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侧流强化生物除磷工艺研究进展
1
作者 王东琦 秦璐 《水处理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21,共8页
污水处理厂传统强化生物除磷(EBPR)工艺常因进水碳源不足导致除磷性能不佳,难以满足日益严格的排放标准。近年来,利用污泥厌氧水解发酵产生额外“内碳源”的侧流EBPR(S2EBPR)工艺因其在低碳源进水条件下仍可取得高效稳定的除磷性能而受... 污水处理厂传统强化生物除磷(EBPR)工艺常因进水碳源不足导致除磷性能不佳,难以满足日益严格的排放标准。近年来,利用污泥厌氧水解发酵产生额外“内碳源”的侧流EBPR(S2EBPR)工艺因其在低碳源进水条件下仍可取得高效稳定的除磷性能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归纳总结了S2EBPR工艺的主要构型及其除磷性能的影响因素,梳理了工艺生化反应过程及功能微生物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工艺的重点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以期推动针对该工艺的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应用,为污水绿色低碳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生物除 低碳源进水 侧流工艺 污泥水解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流强化生物除磷工艺处理不同碳磷比废水研究
2
作者 辜文贵 李凯龙 +3 位作者 黄梦博 李晨 黄徐荔 王东琦 《水处理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6-122,128,共8页
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处理低碳源废水的效果往往不佳。通过外加碳源或化学药剂的方式可以提高工艺性能,但会增加处理成本。侧流强化生物除磷(S2EBPR)工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低碳源进水对除磷性能的限制。本研究基于序批式间歇反应器构建了... 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处理低碳源废水的效果往往不佳。通过外加碳源或化学药剂的方式可以提高工艺性能,但会增加处理成本。侧流强化生物除磷(S2EBPR)工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低碳源进水对除磷性能的限制。本研究基于序批式间歇反应器构建了S2EBPR工艺系统,探究了不同进水碳磷比(rbCOD/P)及侧流条件下反应器对污染物的处理性能、生物除磷活性、碳氮磷转化规律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当侧流比为20%、侧流污泥停留时间(SRTSS)为72 h时,S2EBPR系统在进水rbCOD/P=18.3条件下仍具有良好的除磷性能和活性。系统平均磷去除率和磷释放/乙酸利用比分别为90.9%和0.41 P-mol/C-mol。当侧流比增至25%、SRTSS缩短至57.6 h时,S2EBPR系统在低进水rbCOD/P条件下的除磷性能下降,主要原因是反应器筛选微生物效果和聚磷菌(PAOs)活性受到影响。虽然侧流污泥原位发酵会为主流增加约13%的氨氮负荷,但发酵产生的充足碳源足以抵消其影响。具有发酵能力的Tetrasphaera是S2EBPR系统内主要的PAOs,且可能与聚糖菌存在协同关系。SRTSS>72 h有利于PAOs在较低的进水rbCOD/P条件下占据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生物除 侧流工艺 污泥停留时间 生物除活性 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纳米材料对污水低温强化生物除磷的影响解析
3
作者 刘红 常青山 《水处理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6-141,147,共7页
针对新污染物碳纳米管(CNTs)对污水低温强化生物除磷(EBPR)工艺影响不清楚的现状,本工作研究了CNTs含量对EBPR低温运行效能及作用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NTs暴露浓度增加,EBPR工艺出水化学需氧量(COD)及溶解性正磷酸盐(SOP)的浓度升... 针对新污染物碳纳米管(CNTs)对污水低温强化生物除磷(EBPR)工艺影响不清楚的现状,本工作研究了CNTs含量对EBPR低温运行效能及作用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NTs暴露浓度增加,EBPR工艺出水化学需氧量(COD)及溶解性正磷酸盐(SOP)的浓度升高,对应去除效率下降,尤其在50 mg/L组内,COD和SOP的去除效率分别下降至80.4%~84.6%和74.6%~79.2%。但当解除CNTs胁迫后,COD和SOP的去除效率得到恢复,但仍低于初始状态。