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辽东半岛一次湿下击暴流过程分析
被引量:2
- 1
-
-
作者
贾旭轩
梁军
刘晓初
冯呈呈
张子莹
-
机构
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
大连市气象台
-
出处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11-420,共10页
-
基金
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联合开放基金课题(2021SYIAEKFMS01,2021SYAEKFMS04)
环渤海区域科技协同创新基金项目(QYXM202011,QYXM202108,QYXM202208)。
-
文摘
2020年9月11日辽东半岛南部发生了一次强对流天气,并出现了湿下击暴流,大连金州得胜站地面最大阵风达到21.7 m·s^(-1)。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大连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第5代全球再分析资料和高分辨率中尺度数值模拟资料,对此次湿下击暴流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对流风暴发生发展环境及其回波特征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强对流天气发生在北上台风变性形成的高空冷涡东部西南风与东南风的切变线上,地面辐合线和低空急流是触发初始对流的直接系统,初始对流在高空辐散耦合作用下发展加强;对流系统西移登陆至地面冷池与其东部暖空气之间形成锋生带上,辐合抬升作用加强,促使对流系统组织化程度更高、强度更强。(2)高温、高湿、对流不稳定层结是对流系统发生发展的有利环境条件。强对流发生前,探空曲线“上干下湿”、呈“V”型分布,抬升凝结高度明显下降;湿下击暴流发生时,径向速度垂直分布为中层径向辐合、低层辐散;瞬时大风出现前后,大连多普勒天气雷达在高、低仰角均探测到超过45 dBZ强反射率因子缺口,高仰角强反射率因子缺口先于低仰角出现,通过监测高仰角强反射率因子的变化,对湿下击暴流有一定的预警作用。
-
关键词
湿下击暴流
低空急流
冷池
强反射率因子缺口
-
Keywords
wet downburst
low-level jet
cold pool
high reflectivity notch
-
分类号
P458.3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