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强动载荷下钢筋混凝土结构计算模型简评 被引量:2
1
作者 高飞 王明洋 +2 位作者 张先锋 何勇 李猛深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65-376,共12页
针对侵彻、爆炸等强动载作用下混凝土类结构计算中涉及的状态方程、变形破坏弹塑性本构关系与强度准则等关键问题,根据混凝土多组分特征,简述考虑介质中孔隙压缩的状态模型及弹塑性变形破坏中动态损伤演化模型,并在计算实验方法的基础上... 针对侵彻、爆炸等强动载作用下混凝土类结构计算中涉及的状态方程、变形破坏弹塑性本构关系与强度准则等关键问题,根据混凝土多组分特征,简述考虑介质中孔隙压缩的状态模型及弹塑性变形破坏中动态损伤演化模型,并在计算实验方法的基础上,给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构模型 孔隙演化 钢筋混凝土 强动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动载作用下孔洞汇合对延性金属层裂损伤演化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凤国 周洪强 +3 位作者 胡晓棉 王裴 邵建立 冯其京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96-602,共7页
针对强动载作用下延性金属的层裂问题,在分析孔洞之间几何关联的基础上,定义了一个新的耦合损伤及孔洞几何信息的孔洞汇合判定方法,同时,基于能量守恒原理,解析了孔洞汇合对损伤快速增长影响的物理机理.通过分析数值计算结果和对比相关... 针对强动载作用下延性金属的层裂问题,在分析孔洞之间几何关联的基础上,定义了一个新的耦合损伤及孔洞几何信息的孔洞汇合判定方法,同时,基于能量守恒原理,解析了孔洞汇合对损伤快速增长影响的物理机理.通过分析数值计算结果和对比相关文献的实验可知:孔洞汇合后不仅引起损伤增长,而且导致了损伤材料内部微孔洞数目的减少、孔洞平均尺寸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力学 层裂 强动载 延性金属 孔洞汇合 损伤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动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面力效应的增量解法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力 方秦 郭志昆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35-740,共6页
为了研究强动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面力效应问题,在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面力效应的增量方法静力分析模型基础上考虑了材料的平均应变速率效应,通过等效单自由度体系建立了能够分析动载作用下考虑面力效应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动力响应的... 为了研究强动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面力效应问题,在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面力效应的增量方法静力分析模型基础上考虑了材料的平均应变速率效应,通过等效单自由度体系建立了能够分析动载作用下考虑面力效应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动力响应的增量理论分析方法,并编制了相关的计算程序。将理论计算结果与相关试验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计算出的结果与试验数据吻合较好,面力效应可以大幅提高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动抗力,计算和设计中不应被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结构 强动载 面力效应 钢筋混凝土 梁板结构 结构抗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层强动载造缝技术研究及存在问题分析
4
作者 贺慧 赵聪 +1 位作者 陈德春 庞伟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09年第2期94-97,共4页
针对我国石油工业后备储量紧张、探明的未动用石油地质储量中大部分为低渗透油田储量等问题,调研了各种油层强动载造缝技术的基本原理、作用机理、设计理论与方法、室内实验研究、现场试验及应用状况,分析了各种技术的适用条件、应用效... 针对我国石油工业后备储量紧张、探明的未动用石油地质储量中大部分为低渗透油田储量等问题,调研了各种油层强动载造缝技术的基本原理、作用机理、设计理论与方法、室内实验研究、现场试验及应用状况,分析了各种技术的适用条件、应用效果、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层 强动载 造缝技术 增产增注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爆破扰动高应力巷道围岩力学响应特征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常聚才 齐潮 +4 位作者 殷志强 史文豹 吴博文 王拓 高翔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3,共13页