机制研究表明CNTs降低了EBPR污泥浓度但提高了有机质占比。CNTs刺激了EBPR分泌大量胞外聚合物,并提高了蛋白质/多糖。CNTs同样能影响EBPR工艺中胞内聚合物,50 mg/L CNTs降低了聚羟基脂肪酸酯(PHA)含量至5.13 mmol/g但提高了糖原质含量至6.59~6.71 mmol/g,增加了聚磷微生物(PAO)和聚糖微生物(GAO)对有限碳源的竞争。微生物代谢分析表明CNTs提高了活性氧和乳酸脱氢酶的释放,增加了CNTs对微生物细胞的破坏能力。研究结果为低温EBPR工艺处理含CNTs的废水提供了一定的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强化生物除 胞外聚合物 糖原质 聚羟基脂肪酸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餐厨垃圾水解液强化低C/N废水生物除磷的探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英 姚宏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9-104,共6页
针对城镇废水碳源不足,传统强化生物除磷(EBPR)工艺运行效率不佳的现状,开展了餐厨垃圾水解液作补充碳源强化EBPR的探究并解析相关机制。结果表明,餐厨垃圾水解液作补充能强化EBPR性能。在稳定期,氨氮、总氮(TN)及溶解性磷酸盐(SOP)的... 针对城镇废水碳源不足,传统强化生物除磷(EBPR)工艺运行效率不佳的现状,开展了餐厨垃圾水解液作补充碳源强化EBPR的探究并解析相关机制。结果表明,餐厨垃圾水解液作补充能强化EBPR性能。在稳定期,氨氮、总氮(TN)及溶解性磷酸盐(SOP)的去除效率分别高达92.6%~96.8%、93.5%、68.5%和94.2%~99.6%,高于乙酸盐作补充碳源组和空白组。餐厨垃圾水解液作补充碳源促进了胞外聚合物(EPS)合成,并提高了蛋白质和多糖含量,提高了胞内聚合物聚羟基脂肪酸酯(PHA)含量,但对糖原质含量影响不明显。餐厨垃圾水解液作补充碳源能提高EBPR内关键酶多聚磷酸酶、多聚磷酸激酶及脱氢酶的活性,此外,提高Proteobacteria和Bacteroidetes的相对丰度。研究结果为餐厨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及水污染控制提供了一定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餐厨垃圾 水解液 强化生物除 胞外聚合物 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霉素对强化生物除磷系统除磷性能的影响及机制
5
作者 鄢雨萌 任晨竹 +4 位作者 王少坡 刘灵婕 孟凡盛 邱春生 于静洁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0-58,共9页
为阐明金霉素(CTC)对强化生物除磷(EBPR)系统除磷性能的影响及机制,采用序批式反应器,以酪蛋白水解物为唯一碳源,研究了CTC对EBPR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TC投加量为0.1 mg/L时,PO_(4)^(3-)和COD的去除率与对照组相似;当CTC投加量为1.0... 为阐明金霉素(CTC)对强化生物除磷(EBPR)系统除磷性能的影响及机制,采用序批式反应器,以酪蛋白水解物为唯一碳源,研究了CTC对EBPR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TC投加量为0.1 mg/L时,PO_(4)^(3-)和COD的去除率与对照组相似;当CTC投加量为1.0 mg/L时,PO_(4)^(3-)去除率从90.0%下降为75.0%,COD去除率从95.3%下降为90.4%;当CTC投加量为5.0 mg/L时,PO_(4)^(3-)去除率仅为40.0%,遭到显著抑制,但COD的去除率仍然达到85.1%,随着CTC投加量的增加,其对生物除磷系统的抑制作用加强。典型周期内基质代谢过程分析发现,CTC对生物除磷中的好氧吸磷过程影响更为显著,会降低糖原和多聚磷酸盐的合成。宏基因组学分析表明CTC的存在会抑制磷去除的相关代谢途径和聚羟基烷酸盐(PHB)合成过程中部分关键酶的合成,进而导致系统除磷性能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生物除 金霉素 代谢途径 宏基因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昔洛韦介导生物除磷工艺的低温运行效能
6
作者 闫凯 孙莉莉 王海烽 《化工环保》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0-516,共7页
