT对主观负荷强度和情绪体验的影响与MICT相比更为复杂多样,其效果与HIIT任务规范、参与者身体条件等因素密切相关。在此基础上对今后研究亟需解决的问题及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度间歇性训练 主观负荷强度 情绪体验 愉悦感 任务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水平武术运动员对练套路演练负荷强度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唐文兵 王小娟 陈玉栋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61-65,共5页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咨询法、生理测试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参加2003年全国武术冠军赛(套路)对练项目中的35名武术运动员的负荷强度进行了某些生化指标的监测研究。采用血乳酸和心率作为指标来评定对练项目的负荷强度,所得到的结果...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咨询法、生理测试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参加2003年全国武术冠军赛(套路)对练项目中的35名武术运动员的负荷强度进行了某些生化指标的监测研究。采用血乳酸和心率作为指标来评定对练项目的负荷强度,所得到的结果是一致的,武术对练项目属于无氧糖酵解供能为主的大负荷强度的运动项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术 对练套路 负荷强度 血乳酸 心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高水平短跑运动员负荷强度定量评定模型的初探 被引量:3
8
作者 潘仲秋 潘建华 《体育学刊》 CAS 1995年第4期65-67,共3页
我国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队正越来越多地参加国内的一些重大田径比赛,所取得的成绩也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然而我国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训练同某些省市一些专业田径队相比,仍有一定差距,特别是在田径的短距离项目上差距尤为明显。据笔... 我国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队正越来越多地参加国内的一些重大田径比赛,所取得的成绩也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然而我国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训练同某些省市一些专业田径队相比,仍有一定差距,特别是在田径的短距离项目上差距尤为明显。据笔者对其他省市田径教练员的调查和对文献资料的分析研究,最为关键的问题还在于对高校田径短跑运动员的训练强度难以把握,尤其是在高校之间的竞赛期,担心强度大造成运动员受伤或过度疲劳,既影响大学生的正常文化学习,又影响大学生的身体。长期以来,由于受科学技术水平,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制约,许多教练员在训练中对短距离强度的掌握主要是凭经验和运动员在训练后的自主身体反应来进行定性调控。然而在当今体育运动训练向更高、更快、更强的发展方向上,这种仅凭主观意识来控制训练的强度方法很难在训练中取得质的突破。本文拟用百分负荷强度模型来对高校田径短距离跑的训练中的强度进行科学的定量化控制,使各高校的高水平田径运动训练的教师或教练员能够主动及时地了解训练中的强度大小,真正掌握科学训练的主动权,为国家培养合格专业人才,并使我国各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训练提高到一个新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田径训练 负荷强度 负荷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篮球组合技术练习时的负荷强度与血乳酸变化 被引量:3
9
作者 郑植友 林建棣 +1 位作者 李石驹 林汉远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38-42,共5页
采用自身对照的实验方法,对受试者完成4种篮球组合技术前后的心率、血压、血乳酸等指标进行检测。实验结果发现,在“计时计命中率”条件下进行篮球组合技术练习,负荷强度较大,血乳酸水平可达6.91mM~9.77mM。这对提高学生的无氧代谢能... 采用自身对照的实验方法,对受试者完成4种篮球组合技术前后的心率、血压、血乳酸等指标进行检测。实验结果发现,在“计时计命中率”条件下进行篮球组合技术练习,负荷强度较大,血乳酸水平可达6.91mM~9.77mM。这对提高学生的无氧代谢能力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篮球运动 负荷强度 血乳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氧锻炼负荷强度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 被引量:18
10
作者 吕晓昌 《体育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3-46,共4页
