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变后掠翼的参变气动弹性建模与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张立启 岳承宇 赵永辉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134-3146,共13页
参变气动弹性建模是可变后掠翼气动弹性研究中的难点之一.当地建模技术是一种构造线性参变(LPV)模型的实用方法,但一直缺乏有效途径来解决当地气动弹性模型的不一致问题.气动弹性模型的不一致性体现在当地结构动力学模型和非定常气动力... 参变气动弹性建模是可变后掠翼气动弹性研究中的难点之一.当地建模技术是一种构造线性参变(LPV)模型的实用方法,但一直缺乏有效途径来解决当地气动弹性模型的不一致问题.气动弹性模型的不一致性体现在当地结构动力学模型和非定常气动力模型随参数变化的不连续性.本文提出了一种自下而上的方法,对变后掠翼不一致的当地气动弹性模型进行了一致性处理.首先,采用匈牙利算法跟踪结构模态并按模态分支进行排序,使得匹配后的模态能够保证结构动力学模型的一致性;其次,对有理函数拟合表达式中的系数矩阵进行缩放处理,解决了空气动力系数矩阵的不一致问题.采取上述两项措施后,最终生成了一致的当地状态空间气动弹性模型.这样,对一致的状态空间模型进行插值,就可快速生成任意后掠角下的气动弹性模型,使得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和慢参变响应计算得以高效进行.数值仿真结果验证了一致性处理的必要性:未经一致性处理的原始模型经插值后得到的模型会出现严重的模型误差.本文为变后掠翼的参变气动弹性系统建模提供了一种实用、准确和高效的建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后掠翼 参变气动弹性建模 一致的状态空间 气动弹性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服役条件下螺栓弹性应力建模及性能保持研究
2
作者 高学敏 殷小健 +4 位作者 米保卫 冯德荣 张钦莹 谢洪斌 傅国宇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119,共9页
为了揭示螺栓连接在长期服役过程中的应力松弛机理,对服役条件下螺栓连接的蠕变机理与性能保持行为进行了系统性分析,结合简化解析方法和有限元分析,对螺栓和法兰在不同服役时间内的应力松弛进行了深入探讨。采用了一种简化的解析方法,... 为了揭示螺栓连接在长期服役过程中的应力松弛机理,对服役条件下螺栓连接的蠕变机理与性能保持行为进行了系统性分析,结合简化解析方法和有限元分析,对螺栓和法兰在不同服役时间内的应力松弛进行了深入探讨。采用了一种简化的解析方法,以解决螺栓法兰连接中的蠕变应力松弛问题,特别关注法兰和螺栓材料的蠕变松弛。通过与三维数值有限元方法比较,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分析了不同服役时间对螺栓预紧力衰退的影响。仿真结果显示,仿真模型1 000 h时整体蠕变松弛为45.2%,3 000 h时整体蠕变松弛为50.8%,6 000 h时整体蠕变松弛为63.3%。解析结果显示,解析模型1 000 h时整体蠕变松弛为53.4%,3 000 h时整体蠕变松弛为60.5%,6 000 h时整体蠕变松弛为73.4%。结果表明,服役时间越长,预紧力先快速下降,随后逐渐趋于稳定。总之,通过详细的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揭示了螺栓连接在长期服役中的应力松弛机理,提供了可靠的预测方法和设计优化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栓连接 应力松弛 弹性应力 解析方法 理论分析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位移磁致伸缩传感器的弹性波建模与分析 被引量:20
3
作者 代前国 周新志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95-199,共5页
磁致伸缩位移传感器是一种测量精度高,测量位移大的新型位移传感器.传感器设计涉及多学科交叉,难以建立统一数学模型.以FeGa材料作为磁致伸缩位移传感器的核心波导丝,建立了波导丝材料磁致伸缩弹性波振动模型,波导丝磁机耦合模型和信号... 磁致伸缩位移传感器是一种测量精度高,测量位移大的新型位移传感器.传感器设计涉及多学科交叉,难以建立统一数学模型.以FeGa材料作为磁致伸缩位移传感器的核心波导丝,建立了波导丝材料磁致伸缩弹性波振动模型,波导丝磁机耦合模型和信号检测模型;同时分析了弹性波信号的受限因素,信号衰减特性.在数学模型基础上,搭建磁致伸缩位移传感器系统,设计了扭转波信号检测电路.实验结果表明信号的输出随着传感距离的增加而减小,该模型对大位移磁致伸缩传感器研究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致伸缩 位移传感器 弹性 磁机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坐标系下的弹性飞行器飞行动力学建模 被引量:3
4
作者 郭东 徐敏 +1 位作者 陈士橹 钱宇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492-2495,2501,共5页
结合有限元思想和拉格朗日方程推导了准坐标系下的弹性飞行器飞行动力学模型,与通常采用的平均轴系建模方法相比,该方法克服了变量难在相同坐标系下表示等缺点,而且该模型包含了自由度之间所有的耦合,能够更充分的反映刚性自由度与弹性... 结合有限元思想和拉格朗日方程推导了准坐标系下的弹性飞行器飞行动力学模型,与通常采用的平均轴系建模方法相比,该方法克服了变量难在相同坐标系下表示等缺点,而且该模型包含了自由度之间所有的耦合,能够更充分的反映刚性自由度与弹性自由度间的交叉耦合特性,更全面的从本质上体现飞行器结构动力学、空气动力学以及飞行动力学这种多学科之间相互影响的非线性飞行动力学特性。该动力学模型可用于弹性飞行器非线性稳定性分析、弹性飞行器飞行动力学与控制理论分析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飞行器 非线性飞行动力学 多学科耦合 准坐标系 稳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马溪组页岩数字岩心动态法弹性等效数值建模 被引量:5
5
作者 简世凯 符力耘 +2 位作者 王志伟 韩同城 刘建林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786-2799,共14页
