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134a表面增强型蒸发强化传热管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陈剑波 金传旻 +1 位作者 徐皓 陆明华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5,共5页
介绍了国外空调冷冻设备中采用的一种新型商用表面增强型蒸发强化传热管 ,并对其进行了实验研究。发现对使用R134a环保制冷工质 ,在低热流密度的条件下 ,表面增强型蒸发强化传热管具有十分优异的强化效果。在实验的换热工况下 ,保持进... 介绍了国外空调冷冻设备中采用的一种新型商用表面增强型蒸发强化传热管 ,并对其进行了实验研究。发现对使用R134a环保制冷工质 ,在低热流密度的条件下 ,表面增强型蒸发强化传热管具有十分优异的强化效果。在实验的换热工况下 ,保持进口水温不变而改变管内水流速 ,这种强化管的总换热性能是普通低翅蒸发强化管的 2 .2到 2 .6倍 ,管外换热系数是普通低翅蒸发强化管的 1.3~ 1.9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增强型蒸发强化传热管 换热系数 制冷空调 沸腾换热 制冷工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形强化传热管在海水淡化器中的应用
2
作者 张亚君 张良军 邓先和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12,共3页
本文用蒸馏法对海水进行淡化,将T形强化传热管用于海水淡化器中,并对T形管和光滑管的海水沸腾换热进行了对比实验测定。实验结果表明,采用T形强化传热管后,过热度由光滑管的8℃左右降低为5℃左右;管外传热膜系数增加80%;长期运行,T形管... 本文用蒸馏法对海水进行淡化,将T形强化传热管用于海水淡化器中,并对T形管和光滑管的海水沸腾换热进行了对比实验测定。实验结果表明,采用T形强化传热管后,过热度由光滑管的8℃左右降低为5℃左右;管外传热膜系数增加80%;长期运行,T形管热阻只增加15%,而光滑管增加100%。采用T形管强化海水沸腾,将大大降低能耗,有很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传热管 光滑管 传热膜系数 换热 降低能耗 热阻 过热度 T形管 增加 左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渗铝强化传热管废热锅炉 被引量:3
3
作者 薛建设 王荣贵 《压力容器》 1995年第1期48-51,共4页
本文论述了立式火管废热锅炉的损坏形式、渗铝钢的防腐、耐高温、耐磨蚀的机理,以及螺旋槽管的强化传热性能和特殊管板及管端保护结构等。试验和工程实际表明:渗铝强化传热锅炉可提高使用寿命,减少受热面积。
关键词 废热锅炉 渗铝 强化传热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渗铝强化传热管废热锅炉 被引量:1
4
作者 薛建设 王荣贵 《化工设备设计》 1994年第5期28-30,23,共4页
针对以媒、焦为原料的中小型氮肥厂造气立式火管废热锅炉因高温工艺气体的冲刷、磨损及腐蚀很快被损坏的这一实际问题,论述了该锅炉的损坏形式、渗铝钢的防腐、耐高温、耐磨蚀的机理,以及螺旋槽管的强化传热性能和凸形管板及管端保护结... 针对以媒、焦为原料的中小型氮肥厂造气立式火管废热锅炉因高温工艺气体的冲刷、磨损及腐蚀很快被损坏的这一实际问题,论述了该锅炉的损坏形式、渗铝钢的防腐、耐高温、耐磨蚀的机理,以及螺旋槽管的强化传热性能和凸形管板及管端保护结构等。试验研究和工程实际表明:渗铝强化传热管废热锅炉,可达到提高废热锅炉的使用寿命,减少受热面积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热锅炉 失效形式 渗铝钢 强化传热管 结构改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热管性能强化实验数据处理软件的开发及应用
5
作者 栗艳 卓献荣 杨泽亮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2007年第11期49-52,共4页
针对传热管性能强化实验通用装置特性以及测量数据采集过程、数据处理的通用方法和处理结果要求,建立一定的数学模型,开发了通用的传热管强化实验测量数据处理软件,通过具体实验数据处理实例表明:该软件不但能大大减少实验数据处理的工... 针对传热管性能强化实验通用装置特性以及测量数据采集过程、数据处理的通用方法和处理结果要求,建立一定的数学模型,开发了通用的传热管强化实验测量数据处理软件,通过具体实验数据处理实例表明:该软件不但能大大减少实验数据处理的工作量,还能快速检测数据处理导致的误差,提高了实验效率,为传热过程性能实验研究提供了快捷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传热管 数据处理 软件开发 VISUAL Basic 6.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涡节型、酒窝型强化管管内沸腾传热特性实验 被引量:2
6
作者 夏虎 周永利 +2 位作者 王国强 邬琦琦 唐经文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0-17,共8页
以微型Capstone C30燃气轮机排放的烟气余热为热源,研究涡节结构强化管、酒窝结构强化管和光管管内沸腾换热特性。实验结果表明:涡节型结构强化传热管管内沸腾换热系数约为光管的1.6~2.1倍,管外对流传热系数约为光管的1.3~1.5倍,总传热... 以微型Capstone C30燃气轮机排放的烟气余热为热源,研究涡节结构强化管、酒窝结构强化管和光管管内沸腾换热特性。实验结果表明:涡节型结构强化传热管管内沸腾换热系数约为光管的1.6~2.1倍,管外对流传热系数约为光管的1.3~1.5倍,总传热系数约为光管的1.4~1.5倍;酒窝型强化传热管管内沸腾换热系数约为光管的2.1~2.5倍,管外对流传热系数约为光管的1.8~2.0倍,总传热系数约为光管的1.9~2.1倍。分析了涡节型强化传热管和酒窝型强化传热管较光管传热性能好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节型强化传热管 酒窝型强化传热管 管内沸腾 换热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整体高翅片强化传热铝管刨削成形机理 被引量:2
