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机械活化强化冶金反应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6
1
作者 赵中伟 孙培梅 +1 位作者 李运姣 赵天从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CSCD 1995年第6期757-760,共4页
机械活化可极大地强化冶金过程,这已成为无可争议的事实,但很多科技工作者在这个问题上,存在着理论上的片面乃至错误认识。本文从几个方面加以分析,力图论证。
关键词 机械化学 机械活化 强化冶金 有色金属冶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英语写作技能的教学与改进——评《冶金工程专业英语》
2
作者 魏良帅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I0016-I0016,共1页
我国的冶金工业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冶金的发展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实践息息相关,冶金技术的发展过程也反映了人类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历程。冶金工业的应用领域较广,涉及机械制造、装备生产、精密仪器等重要领域,这也对冶金工程专业相关内... 我国的冶金工业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冶金的发展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实践息息相关,冶金技术的发展过程也反映了人类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历程。冶金工业的应用领域较广,涉及机械制造、装备生产、精密仪器等重要领域,这也对冶金工程专业相关内容的推广与完善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重视冶金技术的发展,强化冶金工程领域的实践,完善冶金工业体系也就成为冶金工程专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制造 冶金工业 冶金工程专业 应用领域 精密仪器 工业体系 强化冶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洋多金属结核冶金的成就与展望 被引量:6
3
作者 尹才 《有色冶炼》 2000年第2期11-14,共4页
大洋多金属结核冶金的最大成就是诞生了还原浸出技术。该技术将成为大洋多金属结核处理的一种理想强化冶金技术 ;该技术的发展有可能会给大洋多金属结核冶金带来一次重要变革 ;该技术与船上冶炼相结合 。
关键词 大洋多金属结核 还原浸出法 强化冶金 船上冶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零部件表面强化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22
4
作者 答建成 周细应 +2 位作者 周涛 张有为 杨涛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8-75,共8页
在传统渗碳、渗氮及表面淬火工艺的汽车零部件表面强化技术基础上,简单综述了传统工艺在汽车零部件表面强化上应用的工艺优缺点及研究现状,重点阐述了新型表面形变强化、高能束流表面强化、表面冶金强化、表面复合强化及表面纳米强化的... 在传统渗碳、渗氮及表面淬火工艺的汽车零部件表面强化技术基础上,简单综述了传统工艺在汽车零部件表面强化上应用的工艺优缺点及研究现状,重点阐述了新型表面形变强化、高能束流表面强化、表面冶金强化、表面复合强化及表面纳米强化的汽车零部件表面强化技术,详细介绍了目前广泛使用的新型表面形变强化中的喷丸强化工艺、高能束流表面强化中的激光表面淬火与电子束表面淬火工艺及表面冶金强化中等离子喷涂工艺的技术特点和应用现状,分析了国内外汽车零部件表面复合强化技术和表面纳米强化技术的工艺特点和研究现状,尤其是将表面复合强化技术中的传统工艺与传统工艺、传统工艺与新型工艺、新型工艺与新型工艺的多种复合工艺的相互结合及QPQ盐浴复合处理技术在汽车零部件表面强化上的应用,最后展望了未来汽车零部件表面强化技术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零部件 表面形变强化 高能束流表面强化 表面冶金强化 复合强化 QPQ盐浴复合 表面纳米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钢低匹配静载等承载对接接头优化设计 被引量:1
5
作者 赵智力 杨建国 +1 位作者 方洪渊 伍芳斌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3-106,共4页
按照理论匹配比设计的接头通常存在强度富裕,根据对接接头硬度测试结果,对比对接接头实际匹配比与应力集中因子分布,能够确定接头的最小实际匹配比.按照焊根处应力集中因子与最小实际匹配比相等的原则,对按照屈服强度匹配比设计的高强... 按照理论匹配比设计的接头通常存在强度富裕,根据对接接头硬度测试结果,对比对接接头实际匹配比与应力集中因子分布,能够确定接头的最小实际匹配比.按照焊根处应力集中因子与最小实际匹配比相等的原则,对按照屈服强度匹配比设计的高强钢低匹配等承载对接接头按照抗拉强度匹配比进行了静载条件下几何参数的二次优化设计,接头几何尺寸显著减小,该接头设计方法考虑了冶金强化作用,避免了不必要的浪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匹配接头 等承载能力 冶金强化 强度富裕 接头几何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lectro-oxidation process for molybdenum concentrates 被引量:5
6
作者 符剑刚 钟宏 +1 位作者 卜向明 王弗礼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5年第2期134-139,共6页
Sodium hypochlorite was used to treat the standard molybdenum concentrates; the oxidization conditions for sodium hypochlorite were investigated, and the electro-oxidation process was perform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 Sodium hypochlorite was used to treat the standard molybdenum concentrates; the oxidization conditions for sodium hypochlorite were investigated, and the electro-oxidation process was perform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in the suitable conditions, such as temperature around 25℃, NaCl concentration 4.0mol/L, mass ratio of ore slurry liquid to solid (mL/mS) 20, electric charge per gram Mo 0.522C, pH value of original slurry 8, anodic current density 700A·m-2 (cell potential 2.72.9V), the Mo leaching rate and the current efficiency reach 98% and 36%, respectively. In order to overcome some shortages of the electro-oxidation process, such as low current efficiency, low Mo concentration in the leaching solution, ultrasonic was adopted to intensify the leaching proces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 leaching rate exceeds 98%, current efficiency increases from 36% to 50% and the Mo concentration in the leaching solution reaches about 60g/L at low mL/mS of 8 and low electric charge of 0.373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LYBDENITE sodium hypochlorite electro-oxidation hydrometallurgical process ultrasonic (intensific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