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级固体运载火箭总体/弹道/轨道一体化设计与优化 被引量:8
1
作者 肖飞 向敏 张为华 《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9-23,42,共6页
针对小型多级固体运载火箭,设计了合理的飞行轨迹,并综合分析弹道设计、轨道设计和总体特性相互作用,建立了总体/弹道/轨道一体化优化设计数学模型。应用自适应模拟退火法、虎克直接搜索法、多岛遗传算法、逐次近似法和有向启发式搜索法... 针对小型多级固体运载火箭,设计了合理的飞行轨迹,并综合分析弹道设计、轨道设计和总体特性相互作用,建立了总体/弹道/轨道一体化优化设计数学模型。应用自适应模拟退火法、虎克直接搜索法、多岛遗传算法、逐次近似法和有向启发式搜索法,针对300 km LEO轨道进行了多级固体运载火箭总体/弹道/轨道一体化优化,并比较了5种算法优化结果。计算表明:所建立的一体化优化设计模型是合理的;总体参数优化结合轨迹优化最大程度地挖掘了运载火箭整体设计性能,并且优化设计效果明显,优化所得变轨消耗推进剂质量比原方案减轻了12%。该模型和软件也可推广应用到其它固体火箭的方案论证和初步设计过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道 轨道 一体化优化 多级固体运载火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飞行器弹道/轨道一体化快速设计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洁刚 浦甲伦 +1 位作者 李源 王铭泽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923-2929,共7页
为了提高空间飞行器的快速入轨能力,满足空间飞行器弹道/轨道设计工作的快速、精确、可靠要求,对空间飞行器弹道/轨道一体化快速设计方法进行了研究。首先,对空间飞行器进行动力学建模,分析弹道/轨道一体化设计需要满足的过程约束和终... 为了提高空间飞行器的快速入轨能力,满足空间飞行器弹道/轨道设计工作的快速、精确、可靠要求,对空间飞行器弹道/轨道一体化快速设计方法进行了研究。首先,对空间飞行器进行动力学建模,分析弹道/轨道一体化设计需要满足的过程约束和终端约束,给出空间飞行器的飞行时序;为保证求解效率,针对传统的弹道设计数值求解算法进行了创新改进,综合应用改进牛顿迭代法、Broyden秩1方法和最速下降方法,保证算法在初值不准的条件下仍能快速收敛;最后,研究了一种新的内外多层次求解策略,同时将弹道段和轨道段分轮进行一体化设计,进一步提高了算法的可靠性。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所研究的空间飞行器弹道/轨道一体化快速设计方法可在30s内实现弹道/轨道设计,设计精度为0.5m。该设计算法可靠、快速、精确,可应用于空间飞行器的快速入轨设计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道/轨道一体化设计 空间飞行器 数值方法 多层次迭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砟轨道铁路简支+刚构布置梁桥抗震设计
3
作者 刘尊稳 李欣婧 +3 位作者 陈兴冲 韩国庆 韩峰 李媛 《铁道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3-49,共7页
研究目的:我国西部地区高速铁路桥梁设计较多采用双块式无砟轨道简支+刚构布置梁桥,针对该类桥梁结构的抗震设计问题,分别建立传统计算模型、考虑轨道系统约束和同时考虑钢轨约束的线桥一体化模型共三种模型,同时针对不同沟谷区域调整... 研究目的:我国西部地区高速铁路桥梁设计较多采用双块式无砟轨道简支+刚构布置梁桥,针对该类桥梁结构的抗震设计问题,分别建立传统计算模型、考虑轨道系统约束和同时考虑钢轨约束的线桥一体化模型共三种模型,同时针对不同沟谷区域调整刚构桥联数和墩高,运用反应谱法研究各结构体系的地震响应规律。研究结论:(1)轨道系统及两端钢轨的约束作用均减小了引桥桥墩的地震响应,但主桥上轨道系统的存在会增大刚构边墩的墩底弯矩,钢轨的约束作用影响则较小;(2)在线桥一体化模型中,随着刚构桥联数的增加,刚构墩的耗能能力会加强,但随着墩高增加,主要耗能构件会转为刚构边墩;(3)轨道系统的存在能抑制全桥的墩顶位移,但随着刚构桥联数的增加,抑制作用会减弱;(4)主跨刚构为一联、三联时,轨道应力分别呈“V”“U”字形分布,应力峰值位于刚构边墩梁缝处,建议在该处进行特殊设计以应对应力集中;(5)本研究成果可为我国西部地区高铁桥梁的抗震设计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地区高速铁路桥梁 双块式无砟轨道 简支+刚构布置梁桥 线桥一体化模型 抗震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快速响应航天器轨道/弹道一体化规划 被引量:6
4
作者 黄文博 张强 +1 位作者 肖飞 张为华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16,共6页
