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K_0固结软土的循环剪切特性及其流变模拟
被引量:
9
1
作者
王立忠
但汉波
李玲玲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946-1955,共10页
对原状温州黏土进行了三轴不排水循环剪切试验,系统分析了黏土在循环剪切过程中应变和孔压的累积特性以及加载频率的影响。考虑到天然黏土不等向固结历史的影响,试验土样在循环剪切前均先K0固结至原位应力状态。研究表明,对于K0固结软黏...
对原状温州黏土进行了三轴不排水循环剪切试验,系统分析了黏土在循环剪切过程中应变和孔压的累积特性以及加载频率的影响。考虑到天然黏土不等向固结历史的影响,试验土样在循环剪切前均先K0固结至原位应力状态。研究表明,对于K0固结软黏土,以剪应变累积曲线出现拐点作为循环破坏标准较为合适,此拐点对应的单幅破坏峰值剪应变εs,tp大小基本恒定为3%,与加载频率、循环偏应力幅值等因素无关;循环荷载幅值一定时,荷载持续时间t对黏土的循环剪切性状起控制作用,可综合反映加载频率和振次的影响。根据黏性不排水循环累积效应与静力蠕变过程的相似性,按静力蠕变等效的思路,采用建立的各向异性弹黏塑性本构模型对其进行模拟分析,并通过试验验证了此流变等效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0固结软土
循环剪切
加载频率
静力蠕变等效
弹黏塑性本构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隧道软弱围岩挤压大变形非线性流变力学特征及其锚固机制研究
被引量:
24
2
作者
孙钧
潘晓明
王勇
《隧道建设》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69-980,共12页
介绍围岩大变形的工程实例、隧道围岩挤压性大变形的定义及其工程特征。系统总结国际上隧道围岩挤压性大变形的3种预测方法,即:经验法、半经验半理论法和试验判定法。将Hoek(1999)对围岩挤压大变形的预测和判定方法(半经验半理论法)应...
介绍围岩大变形的工程实例、隧道围岩挤压性大变形的定义及其工程特征。系统总结国际上隧道围岩挤压性大变形的3种预测方法,即:经验法、半经验半理论法和试验判定法。将Hoek(1999)对围岩挤压大变形的预测和判定方法(半经验半理论法)应用于乌鞘岭隧道岭脊段F7断层带开挖施工中的围岩稳定性判别,并对这种预测方法进行了可靠性评价,认为有支护情况下比无支护情况下变形预测失效概率要小得多,也就是说毛洞围岩变形收敛率的大小更难以掌控。介绍作者团队对隧道围岩挤压性大变形问题按三维非线性流变的理论分析、相应专用软件的研制;并将理论研究计算成果与现场实测数据进行对比,结果按大变形三维问题的计算值比按小变形二维平面问题的计算值更接近工程实际;同时,指出了有待进一步深化研讨的若干问题。最后,提出了管控/约束隧道围岩大变形持续发展的锚固技术措施--一种新型大尺度让压锚杆/预应力长锚索,分析其机制和优势,介绍其构造类型,并提出下一步的研究思路。该方法已在几处工地不同程度地成功实施,取得了应有的经济效益和技术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软弱围岩
挤压大变形
预测
小变形二维非线性
黏
弹
塑性本
构
模型
大变形三维
弹黏塑性本构
模型
大尺度让压锚杆/预应力长锚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浅埋偏压隧道变形特征及施工方案优化
被引量:
5
3
作者
王智超
徐伟
+2 位作者
张学兵
沈明燕
旷杜敏
《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4-41,共8页
为研究隧道洞口浅埋偏压段的变形特征,采取现场隧道变形监测和围岩室内三轴率敏性试验相结合,建立隧道围岩的弹黏塑性本构模型.通过有限元软件ABAQUS的UMAT子程序开展了隧道变形三维弹黏塑性数值分析,探讨了隧道在三种开挖工法下的拱顶...
