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LC1A5通过促进M2型巨噬细胞极化促进肝癌进展
1
作者 邹金华 王惠 张冬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9-284,共16页
目的探讨SLC1A5高表达在泛癌种的临床意义及其促进肝癌进展的机制。方法利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国际肿瘤基因组协会(ICGC)等数据库探讨SLC1A5在泛癌种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生存预后的关系;利用EPIC、CIBERSORT、T... 目的探讨SLC1A5高表达在泛癌种的临床意义及其促进肝癌进展的机制。方法利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国际肿瘤基因组协会(ICGC)等数据库探讨SLC1A5在泛癌种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生存预后的关系;利用EPIC、CIBERSORT、TIMER算法分析SLC1A5与免疫细胞浸润的关系,分析SLC1A5联合M2型巨噬细胞浸润水平与肿瘤预后的关系。利用慢病毒过表达系统构建过表达SLC1A5肝癌细胞株;利用小干扰RNA(siRNA)构建沉默SLC1A5(NC组、si-SLC1A5-1组、si-SLC1A5-2组)的肝癌细胞株;CCK-8增殖实验检测SLC1A5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利用过表达SLCA5稳转株(NC组,SLC1A5过表达组)构建肝癌皮下瘤模型,体内水平探讨SLC1A5对肝癌增殖的影响;利用共培养体系验证干扰和过表达SLC1A5肝癌细胞对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结果SLC1A5主要定位于细胞膜上,SLC1A5在大多数肿瘤中均显著高表达(P<0.05),其表达水平与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SLC1A5高表达与多癌种不良预后相关(P<0.05)。在13个癌种中显示SLC1A5与免疫评分呈正相关,二者相关性在低级别胶质瘤(LGG)、肝癌(LIHC)及甲状腺癌(THCA)中最显著(P<0.05)。多癌种显示SLC1A5与巨噬细胞浸润水平呈正相关(P<0.05),该相关性在LGG及LIHC中最显著;而在包括肺鳞癌、胰腺癌、胃癌在内的5种肿瘤中,二者呈负相关(P<0.05)。生存分析发现SLC1A5高表达且M2型巨噬细胞高浸润水平的患者生存预后最差(P<0.05);SLC1A5与免疫抑制相关基因、细胞因子及细胞因子受体表达呈正相关,该相关性在LGG、LIHC中最显著(P<0.05)。不同肝癌细胞株均高表达SLC1A5,过表达SLC1A5促进肝癌细胞增殖,干扰SLC1A5则抑制肝癌细胞增殖;体内实验验证过表达SLC1A5促进肝癌增殖。SLC1A5与M2型巨噬细胞极化分子标志物表达呈正相关,过表达SLC1A5促进M2型巨噬细胞极化并抑制T细胞分泌IFN-γ。结论SLC1A5与多种肿瘤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预后及免疫浸润水平相关;SLC1A5通过促进M2型巨噬细胞极化抑制T细胞功能来促进肝癌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癌 SLC1A5 m2巨噬细胞 肝癌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糖环境通过抑制免疫反应基因1的表达诱导巨噬细胞促炎性 M1型极化
2
作者 罗维 王宇航 +2 位作者 刘延松 王媛媛 艾磊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共9页
目的研究高糖环境对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及其潜在分子机制。方法将离体培养的RAW264.7细胞随机分为过表达对照组(NC-OE组)、免疫反应基因1过表达组(IRG1 OE组)、沉默对照组(NC-siRNA组)和IRG1沉默组(IRG1 siRNA组),电穿孔进行质粒转染后... 目的研究高糖环境对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及其潜在分子机制。方法将离体培养的RAW264.7细胞随机分为过表达对照组(NC-OE组)、免疫反应基因1过表达组(IRG1 OE组)、沉默对照组(NC-siRNA组)和IRG1沉默组(IRG1 siRNA组),电穿孔进行质粒转染后再组内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和高糖组(HG组),60 mmol/L葡萄糖干预72 h后收集细胞进行检测。CCK-8检测细胞活性,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中IRG1、iNOS、Arg-1、IL-1β和IL-10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细胞中iNOS和Arg-1蛋白荧光水平,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基中IL-1β和IL-10蛋白水平。结果与对应Con组相比,HG组IRG1表达均下降(P<0.01),同时出现较多梭形和多突形细胞且两极可见伸展的伪足,iNOS表达升高(P<0.01)、Arg-1表达下降(P<0.05),IL-1β表达和分泌升高(P<0.05)、IL-10分泌下降(P<0.01)。转染IRG1过表达质粒后,与对应NC-OE组相比,IRG1 OE组IRG1水平均升高(P<0.01);高糖环境下,HG-IRG1 OE组梭形和多突形细胞明显减少、iNOS表达下降(P<0.01)、Arg-1表达升高(P<0.01)、IL-1β表达和分泌下降(P<0.01)、IL-10表达和分泌升高(P<0.05)。IRG1沉默后,与对应NC-siRNA组相比,IRG1 siRNA组IRG1水平降低(P<0.01);高糖环境下,HG-IRG1 siRNA组多突形细胞和伪足进一步增加、Arg-1表达降低(P<0.01)、IL-10表达和分泌减少(P<0.05)。结论高糖环境诱导巨噬细胞促炎性M1型极化进而诱发慢性炎症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巨噬细胞中IRG1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 m1极化 炎症因子 高糖环境 免疫反应基因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1型巨噬细胞极化与高脂饮食诱导的NAFLD相关性研究
3
作者 刘华 孟齐 +1 位作者 郝杨敏 杜国利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95-601,共7页
