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流体强化驱油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景楠 田磊 张红卫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84-190,共7页
纳米流体强化驱油技术对于降低石油开采成本和提高石油采收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关于纳米流体强化驱油机理的研究,近年来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本文重点阐述了关于纳米流体驱油机理的相关基础研究工作,在综合不同学术观点和研究成果... 纳米流体强化驱油技术对于降低石油开采成本和提高石油采收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关于纳米流体强化驱油机理的研究,近年来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本文重点阐述了关于纳米流体驱油机理的相关基础研究工作,在综合不同学术观点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归纳了纳米流体强化驱油的四种机理,据此指出在结构分离压力、岩石润湿性改变和油水界面张力降低的共同作用下使得纳米流体在驱油过程中表现出“卷起”与“扩散”的双重特征,从而具有强化驱油作用。最后指出纳米流体在提高石油采收率领域内将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对纳米流体的驱油效果以及影响因素还需进行大量的研究。此外,将纳米流体驱油与泡沫驱油有效结合是一种值得探索的提高石油采收率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流体 强化驱油 结构分离压力 润湿性 界面张力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视化通道内的CO2乳液驱替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姚林杰 胡冬冬 +2 位作者 包磊 赵玲 刘涛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949-956,共8页
分别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和自制表面活性剂聚乙酸乙烯酯-b-聚乙烯吡咯烷酮(PVAc15-b-PVP18)构建CO2/水乳液(C/W乳液),研究了两种表面活性剂构建和稳定C/W乳液的能力,并在可视化驱替装置中进行模拟油的驱替实验,从模拟油采收率和波及效率... 分别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和自制表面活性剂聚乙酸乙烯酯-b-聚乙烯吡咯烷酮(PVAc15-b-PVP18)构建CO2/水乳液(C/W乳液),研究了两种表面活性剂构建和稳定C/W乳液的能力,并在可视化驱替装置中进行模拟油的驱替实验,从模拟油采收率和波及效率两方面研究了乳液的驱替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10 MPa时,PVAc15-b-PVP18构建的C/W乳液能稳定24 h以上,具有较高的表观黏度,模拟油采收率最高可达80%左右。随着CO2体积分数增加,C/W乳液的表观黏度上升,但乳液稳定性有所下降。水驱与CO2驱易出现指进现象,导致波及效率低下,而C/W乳液驱替稳定,在通过支路时,出现明显的绕流现象,使得波及效率显著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水乳液 强化驱油 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直链烷基苯磺酸钠同系物和异构体 被引量:23
3
作者 肖小华 刘霞 蒋生祥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1-64,共4页
建立了直链烷基苯磺酸钠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探讨了流动相中甲醇含量、电解质浓度及不同电解质对样品保留时间、选择性和分离度等的影响,得到最佳的色谱分离条件为:流动相为甲醇 30mmol/L磷酸二氢钠水溶液,采用折线梯度洗脱,... 建立了直链烷基苯磺酸钠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探讨了流动相中甲醇含量、电解质浓度及不同电解质对样品保留时间、选择性和分离度等的影响,得到最佳的色谱分离条件为:流动相为甲醇 30mmol/L磷酸二氢钠水溶液,采用折线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26nm。结果表明,该法对烷基链为C8~C16的烷基苯磺酸钠的同系物能完全分离,对烷基苯磺酸钠的异构体有一定的分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链烷基苯磺酸钠 同系物 异构体 分离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强化驱油 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