采用序批式生物反应器(SBR)探讨了10℃条件下废水中阿昔洛韦(ACV)含量对强化生物除磷(EBPR工艺运行效果的影响,考察了一个运行周期内COD和溶解性磷酸盐(SOP)的变化规律,分析了污泥特性和胞内聚合物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ACV降低了EBPR... 采用序批式生物反应器(SBR)探讨了10℃条件下废水中阿昔洛韦(ACV)含量对强化生物除磷(EBPR工艺运行效果的影响,考察了一个运行周期内COD和溶解性磷酸盐(SOP)的变化规律,分析了污泥特性和胞内聚合物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ACV降低了EBPR系统的处理效果,当ACV质量浓度为5.0 mg/L时,COD去除率从82.6%~88.6%降低至72.6%~76.4%,SOP去除率从92.6%~96.3%降低至74.6%~82.3%;一个运行周期内,ACV的存在降低了系统内COD的消耗量、厌氧期SOP的释放量和好氧期SOP的吸收量,导致COD和SOP去除率下降;ACV质量浓度为0.1~5.0 mg/L时,对系统内总悬浮固体、污泥体积指数和胞外聚合物的影响较小,不会影响系统正常运行;ACV对微生物胞内聚合物的影响较大,ACV的存在抑制了聚羟基烷酸酯的合成,促进了糖原质的代谢,进而降低了除磷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生物除 阿昔洛韦 污泥体积指数 胞外聚合物 聚羟基烷酸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强化除磷机理的探讨 被引量:9
7
作者 肖凡 顾国维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6期7-9,共3页
对生物强化除磷(EBPR)的机理进行了探讨。首先介绍了聚磷菌胞内贮存物(聚磷、PHAs和糖原)的性质和功能,然后对这些贮存物在厌氧和好氧(缺氧)情况下的反应加以分析。旨在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对EBPR过程加以阐述,加深对生物除磷机理的认识。
关键词 生物强化除磷(ebpr) PHAS 糖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生物除磷系统胞内聚合物测定方法优化 被引量:18
8
作者 由阳 彭永臻 +1 位作者 王淑莹 刘秀红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07-211,共5页
为优化强化生物除磷系统胞内PHA、糖原以及多聚磷酸盐颗粒的测定方法,采用色谱与化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其中,PHA的测定采用气相色谱法,糖原的测定采用稀盐酸消解加葡萄糖试剂盒法,多聚磷酸盐采用过硫酸钾氧化和钼锑抗光度法,经... 为优化强化生物除磷系统胞内PHA、糖原以及多聚磷酸盐颗粒的测定方法,采用色谱与化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其中,PHA的测定采用气相色谱法,糖原的测定采用稀盐酸消解加葡萄糖试剂盒法,多聚磷酸盐采用过硫酸钾氧化和钼锑抗光度法,经过方法优化得出4%酸化甲醇消解20h是提高PHA回收量的最佳条件;糖原在0.6mol/LHCl条件下消解5h提取量最大,临床中的葡萄糖氧化酶法试剂盒可以应用到本实验中;在120℃下氧化30min条件下多聚磷酸盐颗粒可以最大回收.经过加标回收实验等对这3个方法进行精密度、准确度分析,结果显示,在这3个条件下的3种方法都具有很高的精密度或准确度,而且简单易行,适合实验室及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生物除 多聚脂肪酸 糖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生物除磷系统中聚磷菌菌群特性 被引量:11
9
作者 马斌 彭永臻 +3 位作者 王淑莹 葛士建 杨莹莹 祝贵兵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282-1285,共4页
为了研究强化除磷系统中聚磷菌(PAOs)菌群特性,通过批次试验分别考察了厌氧/好氧(A/O)污泥和厌氧/缺氧(A/A)污泥吸磷特性。试验结果表明:A/O污泥好氧吸磷速率(qPo)大于缺氧吸磷速率(qPa),而A/A污泥qPo却小于qPa。基于此试验结果可得出... 为了研究强化除磷系统中聚磷菌(PAOs)菌群特性,通过批次试验分别考察了厌氧/好氧(A/O)污泥和厌氧/缺氧(A/A)污泥吸磷特性。试验结果表明:A/O污泥好氧吸磷速率(qPo)大于缺氧吸磷速率(qPa),而A/A污泥qPo却小于qPa。基于此试验结果可得出目前普遍应用qPa与qPo的比值表征反硝化聚磷菌(DPAOs)占PAOs的相对百分比的方法不合理。聚磷菌菌群构成与电子受体类型有关,根据电子受体类型可将PAOs分为三种,即:PON(既能以氧作为电子受体,也能以硝态氮作为电子受体)、PO(只能以氧作为电子受体)和PN(只能以硝态氮作为电子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生物除 反硝化聚 电子受体 菌群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生物除磷体系中颗粒污泥的形成及机理探讨 被引量:10
10
作者 王然登 彭永臻 +2 位作者 吴昌永 李晓玲 马勇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14-219,共6页