数字岩心是计算岩石弹性性质的一类常用方法.龙马溪组页岩具有多矿物构成、复杂微结构和强非均质等特征,常规岩石物理的弹性等效解析建模局限性较大,目前流行的静态数值等效建模方法的精度有限.本文基于高分辨率的页岩数字岩心数据,采... 数字岩心是计算岩石弹性性质的一类常用方法.龙马溪组页岩具有多矿物构成、复杂微结构和强非均质等特征,常规岩石物理的弹性等效解析建模局限性较大,目前流行的静态数值等效建模方法的精度有限.本文基于高分辨率的页岩数字岩心数据,采用多阈值分割方法将数字岩心分解为黏土、石英、孔隙、TOC、长石类、黄铁矿类等六种矿物类型;利用矿物组分等效模量法计算各类矿物的弹性模量;采用二元函数分水岭方法表征不同压力下的岩石孔隙变形和颗粒接触关系变化;通过取向分布函数(ODF)定量分析矿物颗粒展布造成的各向异性特征.最后基于Biot孔弹方程,采用不分裂卷积完全匹配层(CPML)旋转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法模拟不同压力下弹性波在数字岩心中的传播.以未加压的数字岩心为参考模型,计算不同压力下弹性波走时的平均时间差,进而估算各压力点的数字岩心等效速度.与该岩心样品的超声实验测量速度比较,动态法数值计算结果略偏高,据此校正数值计算过程中表征岩石微结构及颗粒接触关系随压力变化的二元函数,有效改善动态法弹性等效数值建模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马溪组页岩 数字岩心 动态法弹性等效数值 Biot孔弹方程 有限差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弹性变形的月面表取机械臂精度补偿方法 被引量:7
6
作者 陈钢 孙丰磊 +1 位作者 李彤 邵文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0,共10页
表取机械臂具有大跨度、低刚度的特点,静外力作用下杆件及关节容易发生较大弹性变形,影响机械臂末端绝对定位精度;同时,加工或装配造成的几何参数误差也会对末端绝对定位精度造成一定影响。为提高表取机械臂末端绝对定位精度,提出一种... 表取机械臂具有大跨度、低刚度的特点,静外力作用下杆件及关节容易发生较大弹性变形,影响机械臂末端绝对定位精度;同时,加工或装配造成的几何参数误差也会对末端绝对定位精度造成一定影响。为提高表取机械臂末端绝对定位精度,提出一种考虑弹性变形的表取机械臂精度补偿方法。首先,基于改进的Denavit⁃Hartenberg(Modified DH,MDH)模型对机械臂进行运动学建模并推导几何误差模型;其次,计算因杆件、关节弹性变形产生的杆件坐标系弹性误差,建立弹性误差与机械臂末端位置误差间的映射关系;然后,综合几何误差模型与弹性误差模型建立机械臂综合误差模型;最后,辨识机械臂几何参数,补偿机械臂末端位置误差。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机械臂末端绝对定位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机器人 精度补偿 弹性误差 标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挖掘机器人工作装置的弹性动力学分析及优化设计
7
作者 李海虹 邹久礼 +2 位作者 李建成 贾育秦 陈志恢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63-268,共6页
以某型挖掘机器人工作装置作为分析对象,考虑柔性单元的变形对运行精度的影响,根据机构弹性动力学理论,对挖掘瞬间的挖掘机器人的工作装置进行动力学建模及模态分析;以提高其前四阶固有频率的加权和作为优化目标函数,选取单元长度作为... 以某型挖掘机器人工作装置作为分析对象,考虑柔性单元的变形对运行精度的影响,根据机构弹性动力学理论,对挖掘瞬间的挖掘机器人的工作装置进行动力学建模及模态分析;以提高其前四阶固有频率的加权和作为优化目标函数,选取单元长度作为优化变量,采用分层递进的优化策略,对联接动臂与动臂油缸的铰点进行优化,并在此优化结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对联接动臂与斗杆的铰点进行优化。两次优化均在保持原有约束条件及性能参数的情况下,运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完成。通过性能参数对比,可以认为本次优化使挖掘机器人工作装置动力学特性得以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挖掘机器人 弹性动力学 优化设计 粒子群优化算法 工作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GB-D弹性可形变物体跟踪识别控制披萨厨师机器人方法研究
8
作者 李凌乐 李瑞华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00-104,共5页
以披萨厨师机器人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RGB-D传感器所提供的实时点云数据对弹性形变的3D无纹理对象进行跟踪的方法。着重分析了视觉分割的时间一致性和实时性问题;通过有限元分析的方法建立了带有轮廓加权的同向旋转FEM模型;论述... 以披萨厨师机器人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RGB-D传感器所提供的实时点云数据对弹性形变的3D无纹理对象进行跟踪的方法。着重分析了视觉分割的时间一致性和实时性问题;通过有限元分析的方法建立了带有轮廓加权的同向旋转FEM模型;论述了注册点云数据方法,提出了跟踪合成数据与披萨面坯实际图像的算法,采用模拟开放框架架构模拟器,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RGB-D物体识别 Grabcut分割 弹性形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波变换的自适应面波压制方法 被引量:11
9
作者 曾祥堃 乔宝平 +2 位作者 刘依谋 周腾飞 胡天跃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37-842,共6页
采用基于小波变换的弹性模拟自适应面波衰减技术,对地震资料中的面波进行去除。该方法的特点是通过弹性建模的方法预测噪声并进行去除,在去除低频面波噪声的同时,可较好地保留有效信号的低频成分,保证有效信号的连续性和分辨率。
关键词 面波压制 小波变换 弹性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_EW在MIC并行编程中的移植与实现研究