目的:探讨肝脏M1型巨噬细胞流式细胞计数方案及M1型巨噬细胞极化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相关性。方法:高脂饮食喂养建立NAFLD小鼠模型,12只C57BL/6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普通饮食(normal diet... 目的:探讨肝脏M1型巨噬细胞流式细胞计数方案及M1型巨噬细胞极化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相关性。方法:高脂饮食喂养建立NAFLD小鼠模型,12只C57BL/6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普通饮食(normal diet,ND)组、高脂饮食(high fat diet,HFD)组喂养24周,检测小鼠血糖、血脂等代谢指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小鼠M1型巨噬细胞相关因子,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表现。利用Percoll分离液梯度离心法收集肝脏Kupffer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肝脏M1型巨噬细胞(分选方案:应用FSC-A、SSC-A分群,去除肝脏中的红细胞及杂质;FITC CD45(+)/PE-cy7 CD11clow,将白细胞分群;APC CD115(+)/Percp cy5.5 CD11bhigh筛选单核细胞,应用Apc-cy7 F4/80low/PE Ly-6Chigh分选出M1巨噬细胞)。结果:与普通饮食组相比,24周HFD小鼠各项代谢指标明显升高,体质量[(28.35±1.71)g vs.(38.43±4.41)g,P<0.001]、肝脏重量[(1.03±0.18)g vs.(1.85±0.41)g,P=0.003]、空腹血糖[(7.07±0.58)mmol/L vs.(10.23±1.58)mmol/L,P<0.001]、胰岛素[(18.62±3.84)pg/mL vs.(28.84±8.3)pg/mL,P<0.001]、甘油三酯[(2.97±0.67)mmol/L vs.(4.05±0.99)mmol/L,P=0.01]、总胆固醇[(0.23±0.06)mmol/L vs.(0.55±0.17)mmol/L,P<0.001]、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5.67(3.16,9.23)U/L vs.35.86(19.68,58.33)U/L,P=0.003]和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53.14(38.18,64.40)U/L vs.155.10(113.60,192.20)U/L,P<0.001],NAFLD小鼠M1型巨噬细胞极化明显增加[9.95%(3.10,12.00)vs.42.00%(26.50,45.50),P=0.003]。HFD诱导的小鼠肝脏中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β(human interleukin-1 beta protein,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F4/80和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mRNA水平明显升高。结论:流式细胞检测方案可应用于肝脏M1型巨噬细胞检测,NAFLD炎症反应明显加重,M1型巨噬细胞极化与NAFLD发生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流式细胞术 m1巨噬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1/M2型巨噬细胞影响口腔鳞癌进展的功能研究
4
作者 徐潇奕 王斌 +1 位作者 杨檬檬 沈军 《中国肿瘤临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25-330,共6页
目的:探索M1/M2型巨噬细胞对口腔鳞状上皮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进展的调控及可能机制,以期为OSCC预后判断及生物治疗靶向提供可能方向。方法:检测M1/M2型巨噬细胞对SCC-15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凋亡的作用;免疫... 目的:探索M1/M2型巨噬细胞对口腔鳞状上皮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进展的调控及可能机制,以期为OSCC预后判断及生物治疗靶向提供可能方向。方法:检测M1/M2型巨噬细胞对SCC-15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凋亡的作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人OSCC组织芯片中CD68及M2型巨噬细胞标记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M1型巨噬细胞促进SCC-15细胞的凋亡,抑制其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M2型巨噬细胞则作用相反;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在OSCC中浸润密度,与肿瘤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1型巨噬细胞抑制OSCC进展,M2型巨噬细胞则促进OSCC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上皮细胞癌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m1巨噬细胞 m2巨噬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总皂苷通过调节巨噬细胞M2型极化对肝细胞癌进展的影响
5
作者 杨静 付裕刚 +2 位作者 朱逸文 刁海彦 李勇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20-924,共5页
目的探讨人参总皂苷对肝细胞癌相关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方法采用100 ng/mL佛波酯及IL-13、IL-4(20 ng/mL)将THP-1细胞诱导为M2型巨噬细胞,并分为对照组及人参总皂苷低、中、高剂量组(1、5、10 mg/L)。收集首次培养基用于细胞因子检测,... 目的探讨人参总皂苷对肝细胞癌相关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方法采用100 ng/mL佛波酯及IL-13、IL-4(20 ng/mL)将THP-1细胞诱导为M2型巨噬细胞,并分为对照组及人参总皂苷低、中、高剂量组(1、5、10 mg/L)。收集首次培养基用于细胞因子检测,收集第二次培养基用于处理HepG2细胞。将HepG2细胞随机分为M2对照组、M2人参总皂苷低、中、高剂量组。采用Western blot法和RT-qPCR检测M2/M1型巨噬细胞标志物的表达,ELISA法检测其分泌物水平,CCK-8法测定HepG2细胞增殖能力,细胞划痕实验检测其迁移活性,Transwell实验检测其侵袭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凋亡率。结果人参总皂苷处理后,M2型巨噬细胞表面标志物(ARG1、CD163、CD206)表达及分泌物(IL-10、TGF-β)水平降低(P<0.05);M1型巨噬细胞表面标志物CD86表达及分泌物(IL-6、TNF-α)水平升高(P<0.05);HepG2细胞增殖、迁移、侵袭活性降低(P<0.05),凋亡率增加(P<0.05)。