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臭氧强化氧化氧化锌法脱硫过程中产生的亚硫酸锌 被引量:2
1
作者 曹雪娇 张廷安 +4 位作者 刘燕 张伟光 李思敏 吕国志 韩秀秀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2020年第1期1-7,共7页
氧化锌法脱除低浓度二氧化硫过程中副产物亚硫酸锌的氧化回收利用是影响脱硫工艺发展的重要步骤,同时也是解决脱硫系统设备管道结垢堵塞问题的关键,文中提出利用臭氧强化氧化亚硫酸锌生成可溶性硫酸锌的新方法。研究了亚硫酸锌初始含量... 氧化锌法脱除低浓度二氧化硫过程中副产物亚硫酸锌的氧化回收利用是影响脱硫工艺发展的重要步骤,同时也是解决脱硫系统设备管道结垢堵塞问题的关键,文中提出利用臭氧强化氧化亚硫酸锌生成可溶性硫酸锌的新方法。研究了亚硫酸锌初始含量、搅拌转速、臭氧流量、溶液初始pH以及温度对臭氧氧化亚硫酸锌的影响。结果表明氧化过程中溶液的pH先升高后降低,溶液中锌离子浓度随氧化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亚硫酸锌臭氧氧化速率随初始亚硫酸锌含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随搅拌转速的增加而增大,随臭氧流量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随溶液初始pH的增加而增加,温度对氧化速率的影响较小。研究结果为氧化锌法高效脱硫及副产物的回收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亚硫酸锌 氧化速率 强化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进核能系统用氧化物弥散强化钢成分设计及制备工艺研究进展
2
作者 翟亚中 车洪艳 +1 位作者 何西扣 包汉生 《粉末冶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84-496,共13页
核能是一种清洁能源,发展具有更高安全性和经济性的第四代核能系统是当下各国的研究热点。传统锆合金已经无法适应第四代核能系统苛刻的服役环境,开发具有优异综合性能的材料成为核能工程应用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氧化物弥散强化钢(oxid... 核能是一种清洁能源,发展具有更高安全性和经济性的第四代核能系统是当下各国的研究热点。传统锆合金已经无法适应第四代核能系统苛刻的服役环境,开发具有优异综合性能的材料成为核能工程应用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氧化物弥散强化钢(oxide dispersion strengthened,ODS)因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被认为是第四代核能系统反应堆包壳的重要候选材料,是核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氧化物弥散强化钢优异的性能源于其合理的成分设计及独特的显微组织,高数密度的弥散氧化物粒子极大地改善了合金的高温力学性能及抗辐照性能。尽管世界各国围绕氧化物弥散强化钢成分设计-性能-制备工艺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是在批量生产方面仍然存在挑战,制约了氧化物弥散强化钢的工程应用。本文就国内外氧化物弥散强化钢的显微组织、成分设计及制备技术等研究工作进行总结和分析,对氧化物弥散强化钢在核能领域的应用前景和当下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展望,为核级氧化物弥散强化钢的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进核能系统 氧化物弥散强化 显微组织 成分设计 制备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样品测试氧化物弥散强化HT9钢在650℃下的高温蠕变行为
3
作者 程硕 李世江 +2 位作者 龚翱翔 赵磊 佟振峰 《原子能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36-443,共8页
氧化物弥散强化钢(ODS)由于其具有较好的高温性能和辐照性能,已成为先进核能系统候选材料。由于其采用粉末冶金的制备工艺,材料多为细晶或超细晶组织。这类细晶材料的高温蠕变行为机制较为复杂,晶粒尺度和弥散强化粒子对蠕变行为的影响... 氧化物弥散强化钢(ODS)由于其具有较好的高温性能和辐照性能,已成为先进核能系统候选材料。由于其采用粉末冶金的制备工艺,材料多为细晶或超细晶组织。这类细晶材料的高温蠕变行为机制较为复杂,晶粒尺度和弥散强化粒子对蠕变行为的影响缺乏深入认识。本文以氧化物弥散强化钢HT9-ODS和参比HT9钢为研究对象,选取典型的快中子反应堆服役温度650℃为实验温度,利用小尺寸样品进行了应力区间为80~180 MPa的蠕变试验。研究了HT9-ODS钢在高温下的蠕变行为,发现在应力高于100 MPa时,弥散颗粒通过钉扎位错使应力集中,高应力条件下的晶界滑动促进裂纹的萌生聚合,晶界滑动起主导作用;在应力降低到80 MPa时,晶界滑动作用下降,弥散颗粒阻碍位错运动,HT9-ODS钢蠕变寿命远长于参比HT9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T9钢 HT9-ODS钢 氧化物弥散强化 蠕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轧制变形量对15Cr氧化物弥散强化钢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4