10
作者 李薛剑 罗京 +1 位作者 鲁昶 许兴中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23-126,共4页
3D_EW是一款用于石油勘探领域的应用程序,其运行需要极高的计算能力支持,在CPU上进行大规模计算时效率极低,而MIC卡为英特尔公司推出的基于集成中和架构的至强融核产品,可以提供数百个同时运行的硬件线程,带来极高的并行性。将3D_EW程... 3D_EW是一款用于石油勘探领域的应用程序,其运行需要极高的计算能力支持,在CPU上进行大规模计算时效率极低,而MIC卡为英特尔公司推出的基于集成中和架构的至强融核产品,可以提供数百个同时运行的硬件线程,带来极高的并行性。将3D_EW程序并行化并移植于MIC卡,实验表明:3D_EW进行大规模运算时在MIC并行运行速度远大于仅利用CPU时的串行运行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弹性(3DEW) MIC 移植 并行 优化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lastodynamic modeling and joint reaction prediction for 3-PRS PKM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俊 赵艳芹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8期2971-2979,共9页
To gain a thorough understanding of the load state of parallel kinematic machines(PKMs), a methodology of elastodynamic modeling and joint reaction prediction is proposed. For this purpose, a Sprint Z3 model is used a... To gain a thorough understanding of the load state of parallel kinematic machines(PKMs), a methodology of elastodynamic modeling and joint reaction prediction is proposed. For this purpose, a Sprint Z3 model is used as a case study to illustrate the process of joint reaction analysis. The substructure synthesis method is applied to deriving an analytical elastodynamic model for the 3-PRS PKM device, in which the compliances of limbs and joints are considered. Each limb assembly is modeled as a spatial beam with non-uniform cross-section supported by lumped virtual springs at the centers of revolute and spherical joints. By introducing the deformation compatibility conditions between the limbs and the platform, the governing equations of motion of the system are obtained. After degenerating the governing equations into quasi-static equations, the effects of the gravity on system deflections and joint reactions are investigated with the purpose of providing useful information for the kinematic calibration and component strength calculations as well as structural optimizations of the 3-PRS PKM module. The simulati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elastic deformation of the moving platform in the direction of gravity caused by gravity is quite large and cannot be ignored. Meanwhile, the distributions of joint reactions are axisymmetric and position-dependent. It is worthy to note that the proposed elastodynamic modeling method combines the benefits of accuracy of finite element method and concision of analytical method so that it can be used to predict the stiffness characteristics and joint reactions of a PKM throughout its entire workspace in a quick and accurate manner. Moreover, the present model can also be easily applied to evaluating the overall rigidity performance as well as statics of other PKMs with high efficiency after minor modif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allelkinematic machine (PKM) 3-PRS PKM Sprint Z3 head elastodynamic modeling joint rea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