以实验室小试SBR反应器为载体接种普通活性污泥,研究了强化生物除磷系统对颗粒污泥形成的促进作用并探讨了其形成机理。试验结果发现:在生物脱氮运行阶段,SBR中的活性污泥能维持较稳定的絮体状态,平均SVI为138.9ml·g-1;当系统转为... 以实验室小试SBR反应器为载体接种普通活性污泥,研究了强化生物除磷系统对颗粒污泥形成的促进作用并探讨了其形成机理。试验结果发现:在生物脱氮运行阶段,SBR中的活性污泥能维持较稳定的絮体状态,平均SVI为138.9ml·g-1;当系统转为生物除磷方式运行时,随着除磷效果的好转,反应器中的污泥逐渐转化为颗粒污泥,平均SVI降低至74.1ml·g-1,颗粒污泥的平均粒径为0.8mm。因此,SBR生物除磷系统有利于颗粒污泥的形成。试验发现在强化生物除磷系统厌氧释磷的过程中会有带正电的微粒大量生成,它们可以作为颗粒污泥的晶核吸附带负电的细胞体,进而促进颗粒污泥的形成。强化生物除磷颗粒污泥系统有着较为稳定的磷去除性能,除磷效率接近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生物除 颗粒污泥 正电晶核 形成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生物除磷系统中生化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1
作者 刘燕 陈银广 +1 位作者 周琪 行智强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4,共4页
介绍了强化生物除磷系统微生物的生化代谢机理研究现状,包括:微生物的多样性、聚磷菌的生化代谢途径、以及影响代谢的主要因素等,并对今后相关重点研究进行展望。
关键词 强化生物除 生化 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式膜生物反应器强化脱氮除磷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刘硕 王宝贞 +1 位作者 王正 蒋轶锋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0-44,共5页
在传统好氧膜生物反应器(MBR)的基础上,结合厌氧/缺氧/好氧(A2/O)工艺开发了复合式A2/O膜生物反应器,并对其处理小区生活污水中的氮、磷等污染物的特性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在各自合适的条件下复合式A2/O膜生物反应器可保证化学需氧量(... 在传统好氧膜生物反应器(MBR)的基础上,结合厌氧/缺氧/好氧(A2/O)工艺开发了复合式A2/O膜生物反应器,并对其处理小区生活污水中的氮、磷等污染物的特性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在各自合适的条件下复合式A2/O膜生物反应器可保证化学需氧量(COD)的平均去除率达到90.17%,NH4+-N的去除率可达到92.32%,总氮(TN)平均去除率可达到72%,而总磷(TP)的平均去除率达到71.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反应器 A^2/O工艺 强化脱氮 强化除磷 硝化 反硝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生物除磷工艺微生物种群结构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伟光 田文德 +2 位作者 康晓荣 张卉 郭旋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532-3538,共7页
引言 强化生物除磷工艺以其高效、低耗、简单易操作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近年来反硝化生物强化除磷工艺一直是个研究热点,主要是由于反硝化生物强化除磷工艺可通过反硝化除磷菌(DPB)在传统的厌氧/缺氧/好氧工艺的缺氧... 引言 强化生物除磷工艺以其高效、低耗、简单易操作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近年来反硝化生物强化除磷工艺一直是个研究热点,主要是由于反硝化生物强化除磷工艺可通过反硝化除磷菌(DPB)在传统的厌氧/缺氧/好氧工艺的缺氧池中利用内碳源聚β-羟基丁酸酯(PHB)作为碳源实现反硝化吸磷,同时亦可反硝化脱氮,“一碳两用”,可节省大量的碳源需求,同时也减少了一定的动力消耗和污泥产量,尤其适合低碳氮比的城市生活污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生物除 生物多样性 RCR-DGGE 克隆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污水除磷技术研究——化学强化一级除磷与生物除磷 被引量:11
14
作者 于晓洁 陈银广 顾国维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82-85,共4页
