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不同震源模型的西藏定日M_(S)6.8地震强地面运动模拟研究
1
作者 尹晓菲 强生银 +5 位作者 张伟 邵志刚 王武星 袁小祥 李永生 刘浩 《地震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97-916,共20页
2025年1月7日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M_(S)6.8地震,此次地震是发生在青藏高原南部拉萨地块内部的正断型地震,该区域发育一系列近SN向的正断裂及其限定的构造裂谷,未来仍有发生强震的可能。文中基于InSAR同震变形数据、远震数据联... 2025年1月7日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M_(S)6.8地震,此次地震是发生在青藏高原南部拉萨地块内部的正断型地震,该区域发育一系列近SN向的正断裂及其限定的构造裂谷,未来仍有发生强震的可能。文中基于InSAR同震变形数据、远震数据联合反演及基于InSAR同震变形数据、远震数据和强震数据联合反演获得的2种震源模型,采用三维曲线网格有限差分方法对定日M_(S)6.8地震的强地面运动过程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1)2种震源模型模拟计算的速度时程同强震动观测记录能够较好吻合,验证了模拟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2)受震源NNE向单侧破裂过程的影响,破裂前方(NNE向)模拟计算的峰值地表速度(PGV)明显高于破裂后方(SSW向),体现了此次地震的破裂方向性效应;3)断层与地表交线两侧的PGV分布差异揭示了定日M_(S)6.8地震存在显著的断层上盘效应,2种震源模型模拟计算的断层上盘地表垂向位移分别达2.0m和2.1m,与定日地震科考团队野外地质调查的同震垂直位错基本一致;4)利用2种震源模型模拟计算的本次地震的最大烈度均为Ⅸ度,高烈度区主要沿NNE向展布,理论烈度与野外调查的地震烈度分布基本符合,然而二者在定日县以北到昂仁县西南、岗巴县中南部的2个区域范围存在差异,模型2的烈度分布与野外调查的烈度较为接近。建议在进行强地面运动模拟时,应选择联合多种数据(如远震、强震、 InSAR、 GPS等)反演获得的震源模型,这将有利于获得更精确的地震动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日M_(S)6.8地震 强地面运动模拟 曲线网格有限差分 震源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汶川地震强地面运动模拟 被引量:7
2
作者 常莹 周红 俞言祥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24-234,282,共11页
基于确定性震源模型的方法主要用于计算低频(<1Hz)地震波,难以计算高频地震波;高频(>1Hz)地震动常用经验格林函数法或随机方法,对低频地震动模拟不够准确.本文在确定性震源模型方法基础上,尝试采用分解给定的震源模型的方法来模... 基于确定性震源模型的方法主要用于计算低频(<1Hz)地震波,难以计算高频地震波;高频(>1Hz)地震动常用经验格林函数法或随机方法,对低频地震动模拟不够准确.本文在确定性震源模型方法基础上,尝试采用分解给定的震源模型的方法来模拟宽频带(0.1—10Hz)强地面运动,即采用分级离散断层面和分解断层面破裂单元上升时间的方法,增加震源时间函数中的高频信号,从而避免了对地震记录丰富程度和准确性的依赖.文中模拟计算了汶川MS8.0地震在8个地震观测台的地震动,将模拟结果和观测记录进行了加速度时程曲线和傅里叶振幅谱的对比分析.对比结果显示,模拟估计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和持续时间与观测记录的数据基本在±50%的精度范围内相同,傅里叶振幅谱显示模拟结果有得到10Hz左右的高频成分.四川盆地中的台站模拟结果高频衰减比观测记录要快,原因是模拟过程没有考虑场地效应.对强地震动模拟还是要综合考虑震源、传播路径和场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此改变震源输入的确定性方法可应用于模拟近断层宽频强地面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强地面运动模拟 高频地震动 震源时间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2年1月8日青海门源M_(S)6.9地震强地面运动模拟及烈度分布估计 被引量:5