7
作者 万珍平 徐燕小 +1 位作者 汤勇 徐刚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54-559,共6页
为了高效加工出三维整体高翅片强化传热管,提出采用多刀刨削加工三维整体高翅片强化传热管的制造方法——利用在基管上同时刨削出多片不脱离工件的、不发生卷曲的"切屑"作为三维整体高翅片强化传热管的翅片。研究刀具前角、切削厚度... 为了高效加工出三维整体高翅片强化传热管,提出采用多刀刨削加工三维整体高翅片强化传热管的制造方法——利用在基管上同时刨削出多片不脱离工件的、不发生卷曲的"切屑"作为三维整体高翅片强化传热管的翅片。研究刀具前角、切削厚度对切屑卷曲的影响,初步探讨翅片刨削成形即切屑不卷曲的机理。结果表明,切屑不卷曲的条件是当刀具前角为60°或55°时,切削厚度在0.15~0.25 mm之间,或者前角为50°,切削厚度在0.1~0.2 mm之间时,切屑不发生卷曲;切屑不卷曲的机理在于切屑根部没有发生明显的剪切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整体高翅片 强化传热管 刨削 切屑卷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形螺旋槽管管壳式换热器强化传热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崔海亭 彭培英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2期62-64,共3页
简要介绍了1种新型的强化传热管———"W"形螺旋槽管管壳式换热器的强化传热机理、特点、实验研究情况。通过实验研究,比较了"W"形螺旋槽管管壳式换热器和光滑管式换热器的传热和压降性能,实验结果表明,"W&qu... 简要介绍了1种新型的强化传热管———"W"形螺旋槽管管壳式换热器的强化传热机理、特点、实验研究情况。通过实验研究,比较了"W"形螺旋槽管管壳式换热器和光滑管式换热器的传热和压降性能,实验结果表明,"W"形螺旋槽管管壳式换热器可比普通光滑管式换热器提高总传热系数17%,并得到了该"W"形螺旋槽管管壳式换热器传热与流阻的关联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槽管 管壳式换热器 强化传热机理 管式换热器 光滑管 强化传热管 关联式 新型 压降 流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裂解炉炉管强化传热数值模拟 被引量:2
9
作者 李保有 郭英锋 +1 位作者 张磊 刘海军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4203-4208,4219,共7页
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CFD)方法对含新型内插件强化传热辐射炉管(fortified induced turbulence,FIT)进行了流体流动与传热特性的研究,采用RNG双方程模型求解了动量方程和能量方程,给出了FIT炉管内的流体流... 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CFD)方法对含新型内插件强化传热辐射炉管(fortified induced turbulence,FIT)进行了流体流动与传热特性的研究,采用RNG双方程模型求解了动量方程和能量方程,给出了FIT炉管内的流体流动和传热特性,包括速度场、湍动强度和温度场的分布;计算了FIT炉管的强化传热因子和压降。研究结果表明,FIT炉管内插件迫使流体流动由活塞流转变为旋转流,增强了流动湍流程度,符合流动-能量场协同理论,同时流体边界层由于FIT炉管的特殊结构而减薄。FIT炉管具有增强辐射传热、减薄边界层、增加比表面积和旋流增强等强化传热特性。相比于普通当量圆炉管,FIT强化传热炉管的整体传热能力提高了20%左右,证明该新型炉管强化传热效果显著,可以在工程实际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计算流体力学 强化传热管 管式裂解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质管型对蒸发式冷凝器传热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元希 蒋翔 +2 位作者 朱冬生 张景卫 王长宏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93-198,共6页
蒸发式冷凝器是一种高效冷却散热设备,其传热性能目前还需要深入研究。在总结蒸发式冷凝器传热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用新的钢质弹形管、扭曲管和弹形-扭曲间断管强化传热的新结构,并测试了它们应用于蒸发式冷凝器的流动与传热性能,与... 蒸发式冷凝器是一种高效冷却散热设备,其传热性能目前还需要深入研究。在总结蒸发式冷凝器传热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用新的钢质弹形管、扭曲管和弹形-扭曲间断管强化传热的新结构,并测试了它们应用于蒸发式冷凝器的流动与传热性能,与传统的圆管和椭圆管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冷却水喷淋密度为0.06kg·m-1s-1、管截面风速为3.4m·s-1时,椭圆管、弹形管、扭曲管和间断管比圆管总传热系数K分别高19.2%、24.4%、26.8%和31.2%。管内冷凝、管外水和空气的传热过程对总传热性能均有重要影响,弹形管可有效强化管外水膜与空气间的传热,同时降低空气流动压降;扭曲管可改善水膜分布,强化水膜传热,同时会增大空气流动压降;弹形-扭曲间断管可同时强化水膜、水膜与空气间的传热,略为减小空气流动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发式冷凝器 传热 强化传热管 气液两相流 冷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变蓄热单元性能强化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永坤 陶于兵 唐宗斌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2014年第3期197-202,共6页