文章分析了使用化学强化一级除磷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特别指出了化学絮凝剂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消耗人类有限资源及环境污染大等缺点,认为该种除磷方法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生物除磷技术因操作方便及二次污染小等特点成为近年来国内... 文章分析了使用化学强化一级除磷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特别指出了化学絮凝剂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消耗人类有限资源及环境污染大等缺点,认为该种除磷方法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生物除磷技术因操作方便及二次污染小等特点成为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文章通过介绍生物除磷技术的微生物学、除磷效率等领域的研究进展,结合本课题组取得的部分结果,认为科研工作者应重视该技术的应用基础研究并在实际生产中加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 可持续发展 化学强化一级除磷 生物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生物除磷系统中胞外聚合物的特性 被引量:15
15
作者 王然登 程战利 +1 位作者 彭永臻 王淑莹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838-2843,共6页
胞外聚合物(EPS)在生物除磷过程中具有蓄磷能力,为进一步明确生物除磷系统中的EPS特性,以不具有明显除磷能力的全程好氧活性污泥系统(R1)的EPS作为对比,考察了具有良好除磷效果的厌氧/好氧交替下的强化生物除磷系统(R2)中EPS的理化特性... 胞外聚合物(EPS)在生物除磷过程中具有蓄磷能力,为进一步明确生物除磷系统中的EPS特性,以不具有明显除磷能力的全程好氧活性污泥系统(R1)的EPS作为对比,考察了具有良好除磷效果的厌氧/好氧交替下的强化生物除磷系统(R2)中EPS的理化特性.结果表明,相对于R1中的EPS主成分在一个周期内的不固定,R2中的蛋白质含量一直明显高于多糖含量;两者的主要荧光物质均为类蛋白质和类富里酸,但在好氧末期R2中类蛋白质的荧光强度高于R1;R1的EPS中Ca2+>Mg2+,而在R2中,Mg2+>Ca2+,同时R1中的Ca2+含量平均值为8.67mg/g MLSS,大于R2中Ca2+的平均值2.40mg/g MLSS;在好氧末期,R2中的TP为21.65mg/g MLSS,明显高于R1中的TP含量(13.83mg/g-MLSS).此外,R1和R2的zeta电位平均值分别为-36m V和-25m V.由此可见,EBPR系统中的EPS具有与全程好氧活性污泥中的EPS不同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生物除 胞外聚合物 三维荧光激发-发射光谱 金属离子 ZETA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碳源强化生物除磷系统的PCR-DGGE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刘亚男 夏圣骥 于水利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89-593,共5页
实验考察了不同碳源强化生物聚磷系统(EBPR)中的聚磷菌群,对3个不同碳源(1号实际生活污水、2号葡萄糖和3号乙酸钠)的序批式反应器(SBR)强化生物聚磷系统聚磷菌的16S rDNA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产物进行了变形梯度凝胶电泳(DGGE... 实验考察了不同碳源强化生物聚磷系统(EBPR)中的聚磷菌群,对3个不同碳源(1号实际生活污水、2号葡萄糖和3号乙酸钠)的序批式反应器(SBR)强化生物聚磷系统聚磷菌的16S rDNA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产物进行了变形梯度凝胶电泳(DGGE)分析.结果表明,以生活污水为碳源的1号反应器具有数量最多的优势种群,而以葡萄糖和乙酸钠为碳源的2号、3号反应器的生物多样性较少.3个反应系统的微生物种群各有异同.具有除磷作用的未被培养细菌(条带3、4,AF527584、AF502204)为3个反应器所共有的生物量较多的优势种群,且其在以生活污水为碳源的1号反应系统中相对生物量最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生物除 碳源 PCR—DGGE 16S r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生物除磷工艺富集聚磷菌及其微生物菌群分析 被引量:17
17
作者 苗志加 彭永臻 +3 位作者 王淦 薛桂松 曹贵华 翁冬晨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42-748,共7页