3
作者 尹晓菲 王芃 +3 位作者 张伟 邵志刚 曹文忠 熊仁伟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37-244,共8页
2022年1月8日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发生M_(S)6.9地震。门源地震序列的重定位结果认为门源地区还存在一定的应力积累,未来该地区具有发生强震的可能。本文结合震源区地形数据、三维速度结构,根据门源地震震源破裂过程的初... 2022年1月8日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发生M_(S)6.9地震。门源地震序列的重定位结果认为门源地区还存在一定的应力积累,未来该地区具有发生强震的可能。本文结合震源区地形数据、三维速度结构,根据门源地震震源破裂过程的初步结果,采用曲线网格有限差分方法模拟了门源地震的波场传播过程,得到烈度分布。结果表明:沿平行断层走向方向的地震动衰减明显小于垂直断层走向方向;门源地震的最大烈度为Ⅷ度,位于震源破裂起始点附近区域,理论烈度与野外调查的地震烈度分布基本一致;受强地面运动方向性效应和起伏地表的影响,地震灾害主要沿发震断层的WNW方向和ESE方向集中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源地震 曲线网格有限差分方法 强地面运动模拟 地震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低角度断层和巨厚沉积盆地对强地面运动的影响——以新疆喀什地区的逆断层为例
4
作者 沈朱悦 赵顺 +4 位作者 孙耀充 徐杜远 余厚云 臧楠 王春静 《地震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10-626,共17页
新生代以来,新疆地区发育了很多大型低角度断层和巨厚沉积盆地,它们对该地区的强地面运动产生重要影响。喀什地区位于塔里木盆地最西端、向N低角度逆冲的帕米尔前缘断层托姆洛安段南侧,其强地面运动同时受到大型低角度断层和巨厚沉积盆... 新生代以来,新疆地区发育了很多大型低角度断层和巨厚沉积盆地,它们对该地区的强地面运动产生重要影响。喀什地区位于塔里木盆地最西端、向N低角度逆冲的帕米尔前缘断层托姆洛安段南侧,其强地面运动同时受到大型低角度断层和巨厚沉积盆地的影响。文中根据喀什周边的托姆洛安断层数据和塔里木盆地的沉积层数据,建立了一系列低角度逆断层模型、巨厚沉积盆地模型和喀什地区的强地面运动模型,通过震源动力学模拟和地震波场传播模拟,研究了断层倾角、沉积层厚度和震源位置对强地面运动的影响,模拟了地震成核位置在托姆洛安断层东段上断坡的设定地震,得到了可用于灾害评估的峰值速度和烈度图。文中研究表明,托姆洛安断层更易在上断坡成核发生地震,且地震破裂沿断层倾向方向会被较缓的断坪阻挡。此外,喀什地区巨厚的沉积层会显著放大其强地面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低角度断层 巨厚沉积盆地 强地面运动模拟 盆地边缘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9年台湾集集大地震强地面运动的模拟 被引量:5
5
作者 章文波 于湘伟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11,共11页
利用有限断层模型对1999年台湾集集大地震所产生的近场强地面运动进行了数值模拟,尝试了将具有明确物理意义的震源动力模型的研究结果应用于描述震源过程。计算结果显示,基岩台或接近工程基岩台的计算模拟记录同观测记录符合得很好。进... 利用有限断层模型对1999年台湾集集大地震所产生的近场强地面运动进行了数值模拟,尝试了将具有明确物理意义的震源动力模型的研究结果应用于描述震源过程。计算结果显示,基岩台或接近工程基岩台的计算模拟记录同观测记录符合得很好。进一步研究表明,当综合考虑场地效应对地震动影响时,模拟计算结果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同实际观测记录更为相符。本文的研究结果说明,为了科学合理地预测大地震所产生的强地面运动,应综合考虑影响地震所产生的地面运动的"三要素",即:震源过程、传播路径及场地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断层 震源动力学模型 强地面运动模拟 场地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经验格林函数法模拟2008年日本岩手——宫城地震的强地面运动 被引量:3
