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微吸管技术在动脉力学性质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
1
1
作者
王小泉
虞启琏
+2 位作者
马建英
史弘道
周运琴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72-80,共9页
动脉力学性质的研究对于动脉正常生理特性的分析和病理状态下性状改变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以往的研究多采用以液体或气体给动脉加压或轴向拉伸等手段,揭示了动脉轴向、周向和径向的力学特性。在本文中,我们用微吸管给动脉施加负压使...
动脉力学性质的研究对于动脉正常生理特性的分析和病理状态下性状改变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以往的研究多采用以液体或气体给动脉加压或轴向拉伸等手段,揭示了动脉轴向、周向和径向的力学特性。在本文中,我们用微吸管给动脉施加负压使之变形的技术对动脉的弹性面积压缩性质进行了研究。以兔的胸主动脉为样本进行的实验表明动脉的表面积在微吸管负压作用下的变化与所加负压值可由指数关系P=K(eca-1)来拟合,其中K值反映了动脉壁的弹性面积压缩能力,称为弹性面积压缩模量,实验结果表明其正常值在5~17kPa之间,而病态(动脉粥样硬化)下在3~10kPa之间。实验证明了微吸管技术用于动脉力学实验的可行性,为在体血管力学性质的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吸管技术
动脉
弹性面积压缩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微吸管技术在动脉力学性质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
1
1
作者
王小泉
虞启琏
马建英
史弘道
周运琴
机构
天津大学
天津医药科学研究所
出处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72-80,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文摘
动脉力学性质的研究对于动脉正常生理特性的分析和病理状态下性状改变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以往的研究多采用以液体或气体给动脉加压或轴向拉伸等手段,揭示了动脉轴向、周向和径向的力学特性。在本文中,我们用微吸管给动脉施加负压使之变形的技术对动脉的弹性面积压缩性质进行了研究。以兔的胸主动脉为样本进行的实验表明动脉的表面积在微吸管负压作用下的变化与所加负压值可由指数关系P=K(eca-1)来拟合,其中K值反映了动脉壁的弹性面积压缩能力,称为弹性面积压缩模量,实验结果表明其正常值在5~17kPa之间,而病态(动脉粥样硬化)下在3~10kPa之间。实验证明了微吸管技术用于动脉力学实验的可行性,为在体血管力学性质的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技术手段。
关键词
微吸管技术
动脉
弹性面积压缩
动脉粥样硬化
Keywords
Micropipette technique
Aorta
Elastic area compressibility
Arteriosclerosis
分类号
R331.11 [医药卫生—人体生理学]
R543.502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微吸管技术在动脉力学性质研究中的应用
王小泉
虞启琏
马建英
史弘道
周运琴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