为了研究聚磷菌的生长机理和菌种特性,在序批式SBR反应器中,以普通活性污泥富集聚磷菌,在厌氧/好氧条件下,以乙酸钠/丙酸交替作为碳源富集高浓度聚磷菌,采用FISH结合DGGE的分子生物学手段研究了富集周期内系统微生物种群结构的变化.DGG... 为了研究聚磷菌的生长机理和菌种特性,在序批式SBR反应器中,以普通活性污泥富集聚磷菌,在厌氧/好氧条件下,以乙酸钠/丙酸交替作为碳源富集高浓度聚磷菌,采用FISH结合DGGE的分子生物学手段研究了富集周期内系统微生物种群结构的变化.DGGE结果表明:试验前后微生物种群结构发生了明显改变,其菌群的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条带数具有一致的变化趋势,在运行第2阶段末期达到最高值,进入稳定运行阶段,这3项指数下降,优势度上升.聚类分析表明,稳定运行期间种群群落相似度较高.FISH结果表明:在启动和负荷提高阶段聚磷菌与聚糖菌呈现共同增长的趋势,在第71天分别达到41%和39%;在稳定运行阶段聚磷菌成为明显的优势菌属,占总菌群的89%,反应器内仅存在少量聚糖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生物除 聚糖菌 变性梯度凝胶电脉(DGGE) 荧光原位杂交(FIS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硝酸盐对强化生物除磷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小玲 邓扬帆 +2 位作者 冯继贵 刘珊 韩猛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04-209,共6页
为了全面了解亚硝酸盐在生物除磷系统中的作用,采用SBR反应器,研究了亚硝酸盐对聚磷菌厌氧释磷、好氧吸磷的影响及短程反硝化除磷过程中各物质质量浓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厌氧段释磷量随厌氧段投加NO-2-N质量浓度提高而增加,在厌氧... 为了全面了解亚硝酸盐在生物除磷系统中的作用,采用SBR反应器,研究了亚硝酸盐对聚磷菌厌氧释磷、好氧吸磷的影响及短程反硝化除磷过程中各物质质量浓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厌氧段释磷量随厌氧段投加NO-2-N质量浓度提高而增加,在厌氧段的后期出现了以NO-2为电子受体的吸磷现象。在好氧段投加亚硝酸盐,当NO-2-N质量浓度从5 mg/L升高到10 mg/L时,好氧吸磷速率随NO-2-N质量浓度提高而迅速降低,但当NO-2-N质量浓度超过10 mg/L后,好氧吸磷速率随NO-2-N质量浓度提高降低速度减缓。系统缺氧除磷量与NO-2-N消耗量、缺氧除磷量与PHB(聚-β-羟基丁酸)消耗量均呈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亚硝酸盐 强化生物除工艺 抑制作用 短程反硝化除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附-生物降解工艺化学强化除磷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胡勇有 罗肖肖 +1 位作者 程建华 罗刚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61-65,共5页
取吸附-生物降解(AB)工艺B段曝气池的进水,投加硫酸铝(AS)和聚丙烯酰胺(PAM)进行化学除磷小试研究,考察了不同絮凝剂投加量对总磷(TP)、COD、氨氮和浊度去除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絮凝剂投加量以及化学法和生物法在去除TP、氨氮、COD和浊... 取吸附-生物降解(AB)工艺B段曝气池的进水,投加硫酸铝(AS)和聚丙烯酰胺(PAM)进行化学除磷小试研究,考察了不同絮凝剂投加量对总磷(TP)、COD、氨氮和浊度去除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絮凝剂投加量以及化学法和生物法在去除TP、氨氮、COD和浊度等方面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AS和PAM复配对B段污水的TP有很好的去除效果,投加AS(以Al2O3计)9.5mg/L、PAM0.05mg/L时,TP、COD、氨氮和浊度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9.2%、37.7%、2.41%和71.6%;曝气过程中投加硫酸铝和PAM,可提高TP、COD、浊度的去除率,但不能提高氨氮的去除率;后置絮凝对TP、COD、浊度的去除效果优于同步絮凝,但需增加絮凝沉淀设备,因此同步絮凝更适合于AB工艺的化学强化除磷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 絮凝 化学强化除磷 吸附 生物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碳源对SBR系统生物强化除磷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罗阳 张学洪 +4 位作者 张华 徐建宇 郭周芳 韦巧艳 郑君健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95-598,共4页
分别对比研究了以乙酸钠、葡萄糖和淀粉为SBR系统碳源时,系统对废水中总磷的去除率及系统运行的稳定性。结果表明,采用以上3种碳源时SBR系统出水总磷的去除率分别为95.7%、77.7%和62.2%,乙酸钠为生物强化除磷最佳碳源。
关键词 生物强化除磷 乙酸钠 葡萄糖 淀粉 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