结论人参总皂苷促进M2巨噬细胞向M1巨噬细胞极化后,可抑制HepG2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促进HepG2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总皂苷 巨噬细胞 m1/m2极化 肝细胞癌 侵袭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表达miR-124-1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调控小胶质细胞M2型极化对脑卒中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郝磊 卢柳西 +3 位作者 李琼莉 孙洋 秦翠玲 展群岭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58-466,共9页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外泌体(exosomes,Exo)过表达miR-124-1基因(Exo/124-1)调控小胶质细胞(microglia,MG)的M2型极化对脑卒中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大鼠BMMSCs,收集其Exo(BMMSC...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外泌体(exosomes,Exo)过表达miR-124-1基因(Exo/124-1)调控小胶质细胞(microglia,MG)的M2型极化对脑卒中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大鼠BMMSCs,收集其Exo(BMMSCs-Exo),采用流式细胞术、Western blot与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分别对其进行检测鉴定。30只大鼠简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MCAO/R组)、Exo移植组(Exo组)、空病毒(Empty lentivirus,Elv)转染Exo移植组(Exo-Elv组)及Exo/124-1移植组(Exo/124-1组),每组6只。Sham组仅行假手术,其余各组均复制大脑中动脉栓塞/再灌注(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and reperfusion,MCAO/R)模型。模型复制1 d与14 d后,各移植组动物于右侧脑室植入相应移植物,Sham组、模型组注入相同剂量生理盐水作对照。术后2 h及1、3、7、14、21、28 d,分别对各组动物行改良神经系统严重程度评分(modified 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s,mNSS)。三苯基四氮唑(triphenyl tetrazolium chloride,TTC)染色检测其梗死体积。在基因与蛋白水平分别检测各组28 d脑组织MG的M1型分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M2型分子(CD206)的表达情况。结果成功获取并鉴定了BMMSCs及其Exo。Exo/124-1显著表达miR-124-1。所有动物(假手术组除外)术后出现神经功能缺损。术后7~28 d,Exo/124-1组的mNSS明显低于MCAO/R组(P<0.05)与Exo组、Exo-Elv组(P<0.01);术后28 d,Exo/124-1组的脑梗死体积、TNF-α的表达明显小于MCAO/R组(P<0.01)与Exo组、Exo-Elv组(P<0.01),CD206的表达显著高于MCAO/R组(P<0.01)与Exo组、Exo-Elv组(P<0.01)。结论BMMSCs-Exo携带miR-124-1基因可能调控MG的M2型极化,抑制M1型介导的炎症反应,促进脑卒中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外泌体 miR-124-1基因 大脑中动脉栓塞/再灌注 m2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噬细胞M1/M2型极化在不同肝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牛媛媛 汪龙德 +3 位作者 胥文娟 李正菊 张瑞婷 吴毓谦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09-517,共9页
巨噬细胞具有较强的可塑性与异质性,可针对不同信号刺激发生功能转化,如转化为经典激活M1型(即M1型极化)、选择性激活M2型(即M2型极化)等。巨噬细胞M1/M2型极化的途径较为广泛,涉及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丝裂原活化蛋... 巨噬细胞具有较强的可塑性与异质性,可针对不同信号刺激发生功能转化,如转化为经典激活M1型(即M1型极化)、选择性激活M2型(即M2型极化)等。巨噬细胞M1/M2型极化的途径较为广泛,涉及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信号通路、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6(signal transduction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6,STAT6)信号通路、Notch信号通路、无翼样糖蛋白/β-连环蛋白(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等。同时,巨噬细胞M1/M2型极化可不同程度地受到外泌体、代谢物、非编码RNA、电刺激、益生菌等的功能调节,其失衡与不同类型肝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该文通过对该极化的作用机制进行梳理,发现巨噬细胞M1型极化在肝组织损伤、炎症反应及纤维化进程中起助推作用,巨噬细胞M2型极化则相反;其中,肝癌作为慢性肝病的晚期阶段,以巨噬细胞M2型极化增强、巨噬细胞M1型极化受损为特征。因此,该文关注巨噬细胞M1/M2型极化在不同类型肝病中的作用,以期能更好地确立巨噬细胞亚群靶向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极化 m1巨噬细胞 m2巨噬细胞 肝脏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表达M2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IA1基因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胃癌细胞侵袭和迁移 被引量:2
8
作者 钟裕昌 阮笃激 +3 位作者 戴霖 王彪 曲颜 杨雪峰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58-1664,共7页
目的:探讨过表达M2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M2-TAMs)T淋巴细胞内抗原1(TIA1)基因对胃癌BGC-823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从胃癌组织中提取原代TAMs,采用IL-4和IL-13刺激TAMs诱导分化成M2-TAMs,再将TIA1基因过表达质粒(oe-TIA1)... 目的:探讨过表达M2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M2-TAMs)T淋巴细胞内抗原1(TIA1)基因对胃癌BGC-823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从胃癌组织中提取原代TAMs,采用IL-4和IL-13刺激TAMs诱导分化成M2-TAMs,再将TIA1基因过表达质粒(oe-TIA1)及其空载质粒(Vector)转染至M2-TAMs中,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TIA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中CD206和CD163表达水平;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0、TGF-β、VEGF-A和Arg-1水平。