以空间应急响应任务为背景,采用轨道/弹道一体化规划设计方法,实现空间快速响应航天器全程飞行轨迹规划。在分析弹道设计参数对轨道参数影响性的基础上,将弹道规划分为程序角参数设计和发射诸元参数设计,采用改进的粒子群算法和牛顿迭... 以空间应急响应任务为背景,采用轨道/弹道一体化规划设计方法,实现空间快速响应航天器全程飞行轨迹规划。在分析弹道设计参数对轨道参数影响性的基础上,将弹道规划分为程序角参数设计和发射诸元参数设计,采用改进的粒子群算法和牛顿迭代法进行混合优化求解。算例表明,使用混合优化求解方法收敛速度快,迭代次数少,易于工程实现,能满足一体化任务规划的快速性要求,可为空间快速响应航天器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快速响应 轨道规划 弹道规划 混合优化 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地轨道运载火箭轨迹/总体参数一体化优化设计 被引量:4
5
作者 罗亚中 唐国金 +1 位作者 梁彦刚 周黎妮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6-21,共6页
在运载火箭概念设计阶段 ,总体参数的确定结合轨迹优化设计能最大程度地提高设计性能。从工程实际要求出发 ,建立了运载火箭轨迹 /总体参数一体化优化设计数学模型。确定了近地轨道的发射轨道优化设计方法 ,采用多重参数化法将轨迹最优... 在运载火箭概念设计阶段 ,总体参数的确定结合轨迹优化设计能最大程度地提高设计性能。从工程实际要求出发 ,建立了运载火箭轨迹 /总体参数一体化优化设计数学模型。确定了近地轨道的发射轨道优化设计方法 ,采用多重参数化法将轨迹最优控制问题转化为参数优化问题。针对一体化设计问题的求解要求提出了相应的组合优化算法。结果表明 ,经过一体化优化设计 ,衡量运载火箭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起飞总质量减少了约3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载火箭 优化设计 一体化设计 计算机仿真 运行轨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球静止轨道遥感相机一体化设计 被引量:9
6
作者 王跃 李世其 +2 位作者 张锦龙 高有道 刘川 《航天返回与遥感》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0-48,共9页
文章针对地球静止轨道遥感器设计需求,运用光机热集成设计的方法对相机进行了一体化设计。通过复合支撑方法实现了大口径Si C主镜的高稳定性支撑,保证了反射镜面形的稳定性;相机主体结构在兼顾双通道集成支撑与装调基础上,通过优化设计... 文章针对地球静止轨道遥感器设计需求,运用光机热集成设计的方法对相机进行了一体化设计。通过复合支撑方法实现了大口径Si C主镜的高稳定性支撑,保证了反射镜面形的稳定性;相机主体结构在兼顾双通道集成支撑与装调基础上,通过优化设计,保证了相机结构的高刚度、高稳定性;相机的隔振系统针对卫星基频进行了解耦设计,保证相机镜头的安全性;相机遮光罩通过结构及热控一体化设计,有效降低了热控功耗;相机整机力学试验及真空热试验的MTF测试结果表明,相机主体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静止轨道 一体化设计 遥感相机 红外 “高分四号”卫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算法在载人飞船返回轨道一体化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吴美平 胡小平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99-104,共6页
载人飞船返回再入轨道设计的主要任务是确定出标准返回轨道和再入制导规律。遗传算法具有全局寻优的特点 ,适合于工程设计的要求。文章探讨采用遗传算法实现飞船返回轨道的一体化设计 。
关键词 载人飞船 返回轨道 遗传算法 一体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火箭内外弹道一体化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雷建长 杨毅 +2 位作者 徐维乐 马梦颖 朱浩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3-17,共5页
传统固体火箭总体-动力分立设计模式未充分考虑总体动力耦合关系,发动机设计模型中对飞行弹道的影响因素缺乏考虑。内外弹道一体化设计方法基于内外弹道耦合模型,开展内外弹道联合设计,通过研究内外弹道耦合机理,形成考虑飞行过载影响... 传统固体火箭总体-动力分立设计模式未充分考虑总体动力耦合关系,发动机设计模型中对飞行弹道的影响因素缺乏考虑。内外弹道一体化设计方法基于内外弹道耦合模型,开展内外弹道联合设计,通过研究内外弹道耦合机理,形成考虑飞行过载影响的喷管烧蚀耦合模型、推进剂燃速耦合模型。通过在弹道计算中引入耦合模型,实现发动机内弹道精细化预示。结果表明,采用内外弹道耦合设计方法,可以有效提升内外弹道仿真预示精度,提高固体火箭总体-动力精细化设计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化设计 内外弹道一体化 内外弹道耦合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轨道交通站点地区地下空间一体化规划设计——以广州市嘉禾望岗地区为例 被引量:14
9
作者 王永祥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z2期-,共4页
