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CP胶结钙质砂的强度试验及强度离散性研究 被引量:21
1
作者 郑俊杰 吴超传 +1 位作者 宋杨 崔明娟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50-256,共7页
对钙质砂进行微生物固化可以显著改善其强度等力学特性,但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强度离散的现象。为控制微生物固化钙质砂强度离散性,以更好应用于工程实际,本文对3种粒径级配的钙质砂进行微生物固化,并基于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比重测试、... 对钙质砂进行微生物固化可以显著改善其强度等力学特性,但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强度离散的现象。为控制微生物固化钙质砂强度离散性,以更好应用于工程实际,本文对3种粒径级配的钙质砂进行微生物固化,并基于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比重测试、碳酸钙含量测定,探讨颗粒粒径、胶结水平对微生物固化钙质砂相关物理指标、强度以及强度离散性的影响;同时开展扫描电镜(SEM)测试,进一步分析微生物固化钙质砂表面细观结构,探讨强度增长的内在机理,分析影响强度离散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微生物固化钙质砂的强度及其离散性均随胶结水平的提高而提高;MICP胶结产生的碳酸钙晶体"包裹"钙质砂颗粒的现象不利于强度的高效形成;微生物固化钙质砂的强度离散性主要由钙质砂土骨架差异性以及碳酸钙分布均匀性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固化钙质砂 碳酸钙含量 胶结模式 强度离散 无侧限抗压强度 胶结水平 碳酸钙分布均匀性 差异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制混凝土强度离散性对于控制工程费用的实际意义———某高层建筑砼灌注桩强度检验结果分析
2
作者 傅光耀 郑廷银 《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年第3期19-23,共5页
针对深圳某高层建筑人工挖孔砼灌注桩工程质量抽芯检验结果,就造成砼强度离散性偏大的施工因素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控制砼强度离散性对于控制工程费用的实际意义.
关键词 高层建筑 混凝土 灌注桩 检验 强度离散 施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聚物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的离散性分析
3
作者 周宏元 母崇元 +2 位作者 王小娟 李润琳 曹万林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0-217,共8页
为研究地聚物再生混凝土(Geopolymeric recycled aggregate concrete, GRAC)试件尺寸及再生粗骨料(Recycled coarse aggregate, RCA)替代率对其抗压强度离散性的影响,制备了五种RCA替代率(0%、30%、50%、70%和100%)、四种宽度(70 mm、10... 为研究地聚物再生混凝土(Geopolymeric recycled aggregate concrete, GRAC)试件尺寸及再生粗骨料(Recycled coarse aggregate, RCA)替代率对其抗压强度离散性的影响,制备了五种RCA替代率(0%、30%、50%、70%和100%)、四种宽度(70 mm、100 mm、150 mm和200 mm)长宽比均为3的试件。基于经典尺寸效应律,提出了考虑RCA替代率的GRAC平均抗压强度尺寸效应预测公式,试验数据表明GRAC抗压强度的离散性随试件尺寸增大而减小,随RCA替代率的增加而先增大后减小。此外,基于Weibull分布模型,提出了任意保证率下具有不同RCA替代率的GRAC抗压强度尺寸效应预测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聚物再生混凝土 抗压强度离散 再生粗骨料替代率 尺寸效应 WEIBULL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散元强度折减法在岩质边坡稳定分析的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董金玉 李自立 +2 位作者 杨继红 黄志全 杨国香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28-129,共2页
结合工程实例,采用离散元强度折减法计算得到岩质边坡的安全系数,并对边坡后缘结构面的强度参数、产状等对其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离散元强度折减法计算结果与传统的极限平衡法计算结果对比分析表明:离散元强度折减法可以得到滑面... 结合工程实例,采用离散元强度折减法计算得到岩质边坡的安全系数,并对边坡后缘结构面的强度参数、产状等对其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离散元强度折减法计算结果与传统的极限平衡法计算结果对比分析表明:离散元强度折减法可以得到滑面的位置,计算结果更为全面和合理,是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的一种新的、有效的数值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质边坡 离散强度折减法 极限平衡法 后缘结构面 速度矢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散辐射强度法计算冲击加热炉温度场的数学模型
5
作者 梁小平 伍成波 温良英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2年第3期43-49,共7页
离散辐射强度法计算辐射传热是热流密度法的一种修正方法,它引进了比辐射热流密度更原始的变量即辐射强度。本文采用紊流动量方程、K-ε双方程紊流模型及能量方程相结合的方法对冲击加热炉内温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其中能量方程的源项辐... 离散辐射强度法计算辐射传热是热流密度法的一种修正方法,它引进了比辐射热流密度更原始的变量即辐射强度。本文采用紊流动量方程、K-ε双方程紊流模型及能量方程相结合的方法对冲击加热炉内温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其中能量方程的源项辐射传热采用离散辐射强度法计算,为以对流传热为主的综合传热过程提供了一种理论研究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场 冲击加热炉 离散辐射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地震和材料强度不确定性的瓷柱型电气设备易损性分析 被引量:24
6
作者 柏文 唐柏赞 +2 位作者 戴君武 杜轲 杨永强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594-2604,共11页
瓷柱型电气设备的损坏是地震中电力供应中断的重要原因。准确评估瓷柱型电气设备的抗震能力是评估电力系统抗震能力的重要基础。在历次强震中,瓷柱型电气设备表现较差,即使满足抗震规范要求的瓷柱型电气设备,仍然有相当部分发生了破坏,... 瓷柱型电气设备的损坏是地震中电力供应中断的重要原因。准确评估瓷柱型电气设备的抗震能力是评估电力系统抗震能力的重要基础。在历次强震中,瓷柱型电气设备表现较差,即使满足抗震规范要求的瓷柱型电气设备,仍然有相当部分发生了破坏,地震动的不确定性及陶瓷绝缘子材料强度的离散性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为了更准确地衡量瓷柱型电气设备的抗震性能,该文同时考虑地震动的不确定性和绝缘子强度的离散性,采用基于概率的易损性分析方法,以某型隔离开关为例,进行设备的地震易损性分析,考虑闸刀开闭、地震动类型、绝缘子强度离散程度和不同拟合函数等因素对设备地震易损性的影响。与传统的确定性方法相比,基于概率的设备易损性结果可以更准确地描述瓷柱型电气设备的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瓷柱型电气设备 地震 易损性 强度离散 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样单轴抗压强度区间估计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赵洪宝 王中伟 +1 位作者 李伟 张欢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8-67,共10页
基于岩石单轴抗压强度为正态分布随机变量,利用数理统计理论对岩样单轴抗压强度置信区间、置信度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整理并推导出了岩样单轴抗压强度"区间估计指标"的理论计算公式,并分析了岩样单轴抗压强度样本均... 基于岩石单轴抗压强度为正态分布随机变量,利用数理统计理论对岩样单轴抗压强度置信区间、置信度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整理并推导出了岩样单轴抗压强度"区间估计指标"的理论计算公式,并分析了岩样单轴抗压强度样本均值、样本标准差、总体均值置信区间、总体标准差置信区间等与岩样数量之间的关系,最后利用前人试验数据进行了验证应用与分析。结果表明:现有"单值点指标"方法给出的数据"信息不足",导致不同试验条件下得到的各组试验数据之间的横向比较的可靠性得不到保证,而"区间估计指标"可克服其不足,且在岩样数量较小时仍可使用,只是其置信度会较低(置信区间宽度会较大);当岩样数量较小时,样本标准差的波动性比样本均值的波动性约高一个数量级,样本标准差的随机性与离散性更大且达到收敛稳定所需的岩样数量也更大;岩样单轴抗压强度的"区间估计指标"置信区间、置信度等与岩样数量、岩样非均质性、岩样强度分布的随机性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轴抗压强度 强度离散 置信区间 置信度 岩样数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ace stability analysis of longitudinally inclined shield tunnel considering the effect of tensile strength cut-off and pore water pressure