作者 谢锐 吕铮 +2 位作者 王晴 陈剑波 刘春明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21,共6页
采用热等静压工艺制备了15Cr氧化物弥散强化(15Cr-ODS)钢并对其进行轧制,研究了轧制变形量(0,30%,50%,70%)对试验钢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轧制可以提高试验钢的密度,但变形量对密度无明显影响;随轧制变形量增加,试验钢晶... 采用热等静压工艺制备了15Cr氧化物弥散强化(15Cr-ODS)钢并对其进行轧制,研究了轧制变形量(0,30%,50%,70%)对试验钢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轧制可以提高试验钢的密度,但变形量对密度无明显影响;随轧制变形量增加,试验钢晶粒细化,组织各向异性更加显著,析出相尺寸变大,分布密度降低;轧制后试验钢的显微硬度、室温至600℃的抗拉强度和断后伸长率均提高;随轧制变形量增加,显微硬度增加,但抗拉强度无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物弥散强化 轧制变形量 显微组织 硬度 拉伸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物弥散强化镍基高温合金制备与性能研究
5
作者 刘恩宇 马庆爽 +3 位作者 白静 宫明龙 李会军 高秋志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0-60,共11页
目的以第三代镍基高温合金粉末为基础,制备氧化物弥散强化(Oxide Dispersion Strengthened,ODS)合金,探讨不同球磨时间与过程控制剂(Process Control Agent,PCA)添加量对机械合金化(Mechanically Alloying,MA)后粉末形貌与尺寸的影响,... 目的以第三代镍基高温合金粉末为基础,制备氧化物弥散强化(Oxide Dispersion Strengthened,ODS)合金,探讨不同球磨时间与过程控制剂(Process Control Agent,PCA)添加量对机械合金化(Mechanically Alloying,MA)后粉末形貌与尺寸的影响,以及放电等离子烧结(Spark Plasma Sintering,SPS)温度对合金压缩性能和硬度的影响。方法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表征机械合金化后粉末形貌,并统计粉末平均尺寸与晶粒尺寸,结合MHV-50Z/V2.0型数显维氏硬度计与AGS-X-100 kN电子万能试验机等方法对力学性能进行分析。结果PCA的加入能够有效细化粉末,但随着PCA添加量的增加,MA粉末逐渐由球状变为层片状。随着球磨时间的延长,部分粉末逐渐由球状变为扁平球状。另外,粉末的平均尺寸和晶粒尺寸均随球磨时间的延长而先减小后趋于稳定。SPS烧结温度为1050℃的合金性能最优,其极限压缩强度达到1735.61 MPa,维氏硬度高达488.94HV。结论最佳的制备工艺组合为球磨时间36 h,PCA添加量(质量分数)10%,SPS烧结温度1050℃,在此工艺参数组合下可制备出性能较优异的ODS镍基高温合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基高温合金 氧化物弥散强化 机械合金化 放电等离子烧结 压缩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电用氧化物弥散强化铁素体/马氏体钢制备技术研究进展
6
作者 周晓胜 孙汝昊 +2 位作者 李国栋 李昊 张煌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3-83,共11页
氧化物弥散强化(Oxide Dispersion Strengthened,ODS)铁素体/马氏体钢因其优异的高温力学性能和抗辐照性能,被认为是核电关键部件首选结构材料。ODS铁素体/马氏体钢中添加的氧化物主要为Y_(2)O_(3)。由于Y在Fe中的固溶度非常低,且Y_(2)O... 氧化物弥散强化(Oxide Dispersion Strengthened,ODS)铁素体/马氏体钢因其优异的高温力学性能和抗辐照性能,被认为是核电关键部件首选结构材料。ODS铁素体/马氏体钢中添加的氧化物主要为Y_(2)O_(3)。由于Y在Fe中的固溶度非常低,且Y_(2)O_(3)的熔点非常高,目前主要通过粉末冶金法将Y_(2)O_(3)引入铁基体中。ODS钢基体的合金成分不同,其基体组织不同,将决定着在粉末冶金法的热成形过程中是否发生固态相变。