建立了考虑液态相变材料自然对流的壳管式相变蓄热单元的三维模型,数值分析了自然对流对相变蓄热过程的影响。对比研究了外侧强化传热管和双侧强化传热管对相变蓄热单元蓄热性能的强化效果。结果表明,液态相变材料的自然对流,会引起固... 建立了考虑液态相变材料自然对流的壳管式相变蓄热单元的三维模型,数值分析了自然对流对相变蓄热过程的影响。对比研究了外侧强化传热管和双侧强化传热管对相变蓄热单元蓄热性能的强化效果。结果表明,液态相变材料的自然对流,会引起固–液界面分布不均匀现象,采用外翅片管可以有效削弱这一现象;采用外侧强化传热管和双侧强化传热管,都可以缩短相变材料完全熔化以及整个蓄热过程所需时间。与采用光管时相比,采用外侧强化传热管时,完全熔化时间减少了18.0%;采用双侧强化传热管时,完全熔化时间减少52.5%。可见,采用带有外翅片的强化传热管,不仅可以削弱自然对流引起的固–液界面不均匀性问题,而且可以强化相变蓄热单元的蓄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蓄热 自然对流 性能强化 强化传热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型螺旋槽管的优化设计 被引量:2
12
作者 崔海亭 朱玉峰 +1 位作者 王振辉 茹长春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3期32-34,共3页
通过对异型螺旋槽管的优化设计 ,使异型螺旋槽管的结构参数得到合理匹配 ,从能量综合利用的角度出发 ,用多目标数学规划的方法研究了异型螺旋槽管的优化设计问题 ,用复合形法结合每一步对满足约束条件进行寻优 ,从而可求出其最佳结构参... 通过对异型螺旋槽管的优化设计 ,使异型螺旋槽管的结构参数得到合理匹配 ,从能量综合利用的角度出发 ,用多目标数学规划的方法研究了异型螺旋槽管的优化设计问题 ,用复合形法结合每一步对满足约束条件进行寻优 ,从而可求出其最佳结构参数。优化设计表明 :异型螺旋槽管换热系统的传热 -阻力综合性能指标优于光滑管换热系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型螺旋槽管 优化设计 目标函数 换热设备 强化传热管 传热-阻力综合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翅片管加工时飞边的形成机理 被引量:1
13
作者 郑健燕 汤勇 +2 位作者 曾志新 夏伟 叶邦彦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128-131,共4页
建立了挤压犁削加工外翅片管过程中飞边的生成模型,给出了产生飞边的判定准则,并对影响飞边产生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理论分析及实验结果表明,当刀具挤压面挤起的金属边脊的体积大于顶刃切出的翅片体积时,会形成飞边而失稳;反之,则... 建立了挤压犁削加工外翅片管过程中飞边的生成模型,给出了产生飞边的判定准则,并对影响飞边产生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理论分析及实验结果表明,当刀具挤压面挤起的金属边脊的体积大于顶刃切出的翅片体积时,会形成飞边而失稳;反之,则挤压犁削过程稳定,无飞边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挤压犁削 外翅片管 飞边 热交换器 强化传热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邓先和教授
14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1期162-,共1页
邓先和(Deng Xianhe),男,汉族,湖南长沙人,1955年生.1982年毕业于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专业,获学士学位,1990年获博士学位,同年晋升为副教授,1993年破格晋升为教授,1996年被批准为博士生导师.迄今已培养硕士生3人,培养与... 邓先和(Deng Xianhe),男,汉族,湖南长沙人,1955年生.1982年毕业于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专业,获学士学位,1990年获博士学位,同年晋升为副教授,1993年破格晋升为教授,1996年被批准为博士生导师.迄今已培养硕士生3人,培养与协助培养博士生4人.现任化工学院传热与节能研究室主任.邓先和教授多年来从事单相与双相流的传热传质强化及流体力学研究,成绩卓著.1990年以来,曾主持过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单相流体在强化传热管束间的强化传热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传热管 化工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化学工程专业 传热传质强化 破格晋升 博士生导师 华南理工大学 单相流体 双相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流管式热交换器
15