通过Transwell共培养体系将转染后的M2-TAMs与胃癌BGC-823细胞共培养,并联用PI3K激动剂740Y-P进行干预,采用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PI3K、p-PI3K、AKT、p-AKT、MMP-2和MMP-9等蛋白表达水平。结果:①与原代TAMs比较,M2-TAMs中CD206和CD163表达水平及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0、TGF-β、VEGF-A和Arg-1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而TIA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TIA1基因过表达可显著降低M2-TAMs中CD206和CD163表达水平及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0、TGF-β、VEGF-A和Arg-1水平(P<0.05)。②M2-TAMs中过表达TIA1基因可显著降低BGC-823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及p-PI3K/PI3K、p-AKT/AKT、MMP-2和MMP-9等蛋白表达水平(P<0.05)。③740Y-P可显著逆转M2-TAMs中过表达TIA1基因对BGC-823细胞迁移、侵袭及PI3K/AKT信号通路的抑制作用。结论:过表达M2-TAMs中TIA1基因表达可通过阻断PI3K/AKT信号通路影响胃癌细胞侵袭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2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T淋巴细胞内抗原1 胃癌细胞 PI3K/AKT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30 nm LED照射对小鼠巨噬细胞向M1型极化的抑制作用
9
作者 王洪民 郑维龙 +4 位作者 赵赛 何军 易斌 高晓明 王俊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7-239,共13页
目的:探讨630 nm发光二极管(LED)照射对体内外小鼠巨噬细胞向M1型极化及功能的影响。方法:以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细胞和原代腹腔巨噬细胞为实验对象,在脂多糖(LPS)和干扰素-γ(IFN-γ)诱导其向M1型极化前、后用光照功率密度为8 mW/cm... 目的:探讨630 nm发光二极管(LED)照射对体内外小鼠巨噬细胞向M1型极化及功能的影响。方法:以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细胞和原代腹腔巨噬细胞为实验对象,在脂多糖(LPS)和干扰素-γ(IFN-γ)诱导其向M1型极化前、后用光照功率密度为8 mW/cm^(2)的630 nm LED照射细胞,利用CCK-8法测定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活化/共刺激分子CD80和CD86的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和/或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等的表达与分泌。结果:630 nm LED照射对RAW264.7细胞的存活率无显著影响,但可显著降低经LPS和IFN-γ极化后RAW264.7细胞的CD80、CD86蛋白表达水平及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6和IL-1β的mRNA表达量(P<0.05)。体内外630 nm LED照射可抑制在体外经LPS和IFN-γ刺激极化后小鼠原代腹腔巨噬细胞TNF-α、IL-6的分泌水平(P<0.05)。结论:630 nm LED照射可抑制巨噬细胞向M1型极化和促炎因子的表达与分泌,这可为M1型巨噬细胞参与的炎症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30 nm LED 巨噬细胞极化 m1巨噬细胞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487a通过靶向调控TIA1对胃癌肿瘤相关巨噬细胞M2型极化的抑制作用
10
作者 曲颜 戴霖 +3 位作者 王彪 阮笃激 钟裕昌 杨雪峰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28-738,共11页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487a对胃癌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 M2型极化的抑制作用,并阐明其对胃癌AGS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方法:分离和培养原发性胃癌患者胃癌组织TAMs及癌旁组织来源的正常巨噬细胞(NTMs),体外诱导人单核细胞THP-...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487a对胃癌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 M2型极化的抑制作用,并阐明其对胃癌AGS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方法:分离和培养原发性胃癌患者胃癌组织TAMs及癌旁组织来源的正常巨噬细胞(NTMs),体外诱导人单核细胞THP-1分化为TAMs,将分化得到的M0、M1和M2型巨噬细胞经条件培养基(CM)刺激培养24 h,分别获取TAMs、M1-TAMs和M2-TAMs。转染TAMs,分为空白组、 inhibitor-NC组、 miR-487a inhibitor组、 miR-487a inhibitor+si-NC组和miR-487ainhibitor+si-TIA1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验证转染效率。将M2-TAMs与AGS细胞共培养,分为AGS组、AGS+inhibitor-NC组、AGS+miR-487ainhibitor组、AGS+miR-487ainhibitor+si-NC组和AGS+miR-487ainhibitor+si-TIA1组,RT-qPCR法检测胃癌组织TAMs和癌旁组织NTMs及各组TAMs中miR-487a和T淋巴细胞胞浆内抗原-1(TIA1)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胃癌组织TAMs和癌旁组织NTMs及各组TAMs中TIA1蛋白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TAMs中CD206和CD163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各组TAMs培养上清中白细胞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和精氨酸酶1(Arg-1)水平,CCK-8法检测各组AGS细胞增殖活性,细胞划痕实验检测各组AGS细胞迁移率,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AGS细胞侵袭细胞数。