8
作者 HUANG Fu WANG Yong-tao +1 位作者 ZHANG Min YANG Zi-ha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2025年第3期1080-1098,共19页
Because of actual requirement,shield machine always excavates with an inclined angle in longitudinal direction.Since many previous studies mainly focus on the face stability of the horizontal shield tunnel,the effects... Because of actual requirement,shield machine always excavates with an inclined angle in longitudinal direction.Since many previous studies mainly focus on the face stability of the horizontal shield tunnel,the effects of tensile strength cut-off and pore water pressure on the face stability of the longitudinally inclined shield tunnel are not well investigated.A failure mechanism of a longitudinally inclined shield tunnel face is constructed based on the spatial discretization technique and the tensile strength cut-off criterion is introduced to modify the constructed failure mechanism.The pore water pressure is introduced as an external force into the equation of virtual work and the objective function of the chamber pressure of the shield machine is obtained.Moreover,the critical chamber pressure of the longitudinally inclined shield tunnel is computed by optimal calculation.Parametric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both tensile strength cut-off and pore water pressure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chamber pressure and the range of the collapse block.Finally,the theoretical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the numerical results calculated by FLAC3D software which proves that the proposed approach is effecti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ngitudinally inclined tunnel pore water pressure tensile strength cut-off spatial discretization technique limit an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电解质预焙槽气体焙烧流场与温度场数值模拟 被引量:5
9
作者 张力 伍成波 +2 位作者 潘良明 冉景煜 辛明道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77-380,共4页
应用 k-ε双方程模型和离散辐射强度法对铝电解槽气体焙烧的流场及温度场进行数值模拟。模型避免了辐射传热的空间积分运算 ,使温度场的求解简单方便。数值模拟所得到的温度场和流场与工业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关键词 铝电解质 预焙槽 数值模拟 气体焙烧 离散辐射强度 流场 温度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microscopic failure process of exemplary argillaceous interlayer from east China 被引量:1
10
作者 SUN Shao-rui LIU Yong +5 位作者 HAO She-feng HE Wei HE Xun WEI Ji-hong YU Yong-xiang SONG Jing-le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6期1973-1986,共14页
The landslide disaster caused by the argillaceous interlayer not only destroys buildings,cultivated land,and roads but also seriously endangers human life and safety.This study concerns the mineral composition of sele... The landslide disaster caused by the argillaceous interlayer not only destroys buildings,cultivated land,and roads but also seriously endangers human life and safety.This study concerns the mineral composition of selected argillaceous interlayer and their strength characteristics.To study the mineral composition of argillaceous interlayers,8 kinds of samples in the southern Jiangsu region of China were analyzed utilizing X-ray diffraction(XRD).The repeated direct shear strength tests(RDST)were carried out on the undisturbed specimens of the argillaceous interlayer.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rgillaceous interlayer with high content of kaolinite shows ductile failure mode,which means that there is no obvious residual strength in the shear process.The arrangement of mineral particles on the shear surface of the specimens after different shear displacements was observed under the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It was observed that mineral particles on the shear surface showed a more directional arrangement with the increase of shear displacement.Furthermore,the influence of shear direction on the argillaceous interlayer with completely oriented mineral particles was studied through numerical experiments with four shear strength mechanisms proposition proposed.The influence of the mineral arrangement on the action occasion and magnitude of dilatancy component of shear strength is clarified in the shear mechan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gillaceous interlayer microcosmic structure strength component directional arrangement discrete element method LANDSLID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