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东湾南部东营组二段强制湖退沉积体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
1
作者 徐强 陈桂华 宋来明 《中国海上油气》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5-80,共6页
辽东湾南部东营组二段下部发育一套斜交前积结构地层,通过单井精细沉积作用分析和三维地震资料综合解释与分析,认为该套沉积是一套强制湖退沉积体,主要由于东营组二段沉积时期湖平面强烈下降形成。强制湖退沉积体在区域上可以识别出6期... 辽东湾南部东营组二段下部发育一套斜交前积结构地层,通过单井精细沉积作用分析和三维地震资料综合解释与分析,认为该套沉积是一套强制湖退沉积体,主要由于东营组二段沉积时期湖平面强烈下降形成。强制湖退沉积体在区域上可以识别出6期三角洲前积体依次前积叠覆,并发育一系列下切谷,在三角洲前缘部位还发育滑塌沉积,但三角洲顶积层不发育,这些特征与国内外典型强制海退沉积体的表现特征非常相似。采用正演模拟方法对强制湖退沉积作用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辽东湾南部东营组二段强制湖退沉积体的发现,有助于该地区东营组一段及东营组二段区域地层解释与对比,对于开拓该地区油气勘探思路和推动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具有一定的战略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湾南部 东营组二段 强制湖退沉积体 地质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相断陷湖盆强制湖退及沉积响应:以莱州湾凹陷沙三段为例 被引量:4
2
作者 秦祎 朱筱敏 +2 位作者 王彤 郭诚 谢爽慧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57-468,共12页
强制湖退体系域(FSST)是由相对湖平面下降驱动、发育于相同层序高位体系域之上及新层序低位体系域之下、在相对湖平面下降时期形成的、与油气勘探关系密切的一种退覆地层,与沉积物供给的变化无关。基于三维地震、钻井岩心和测录井资料,... 强制湖退体系域(FSST)是由相对湖平面下降驱动、发育于相同层序高位体系域之上及新层序低位体系域之下、在相对湖平面下降时期形成的、与油气勘探关系密切的一种退覆地层,与沉积物供给的变化无关。基于三维地震、钻井岩心和测录井资料,在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理论指导下,发现莱州湾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发育一套强制湖退体系域地层,垂向上可划分为3期,自下而上命名为P1、P2和P3,P1向湖盆中央终止于FSST底界面,P3顶部为显著不整合的层序界面。顺物源方向地震响应特征为缺失顶积层的低角度斜交前积反射,该反射自西向东推进到湖盆中央;在垂直物源方向的地震剖面上,可见下切谷地震响应。测井响应GR曲线呈漏斗状的复合体,表明沉积响应为上粗下细的反旋回。岩心及测井相分析结果表明,该FSST为一套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三角洲前缘伴生滑塌湖底扇沉积体。综合盆地区域构造演化、沉积物供给和气候变化等因素,认为该套沉积体系是气候相对干旱和绝对湖平面下降的共同产物。莱州湾凹陷沙三段FSST的发现对其沉积解释具有重要地质意义,对研究区进一步的油气勘探开发具有指导意义,也对研究陆相断陷湖盆FSST的形成与发现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学 强制湖退体系域 沉积体系 沙河街组 莱州湾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流一段强制湖退沉积体的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19
3
作者 裴健翔 董贵能 朱其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20-527,共8页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始新统流沙港组一段发育一套斜交前积结构地层。利用地质、测井和地震等资料,通过单井相、连井对比和地震相特征等沉积相的综合研究,证实这套地层为强制湖退沉积体。该强制湖退沉积体在单井相上具有自下而上沉积水...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始新统流沙港组一段发育一套斜交前积结构地层。利用地质、测井和地震等资料,通过单井相、连井对比和地震相特征等沉积相的综合研究,证实这套地层为强制湖退沉积体。该强制湖退沉积体在单井相上具有自下而上沉积水体明显变浅的特征,在连井对比中表现为多期三角洲纵向叠置横向有序迁移,而地震反射同相轴则表现出明显的斜交前积特征。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沉积基底局部构造抬升是流一段发生强制湖退的主控因素。这套强制湖退沉积体的发现不仅解决了涠西南凹陷涠三段和流一段区域地层划分与对比存在的分歧,同时在强制湖退沉积体系域内找到了浊积体、湖底扇和进积三角洲等多类型岩性圈闭,并发现了油气藏,拓展了凹陷找油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制湖退 沉积体 流沙港组 涠西南凹陷 北部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延安组层序地层格架与煤层形成 被引量:24
4
作者 王东东 邵龙义 +1 位作者 李智学 胡一鸿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726-1739,共14页
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延安组的煤层发育特征,首先建立延安组等时的层序地层格架,进而分析可容空间变化对煤层形成的控制作用。通过分析野外露头、钻孔、测井等资料,识别延安组中发育的关键层序地层界面,将延安组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层序由低... 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延安组的煤层发育特征,首先建立延安组等时的层序地层格架,进而分析可容空间变化对煤层形成的控制作用。通过分析野外露头、钻孔、测井等资料,识别延安组中发育的关键层序地层界面,将延安组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层序由低位正常湖退、湖侵、高位正常湖退和强迫湖退4个体系域组成,并建立了全盆地范围等时的层序地层格架。研究发现:在等时层序地层格架中,煤层主要发育在层序I、层序Ⅱ湖侵和高位正常湖退体系域的中、晚期和层序Ⅲ的湖侵体系域的晚期;在区域上,盆地北部地势较为平坦,发育中等厚度、区域稳定性较好的煤层,盆地南部发育稳定性较差的厚-巨厚煤层;从滨湖平原到三角洲平原再到河流泛滥平原,厚煤层从位于四级基准面上升半旋回的底部逐渐过渡到中上部。综上可知,不同沉积区可容空间增加速率与泥炭堆积速率达到平衡的位置不同,厚煤层主要发育在二者近似处于平衡状态的位置,并且发育随着沉积相带变化有规律地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学 强制湖退 可容空间 煤层发育 延安组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