因此,首先详细讨论了ODS马氏体钢和ODS铁素体钢的合金成分、微观组织特征和相变行为。探讨了热成形工艺(热挤/锻压、热等静压和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对ODS钢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其中,突出了氧化物纳米颗粒与晶界和相界的相互作用,指出氧化物纳米颗粒与界面的相互作用将影响氧化物的均匀分布。针对粉末冶金法在大规模生产、制造成本等方面的局限性,介绍了国内外学者采用感应熔炼法制备ODS钢所进行的尝试及进展。最后综述了目前采用增材制造技术制备高性能ODS钢的进展,涉及增材制造粉末的预处理技术和不同增材制造工艺对ODS钢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增材制造技术制备ODS钢中的氧化物颗粒尺寸及数密度已达可接受水平,在高效、低成本制备高性能ODS钢方面具有巨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物弥散强化(ODS)钢 固态相变 粉末冶金法 增材制造技术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强化Fenton氧化法深度处理抗生素废水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李再兴 剧盼盼 +4 位作者 左剑恶 陈平 赵秀梅 余忻 田宝阔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2-55,共4页
采用微波强化Fenton氧化法对抗生素废水二级处理出水进行深度处理,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得出最佳反应条件为:初始pH为3.0~4.0、H2O2投加量为5 mL/L、n(Fe2+)∶n(H2O2)为1∶10、微波功率为625 W。当抗生素废水二级出水COD为502~516... 采用微波强化Fenton氧化法对抗生素废水二级处理出水进行深度处理,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得出最佳反应条件为:初始pH为3.0~4.0、H2O2投加量为5 mL/L、n(Fe2+)∶n(H2O2)为1∶10、微波功率为625 W。当抗生素废水二级出水COD为502~516 mg/L时,反应时间6 min,处理出水COD<120 mg/L,COD去除率达到78.0%以上,处理后出水水质满足《发酵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1903—20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废水 二级出水 深度处理 微波强化Fenton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物弥散强化高温合金 被引量:32
8
作者 柳光祖 田耘 单秉权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0-23,共4页
简要地概述了ODS高温合金的发展状况、生产工艺、组织与性能特点及应用前景等。
关键词 氧化物弥散强化 高温合金 ODS 粉末冶金 航空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工艺对氧化物弥散强化Fe-Cr合金微观结构和致密化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李明 周张健 +5 位作者 何培 许迎利 马垚 黎兴刚 燕青芝 葛昌纯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52-555,共4页
将预合金粉雾化粉与Ti粉、纳米Y2O3粉混合后进行机械合金化,所得粉末用热等静压进行固结,采用不同的热处理参数对所得样品进行热处理。利用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TEM)等检测工具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机械合金化中导致的孔洞会在热等静压后... 将预合金粉雾化粉与Ti粉、纳米Y2O3粉混合后进行机械合金化,所得粉末用热等静压进行固结,采用不同的热处理参数对所得样品进行热处理。利用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TEM)等检测工具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机械合金化中导致的孔洞会在热等静压后保留在试样基体中,随正火温度的提高,孔洞的形貌由不规则大孔洞变为细小均匀分散的小孔;在1 100℃下保温5 h后,孔洞粗化。TEM显示,随正火温度的提高,晶粒发生长大而粗化,并伴随着显微硬度的下降,当在1 050℃后继续增加温度,则硬度变化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合金化 铁素体 氧化物弥散强化 热等静压 孔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物弥散强化MGH956合金冷轧板材的再结晶 被引量:1