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并且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地区地下空间建设逐渐趋向集约化与立体化,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对于未来城市发展具有很强的推动作用。但近年来我国的轨道交通建设也存... 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并且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地区地下空间建设逐渐趋向集约化与立体化,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对于未来城市发展具有很强的推动作用。但近年来我国的轨道交通建设也存在一些问题,使得多数站点地区的地下空间开发并不合理,且利用率不高。基于此,文章通过探讨轨道交通建设对于城市发展的作用,阐述轨道交通站点地区地下空间一体化开发的重要性,并以广州市嘉禾望岗地区为例,探讨轨道交通建设中地下空间规划设计思路与策略,以期能为同类规划提供参考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地下空间 一体化 规划设计 广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桥轨一体化无砟轨道设计技术 被引量:1
10
作者 孙立 《中国铁路》 2022年第8期16-21,共6页
相比桥梁及隧道,桥上无砟轨道设计更加复杂,且桥梁与轨道专业间接口更多,由设计接口、施工误差导致的问题偶有发生。为加强桥梁与轨道专业间协同设计,提出2种高速铁路桥轨一体化无砟轨道设计方案,在此基础上,建立桥轨一体化无砟轨道精... 相比桥梁及隧道,桥上无砟轨道设计更加复杂,且桥梁与轨道专业间接口更多,由设计接口、施工误差导致的问题偶有发生。为加强桥梁与轨道专业间协同设计,提出2种高速铁路桥轨一体化无砟轨道设计方案,在此基础上,建立桥轨一体化无砟轨道精细化三维实体模型,对2种方案无砟轨道的受力特性及适应性进行研究。最后,对现阶段桥轨一体化无砟轨道仍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探讨,相关设计理念可为高速铁路无砟轨道设计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桥梁 无砟轨道 一体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一体化设计理念的深圳大运综合交通枢纽地面附属建筑整合策略 被引量:2
11
作者 马宁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1-114,共4页
[目的]城市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地面附属建筑数量众多且分散,因受地面条件限制,部分地面附属建筑与周边环境极不协调。因此在城市综合交通枢纽设计中,需重点研究地面附属建筑整合、消隐及与环境协调融合策略。[方法]以深圳大运综合交通枢... [目的]城市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地面附属建筑数量众多且分散,因受地面条件限制,部分地面附属建筑与周边环境极不协调。因此在城市综合交通枢纽设计中,需重点研究地面附属建筑整合、消隐及与环境协调融合策略。[方法]以深圳大运综合交通枢纽工程为例,基于一体化设计理念,从规划、功能、景观层面综合考虑,探讨了轨道交通枢纽类地面附属建筑的整合及消隐策略。[结果及结论]在深圳大运综合交通枢纽项目设计中,针对地面附属建筑,提出了整合、消隐、融入的设计思路。具体策略为设置下沉广场、地上与地下附属建筑结合、与周边建筑合建、通过景观设计融入城市环境等。通过功能空间整合和景观规划,营造出了人员流线畅通便捷、城市立面整洁有序的枢纽地面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综合交通枢纽 地面附属建筑 一体化设计 整合 消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轨道遥感相机光机热一体化分析及优化设计 被引量:6
12
作者 刘朋朋 靳利锋 +1 位作者 赵慧 李妥妥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14-621,共8页
低轨道卫星热环境复杂恶劣,对遥感相机光机结构的热性能提出了严格要求。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在轨温度场的光、机、热一体化仿真分析方法,以某低轨道卫星相机为例,分别采用Thermal Desktop、MSC Patran/Nastran、Code V构建热分析模型、... 低轨道卫星热环境复杂恶劣,对遥感相机光机结构的热性能提出了严格要求。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在轨温度场的光、机、热一体化仿真分析方法,以某低轨道卫星相机为例,分别采用Thermal Desktop、MSC Patran/Nastran、Code V构建热分析模型、结构有限元分析模型、光学分析模型,分析得出了相机单次成像时间内最极端工况下各反射镜的平移、倾斜及镜间距变化量等结构变形特性,计算了光学系统MTF的变化,并剖析了系统传函的主要影响因素。然后从主承力结构的结构参数出发进行了优化设计,优化结果表明主承力结构线胀系数在(5~5.5)×10^(-6)时系统热特性最优,系统传函满足指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 光机结构 无热化设计 光机热一体化分析 MT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轨道交通公共空间环境的一体化设计与探讨 被引量:10