《中国乡镇企业信息》 1996年第12期24-24,共1页
本成果是一种新型高效管壳式换热器,果用一种独特的强化传热管(旋:流管)和蛙式折流板构成换热器胴体,即增强了管内传热,又重点强化了管外壳侧传热,使传热系数 K直大幅度提高,而流阻损失增加:不大。例如,
关键词 管式热交换器 管壳式换热器 新型高效 传热系数 强化传热管 旋流管 折流板 管内传热 流阻损失 机油热交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ssive heat transfer enhancement of laminar mixed convection flow in a vertical dimpled tube 被引量:3
16
作者 M.TOOFANI SHAHRAKI A.LAVAJOO A.BEHZADMEHR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11期3477-3490,共14页
Heat transfer enhancement in vertical tube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on the thermal performance of many heat exchangers and thermal devices.In this work,laminar mixed convection of airflow in a vertical dimpled tube wa... Heat transfer enhancement in vertical tube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on the thermal performance of many heat exchangers and thermal devices.In this work,laminar mixed convection of airflow in a vertical dimpled tube was numerically investigated.Three-dimensional elliptical governing equations were solved using the finite-volume technique.For a given dimpled pitch,the effects of three different dimple heights(h/D=0.013,0.027,0.037) have been studied at different Richardson numbers(0.1,1.0 and 1.5).The generated vortex in the vicinity of the dimple destructs the thermal boundary layer and enhances the heat transfer.Therefore,lower wall temperature is seen where the dimples are located.Fluid flow velocity at the near-wall region significantly increases because of buoyancy forces with the increase of Richardson numbers.Such an acceleration at the near-wall region makes the dimples more effective at higher Richardson number.Using a dimpled tube enhances the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However,the pressure drop is not important.For instance,in the case of Ri=1.5 and h/D=0.037,20% gains in the heat transfer enhancement only costs2.5% in the pressure loss.In general,it is recommended using a dimpled tube where the effects of buoyancy forces are importa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mpled tube laminar mixed convection vertical tube heat transfer enhance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at transfer enhancement of finned shell and tube heat exchanger using Fe_(2)O_(3)/water nanofluid 被引量:3
17
作者 AFSHARI Faraz SÖZEN Adnan +1 位作者 KHANLARI Ataollah TUNCER Azim Doğuş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11期3297-3309,共13页