6
作者 张有兵 章文波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20-331,共12页
运用经验格林函数方法,对2008年6月13日日本岩手—宫城(MW6.9)地震进行了近场强地面运动的模拟研究.首先,利用震源谱拟合方法和遗传优化算法计算了经验格林函数法所需的参数,进而估算求得了此次地震主断层面上强震生成区的面积和上升时... 运用经验格林函数方法,对2008年6月13日日本岩手—宫城(MW6.9)地震进行了近场强地面运动的模拟研究.首先,利用震源谱拟合方法和遗传优化算法计算了经验格林函数法所需的参数,进而估算求得了此次地震主断层面上强震生成区的面积和上升时间.基于所获得的震源模型,计算了近震源区域的强地面运动时程,并同实际观测记录在时域和频域作了分析比较.结果显示,多数台站合成谱与观测谱符合得很好,部分台站两者在低频上有一定的偏差.通过遗传算法搜寻,所得强震生成区的面积与经验关系预测的一致,而上升时间则比经验关系预测的要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验格林函数法 震生成区 日本岩手—宫城地震 强地面运动模拟 定标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振动模型的强地面运动数值模拟及其在广西灵山M63/4地震中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陈刚 李茂峰 +5 位作者 李克华 唐勇 张清 马桂芳 申文豪 姜文亮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32-844,共13页
1936年4月1日广西灵山县平山镇东南罗阳山附近发生M63/4地震,该地震是华南大陆自有地震记载以来发生的最大地震。本研究收集整理了灵山M63/4地震的地质资料、活动断层探测最新成果等,选取适当的研究区域,利用随机振动有限断层模型计算... 1936年4月1日广西灵山县平山镇东南罗阳山附近发生M63/4地震,该地震是华南大陆自有地震记载以来发生的最大地震。本研究收集整理了灵山M63/4地震的地质资料、活动断层探测最新成果等,选取适当的研究区域,利用随机振动有限断层模型计算区域内网格点的峰值加速度(PGA)及峰值速度(PGV)等参数,并且加入浅层横波速度结构V_(s)^(30)对地震动参数的影响,最终得到此次地震的地震动分布并分析了地震动特征。本研究将模拟结果与野外调查烈度数据和地震动衰减关系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模拟结果与调查烈度值和衰减关系在整体衰减特征、极震区的分布等方面均符合较好,模拟结果可为该地区未来地震危害性评估提供依据。本研究所使用的方法流程亦可应用于本地区地震烈度速报,为震后应急救援及决策指挥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振动模型 强地面运动模拟 灵山 M63/4 地震 共轭破裂 衰减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地形效应的随机有限断层法地震动模拟研究
8
作者 贾晓辉 曹秀玲 王晓山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19-626,共8页
为在强地震动模拟计算中实现地震动的地形效应,采用地震动随机模拟中的有限断层法,依据山地中的局部场地条件和地形特征,提出在随机模型中构建局部场地放大项和高频衰减联合的场地效应项表征地形效应的方法,并以位处于张家口典型山地地... 为在强地震动模拟计算中实现地震动的地形效应,采用地震动随机模拟中的有限断层法,依据山地中的局部场地条件和地形特征,提出在随机模型中构建局部场地放大项和高频衰减联合的场地效应项表征地形效应的方法,并以位处于张家口典型山地地形的崇礼冬奥会场址区为研究区,结合近场地震构造背景,完成场址区可能面临的强地震动场计算分析。结果表明:①计算得到崇礼场址区潜在最大地震动强度可能会达到210 cm/s 2;②山地模型与平层模型的对比研究得到不考虑地形效应的平层模型会低估地震动特性在山地地形的真实性;③在随机有限断层法中采用相应的局部场地放大系数和高频衰减因子组成的场地联合效应实现地形效应的表达途径是可行的,并且本方法在山体地形效应强度估计的准确性和地震动场计算效率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效应 随机有限断层法 强地面运动模拟 冬奥会场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