13
作者 郭立明 崔冬晖 +3 位作者 李亚铁 吕斌 冯小敏 沈喆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7-42,49,共7页
通过分析轨道交通公共空间环境的'一体化'设计方法,按类别将建筑结构与公共空间、公共艺术与室内设计、功能设备与商业系统进行集成整合,形成三类标准集成模块。在满足运营功能及人性化的基础上,针对北京房山线阎富路车站'... 通过分析轨道交通公共空间环境的'一体化'设计方法,按类别将建筑结构与公共空间、公共艺术与室内设计、功能设备与商业系统进行集成整合,形成三类标准集成模块。在满足运营功能及人性化的基础上,针对北京房山线阎富路车站'一体化'设计流程,对三类模块进行系统化研究,最终以文化为内容、公共艺术为表现、轨道交通空间为载体,将城市文化精髓视觉形象化,为轨道交通公共空间环境'一体化'设计提供新思路、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公共空间环境 一体化设计 人性化 集成模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市轨道交通设计的一体化规划 被引量:2
14
作者 苏丽君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0-21,43,共3页
发展轨道交通已成为大、中城市交通发展的目标,而交通一体化规划的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在城市交通中作用的发挥。结合深圳市的情况,论述了城市轨道交通设计中的交通一体化规划问题。
关键词 深圳市 城市交通 交通一体化规划 轨道交通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钢弹簧浮置板设计施工一体化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刘加华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71-75,共5页
针对钢弹簧浮置板提出了"标准化设计、工厂化预制、机械化施工、智能化监测"的总体建设思路,把原来的平基底设计方案改为旋转基底设计方案。提出"预制龙骨整体拼装、预制短板节段拼装和预制短板现场联接"3个施工方... 针对钢弹簧浮置板提出了"标准化设计、工厂化预制、机械化施工、智能化监测"的总体建设思路,把原来的平基底设计方案改为旋转基底设计方案。提出"预制龙骨整体拼装、预制短板节段拼装和预制短板现场联接"3个施工方案,并对前2个施工方案展开了应用研究。所提方案基本满足功能需求并已投入工程应用,经济社会效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结构 钢弹簧浮置板 设计施工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临近空间飞行器全程弹道一体化设计与优化 被引量:8
16
作者 洪蓓 熊伟 +2 位作者 张艳玲 胡钰 蒋鲁佳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1-65,共5页
在传统的弹道分段优化设计基础上,针对国外某临近空间飞行器,提出一种全程弹道一体化设计与优化方法。建立包含助推段、变轨段、滑翔段与下压段的复杂多阶段多约束全程弹道优化模型,采用Guass伪谱法进行参数离散,基于遗传算法与序列二... 在传统的弹道分段优化设计基础上,针对国外某临近空间飞行器,提出一种全程弹道一体化设计与优化方法。建立包含助推段、变轨段、滑翔段与下压段的复杂多阶段多约束全程弹道优化模型,采用Guass伪谱法进行参数离散,基于遗传算法与序列二次规划法组成的复合优化算法,实现了全程弹道优化仿真计算。仿真结果验证了多阶段多约束优化模型处理方法的可行性,检验了全程弹道一体化设计与优化算法的有效性,为解决各类弹道优化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求解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近空间飞行器 多阶段 多约束 一体化设计 弹道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轨道交通站点公交一体化衔接规划设计实例 被引量:9
17
作者 林太志 陈罡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32-37,共6页
