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层强反射界面的能量屏蔽作用 被引量:48
1
作者 王建花 李庆忠 邱睿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89-596,602,共9页
当浅层存在强反射界面时,由于该界面的能量屏蔽作用,地震波往往很难透过此界面向下传播,因而无法形成反射。本文采用Zoeppritz方程,针对我国几个典型地区设计不同的模型对浅层强反射界面的能量屏蔽作用进行了理论分析,找出了这几个典型... 当浅层存在强反射界面时,由于该界面的能量屏蔽作用,地震波往往很难透过此界面向下传播,因而无法形成反射。本文采用Zoeppritz方程,针对我国几个典型地区设计不同的模型对浅层强反射界面的能量屏蔽作用进行了理论分析,找出了这几个典型地区得不到地震资料的原因。为此提出了6种解决方法:①尽量避开在降速层很厚的地方激发;②炮井打穿浅层强反射界面;③利用转换横波进行勘探;④采用平面波前法或用大基距组合激发;⑤使用具有方向特性的炸药震源;⑥中、深层出现火成岩及含煤层强反射界面时,在处理中下功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勘探 浅层 强反射界面 能量屏蔽 地震波 波动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北部中生界地震成像制约因素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曾婷 郑金云 +4 位作者 张青林 李洪博 陶文芳 李杰 马艺璇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8-335,共18页
南海北部中生界油气勘探积累了多个年度、多次采集、多种处理方案的地震资料,但地震成像品质总体上仍难以满足目前中生界油气勘探研究需求,对制约地震成像的影响因素认识不一,缺乏系统对比论证。通过对地质背景及沉积特征的分析,以现有... 南海北部中生界油气勘探积累了多个年度、多次采集、多种处理方案的地震资料,但地震成像品质总体上仍难以满足目前中生界油气勘探研究需求,对制约地震成像的影响因素认识不一,缺乏系统对比论证。通过对地质背景及沉积特征的分析,以现有二维地震资料为基础,建立典型地质结构模型并正演模拟,对制约中生界地震成像品质的地质、地球物理因素进行剖析对比和论证,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明确了不同地质条件下造成现有地震资料品质差的主控因素。研究表明,制约中生界地震成像的主要因素是海底及中新生界之间的两个强反射界面、中生界地层内部波阻抗差异小所导致的低信噪比;绕射波、多次波等各种干扰波异常发育使有效信号难以识别和成像;崎岖海底造成照明能量散射等。南海北部中生界制约地震成像因素的明确为后续中生界地震数据采集、处理提供了有效指导及技术支持,并进一步提出通过适当加大震源容量、提高覆盖次数、深沉放枪缆、高维度,获得更多深层有效反射波能量的采集建议;通过自适应鬼波压制、多域提高信噪比处理及基于频率谐振能量补偿等技术解决弱反射问题,宽频组合解决多次波发育问题,基于地质、折射波增强速度规律认识,沿层高密度速度拾取提高速度分析精度等处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中生界 地震资料品质 强反射界面 波阻抗差异 崎岖海底 地震照明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陆架科学钻探南黄海CSDP-2井的垂直地震剖面资料采集技术 被引量:3
3
作者 吴志强 郭兴伟 +5 位作者 祁江豪 丘学林 张雪飞 谭云龙 黄聿晓 李文强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99-207,共9页
CSDP-2井位于南黄海盆地中部隆起西部,是大陆架科学钻探项目在中部隆起上实施的第一口以探查印支构造面以下海相中-古生界地层属性为目标的科学钻探井,对了解中部隆起前新生代基岩地层赋存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获取井孔的高精度地层... CSDP-2井位于南黄海盆地中部隆起西部,是大陆架科学钻探项目在中部隆起上实施的第一口以探查印支构造面以下海相中-古生界地层属性为目标的科学钻探井,对了解中部隆起前新生代基岩地层赋存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获取井孔的高精度地层速度及高信噪比地震波场特征,建立准确的地震层位与钻井地层的对应关系,对该井实施了垂直地震剖面(VSP)观测。针对观测井的地震地质条件和观测目标,采用了由4条1500in3的Bolt气枪组成的大容量气枪阵列作为地震激发震源,克服了海相地层顶界面强反射对地震波强烈阻滞的难题;通过三分量数字检波器等间距观测方法,记录传播到井中的地震波场信号。现场的初步处理结果表明,获得了高信噪比的地震波场信号,纵波和转换波信号清晰、特征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地震剖面 观测 大容量气枪震源 强反射界面 南黄海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