结果:RT-qPCR法,与癌旁组织NTMs比较,胃癌组织TAMs中miR-487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TIA1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TAMs比较,M1-TAMs中miR-487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TIA1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M2-TAMs中miR-487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TIA1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转染后,与空白组和inhibitor-NC组比较,miR-487a inhibitor组细胞中miR-487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提示细胞转染成功。Western blotting法,与癌旁组织NTMs比较,胃癌组织TAMs中TIA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TAMs比较,M1-TAMs中TIA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M2-TAMs中TIA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共转染后,与inhibitor-NC组比较,miR-487a inhibitor组细胞中TIA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miR-487a inhibitor+si-NC组比较,miR-487a inhibitor+si-TIA1组细胞中TIA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流式细胞术,与空白组和inhibitor-NC组比较,miR-487a inhibitor组细胞中CD206和CD163水平明显降低(P<0.01);共转染后,与inhibitor-NC组比较,miR-487a inhibitor组细胞中CD206和CD163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与miR-487a inhibitor+si-NC组比较,miR-487a inhibitor+si-TIA1组细胞中CD206和CD163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ELISA法,与空白组和inhibitor-NC组比较,miR-487a inhibitor组TAMs细胞培养上清中IL-10、TGF-β、VEGF-A和Arg-1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共转染后,与inhibitor-NC组比较,miR-487a inhibitor组TAMs细胞培养上清中IL-10、TGF-β、VEGF-A和Arg-1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与miR-487a inhibitor+si-NC组比较,miR-487a inhibitor+si-TIA1组TAMs细胞培养上清中IL-10、TGF-β、VEGF-A和Arg-1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CCK-8法,与AGS组比较,AGS+inhibitor-NC组细胞增殖活性明显升高(P<0.01);与AGS+inhibitor-NC组比较,AGS+miR-487a inhibitor组细胞增殖活性明显降低(P<0.01);与AGS+miR-487a inhibitor+si-NC组比较,AGS+miR-487a inhibitor+si-TIA1组细胞增殖活性明显升高(P<0.01)。细胞划痕实验,与AGS组比较,AGS+inhibitor-NC组AGS细胞迁移率明显升高(P<0.05);与AGS+inhibitor-NC组比较,AGS+miR-487a inhibitor组AGS细胞迁移率明显降低(P<0.01);与AGS+miR-487a inhibitor+si-NC组比较,AGS+miR-487a inhibitor+si-TIA1组AGS细胞迁移率明显升高(P<0.05)。Transwell实验,与AGS组比较,AGS+inhibitorNC组AGS细胞侵袭细胞数明显升高(P<0.01);与AGS+inhibitor-NC组比较,AGS+miR-487a inhibitor组AGS细胞侵袭细胞数明显降低(P<0.01);与AGS+miR-487a inhibitor+si-NC组比较,AGS+miR-487a inhibitor+si-TIA1组AGS细胞侵袭细胞数明显升高(P<0.01)。结论:沉默miR-487a表达可通过靶向上调TIA1抑制胃癌肿瘤相关巨噬细胞M2型极化,并抑制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微小RNA-487a T淋巴细胞内抗原1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m2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檗碱联合姜黄素调控M1巨噬细胞极化对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玉善 王婷婷 +5 位作者 韩心怡 华成俊 靳博远 尚莎莎 宗永华 梁亚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915-1921,共7页
目的探究小檗碱联合姜黄素通过介导巨噬细胞向M1极化对动脉粥样硬化(AS)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常规培养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通过脂多糖(LPS,100 ng/mL)和γ干扰素(IFN-γ)(20 ng/mL)诱导巨噬细胞RAW264.7获得M1型巨噬细胞,建立细... 目的探究小檗碱联合姜黄素通过介导巨噬细胞向M1极化对动脉粥样硬化(AS)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常规培养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通过脂多糖(LPS,100 ng/mL)和γ干扰素(IFN-γ)(20 ng/mL)诱导巨噬细胞RAW264.7获得M1型巨噬细胞,建立细胞模型。将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小檗碱组、姜黄素组、小檗碱+姜黄素联合治疗组。通过CCK-8方法检测小檗碱和姜黄素的处理浓度。ELISA检测各组巨噬细胞上清液M1型巨噬细胞标记物iNOS、TNF-α、CXCL9和p-STAT6/STAT6的表达水平;RT-PCR方法检测iNOS、TNF-α和CXCL9 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各组iNOS、STAT6和p-STAT6蛋白水平。此外,通过siRNA技术下调STAT6水平后,通过Western blot检测p-STAT6蛋白水平的表达;ELISA检测iNOS、TNF-α、CXCL9和p-STAT6表达水平。