为研究深井厚硬顶板采场巷道围岩在高静载和强动载耦合作用下的力学响应,基于相似模拟试验分析原岩应力、采动应力及爆破扰动三阶段的巷道围岩应力场与位移场,结合光纤环向应变场研究巷道围岩破坏特征,探索爆破扰动应力波在不同煤岩体... 为研究深井厚硬顶板采场巷道围岩在高静载和强动载耦合作用下的力学响应,基于相似模拟试验分析原岩应力、采动应力及爆破扰动三阶段的巷道围岩应力场与位移场,结合光纤环向应变场研究巷道围岩破坏特征,探索爆破扰动应力波在不同煤岩体中的传播规律及巷道动力响应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巷道开挖后顶底板卸压明显,两帮产生应力集中区,采动应力阶段应力集中区范围增加50%,爆破后顶板围岩沿垮落角大范围卸压,应力沿巷道左肩窝逆时针逐渐增大;浅部巷道围岩呈现向自由面膨胀–变形,受巷道肩窝处剪切滑移错动影响,锚杆、锚索支护场产生相反的位移量,应力波扰动后,巷道左帮产生拉伸裂纹并与锚杆支护场连成宏观裂纹,裂纹发育高度大于锚杆支护场高度;巷道围岩顶底板呈现明显的张拉破坏特征,左右肩角呈现张拉及剪切复合破坏形式;应力波由小阻抗介质进入大阻抗介质的衰减速度最快,在同种介质中衰减速度次之,由大阻抗介质进入小阻抗介质中应力波峰值反而增大,应力波峰值强度衰减后仍大于巷道顶板极限抗拉强度,导致巷道围岩大变形失稳并产生一定程度的动力响应。基于应力波连续穿过层状岩体理论模型,结合动静载叠加理论,可优化爆破参数从而实现减冲抗冲主被动联合支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静载 强动载 巷道围岩 爆破扰动 高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HT方法的爆炸应变波时频分析 被引量:15
6
作者 杨仁树 高祥涛 +1 位作者 车玉龙 解北京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7-21,共5页
为探究固体介质中爆炸应变波信号特征,采用Hilbert-Huang Transform(HHT)方法对爆炸应变波信号进行时频分析;讨论爆炸应变波信号EMD分解及时频能分布特征,并将HHT分析结果与Short Time Fourier Transform(STFT)对比;通过分析爆炸波在空... 为探究固体介质中爆炸应变波信号特征,采用Hilbert-Huang Transform(HHT)方法对爆炸应变波信号进行时频分析;讨论爆炸应变波信号EMD分解及时频能分布特征,并将HHT分析结果与Short Time Fourier Transform(STFT)对比;通过分析爆炸波在空气、岩石介质中传播的数值模拟结果与爆炸应变波在有机玻璃中传播的动光弹实验结果,探讨爆炸波信号多频率作用特征。结果表明,爆源近中区爆炸应变波主频率在几百千赫兹到几兆赫兹范围内;HHT方法明显表现出爆炸应变波传播的细节特征;固体介质中爆炸应变波信号波形为由不同频率波动共同作用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力学 爆炸应变波 时频分析 HHT 强动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埋煤层采场围岩力链演化规律及工程应用 被引量:16
7
作者 谢广祥 范浩 王磊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945-2952,共8页
浅埋煤层回采过程中,矿山压力显现剧烈,压架事故时有发生。针对回采过程中易突发剧烈的矿压现象,系统研究了煤层围岩力学特征及支护结构的受力状态。首先采用颗粒元计算软件模拟分析采场围岩力链演化特征,随后分别建立了覆岩强力链拱失... 浅埋煤层回采过程中,矿山压力显现剧烈,压架事故时有发生。针对回采过程中易突发剧烈的矿压现象,系统研究了煤层围岩力学特征及支护结构的受力状态。首先采用颗粒元计算软件模拟分析采场围岩力链演化特征,随后分别建立了覆岩强力链拱失稳前、后力学模型,工作面支架受力模型,推导出强力链拱迹线方程,获得强力链拱在失稳前、后支架荷载的计算表达式,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现场实测对工作面支架荷载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煤层开挖前,煤岩体受力架构由力链网络组成,围岩的承载作用主要来自于强力链,广泛分布的弱力链仅对围岩起辅助承载作用;煤层开挖后,强力链集结成束形成力链拱,力链拱是承载采场上方煤岩体重量的主要力系,工作面支架仅承担位于强力链拱下方的煤岩体重量;且随工作面的推进,强力链拱不断调整,先后经历了“形成—扩展—稳定—破断”的动态演化过程。随强力链拱拱顶的不断发育,当其承担荷载超过自身强度极限后便会失稳破断,导致剧烈的矿压现象,工作面支架荷载大幅增加,强力链拱的失稳断裂是工作面产生强动载现象的本质原因。研究成果合理解释了浅埋煤层工作面突发的剧烈矿压现象,为煤层的安全高效开采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煤层 力链演化 支架受力 强动载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击地压矿井厚煤层沿空掘巷支护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19
8
作者 何杰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8-41,共4页
针对冲击地压矿井回采巷道普遍采用多级支护体系,支护效果差的现状,分析了围岩变形破坏机理,指出高应力、强动载荷和卸压、锚杆支护体系失效分别是冲击地压巷道围岩强烈变形的基础、特征和关键因素。结合试验巷道破坏特征及锚杆支护系... 针对冲击地压矿井回采巷道普遍采用多级支护体系,支护效果差的现状,分析了围岩变形破坏机理,指出高应力、强动载荷和卸压、锚杆支护体系失效分别是冲击地压巷道围岩强烈变形的基础、特征和关键因素。结合试验巷道破坏特征及锚杆支护系统失效分析结果,认为巷道维护的关键是减弱围岩性质劣化对锚杆支护体系的影响,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控制对策。依据研究结果,确定了新控制方案和参数,进行了井下工业试验,取得了良好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 强动载 卸压 围岩性质劣化 控制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埋厚硬顶板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及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王锐 刘前进 +4 位作者 程磊 丁维波 冯裕堂 张震 刘晓刚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7-52,共6页
