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汉文帝强化皇权的策略和措施 被引量:6
1
作者 袁礼华 宋恺明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16-119,共4页
强化皇权是汉文帝时期实现天下大治的前提条件。所谓"仁孝宽厚"的汉文帝实际上是在刚毅冷酷地调整,改变君由臣所立、臣势"威震天下"、"臣主失礼"的君臣关系之后,才乾纲独断地成为"力制天下、颐指如... 强化皇权是汉文帝时期实现天下大治的前提条件。所谓"仁孝宽厚"的汉文帝实际上是在刚毅冷酷地调整,改变君由臣所立、臣势"威震天下"、"臣主失礼"的君臣关系之后,才乾纲独断地成为"力制天下、颐指如意"的一代英主。汉文帝在位二十三年,皇权的强化不仅体现在有效地削弱、消除危害皇权的朝廷旧臣和封国势力上,同时也贯穿于改善和加强国家管理的过程中,并在此基础上开创了西汉王朝前期的盛世景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文帝 强化皇权 策略 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后期政治中枢的演变与唐王朝的灭亡 被引量:4
2
作者 戴显群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3期121-127,共7页
学术界不少专著或文章,在论述唐王朝灭亡的原因时,一般都归咎于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没有深刻揭示唐王朝灭亡的最根本原因。唐后期政治中枢的演变,引起唐王朝统治阶级内部长期的权力之争,导致国力的衰竭,丧失了抵御地方... 学术界不少专著或文章,在论述唐王朝灭亡的原因时,一般都归咎于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没有深刻揭示唐王朝灭亡的最根本原因。唐后期政治中枢的演变,引起唐王朝统治阶级内部长期的权力之争,导致国力的衰竭,丧失了抵御地方割据势力的能力,这是唐王朝衰亡的内在因素。而黄巢起义打破安史乱后一百多年来各类藩镇之间互相制约的格局,使地方割剧势力威胁中央政权,这是唐王朝灭亡的外在因素。当内外因素结合起来时,唐王朝也就灭亡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翰林学士 《旧唐书》 《资治通鉴》 枢密使 唐后期 唐王朝 李德裕 神策中尉 南衙北司之争 强化皇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千锤万凿出深山——《明代政治制度研究》评介
3
作者 林济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3期106-109,共4页
关文发教授与颜广文副教授合著的《明代政治制度研究》一书,不仅是我国学术界第一部全面系统探讨明代政治制度的专著,而且也是著者对明代政制研究十数年的结晶。其学术品位之高洁,内涵之丰富,使它迅速受到海内外学术界的重视与欢迎。此... 关文发教授与颜广文副教授合著的《明代政治制度研究》一书,不仅是我国学术界第一部全面系统探讨明代政治制度的专著,而且也是著者对明代政制研究十数年的结晶。其学术品位之高洁,内涵之丰富,使它迅速受到海内外学术界的重视与欢迎。此书1995年9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8个月后的1996年5月又再版印行,高品位的学术著作能够如此受欢迎,足见此书之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政治 政治制度研究 君主专制制度 督抚制度 明代内阁 内阁制度 强化皇权 监察制度 国际学术讨论会 翰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武帝与外戚政治 被引量:6
4
作者 秦学颀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3期97-102,共6页
汉武帝统治时,一改西汉前期的“无为”政治,实行“外攘夷狄,内兴功业”的“有为”政治,把大一统、中央集权、专制主义的封建国家推进到一个新时期.在汉武帝的有为政治中,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那就是他有意识地利用外戚作为维护和强化... 汉武帝统治时,一改西汉前期的“无为”政治,实行“外攘夷狄,内兴功业”的“有为”政治,把大一统、中央集权、专制主义的封建国家推进到一个新时期.在汉武帝的有为政治中,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那就是他有意识地利用外戚作为维护和强化皇权的工具.一方面,他培植外戚势力以削夺、分割列侯和守旧大臣的军政大权;另一方面,当外戚势力发展起来后,他又施展阴谋,用亲近外戚打击疏远外戚,用新外戚打击旧外戚, 在汉宫中制造了一幕幕骇人听闻的阴谋与屠杀悲剧.而外戚势力也就在这一连串的阴谋与屠杀中急剧发展起来,成为统治阶级中一个位尊权重的集团,在汉代的政治舞台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武帝 中央集权 西汉前期 窦太后 政治 御史大夫 丞相 强化皇权 大司马 新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朱元璋的集权与明中后期的政治腐败 被引量:3
5
作者 曾唯一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3期16-20,15,共6页
朱元璋集权政治在明代历史上究竟起过什么作用,史学界历来存在着一定的分歧。有的侧重肯定,有的偏重否定。肯定之处,多趋一致,而否定之点,则各说不一。但是,无论肯定与否定,都有比较一致的倾向,即十分注视明初集权政治的当时影响,面忽... 朱元璋集权政治在明代历史上究竟起过什么作用,史学界历来存在着一定的分歧。有的侧重肯定,有的偏重否定。肯定之处,多趋一致,而否定之点,则各说不一。但是,无论肯定与否定,都有比较一致的倾向,即十分注视明初集权政治的当时影响,面忽视明初政治与明中后期政治的直接联系。或者认为是“人主童昏”、“主昏臣暗”,或一般地论证为封建专制主义的必然现象等等。笔者认为,这些解说并未找到明代中后期政治十分混浊、腐败的社会历史根源。正是基于这一点,本文意欲把朱元璋的集权与明中后期的政治联系起来,探讨一下明初集权政治对后世的影响,探索一下明代中后期政治十分腐败的根源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元璋 明中后期 政治腐败 集权政治 强化皇权 丞相制 廷杖 相权 中书省 明代中后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科给事中制及对明代政治体制的监控和调节 被引量:4
6
作者 张薇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89年第4期77-84,共8页
【正】 中国封建官僚政治制度,在明代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其重要特点之一,就是作为保证封建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监控、调节系统日臻强化和完善。六科给事中制对国家政治决策和执行机构,起到了不可低估的监控作用,成为明代政治体制内部... 【正】 中国封建官僚政治制度,在明代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其重要特点之一,就是作为保证封建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监控、调节系统日臻强化和完善。六科给事中制对国家政治决策和执行机构,起到了不可低估的监控作用,成为明代政治体制内部自我调节的重要环节,对我国封建社会晚期阶段产生了值得注意的影响。研究明代政治体制的这种自我监控调节机制,对当前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可提供某些历史的借鉴。(一) 给事中这一官制属于谏言、监察系统,几乎贯穿于整个封建时代。它产生于秦汉时期,经过了一千多年的曲折发展过程,明代是这一制度发展的巅峰时期。明初太祖朱元璋为强化皇权,吸取了历代、特别是元王朝覆没的历史教训,革除了丞相制,分相权于六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科给事中 历史教训 官僚政治制度 明代政治 秦汉时期 朱元璋 监察系统 强化皇权 国家机器 制度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公九卿制新论
7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84-84,共1页
关键词 三公九卿制 行政体制 秦汉时期 中央政府 权力机构 基本特点 古代中央 执行机构 强化皇权 组织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