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由空间大地测量得到的太平洋板块现今构造运动与板内形变应变场 被引量:54
1
作者 李延兴 张静华 +5 位作者 何建坤 李金岭 李智 郭良迁 张中伏 杜雪松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37-447,共11页
推导了板块的弹性运动方程.根据太平洋板块(PCFC)上空间大地测量的观测结果,建立了PcFC的弹性运动模型,该模型与板块实际运动状态的符合程度明显地优于刚体运动模型.研究表明:PCFC现今旋转的角速度比过去3Ma的平均值大0.0370/M... 推导了板块的弹性运动方程.根据太平洋板块(PCFC)上空间大地测量的观测结果,建立了PcFC的弹性运动模型,该模型与板块实际运动状态的符合程度明显地优于刚体运动模型.研究表明:PCFC现今旋转的角速度比过去3Ma的平均值大0.0370/Ma;在PcFC内部存在明显的水平形变,在15°s以北和204.5°E以西地区存在一致的向西形变,北西与南西方向的形变速率分别为0.8~3.5mm/a与1.0~3.4mm/a;在板块的东南区存在一致的向东形变,北东与南东方向的形变速率分别为1.5~1.8mm/a与2.8~9.1mm/a.PCFC内部水平应变场的空间变化是有规律的,在PCFC的西北部,主压应变轴为NW—SE方向,主压应变率大于主张应变率;在PCFC的东南部,主压应变轴为NE—SW方向,主张应变率大于主压应变率;PCFC的东南边界是扩张边界,边界附近的主张应变率最大(平均为1.51×10^-9/a),主张应变轴基本上与洋中脊的扩张方向一致;PCFC的西北边界是俯冲边界,边界附近的主压应变率最大(平均为0.75×10^-9/a),主压应变轴基本上与太平洋板块的俯冲方向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洋板块 弹性运动方程 两种模型 板内形变 应变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破碎波冲击作用下沉箱式防波堤振动-摇摆运动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王元战 王立强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1-25,共5页
文中建立了沉箱式防波堤弹性振动 -摇摆运动分析模型 ,可对破碎冲击作用下防波堤的弹性振动 -摇摆运动过程进行数值摸拟。研究了摇摆运动对防波堤位移、转角、滑移力和倾覆力距的影响。结果表明 ,当倾覆力距大于防波堤的稳定力矩时 ,防... 文中建立了沉箱式防波堤弹性振动 -摇摆运动分析模型 ,可对破碎冲击作用下防波堤的弹性振动 -摇摆运动过程进行数值摸拟。研究了摇摆运动对防波堤位移、转角、滑移力和倾覆力距的影响。结果表明 ,当倾覆力距大于防波堤的稳定力矩时 ,防波堤并不一定发生倾倒破坏 ;只有当防波堤摇摆运动转角大于倾倒的临界角时 ,防波堤才会发生倾倒破坏。而且摇摆运动可有效减小防波堤的滑移力和倾覆力矩。故在极限设计破碎波浪条件下可考虑允许防波堤出现摇摆运动 ,以实现更为经济的结构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箱式防波堤 破碎波 振动-摇摆运动 数值模拟 动力响应 冲击作用 弹性振动-摇摆运动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陆及周边地区的水平应变场 被引量:115
3
作者 李延兴 李智 +6 位作者 张静华 黄珹 朱文耀 王敏 郭良迁 张中伏 杨春花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22-231,共10页
推导并建立了块体的两种弹性运动方程 :块体的整体旋转与均匀应变方程和块体的整体旋转与线性应变方程 .应用统计学原理 ,使用西域、青藏和华北块体上的GPS站速度数据 ,对这两种弹性运动方程与刚体运动方程模拟块体站速度的无偏性和有... 推导并建立了块体的两种弹性运动方程 :块体的整体旋转与均匀应变方程和块体的整体旋转与线性应变方程 .应用统计学原理 ,使用西域、青藏和华北块体上的GPS站速度数据 ,对这两种弹性运动方程与刚体运动方程模拟块体站速度的无偏性和有效性进行了统计检验 .检验结果表明 ,块体的整体旋转与线性应变方程是描述块体运动的最优模型 .将中国大陆划分为 10个块体 ,应用块体的整体旋转与线性应变方程和块体上的GPS站速度估计了各个块体上的旋转与应变参数 ,按照 1°× 1°的间距计算了中国大陆及周边地区上 10 0 5个点的应变参数 ,分析了中国大陆及周边地区应变场的基本特征 .用本文方法得到的主压应变方向与地质学方法和测震学方法得到的主压应力轴方向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华南块体除外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应变场 弹性运动方程 块体 统计学 GPS站速度数据 中国大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相饱和介质半无限空间位错位移场 被引量:7
4
作者 丁伯阳 樊良本 +2 位作者 孟凡丽 丁翠红 曹云中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08-414,共7页
弹性位错理论是研究地震震源正演和反演的重要工具之一 .单相介质位错理论求得的地面变形场是稳定的、不变的 ,而实际地震后的地面变形场是变化的 .本文利用集中力作用下无限空间中两相饱和介质Green函数的柱函数表达式 ,通过弹性运动... 弹性位错理论是研究地震震源正演和反演的重要工具之一 .单相介质位错理论求得的地面变形场是稳定的、不变的 ,而实际地震后的地面变形场是变化的 .本文利用集中力作用下无限空间中两相饱和介质Green函数的柱函数表达式 ,通过弹性运动方程积分解的Helmholtz方程的Hansen矢量变换 ,再叠加自由表面影响场的方法求得两相饱和介质半无限空间位错位移场 .本文结果结合Nur的DD模式 ,在进水排水的假说下能解释地震后地面变形场的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相饱和介质 半无限空间 位错位移场 弹性运动方程 Hansen矢量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机体推进控制一体化建模方法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李惠峰 薛松柏 张冉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185-1194,共10页
针对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气动力、气动热、结构、推进、飞行轨迹以及姿态之间的多物理场强耦合给飞行控制系统设计带来的问题,提出一种适用于此类飞行器机体/推进/控制一体化设计的建模方法。首先,依据类乘波体高超声速飞行器基本外形... 针对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气动力、气动热、结构、推进、飞行轨迹以及姿态之间的多物理场强耦合给飞行控制系统设计带来的问题,提出一种适用于此类飞行器机体/推进/控制一体化设计的建模方法。首先,依据类乘波体高超声速飞行器基本外形参数体系设计飞行器的三维外形;然后在飞行器流场分析的基础上,给出飞行控制系统需要满足的姿态约束条件,并采用一套完整的工程预测方法建立了适合进行飞行控制一体化设计的气动力/推力耦合模型;最后基于拉格朗日方程推导了一体化弹性体动力学模型。模型算例验证了该方法在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机体/推进/控制一体化设计中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化建模 参数化外形 气动力工程预估 超燃冲压发动机 弹性运动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