针对榆神矿区曹家滩煤矿浅埋厚硬顶板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矿压显现强烈、强动载来压现象频发的问题,对工作面强矿压显现规律进行了研究总结。研究得出:工作面周期来压步距平均18.4m,来压持续距离平均11.5m,动载系数平均1.45,来压主要影响... 针对榆神矿区曹家滩煤矿浅埋厚硬顶板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矿压显现强烈、强动载来压现象频发的问题,对工作面强矿压显现规律进行了研究总结。研究得出:工作面周期来压步距平均18.4m,来压持续距离平均11.5m,动载系数平均1.45,来压主要影响35#—125#支架,具有来压动载强、来压持续时间长、来压区域性明显、周期性出现强矿压等特点,工作面平均每间隔135m出现一次大周期来压,大周期来压时一般出现连续性强来压,并伴随支架安全阀大范围长时间开启(安全阀开启比例50%以上)、支架活柱持续性快速下缩(支架最大下缩量超过2.0m)等现象。为减小坚硬顶板带来的强矿压威胁,采用井下定向水平长钻孔区域压裂技术对工作面坚硬顶板进行超前预裂。压裂后,工作面矿压显现强度明显减弱,未再发生顶板快速下沉的强矿压现象,顶板来压更加可控,支架工况得到明显改善,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对榆神矿区浅埋厚硬顶板工作面强矿压治理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煤层 厚硬顶板 特厚煤层 综放开采 矿压显现规律 强动载 区域压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 of fissure water on 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rock mass
10
作者 ZHANG Haibo ZHANG Wei +1 位作者 LV Lei FENG Yan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I CAS 2010年第6期846-849,共4页
In view of the effect of fissure water in fractured rock mass on the strength of rock mass in engineering projects, we pre-pared specimens of cement mortar to simulate saturated rock mass with continuous fractures of ... In view of the effect of fissure water in fractured rock mass on the strength of rock mass in engineering projects, we pre-pared specimens of cement mortar to simulate saturated rock mass with continuous fractures of different slope angles. By exerting static and dynamic loads on the specimens, the 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rock mass with fissure water under these loads can be analyzed. Our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static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saturated fractured rock mass is related to the slope angle. The lowest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fractured rock mass occurs when the slope angle is 45°, while the highest strength occurs when the specimen has no fractures. Fissure water can weaken the strength of rock mass. The softening coefficient does not vary with the slope angle and type of load. The hydrodynamic pressure of fractured rock mass gradually increases with an increase in dynamic load. For a 0° slope angle, the hydrodynamic pressure reaches its highest level. When the slope angle is 90°, the hydro-dynamic pressure is the lowe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actured rock mass SIMULATION fissure water SHPB hydrodynamic pressur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