10
作者 田耘 杨峥 柳光祖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5-36,共12页
对氧化物弥散强化MGH956冷轧板材再结晶退火后可形成较为均匀细小和极其粗大两种完全不同晶粒组织状态的再结晶行为进行了研究。采用光学显微镜对冷轧板材在700~1350℃,1~120min等温退火后的组织检验结果显示:这两种晶粒组织状态的... 对氧化物弥散强化MGH956冷轧板材再结晶退火后可形成较为均匀细小和极其粗大两种完全不同晶粒组织状态的再结晶行为进行了研究。采用光学显微镜对冷轧板材在700~1350℃,1~120min等温退火后的组织检验结果显示:这两种晶粒组织状态的再结晶在起始和完成温度、起始形核位置、及长大速率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表明MGH956冷轧板材的再结晶并非仅以一种,至少可以两种不同的机制形成,并且,这两种机制还可共同发生在同一板材,导致MGH956板材再结晶组织形貌呈多样性,晶粒尺寸出现极为明显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物弥散强化 MGH956合金 板材 再结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预处理和过氧化氢强化对桉木AS-AQ浆氧脱木素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美云 田吉明 何福望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3-16,共4页
探讨了预处理和过氧化氢强化氧漂对氧脱木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氧漂前用NO2预处理能显著提高氧脱木素的选择性和脱木素程度,而对漂后浆的白度影响较小,预处理后,添加0.5%~0.8%的H2O2,能大幅度提高氧漂后纸浆的白度... 探讨了预处理和过氧化氢强化氧漂对氧脱木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氧漂前用NO2预处理能显著提高氧脱木素的选择性和脱木素程度,而对漂后浆的白度影响较小,预处理后,添加0.5%~0.8%的H2O2,能大幅度提高氧漂后纸浆的白度,而纸浆的卡伯值和粘度相对下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处理 氧脱木素 氧化强化 AS-AQ浆 制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固相线液相烧结制备氧化物弥散强化镍基高温合金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俊 熊惟皓 +1 位作者 杨青青 李小峰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5-88,92,共5页
采用超固相线液相烧结法制备了纳米Y_2O_3质量分数为0~8%的氧化物弥散强化镍基高温合金,研究了烧结温度、Y_2O_3含量对该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含1.5%Y_2O_3的合金经过1265℃真空烧结2h后,综合性能最佳,相对密度为98.13%... 采用超固相线液相烧结法制备了纳米Y_2O_3质量分数为0~8%的氧化物弥散强化镍基高温合金,研究了烧结温度、Y_2O_3含量对该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含1.5%Y_2O_3的合金经过1265℃真空烧结2h后,综合性能最佳,相对密度为98.13%,抗拉强度为770MPa,后续的热等静压处理可以促进合金的致密化,使抗拉强度进一步提高,达838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物弥散强化镍基高温合金 超固相线液相烧结 热等静压 Y2O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铝弥散强化铜电极在电阻点焊镀锌高强钢过程中的磨损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燕飞 朱政强 宋晓村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9-22,26,共5页
将氧化铝弥散强化铜电极和黄铜-铬锆铜复合电极进行实验对比,探究点焊电极磨损情况。氧化铝弥散强化铜电极材料在重复焊接后,依旧保持良好的状态,端面、电极外形均未发生明显变形,适合焊接镀锌高强钢。合金化导致电极粘附镀锌层是氧化... 将氧化铝弥散强化铜电极和黄铜-铬锆铜复合电极进行实验对比,探究点焊电极磨损情况。氧化铝弥散强化铜电极材料在重复焊接后,依旧保持良好的状态,端面、电极外形均未发生明显变形,适合焊接镀锌高强钢。合金化导致电极粘附镀锌层是氧化铝弥散强化铜电极的主要失效形式,黄铜-铬锆铜复合电极失效形式是端面变大,电极材料粘附在工件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阻点焊 氧化铝弥散强化铜电极 电极磨损 高强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束强辐照对氧化物弥散强化铁素体型合金强化相稳定性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胡本芙 彭顺米 +1 位作者 木下博嗣 高桥平七郎 《核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66-370,379,共6页