在“直连直通”成为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方向和重要主题这一趋势下,广州提出建设“枢纽型网络城市”的目标,并计划于2035年建成全球交通枢纽。在此背景下,为提升公共交通换乘效率,引导居民绿色出行,文章以轨道交通站点公交一体... 在“直连直通”成为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方向和重要主题这一趋势下,广州提出建设“枢纽型网络城市”的目标,并计划于2035年建成全球交通枢纽。在此背景下,为提升公共交通换乘效率,引导居民绿色出行,文章以轨道交通站点公交一体化衔接为切入点,结合公交一体化衔接的要求,对交通衔接设施的规划要素进行深入研究,并结合广州嘉禾望岗站进行实例分析,探索公交一体化衔接在规划设计中的可行性,为其他城市公交一体化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连直通 轨道交通站点 公交一体化 规划设计 广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车站主体与公路桥共建设计及附属工程一体化设计方案研究——以北京轨道交通房北线四环路站为例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朴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5-130,共6页
地铁车站建筑设计需考虑规划条件、市政道路条件、地下管线资料及周边环境条件等因素,从可实施性、功能性、经济性等方面进行系统比选来确定最优方案。随着城市发展对地铁车站建筑设计要求的提高,车站建筑设计与城市发展的融合性越来越... 地铁车站建筑设计需考虑规划条件、市政道路条件、地下管线资料及周边环境条件等因素,从可实施性、功能性、经济性等方面进行系统比选来确定最优方案。随着城市发展对地铁车站建筑设计要求的提高,车站建筑设计与城市发展的融合性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传统的设计方法过多考虑了控制因素,限制了车站建筑的主动性和灵活性。以北京轨道交通房山线北延工程四环路站为例,在充分结合周边控制因素及规划条件的前提下,提出车站与桥梁共建及附属一体化设计思路。结果表明:(1)地铁车站主体与规划公路桥在竖向可实现共建设计,平面上实现共路由;(2)不同建设时序情况下,将地块分段实施,可实现车站附属与地块深度一体化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桥 轨道交通 地下车站 建筑设计 一体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站点周边一体化城市设计探讨--以北京M15号线顺义段沿线站点周边城市设计为例 被引量:5
19
作者 颜韬 任亮平 高宏宇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42-45,共4页
城市轨道站点周边区域作为城市建设的热点、公共活动的焦点,成为支撑现代城市运转的关键节点,其规划设计需整合土地、交通和空间等要素,以"一体化设计"思想贯穿始终。研究以北京M15号线顺义段沿线站点周边城市设计为例,分析... 城市轨道站点周边区域作为城市建设的热点、公共活动的焦点,成为支撑现代城市运转的关键节点,其规划设计需整合土地、交通和空间等要素,以"一体化设计"思想贯穿始终。研究以北京M15号线顺义段沿线站点周边城市设计为例,分析顺义站现状问题及进行一体化设计的前提条件,从换乘系统一体化、城市空间立体化及城市功能复合化三方面进行一体化城市设计,并提出相应的实施控制,包括图则控制和扩初设计,实现顺义站周边区域土地利用集约化,充分发挥交通运输价值与城市空间价值的综合效益,推动顺义站点周边区域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站点 城市设计 一体化设计 北京M15号线 顺义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OD一体化设计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基地总图方案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严飞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9-145,共7页
结合TOD一体化设计理念,分别从车辆基地接轨方式和总图布置方案出发,进行了基于TOD一体化设计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基地总图方案研究。通过对5种不同接轨方式对比分析得出:车辆基地平行正线接轨均有利于一体化开发,位于中部贯通式布置形... 结合TOD一体化设计理念,分别从车辆基地接轨方式和总图布置方案出发,进行了基于TOD一体化设计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基地总图方案研究。通过对5种不同接轨方式对比分析得出:车辆基地平行正线接轨均有利于一体化开发,位于中部贯通式布置形式投资略高于其他方案,但对车辆基地工艺性能和一体化开发均较为有利。对车辆基地总图布置方案进行分析得出:上盖开发价值大的建构筑物应邻近站点设置,以充分利用站点辐射影响范围,上盖开发价值小的建构筑物及试车线应远离站点设置,咽喉区应规则整齐,不宜上盖开发的单体应远离一体化开发区并设置于盖板边缘。不同车辆基地总图方案,可根据选址边界条件、线站位方案等结合上述原则进行调整和布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车辆基地 总图布置 TOD 一体化设计 接轨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