结果LPS和IFN-γ联合诱导M1巨噬细胞极化中,相较于其他药物浓度组比,小檗碱(25μmol/L)、姜黄素(20μmol/L)为最佳药物浓度,两者单用和联用均不能显著抑制RAW264.7细胞活力(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iNOS、TNF-α和CXCL9 mRNA和蛋白水平均升高,p-STAT6/STAT6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小檗碱组、姜黄素组、小檗碱+姜黄素联合治疗组中iNOS、TNF-α和CXCL9 mRNA和蛋白水平均降低,p-STAT6/STAT6水平升高,且小檗碱+姜黄素联合治疗组中变化的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小檗碱+姜黄素联合治疗组的M1型巨噬细胞中转染STAT6 siRNA后可下调p-STAT6水平,上调iNOS、TNF-α和CXCL9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檗碱和姜黄素对M1型巨噬细胞的活性均有抑制作用,能够减轻炎症反应。此外,小檗碱与姜黄素联合作用较单药使用更有优势,可能是通过活化STAT6发挥其主要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m1巨噬细胞 小檗碱 姜黄素 STAT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1/M2型巨噬细胞极化参与肾组织炎症损伤和修复进程 被引量:15
12
作者 吴莲凤 陆红 +3 位作者 洪炜龙 张行 刘乐平 白永恒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245-2251,共7页
目的:研究M1/M2型巨噬细胞在肾组织炎症损伤和修复进程中的分布趋势及作用。方法:将4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组和单侧输尿管梗阻(UUO)组两部分。IRI组分为假手术(sham)组及术后0、6、24和72 h组;UUO组分为sham组及梗... 目的:研究M1/M2型巨噬细胞在肾组织炎症损伤和修复进程中的分布趋势及作用。方法:将4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组和单侧输尿管梗阻(UUO)组两部分。IRI组分为假手术(sham)组及术后0、6、24和72 h组;UUO组分为sham组及梗阻3、7和14 d组;每个时相5只大鼠。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HE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别观察肾组织损伤及CD68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M1(CD68+、F4/80+和CD16/32+)和M2(CD68+、F4/80+和CD206+)型巨噬细胞的分布;ELISA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精氨酸酶1(Arg-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IRI早期,肾组织损伤程度随再灌时间延长而加剧,并与CD68+巨噬细胞浸润呈一致性变化趋势;至24 h,组织损伤与巨噬细胞浸润最为严重;但之后随时间延长,损伤和巨噬细胞浸润反而减轻。UUO组中,肾损伤随梗阻时间延长而加剧,14d时纤维化明显;而巨噬细胞浸润第7天最为严重,之后又有减轻。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IRI和UUO损伤早期浸润的巨噬细胞以M1型为主,i NOS表达较高;IRI和UUO损伤后期巨噬细胞均向M2型极化,Arg-1水平明显增加;巨噬细胞这种变化趋势与肾组织在不同时间节点出现损伤与修复表征存在明显相关性。深入分析发现,M1型巨噬细胞可通过诱导TNF-α高表达促进早期炎症损伤,M2型巨噬细胞通过提高TGF-β1水平促进后期纤维增生性修复。结论:UUO和IRI过程中均存在巨噬细胞极化:M1型巨噬细胞可诱导早期损伤,M2型巨噬细胞则参与损伤后期的纤维性修复。M1和M2型巨噬细胞在损伤修复过程中的极化特征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梗阻 缺血再灌注损伤 m1巨噬细胞 m2巨噬细胞 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促进M1型巨噬细胞向M2型巨噬细胞转化 被引量:16
13
作者 尹学红 庞春燕 +2 位作者 白力 张颖 耿立霞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32-338,共7页
目的探索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对M1/M2型巨噬细胞的影响以及ADSC能否促使M1型巨噬细胞向M2型巨噬细胞转化。方法利用脂多糖(LPS)、γ干扰素(IFN-γ)刺激J774.1巨噬细胞24 h诱导为M1型巨噬细胞,利用白细胞介素4(IL-4)刺激J774.1巨噬细... 目的探索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对M1/M2型巨噬细胞的影响以及ADSC能否促使M1型巨噬细胞向M2型巨噬细胞转化。方法利用脂多糖(LPS)、γ干扰素(IFN-γ)刺激J774.1巨噬细胞24 h诱导为M1型巨噬细胞,利用白细胞介素4(IL-4)刺激J774.1巨噬细胞24 h诱导为M2型巨噬细胞;将M1/M2型巨噬细胞分别与ADSC共培养24 h后,收集巨噬细胞和上清液,用实时定量PCR和ELISA检测巨噬细胞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CC趋化因子配体2(CCL2)、CD86、精氨酸酶1(Arg1)、甘露糖受体/CD206(MR/CD206)、IL-10、炎症区分子1(found in inflammatory zone 1,FIZZ1)、几丁质酶3样分子3(chitinase 3-like 3,即Ym-1)的变化。结果 ADSC使M1型巨噬细胞分泌的IL-6、TNF-α、i NOS、CCL2、CD86明显减少,Arg1、CD206、IL-10明显增加,且上清液中IL-6和TNF-α含量明显减少,CD206明显增加;使M2型巨噬细胞分泌的IL-6、TNF-α、i NOS、CD86明显减少,Arg1、CD206、FIZZ-1、Ym-1、IL-10明显增加,且上清液中IL-6和TNF-α含量明显减少,CD206明显增加。结论 ADSC抑制M1型巨噬细胞的特异性基因的表达,促进M2型巨噬细胞特异性基因的表达,并使M1型巨噬细胞向M2型巨噬细胞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巨噬细胞极化 m1/m2巨噬细胞 共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噬细胞M1/M2极化分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6
14
作者 周宪宾 姚成芳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57-960,共4页
巨噬细胞按照其表型和分泌的细胞因子可以分为两种极化类型,即经典活化(Classically activated)的M1型和选择性活化(Alternatively activated)的M2型巨噬细胞。巨噬细胞的极化分型在肿瘤、脂肪等多数组织中广泛存在,并对某些肿瘤的... 巨噬细胞按照其表型和分泌的细胞因子可以分为两种极化类型,即经典活化(Classically activated)的M1型和选择性活化(Alternatively activated)的M2型巨噬细胞。巨噬细胞的极化分型在肿瘤、脂肪等多数组织中广泛存在,并对某些肿瘤的预后有指导意义[1]。多种因素能调节巨噬细胞失衡的极化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2巨噬细胞 极化状态 细胞因子 细胞失衡 m1 活化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强占有限优先权M/M/1排队系统 被引量:9
