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2016年初冬陕西一次高架雷暴天气过程分析
被引量:13
- 1
-
-
作者
郭大梅
章丽娜
王秀明
胡启元
-
机构
陕西省气象台
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
-
出处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404-1413,共10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75042)资助
-
文摘
利用常规地面高空观测资料、西安和安康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资料、欧洲中心细网格模式预报等资料对2016年11月22日发生在陕西地区的一次雷暴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陕西中南部雷暴区位于地面冷锋后350~500 km的区域内,雷暴区3 km以下是深厚的冷垫,同时中低层存在明显的逆温层,低层是绝对稳定的大气层结,这说明此次雷暴天气为高架雷暴。通过诊断饱和假相当位温、假相当位温、湿位涡和绝对涡度表明不同地区不稳定机制是不同的。西安地区不稳定机制为条件性对称不稳定,安康地区不稳定机制为条件性不稳定。在条件性对称不稳定区域,降雪回波呈现出数个平行带状回波,与0~6 km风切变矢量(西西南风)平行;在条件性不稳定区域,降水回波为小尺度的块状回波。强垂直风切变表明大气斜压性强,中高层暖湿气流增强了大气的湿斜压性,从而使中高层形成条件性对称不稳定,产生倾斜对流;中低层偏南气流输送暖平流和水汽,使得大气较为暖湿,中高层温度平流较弱,大气较干,形成位势不稳定,锋面抬升中低层暖湿大气使其饱和,位势不稳定转化为条件性不稳定,产生垂直对流。不稳定与上升运动及回波高度有着较好的对应关系。
-
关键词
高架雷暴
逆温层
强垂直风切变
条件性对称不稳定
-
Keywords
elevated thunderstorm
temperature inversion
strong vertical wind shear
conditional sym- metric instability
-
分类号
P456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P458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
-
题名2012年早春河南一次高架雷暴天气成因分析
被引量:59
- 2
-
-
作者
张一平
俞小鼎
孙景兰
梁俊平
吕林宜
-
机构
河南省农业气象保障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
河南省气象台
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
河南省气象局
-
出处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8-58,共11页
-
基金
中国气象局关键技术集成项目(CMAGJ2012M31)
河南省科技厅项目(112102310033)
河南省气象局项目(Z201201)共同资助
-
文摘
利用常规观测、新一代天气雷达、雷电定位监测和1°×1°NCEP分析资料对2012年早春河南一次伴有多种天气现象的高架雷暴(elevated convection)成因进行了天气学分析,建立了高架雷暴天气的流型配置模型。结果表明:(1)本次高架雷暴发生在中纬度暖性低槽发展东移的环流形势下,边界层顶以上近中性条件不稳定性层结(偏向于很弱的条件不稳定)在高空槽前正涡度平流和低层暖湿平流的强迫作用下,使得700 hPa以上出现较大范围的较强上升运动,地面冷高压后部偏东气流对高架对流的产生具有冷垫作用。(2)出现高架雷暴的大气低层存在较强的逆温层,700 hPa暖温度脊前的西南暖湿低空急流为高架雷暴的产生提供了充足的水汽和能量,并使低层逆温层顶以上出现弱条件不稳定层结和较高的露点,两者结合导致弱的最不稳定对流有效位能MUCAPE,其值在10~50 J·kg^(-1)之间,高架对流是由逆温层顶附近及其以上的暖湿气块被抬升而造成的,对应1.0~3.0 m·s^(-1)的雷暴内最大上升气流。(3)此次高架雷暴发生在强斜压环境中,有较强的动力不稳定,中低层0~6 km和0~3 km垂直风切变值分别为(3.0~3.7)×10^(-3)和(5.0~5.3)×10^(-3)s^(-1)。(4)本次过程-10℃、-20℃层高度分别在5、6.5 km,弱对流云顶高度多在6~8 km或以上,超过了冻结层高度,易导致雷电发生。(5)从流型配置模型看,高空暖性低槽、中高层强烈发展的温度脊、700 hPa强西南暖湿低空急流和边界层冷中心、冷温度槽、地面冷高压等是值得关注的影响系统,当这些天气系统有利配置时,应注意低层逆温层、中层弱条件不稳定层结的建立以及高架雷暴发生的可能性。
-
关键词
高架雷暴
强逆温层
弱条件不稳定
强垂直风切变
700
hPa暖湿急流
冷空气垫
-
Keywords
elevated thunderstorms, strong temperature inversion, weak condition unstable stratification, strong vertical wind shear, the warm and moisture jet at 700 hPa, cold air cushion
-
分类号
P458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
-
题名一次龙卷风天气的特征分析
被引量:28
- 3
-
-
作者
李改琴
许庆娥
吴丽敏
董建设
钟天华
-
机构
河南省濮阳市气象局
-
出处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28-636,共9页
-
基金
河南省气象局"河南致灾强风暴中分析模型和邻近预警技术方法研究"资助
-
文摘
利用河南濮阳CINRDA/SB多普勒雷达探测资料,结合常规天气图资料、地面加密自动站资料等,对2009年7月16日发生在河南濮阳的龙卷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这次龙卷天气过程发生在副热带高压边缘西北侧、低空急流左前方的暖切变线附近;龙卷发生前大气环境具有较大的对流不稳定能量,低层存在大的风垂直切变和丰富的水汽;多普勒雷达反射率因子图上表现为移动的弓形回波北段强烈发展形成钩状回波,龙卷生成于钩状回波弱回波区附近。径向速度图上表现为在大范围入流风场中出现伴有辐合的γ中尺度气旋式涡旋,涡旋进一步发展加强导致其中央龙卷涡旋的产生,产生龙卷风天气。另外,强回波、低回波顶高、低层强垂直风切变都是这次龙卷过程中多普勒雷达产品特征。
-
关键词
龙卷风
暖切变线
钩状回波
龙卷涡旋特征
强垂直风切变
-
Keywords
tornado
warm shear line
hooked echo
tornado vortex signature
strong vertical wind shear
-
分类号
P458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