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BR工艺强化脱氮除磷处理滇池农业面源污水的调控方法及实际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吴思 马志龙 +4 位作者 杨占强 丁文川 郑良秋 王涛涛 曾晓岚 《重庆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8-75,共8页
为保证滇池环湖截污体系已建混合水质净化厂MBR工艺实现出水氮磷稳定达标,通过现场搭建中试规模的系统,研究了外加碳源(乙酸钠)和除磷剂(聚合氯化铝)投加量对实际污水中氮磷强化去除的关系,提出了针对滇池农业面源污水常年进水水质质量... 为保证滇池环湖截污体系已建混合水质净化厂MBR工艺实现出水氮磷稳定达标,通过现场搭建中试规模的系统,研究了外加碳源(乙酸钠)和除磷剂(聚合氯化铝)投加量对实际污水中氮磷强化去除的关系,提出了针对滇池农业面源污水常年进水水质质量浓度、碳氮比以及碳磷比均较低,TN和TP质量浓度波动大的特点,可灵活采用外加碳源(乙酸钠)和辅助化学除磷(PAC)的双调控方法或辅助化学除磷的单调控方法,在能够使出水中氮磷达标稳定的前提下,节约运行成本。同时,以中试研究参数为基准,有效地提高了洛龙河混合水质净化厂的实际运行调控效率,缩短了整个系统优化调整时间,并最终实现净化厂各项出水水质参数稳定达标,特别是TP质量浓度稳定低于0.3 mg/L的地方标准要求,预计滇池现有的两座MBR工艺处理厂每年TP的减排量可达65.3 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面源污染 MBR工艺 强化脱氮除磷 混合水质净化厂 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O-MBR强化脱氮除磷优化控制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饶正凯 韦世凡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92-96,共5页
采用A/O-MBR脱氮除磷工艺对生活污水进行小试试验,通过改变回流策略来强化营养物的去除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间歇回流的运行方式并没有对系统的硝化效果产生影响,全程硝化率达到了99.4%;与连续回流的运行模式相比,TP的去除率明显提高,由57... 采用A/O-MBR脱氮除磷工艺对生活污水进行小试试验,通过改变回流策略来强化营养物的去除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间歇回流的运行方式并没有对系统的硝化效果产生影响,全程硝化率达到了99.4%;与连续回流的运行模式相比,TP的去除率明显提高,由57.98%上升到81.5%,出水由2.13 mg/L降到了0.98 mg/L;TN的去除率由于在缺氧池的停留时间变短而有所下降,由77.4%下降至66.3%,出水由10.9 mg/L上升至15.8 mg/L;有机污染的去除率受回流模式的影响较小,去除率稳定在91.9%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生物反应器 污水处理 强化脱氮除磷 膜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UCT工艺强化城镇污水脱氮除磷实例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庄彦华 唐燕华 +3 位作者 杨笑康 罗建文 陶昱明 杨小丽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2-108,共7页
目前城镇污水处理厂大多存在运行能耗高、污水处理效能低、脱氮除磷能力不足等问题,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迫在眉睫。以出水可稳定达到一级A标准的南京市某污水厂改进UCT工艺为工程实例,通过全流程水质监测与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探究优化工... 目前城镇污水处理厂大多存在运行能耗高、污水处理效能低、脱氮除磷能力不足等问题,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迫在眉睫。以出水可稳定达到一级A标准的南京市某污水厂改进UCT工艺为工程实例,通过全流程水质监测与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探究优化工艺设计与运行对强化脱氮除磷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合理设置分段进水、多点回流比例和回流点位,UCT工艺可取得较好的脱氮效果,TN去除率可达到79.23%和82.29%;延长HRT、降低厌氧区进水浓度、增加内回流点数均有利于多种脱氮途径协同作用,尤其厌氧氨氧化脱氮贡献可提高7.48%;但强化生物脱氮与除磷条件之间存在拮抗作用。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显示,HRT的增长及内回流点的增加有利于提高微生物多样性,同时能使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占优,丰度为29.48%~50.67%,好氧池硝化螺旋菌属(Nitrospira)受到抑制。研究结果可为国内现有污水处理厂提质增效提供工艺改进和运行优化方面的指导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UCT工艺 全流程分析 强化脱氮除磷 平衡分析 微生物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增效低曝气BC-BAF处理低碳高氨氮废水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刘鑫 信欣 +2 位作者 秦嘉伟 陈方方 吴晗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115,121,共6页
为改善传统曝气生物滤池(BAF)对低碳高氨氮比猪场沼液脱氮除磷效果差的困境,采用生物炭(Biochar,BC)为BAF载体填料,接种课题组前期驯化好的脱氮除磷功能菌泥,低曝气条件下构建生物增效BC-BAF工艺。研究该工艺对猪场沼液脱氮除磷的效能,... 为改善传统曝气生物滤池(BAF)对低碳高氨氮比猪场沼液脱氮除磷效果差的困境,采用生物炭(Biochar,BC)为BAF载体填料,接种课题组前期驯化好的脱氮除磷功能菌泥,低曝气条件下构建生物增效BC-BAF工艺。研究该工艺对猪场沼液脱氮除磷的效能,并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启动前后微生物种群的组成变化,最后结合启动后污泥样品的能谱分析(EDS),探讨其强化脱氮除磷机理。结果表明,启动成功后的生物增效BC-BAF工艺对低碳高氨氮猪场沼液的NH4+-N、T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了65.27%、60.31%和63.20%;与脱氮除磷功能相关的优势菌属Nitrosomonas(2.12%),Candidatus_Brocadia(3.24%),Acinetobacter(3.88%),Micropruina(24.72%),norank_o_RBG-13-54-9(11.71%),JGI_0001001-H03(1.77%)和unclassified_f_Burkholderiaceae(1.11%)在反应体系中实现了很好的富集。微曝气生物增效BC-BAF工艺处理猪场沼液反应体系中存在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以及反硝化脱氮等多种途径,而对于总磷的去除主要以生物除磷和吸附沉淀的联合方式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曝气生物滤池 生物炭 猪场沼液 生物强化 强化脱氮除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潮汐流人工湿地在分散型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茆永峰 惠振龙 +1 位作者 王竹梅 杨永哲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39-42,46,共5页
为了克服人工湿地存在的供氧能力不足、总化学需氧量(TCOD)去除率不高及生物硝化不完全等问题,采用新型的潮汐流人工湿地(TF-CWs)处理分散型生活污水。TF-CWs由四级人工湿地构成,以潮汐流方式运行(运行周期为8h),以提高DO供给量;并以从... 为了克服人工湿地存在的供氧能力不足、总化学需氧量(TCOD)去除率不高及生物硝化不完全等问题,采用新型的潮汐流人工湿地(TF-CWs)处理分散型生活污水。TF-CWs由四级人工湿地构成,以潮汐流方式运行(运行周期为8h),以提高DO供给量;并以从建筑固体废弃物中回收的砾石和粉煤灰为填料,以强化除磷效果。结果表明,出水水质基本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其中NH+4-N、TP的达标率均为100%,TCOD的达标率为98.31%;TF-CWs采用潮汐流方式运行,提高了DO供给能力,强化了对NH+4-N和TCOD的去除效果,其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96.78%、86.98%;以建筑固体废弃物粉煤灰砖制成的粉煤灰颗粒为填料的人工湿地对磷的吸附性能良好。TF-CWs可作为分散型生活污水的有效处理工艺之一,而且为建筑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分散型生活污水 潮汐流 建筑固体废弃物 强化脱氮除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