采用双束复合辐照装置,研究了He存在条件下,强辐照对长期时效后的ODS合金中强化相(Y2O3)的稳定性和辐照损伤特征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双束强辐照下,ODS合金中强化相不稳定,发生聚集长大并造成附近基体中Ti、Y浓度增高,导致空洞尺寸和... 采用双束复合辐照装置,研究了He存在条件下,强辐照对长期时效后的ODS合金中强化相(Y2O3)的稳定性和辐照损伤特征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双束强辐照下,ODS合金中强化相不稳定,发生聚集长大并造成附近基体中Ti、Y浓度增高,导致空洞尺寸和空洞肿胀增加,并对这一结果从理论上进行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束强辐照装置 稳定性 辐照损伤 ODS合金 氧化物弥散强化铁素体型合金 核燃料包壳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一壁材料用纳米结构氧化物弥散强化钢制备工艺及其性能研究进展
15
作者 吴玉程 卫勇 +4 位作者 罗来马 昝祥 朱晓勇 罗广南 陈俊凌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0-116,共7页
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纳米结构氧化物弥散强化钢(ODS钢),因其有优异的耐高温、抗辐照及力学性能,满足聚变堆第一壁结构材料的要求。本文主要简述了纳米结构ODS钢制备工艺及其性能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受控热核聚变 第一壁结构材料 氧化物弥散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物弥散强化材料的搅拌摩擦焊分析
16
作者 张静 常永勤 +1 位作者 贺建超 万发荣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3-66,116,共4页
为了探索搅拌摩擦焊技术应用于氧化物弥散强化材料的可焊接性及其基本特点,文中对厚度为4 mm的氧化物弥散强化铜合金进行了焊接试验,并对焊接接头的宏观形貌、微观组织、显微维氏硬度进行了分析.发现焊接接头横截面由搅拌区、热力影响... 为了探索搅拌摩擦焊技术应用于氧化物弥散强化材料的可焊接性及其基本特点,文中对厚度为4 mm的氧化物弥散强化铜合金进行了焊接试验,并对焊接接头的宏观形貌、微观组织、显微维氏硬度进行了分析.发现焊接接头横截面由搅拌区、热力影响区、热影响区和母材区4部分组成.前进侧热影响区与热力影响区形成明显的分界线,后退侧则相对模糊.搅拌区的组织为细小的等轴晶粒,出现了洋葱环和L线,热力影响区晶粒沿一定方向发生形变,热影响区组织粗化.沿焊缝横截面的显微维氏硬度呈V形分布,其中搅拌区硬度值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物弥散强化 搅拌摩擦焊 微观组织 显微维氏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物弥散强化铁粉在金刚石工具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马毅龙 郭志猛 +2 位作者 罗骥 杨薇薇 王振明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4-87,90,共5页
本文采用共沉淀法制得一种氧化物弥散强化铁粉(Fe-Y2O3粉),通过热压烧结方法测定了纯铁粉、纯钴粉、ODS铁粉烧结致密度、硬度、抗弯强度。结果表明:ODS铁粉显示出了优良的机械性能,硬度达HRB98,抗弯强度达1 240 MPa。以ODS铁代替钴作为... 本文采用共沉淀法制得一种氧化物弥散强化铁粉(Fe-Y2O3粉),通过热压烧结方法测定了纯铁粉、纯钴粉、ODS铁粉烧结致密度、硬度、抗弯强度。结果表明:ODS铁粉显示出了优良的机械性能,硬度达HRB98,抗弯强度达1 240 MPa。以ODS铁代替钴作为金属结合剂不仅成本低,而且性能优异,具有相当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工具 氧化物弥散强化 热压烧结 结合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模晶粒氧化物弥散强化合金的强化模型及热稳定性 被引量:3
18
作者 展鑫 王国伟 +5 位作者 谭黎明 何武强 吴凯西 何英杰 刘锋 黄岚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12-619,共8页