选取年龄在 10~ 15岁儿童 ,共计 32 0人为研究对象。实验组儿童参与不同强度的有氧锻炼 ,对照组儿童在实验中以常规教学或自习课为主。实验前、后分别用MHT测量儿童的心理健康 ,并用EFI测量儿童的锻炼感觉和运动愉快感。结果表明 :(1)... 选取年龄在 10~ 15岁儿童 ,共计 32 0人为研究对象。实验组儿童参与不同强度的有氧锻炼 ,对照组儿童在实验中以常规教学或自习课为主。实验前、后分别用MHT测量儿童的心理健康 ,并用EFI测量儿童的锻炼感觉和运动愉快感。结果表明 :(1)实验组儿童实验前后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极显著性差异 (除低年级儿童大强度组外 ) ;对照组儿童则没有显著性变化。 (2 )低年级儿童参与中、小强度的有氧锻炼与参与大强度的有氧锻炼存在锻炼心理效应和运动愉快感的显著性差异 ;高年级儿童参与大、中强度的有氧锻炼与小强度的有氧锻炼存在锻炼心理效应和运动愉快感的显著性差异。 (3)低年级儿童参与不同强度的有氧锻炼没有性别差异 ;高年级儿童参与不同强度的有氧锻炼存在锻炼心理效应的显著性的性别差异。根据实验结果得出 :参与适宜强度的有氧锻炼有助于增强儿童的心理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氧锻炼 负荷强度 心理效应 运动愉快感 心理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爆发力训练负荷强度的生物力学分析 被引量:13
11
作者 吴国梁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2-83,87,共3页
在速度、力量型运动项目中,爆发力对运动成绩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如何增强爆发力则成为人们关注和研究的焦点。主要从生物力学角度,对当前几种确定爆发力训练强度的方法进行分析,并提出变负荷法以及由此导出的变负荷训练模式,以求为... 在速度、力量型运动项目中,爆发力对运动成绩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如何增强爆发力则成为人们关注和研究的焦点。主要从生物力学角度,对当前几种确定爆发力训练强度的方法进行分析,并提出变负荷法以及由此导出的变负荷训练模式,以求为运动训练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发力 训练负荷强度 生物力学 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14岁少年适宜健身运动负荷强度的实验报告 被引量:4
12
作者 那兰 王小虹 《体育学刊》 CAS 1998年第3期36-38,42,共4页
本文探讨了以心搏量极限区间确定运动负荷强度标准的生理学基础,并用超声心动图法测定了54名13-14岁男女少年在连续运动过程中的心率、心搏量、心输出量。并分析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发现男女生在心率分别为122、127次/分时心搏量... 本文探讨了以心搏量极限区间确定运动负荷强度标准的生理学基础,并用超声心动图法测定了54名13-14岁男女少年在连续运动过程中的心率、心搏量、心输出量。并分析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发现男女生在心率分别为122、127次/分时心搏量最大,心率超过144、139次/分时,心搏量明显下降,男生中的70%、女生中的74%最大心搏量分布在心率为115-144次/分之间SV极限区间对应HR范围性别差异不明显。据此,对此年龄段的少年,运动时应根据这个心率范围,选择适当的运动形式来发展他们的身体工作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负荷强度 心率(HR) 心搏量(SV) 心输出量(CO) 少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地区高校体育课生理负荷强度的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蓉晖 王培勇 +2 位作者 周强 何江明 宫美风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65-66,共2页
采用遥测技术和多项式拟合法等方法 ,对华北地区 7所高等院校体育课的运动生理负荷强度进行了现场测试和分析 。
关键词 华北地区 高校 体育课 生理负荷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力量训练负荷强度的生物力学确定方法述评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世明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92-94,共3页
在快速力量训练中,负荷强度的确定包括负荷重量和动作速度两个方面。利用运动生物力学的方法定量地确定这两个指标的研究已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主要有利用最大输出冲量和最大输出功率两种方法来确定人体下肢伸肌群快速力量训练中的负荷强... 在快速力量训练中,负荷强度的确定包括负荷重量和动作速度两个方面。利用运动生物力学的方法定量地确定这两个指标的研究已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主要有利用最大输出冲量和最大输出功率两种方法来确定人体下肢伸肌群快速力量训练中的负荷强度。对这两种方法进行了述评,明确优点,探讨不足,以期进一步补充、完善快速力量的训练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生物力学 快速力量 负荷强度 训练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举重运动员负荷强度的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谷忠德 《中国体育科技》 北大核心 1996年第7期59-59,共1页
本文对优秀举重运动员承受大强度负荷时的运动学参数与血乳酸水平进行了分析,确立了举重运动员技术训练的有效强度区间。
关键词 举重运动 负荷强度 动作组合 血乳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析大学女生体育课的负荷强度 被引量:4
16