15
作者 黄业文 吴红 王远世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2013年第13期80-84,共5页
以计算机网络中实时视频流传输的实际应用为基础,建立非强占有限优先权M/M/1排队系统模型;对该系统模型进行分析研究,推导出顾客在系统内的的平均等待时间、平均逗留时间和平均队长。
关键词 排队论 强占 有限优先权 m m 1排队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ML-1/ETO基因相关的AML-M_2型白血病免疫表型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张建军 杜欣 +2 位作者 黄志新 苏健华 周茂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2期378-381,共4页
本研究探讨AML/ETO基因重排的FAB分型为AML-M2患者的骨髓免疫表型的特征和预测性,以及与急性早幼粒白血病(APL)的区别。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17例经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AML-1/ETO融合基因阳性、FAB分型为AML-M2(M2/ETO+)患者骨髓的免... 本研究探讨AML/ETO基因重排的FAB分型为AML-M2患者的骨髓免疫表型的特征和预测性,以及与急性早幼粒白血病(APL)的区别。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17例经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AML-1/ETO融合基因阳性、FAB分型为AML-M2(M2/ETO+)患者骨髓的免疫表型,并与34例AML-1/ETO阴性、FAB分型AML-M3、临床诊断为APL患者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17例M2/ETO+患者骨髓中均可见一群(15.89%-68.53%)原始细胞和一群SSC较高异质性的粒细胞。原始细胞表达干细胞相关抗原CD34、HLA-DR和髓系抗原CD33、CD13、MPO。在M2/ETO+患者中CD33表达强度显著低于APL患者(P<0.001),HLA-DR、CD19和CD34+CD56+共表达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APL患者(P<0.001),而CD9的表达率则显著低于APL患者(P<0.001)。M2/ETO+患者粒细胞表达分化的髓系抗原CD11b和CD15,并可分为CD15+CD11b-和CD15+CD11b+两群,而成熟的粒细胞标志CD10均为阴性,与早幼粒细胞的表达图形相似。17例(100%)M2/ETO+患者的粒细胞均表达CD56,显著高于M3患者(6/34例,17.56%)。结论:AML-1/ETO基因重排的AML-M2型(FAB分型)白血病具有独特的免疫表型,对其基因重排有较高的预测性。应用多参数免疫分型技术可较容易地将M2/ETO+亚型白血病与APL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L一1/ETO融合基因 急性髓性白血病 AmL—m2白血病 免疫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腺苷酸拟似物8-CPT-cAMP诱导M2b型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系Kasumi-1细胞分化的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朱琦 胡钧培 +2 位作者 贾培敏 王振义 童建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期44-47,共4页
为了解环腺苷酸拟似物8-对氯苯硫基环腺苷酸(8-CPT-cAMP)对M2b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M2b)细胞的作用,以AML-M2b细胞株Kasumi-1细胞为模型,通过观察细胞生长、形态、表面分化抗原、细胞周期分布以及对四氮唑蓝的还原能力的改变,研究8-CPT... 为了解环腺苷酸拟似物8-对氯苯硫基环腺苷酸(8-CPT-cAMP)对M2b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M2b)细胞的作用,以AML-M2b细胞株Kasumi-1细胞为模型,通过观察细胞生长、形态、表面分化抗原、细胞周期分布以及对四氮唑蓝的还原能力的改变,研究8-CPT-cAMP对Kasumi-1细胞增殖及分化的影响,并应用半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药物处理前后Kasumi-1细胞内AML1-ETO融合蛋白的变化。结果发现,8-CPT-cAMP(200μmol/L)可明显抑制Kasumi-1细胞增殖而促使细胞趋向分化,但这种分化不是典型的完全终末性分化,8-CPT-cAMP对Kasu-mi-1细胞内AML1-ETO融合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表达无显著影响。结论:8-CPT-cAMP对AML-M2b细胞具有诱导分化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腺苷酸 8-CPT-cAmP 急性髓系白血病m2b AmL1-ETO KASUmI-1细胞 细胞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RP1调控M2型巨噬细胞极化介导电离辐射肺纤维化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佘炜 魏江 +2 位作者 董丹丹 赵原 顾露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52-256,共5页
目的:研究神经菌毛蛋白1(NRP1)对电离辐射肺损伤导致纤维化进程的影响,并探讨其与M2型巨噬细胞间的关系。方法:电离辐射肺纤维化(RIPF)组小鼠以6 Gy X射线全胸辐射建立电离辐射肺纤维模型;对照组即正常小鼠;EG00229给药组(EG00229为NRP... 目的:研究神经菌毛蛋白1(NRP1)对电离辐射肺损伤导致纤维化进程的影响,并探讨其与M2型巨噬细胞间的关系。方法:电离辐射肺纤维化(RIPF)组小鼠以6 Gy X射线全胸辐射建立电离辐射肺纤维模型;对照组即正常小鼠;EG00229给药组(EG00229为NRP1拮抗剂)小鼠辐射前7 d小鼠EG00229给药处理。HE、天狼星红、马松染色观察三组小鼠肺组织损伤和纤维化胶原沉积;ELISA检测三组小鼠肺泡灌洗液中TNF-α、IL-4、TGF-β1炎症因子水平;IHC和RT-PCR检测三组小鼠肺组织中Ⅰ型胶原(Col-Ⅰ)、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NRP1蛋白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检测三组小鼠肺组织中CD14和M2型巨噬细胞极化标志物精氨酸酶1(Arg1)、抵抗素样分子α(FIZZ1)、几丁质酶3样蛋白1(Ym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HE染色显示RIPF组小鼠肺部呈现放射性肺纤维化病理形态表现,EG00229给药组小鼠肺组织纤维化损伤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RIPF组小鼠肺组织中Col-Ⅰ、α-SMA和NRP1及TNF-α、IL-4、TGF-β1和CD14表达水平显著升高,EG00229可显著抑制小鼠肺组织中Col-Ⅰ、α-SMA和NRP1以及TNF-α、IL-4、TGF-β1和CD14表达(P<0.05);与对照组相比,RIPF组小鼠肺组织中Arg1、FIZZ1和Ym1表达水平显著升高,EG00229可明显抑制小鼠肺组织中Arg1、FIZZ1和Ym1表达。