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电子背散射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室温拉伸检测等手段,建立并验证双模晶粒尺寸分布氧化物弥散强化合金的室温强化预测模型。同时,通过在1150℃下进行不同时间的热处理试验,结合组织观察和显微硬度测试,研究合金的... 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电子背散射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室温拉伸检测等手段,建立并验证双模晶粒尺寸分布氧化物弥散强化合金的室温强化预测模型。同时,通过在1150℃下进行不同时间的热处理试验,结合组织观察和显微硬度测试,研究合金的高温组织热稳定性。结果表明:室温强化预测模型通过叠加固溶强化(σss)、晶粒尺寸强化(σg)、位错强化(σd)与氧化物纳米粒子强化(σp)之和的平方根,模型预测结果与试验值十分接近。合金组织热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在1150℃热处理初期,晶粒长大迅速且合金硬度迅速降低;而当热处理时间延长到8 h之后,晶粒尺寸虽有变化但其长大速率明显放缓,且合金硬度在热处理8 h后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模分布 晶粒 氧化物弥散强化 强化模型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钽添加量对氧化物弥散强化低活化铁素体马氏体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蒋有芳 熊惟皓 +1 位作者 姚振华 李映波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96-100,共5页
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了不同钽添加量的氧化物弥散强化低活化铁素体马氏体钢,研究了钽添加量对该钢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钢的力学性能随着钽添加量的增多先升高后下降;当钽的添加量为0.18%时,晶粒细小均匀,在晶粒内有大量二... 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了不同钽添加量的氧化物弥散强化低活化铁素体马氏体钢,研究了钽添加量对该钢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钢的力学性能随着钽添加量的增多先升高后下降;当钽的添加量为0.18%时,晶粒细小均匀,在晶粒内有大量二次细小的TaC粒子弥散均匀析出,合金的力学性能最优,室温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分别为632MPa和24.2%,300℃下的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分别为557MPa和2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物弥散强化低活化铁素体马氏体钢 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Cr氧化物弥散强化钢在超临界水中的耐蚀性 被引量:1
20
作者 尹开锯 张强 +1 位作者 邱绍宇 唐睿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68-571,共4页
研究了氧化物弥散强化钢9Cr-ODS(K3)在500℃/25MPa条件下的腐蚀行为,对比分析了K3、两种非ODS钢K1(12Cr)和K2(9Cr)在超临界水(SCW)中的抗腐蚀性能。通过扫描电镜-电子能谱(SEM-EDX)、X射线衍射(XRD)、腐蚀增重等分析了氧化膜的显微形貌... 研究了氧化物弥散强化钢9Cr-ODS(K3)在500℃/25MPa条件下的腐蚀行为,对比分析了K3、两种非ODS钢K1(12Cr)和K2(9Cr)在超临界水(SCW)中的抗腐蚀性能。通过扫描电镜-电子能谱(SEM-EDX)、X射线衍射(XRD)、腐蚀增重等分析了氧化膜的显微形貌、结构、相组成及腐蚀动力学规律。结果表明,K1和K2钢在超临界水中腐蚀后,氧化膜中存在许多小孔,而K3钢中小孔数量很少。K3钢在超临界水中生成的氧化膜分为三层结构,分别为外层氧化膜、内层氧化膜和内氧化区。外层氧化膜为Fe3O4,内层氧化膜为FeCr2O4和Fe3O4相,内氧化区是合金元素和氧由氧化膜向基体逐渐过渡的区域。在超临界水中,K1、K2和K3钢的腐蚀动力学均遵循抛物线规律,K3抗腐蚀性能优于9Cr的K2钢,甚至优于12Cr的K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物弥散强化(ODS)钢 超临界水腐蚀 氧化 腐蚀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