Heat transfer mechanisms and their thermal performances need to be comprehensively studied in order to optimize efficiency and minimize energy losses.Different nanoparticles in the base fluid are investigated to upgra... Heat transfer mechanisms and their thermal performances need to be comprehensively studied in order to optimize efficiency and minimize energy losses.Different nanoparticles in the base fluid are investigated to upgrade the thermal performance of heat exchangers.In this numerical study,a finned shell and tube heat exchanger has been designed and different volume concentrations of nanofluid were tested 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utilizing nanofluid on heat transfer.Fe_(2)O_(3)/water nanofluids with volume concentration of 1%,1.5% and 2% were utilized as heat transfer fluid in the heat exchanger and the obtained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pure water.ANSYS Fluent software as a CFD method was employed in order to simulate the mentioned problem.Numerical simulation results indicated the successful utilization of nanofluid in the heat exchanger.Also,increasing the ratio of Fe_(2)O_(3) nanoparticles caused more increment in thermal energy without important pressure drop.Moreover,it was revealed that the highest heat transfer rate enhancement of 19.1% can be obtained by using nanofluid Fe_(2)O_(3)/water with volume fraction of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t transfer enhancement NANOFLUID shell and tube heat exchanger Fe_(2)O_(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comprehensive comparison on vibration and heat transfer of two elastic heat transfer tube bundles 被引量:8
18
作者 闫柯 葛培琪 翟强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1期377-385,共9页
Elastic heat transfer tube bundles are widely used in the field of flow-induced vibration heat transfer enhancement. Two types of mainly used tube bundles, the planar elastic tube bundle and the conical spiral tube bu... Elastic heat transfer tube bundles are widely used in the field of flow-induced vibration heat transfer enhancement. Two types of mainly used tube bundles, the planar elastic tube bundle and the conical spiral tube bundle were comprehensively compared in the condition of the same shell side diameter. The natural mode characteristics, the effect of fluid-structure interaction, the stress distribution, the comprehensive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 and the secondary fluid flow of the two elastic tube bundles were all concluded and compar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natural frequency and the critical velocity of vibration buckling of the planar elastic tube bundle are larger than those of the conical spiral tube bundle, while the stress distribution and the comprehensive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 of the conical spiral tube bundle are relatively bet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nar elastic tube bundle conical spiral tube bundle mode characteristics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