为研究隧道洞口浅埋偏压段的变形特征,采取现场隧道变形监测和围岩室内三轴率敏性试验相结合,建立隧道围岩的弹黏塑性本构模型.通过有限元软件ABAQUS的UMAT子程序开展了隧道变形三维弹黏塑性数值分析,探讨了隧道在三种开挖工法下的拱顶沉降、水平收敛位移、围岩最小主应力及围岩塑性区分布规律,以此确立合理有效的施工工法.研究结果表明:预留核心土法、三台阶法以及上下台阶法这三种施工工法引起的地表沉降,其深埋侧分别是浅埋侧的2.01,1.48,1.83倍,边墙两侧最小主应力则分别相差0.11,0.29,0.05 MPa,表明偏压隧道的应力场和位移场在开挖支护过程中呈现出不对称分布的特点;选出适宜的施工工法为上下台阶法,采用此工法可以使拱顶沉降及地表沉降减少11.7%~22.1%,而且在施工过程中支护结构受力最为合理,有利于偏压隧道的长期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偏压隧道
施工工法
现场监测
室内三轴试验
弹黏塑性本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K_0固结软土的循环剪切特性及其流变模拟
被引量:
9
1
作者
王立忠
但汉波
李玲玲
机构
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浙江省电力设计院
出处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946-1955,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779061)
文摘
对原状温州黏土进行了三轴不排水循环剪切试验,系统分析了黏土在循环剪切过程中应变和孔压的累积特性以及加载频率的影响。考虑到天然黏土不等向固结历史的影响,试验土样在循环剪切前均先K0固结至原位应力状态。研究表明,对于K0固结软黏土,以剪应变累积曲线出现拐点作为循环破坏标准较为合适,此拐点对应的单幅破坏峰值剪应变εs,tp大小基本恒定为3%,与加载频率、循环偏应力幅值等因素无关;循环荷载幅值一定时,荷载持续时间t对黏土的循环剪切性状起控制作用,可综合反映加载频率和振次的影响。根据黏性不排水循环累积效应与静力蠕变过程的相似性,按静力蠕变等效的思路,采用建立的各向异性弹黏塑性本构模型对其进行模拟分析,并通过试验验证了此流变等效方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
K0固结软土
循环剪切
加载频率
静力蠕变等效
弹黏塑性本构
模型
Keywords
K0-consolidated clay
cyclic shearing
loading frequency
equivalent static creep
elastic visco-plastic model
分类号
TU447 [建筑科学—岩土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隧道软弱围岩挤压大变形非线性流变力学特征及其锚固机制研究
被引量:
24
2
作者
孙钧
潘晓明
王勇
机构
同济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
杭州图强材料公司丰强工程研究院
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出处
《隧道建设》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69-980,共12页
文摘
介绍围岩大变形的工程实例、隧道围岩挤压性大变形的定义及其工程特征。系统总结国际上隧道围岩挤压性大变形的3种预测方法,即:经验法、半经验半理论法和试验判定法。将Hoek(1999)对围岩挤压大变形的预测和判定方法(半经验半理论法)应用于乌鞘岭隧道岭脊段F7断层带开挖施工中的围岩稳定性判别,并对这种预测方法进行了可靠性评价,认为有支护情况下比无支护情况下变形预测失效概率要小得多,也就是说毛洞围岩变形收敛率的大小更难以掌控。介绍作者团队对隧道围岩挤压性大变形问题按三维非线性流变的理论分析、相应专用软件的研制;并将理论研究计算成果与现场实测数据进行对比,结果按大变形三维问题的计算值比按小变形二维平面问题的计算值更接近工程实际;同时,指出了有待进一步深化研讨的若干问题。最后,提出了管控/约束隧道围岩大变形持续发展的锚固技术措施--一种新型大尺度让压锚杆/预应力长锚索,分析其机制和优势,介绍其构造类型,并提出下一步的研究思路。该方法已在几处工地不同程度地成功实施,取得了应有的经济效益和技术成果。
关键词
隧道
软弱围岩
挤压大变形
预测
小变形二维非线性
黏
弹
塑性本
构
模型
大变形三维
弹黏塑性本构
模型
大尺度让压锚杆/预应力长锚索
Keywords
tunnel
soft surrounding rock
squeezing
huge deformation
prediction
small deformation 2-D non-linear cohesive-elastic-plastic constitutive model
huge-deformation 3-D elastic-cohesive-plastic constitutive model
large-scale yielding rock bolt / prestressed anchor cable
分类号
U455 [建筑科学—桥梁与隧道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浅埋偏压隧道变形特征及施工方案优化
被引量:
5
3
作者
王智超
徐伟
张学兵
沈明燕
旷杜敏
机构
湘潭大学岩土力学与工程安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培育)
湖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出处
《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4-41,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308485)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JJ4006
2016JJ2133)
文摘
为研究隧道洞口浅埋偏压段的变形特征,采取现场隧道变形监测和围岩室内三轴率敏性试验相结合,建立隧道围岩的弹黏塑性本构模型.通过有限元软件ABAQUS的UMAT子程序开展了隧道变形三维弹黏塑性数值分析,探讨了隧道在三种开挖工法下的拱顶沉降、水平收敛位移、围岩最小主应力及围岩塑性区分布规律,以此确立合理有效的施工工法.研究结果表明:预留核心土法、三台阶法以及上下台阶法这三种施工工法引起的地表沉降,其深埋侧分别是浅埋侧的2.01,1.48,1.83倍,边墙两侧最小主应力则分别相差0.11,0.29,0.05 MPa,表明偏压隧道的应力场和位移场在开挖支护过程中呈现出不对称分布的特点;选出适宜的施工工法为上下台阶法,采用此工法可以使拱顶沉降及地表沉降减少11.7%~22.1%,而且在施工过程中支护结构受力最为合理,有利于偏压隧道的长期稳定.
关键词
浅埋偏压隧道
施工工法
现场监测
室内三轴试验
弹黏塑性本构
Keywords
shal low unsymmetrical loading tunnel
const ruction method
field moni tor ing
indoor triaxial tests
elast ic-viscoplast ic constitutive
分类号
U455 [建筑科学—桥梁与隧道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K_0固结软土的循环剪切特性及其流变模拟
王立忠
但汉波
李玲玲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隧道软弱围岩挤压大变形非线性流变力学特征及其锚固机制研究
孙钧
潘晓明
王勇
《隧道建设》
北大核心
2015
2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浅埋偏压隧道变形特征及施工方案优化
王智超
徐伟
张学兵
沈明燕
旷杜敏
《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17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