作者 马华徽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87-89,共3页
采用实验法,探析了大学女生体育课的负荷强度。结果显示,适宜的运动负荷应结合学生的体能及教材内容来确定,不应笼统地把心率150次/min定为体育课的适宜负荷强度。
关键词 女生 体育课 负荷强度 运动负荷 高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中小学体育优质课运动负荷强度、练习密度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成聪聪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31-34,共4页
为了解全国中小学体育优质课的运动强度、练习密度是否科学、合理,采用内容分析等方法,对2015年第六届全国中小学优秀体育教学观摩活动中的38节展示课教案文本中的平均心率、最高心率、心率指数、练习密度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 为了解全国中小学体育优质课的运动强度、练习密度是否科学、合理,采用内容分析等方法,对2015年第六届全国中小学优秀体育教学观摩活动中的38节展示课教案文本中的平均心率、最高心率、心率指数、练习密度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平均心率、最高心率、心率指数及练习密度等"缺失"比例分别是55.3%、50%、76.3%及10.5%;(2)运动强度普遍偏低;(3)心理高峰模式以"高峰偏后"为主;(4)心率指数范围较低,且与"平均心率"不相一致,参考价值不大;(5)练习密度存在"估不准、随意写"问题;(6)准备环节存在"准备不足"和"过度准备"两极分化问题,结束环节则出现"形式化"现象;(7)"准备部分"和"结束部分"的练习密度普遍比"基本部分"练习密度大;(8)主副教材的练习密度均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 体育优质课 运动负荷强度 练习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普通体育课生理负荷强度和强度分布的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何江明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7-50,共4页
对北京、四川、广州 2 0所不同类别的重点和非重点高校一年级 80 %教师的 2 5 9次普通体育课生理负荷进行连续测试。从生理学角度结合教学指标对体育课生理负荷强度和强度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体育课生理负荷强度是不理想且偏低的 ... 对北京、四川、广州 2 0所不同类别的重点和非重点高校一年级 80 %教师的 2 5 9次普通体育课生理负荷进行连续测试。从生理学角度结合教学指标对体育课生理负荷强度和强度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体育课生理负荷强度是不理想且偏低的 ;生理负荷强度对心肌泵血机能的锻炼有积极作用 ;对心泵血功能的锻炼还不充分。 6 7 5 7%生理负荷强度分布类型符合人体机能能力活动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普通体育课 生理负荷强度 强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竞速类项目的训练负荷强度分布——区别与规律 被引量:5
19
作者 陈亮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44-351,共8页
训练负荷强度分布(TID)是不同负荷强度的训练内容在日常训练中的比例结构,针对竞速类项目TID研究存在比例结构争议,在数理统计和文献评述的基础上,发现TID不一致的原因主要在于运动员从事项目、性别、竞技水平、训练阶段、统计方法 5个... 训练负荷强度分布(TID)是不同负荷强度的训练内容在日常训练中的比例结构,针对竞速类项目TID研究存在比例结构争议,在数理统计和文献评述的基础上,发现TID不一致的原因主要在于运动员从事项目、性别、竞技水平、训练阶段、统计方法 5个方面,并认为竞速类项目的TID与训练负荷量之间的关系表现为男性运动员、运动员竞技水平越高、年度训练阶段越靠前、运动项目的年训练量越大,低强度训练比例越大。曲线参数估计显示,若采用整体性统计方法,低强度和中等强度比例与周训练量之间存在指数关系,周训练量较大项目的低强度负荷比例约为90%,且呈现“金字塔模式”,周训练量较小项目的低强度比例约为80%,中等强度和高强度比例接近;若采用过程性统计方法,低强度和中等强度比例与周训练量之间为对数关系,低强度训练负荷比例较整体性统计偏高,并呈现“金字塔模式”。文献综述和数理统计的基础上,探讨了TID影响因素,以及各因素导致的结构性区别与规律。结果表明:1)TID不一致的原因主要在于运动员从事项目、性别、竞技水平、训练阶段、统计方法 5个方面;2)文献评述后,发现并提出了竞速类项目的 TID与训练负荷量之间存在关系的假设,即男性运动员、运动员竞技水平越高、年度训练阶段越靠前、运动项目的年训练量越大,低强度训练比例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竞速类项目 负荷强度分布 训练阶段 性别 竞技水平 负荷统计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确安排短跑训练的负荷量和负荷强度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坦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22-25,93,共5页
本文根据不同等级水平运动员的具体情况,提出短跑训练负荷量及负荷强度的安排,应考虑能直接提高短跑成绩的专项能力、内容和手段,训练周期计划以及逐年提高训练指标。
关键词 短跑训练 运动强度 负荷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