结论:NRP1可能通过调控M2型巨噬细胞极化促进电离辐射肺纤维化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纤维蛋白1 m2巨噬细胞 电离辐射 肺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枣叶醇提物对小鼠巨噬细胞M1和M2型极化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董建新 刘晓光 +4 位作者 李晨曦 祁雪慧 朱毓永 王悦 单梅华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61-967,共7页
为探究酸枣叶醇提物(jujube leaves alcohol extract,JLE)对RAW264.7细胞M1和M2型极化的影响。本研究分别采用LPS和IL-4将RAW264.7细胞诱导极化为M1和M2型巨噬细胞,CCK8方法检测细胞存活率,Griess法检测药物对M1型细胞释放NO的影响,RT-... 为探究酸枣叶醇提物(jujube leaves alcohol extract,JLE)对RAW264.7细胞M1和M2型极化的影响。本研究分别采用LPS和IL-4将RAW264.7细胞诱导极化为M1和M2型巨噬细胞,CCK8方法检测细胞存活率,Griess法检测药物对M1型细胞释放NO的影响,RT-PCR法检测药物对M1和M2型细胞标志基因表达的影响,划痕实验和RT-PCR法检测经药物处理的M2型巨噬细胞上清对4T1细胞迁移的影响。结果显示,酸枣叶醇提物可抑制NO的释放,下调M1型IL-12p40、IL-1β、COX-2和M2型Arg1、CD206的表达。并通过M2型巨噬细胞降低4T1细胞中MMP-2、MMP-9和NF-κBp65的mRNA水平,抑制4T1细胞的迁移。综上说明酸枣叶醇提物可抑制巨噬细胞M1和M2型极化,并通过NF-κB通路抑制4T1细胞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枣叶醇提物 RAW264.7细胞 m1m2极化 细胞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趋化因子CCL19诱导巨噬细胞M1极化对小鼠慢性胰腺炎的促进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1
20
作者 崔连鸷 张晓伟 +2 位作者 翟悦 潘悦 于秀艳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87-1596,共10页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C-C基序配体19(CCL19)诱导巨噬细胞M1极化对小鼠慢性胰腺炎的促进作用,并阐明其相关机制。方法:选取10只雄性C57BL/6N小鼠,提取小鼠胰腺腺泡细胞和腹腔巨噬细胞,构建巨噬细胞-腺泡细胞共培养体系,共培养体系细胞分为...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C-C基序配体19(CCL19)诱导巨噬细胞M1极化对小鼠慢性胰腺炎的促进作用,并阐明其相关机制。方法:选取10只雄性C57BL/6N小鼠,提取小鼠胰腺腺泡细胞和腹腔巨噬细胞,构建巨噬细胞-腺泡细胞共培养体系,共培养体系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小干扰RNA CCL19(si-CCL19)组,显微镜下观察各组腺泡细胞形态表现。随机选取40只小鼠,分为正常组和慢性胰腺炎组,每组20只。HE染色观察2组小鼠胰腺组织病理形态表现,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2组小鼠胰腺组织中角质蛋白19(CK19)、淀粉酶、M1型巨噬细胞相关标志物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F4/80表达情况及各组共培养体系细胞中腺泡细胞形态表现及CK19和淀粉酶表达情况,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2组小鼠血清和各组共培养体系细胞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和IL-1β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2组小鼠胰腺组织中CCL19蛋白表达情况,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2组小鼠胰腺组织和各组共培养体系细胞中CCL19蛋白和关键蛋白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65、磷酸化P65(p-P65)、κB抑制物激酶α/β(IKKα/β)、磷酸化IKKα/β(p-IKKα/β)、IκBα和磷酸化IκBα(p-IκBα)表达水平。结果:HE染色,正常组小鼠胰腺组织腺泡细胞的紧密排列;与正常组比较,慢性胰腺炎组小鼠胰腺组织腺泡细胞产生了明显的空泡化,即腺泡细胞导管化,小鼠胰腺炎模型制备成功。免疫荧光染色法,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腺泡细胞严重的空泡化明显,CK19表达明显增加,淀粉酶表达明显减少;与模型组比较,si-CCL19组中腺泡细胞导管化程度降低,CK19表达明显减少,淀粉酶表达明显增加;与正常组比较,慢性胰腺炎组小鼠胰腺组织中淀粉酶表达明显减少,CK19和M1型巨噬细胞标志物iNOS及F4/80表达均明显增加。ELISA法,与正常组比较,慢性胰腺炎组小鼠血清中TNF-α、IL-6和IL-1β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中TNF-α、IL-6和IL-1β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si-CCL19组细胞中TNF-α、IL-6和IL-1β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免疫组织化学法,与正常组比较,慢性胰腺炎组小鼠胰腺组织中CCL19蛋白表达明显增加。Western blotting法,与正常组比较,慢性胰腺炎组小鼠胰腺组织中CCL19蛋白表达水平和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IKKα/β、p-P65及p-IκBα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中CCL19、p-IKKα/β、p-P65和p-IκBα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si-CCL19组细胞中CCL19、p-IKKα/β、p-P65和p-IκBα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CCL19通过NF-κB信号通路促进巨噬细胞M1型极化,诱导炎症微环境的产生,促进胰腺炎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C-C基序配体19 巨噬细胞 m1极化 核因子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