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弹性动力学模型与遗传算法的Delta机器人模糊PID控制 被引量:17
1
作者 郑坤明 张秋菊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707-1716,共10页
为了提高Delta机器人控制的实时性与准确性,同时使控制过程简单方便、运行效率高,以Delta机器人为研究对象,基于空间有限元理论与拉格朗日方程,充分考虑主、从动臂间的运动及动力特性,建立了其弹性动力学模型。通过分析系统的结构特点,... 为了提高Delta机器人控制的实时性与准确性,同时使控制过程简单方便、运行效率高,以Delta机器人为研究对象,基于空间有限元理论与拉格朗日方程,充分考虑主、从动臂间的运动及动力特性,建立了其弹性动力学模型。通过分析系统的结构特点,采用模糊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器与传统PID控制器并联的形式对Delta机器人主动臂输入力矩进行控制。以动平台轨迹误差的平均值与系统前三阶固有频率平均值的倒数为目标函数,利用遗传算法优化得到模糊PID控制参数的取值范围,从而提高控制的实时性与准确性。通过ADAMS与MATLAB/simulink联合仿真和物理样机的现场实验,验证了控制策略的有效性与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lta机器人 弹性动力学模型 模糊PID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VT并列多相传动机构运动弹性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薛渊 陆念力 +1 位作者 王伟 李俊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5-49,共5页
在考虑脉动无级变速器(P-CVT)传动机构弹性和机构之间动力弹性耦合的基础上,提出多相传动机构并联工作的新观点,给出了传动机构工作状态的判断方法.基于精确KED方法,建立并列多相传动机构的运动弹性动力学模型.以典型P-CVT作为算例,对... 在考虑脉动无级变速器(P-CVT)传动机构弹性和机构之间动力弹性耦合的基础上,提出多相传动机构并联工作的新观点,给出了传动机构工作状态的判断方法.基于精确KED方法,建立并列多相传动机构的运动弹性动力学模型.以典型P-CVT作为算例,对输出速度、脉动率和工作状态等动态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过渡时间和脉动率随着输出轴的转动惯量增加而分别增加和减少;出现单相工作、多相工作或零相工作等多种工作状态,并联工作机构数目及历时随传动比增加而分别增加.与传统模型相比,提出的数学模型较精确地反映了P-CVT真实运动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动无级变速器 传动机构 运动弹性动力学模型 真实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性发射系统的动力学特性仿真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段浩 胡宗武 +1 位作者 杨石 黎佑铭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1082-1085,1090,共5页
基于弹性发射系统动力学模型 ,对以膨胀橡胶曲面的收缩释能过程为代表的系统弹性动力学特性进行了深入分析 .采用逆解法解决了系统的弹性面 -水流体耦合的动力学求解问题 .利用某特种橡胶材料模量试验数据以及已知的有关参数值 ,通过动... 基于弹性发射系统动力学模型 ,对以膨胀橡胶曲面的收缩释能过程为代表的系统弹性动力学特性进行了深入分析 .采用逆解法解决了系统的弹性面 -水流体耦合的动力学求解问题 .利用某特种橡胶材料模量试验数据以及已知的有关参数值 ,通过动力学模型的仿真得出以载体出管速度为代表的系统主要性能指标的估计 .同时探讨了参数的变化对系统主要性能的影响程度 .结果表明 ,弹性发射性能优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发射系统 动力学特性 仿真分析 弹性动力学模型 弹性面-水流体耦合 水下发射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lta机器人弹性动力学建模与模态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郑坤明 张秋菊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62-69,共8页
目的建立Delta机器人弹性动力学模型,研究其动态特性。方法基于有限元理论和Lagrange方程,充分考虑主动臂与从动臂的空间动力学特性与运动协调关系,建立Delta机器人系统弹性动力学模型;根据系统结构参数,制造装配出Delta机器人物理样机... 目的建立Delta机器人弹性动力学模型,研究其动态特性。方法基于有限元理论和Lagrange方程,充分考虑主动臂与从动臂的空间动力学特性与运动协调关系,建立Delta机器人系统弹性动力学模型;根据系统结构参数,制造装配出Delta机器人物理样机,对所建立的弹性动力学模型进行验证分析;利用Ansys Workbench对Delta机器人进行模态分析。结果动平台中心点位移的数值解与试验得到的结果吻合度较好,结合Matlab,对比系统的前6阶固有频率,最大频率误差为3.912%;元件刚性假设前后系统的最大频率误差为1.693%;确定了机器人从动臂为系统的薄弱环节。结论验证了Delta机器人系统弹性动力学模型的正确性及建模过程中静、动平台与转动关节刚性假设的合理性,且改善从动臂的结构参数能提高机器人的整体动态性能,为Delta机器人的结构优化和减振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lta机器人 有限元理论 弹性动力学模型 模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现等速往复运动的机械传动系统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陈宇 何芝仙 时培成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8-104,共7页
一种非圆齿轮-正弦机构串联组合而成的组合机构理论上可严格实现从动件等速往复运动规律。但由于机械系统的动力学效应和电动机输出特性等因素引起的电动机输出轴的速度波动,会导致从动件等速运动速度发生偏差。文中以该组合机构的主传... 一种非圆齿轮-正弦机构串联组合而成的组合机构理论上可严格实现从动件等速往复运动规律。但由于机械系统的动力学效应和电动机输出特性等因素引起的电动机输出轴的速度波动,会导致从动件等速运动速度发生偏差。文中以该组合机构的主传动系统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电动机-主传动系统单自由度多刚体动力学模型,并采用数值法求解其运动微分方程,得到了从启动到稳态运动过程中电动机角速度及正弦机构从动件输出速度变化规律。计算结果表明:额定工况条件下电动机角速度波动率为9.78%,正弦机构从动件输出速度偏差率为0.164%。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考虑非圆齿轮轮齿弹性变形的主传动系统弹性动力学模型,采用Runge-Kutta法求解系统运动微分方程,得到了额定工况条件下一个运动周期内从动件的往复运动速度规律,其从动件偏差率增加到0.568%。在需要严格实现等速运动规律的应用场合,系统的动力学效应是不可忽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圆齿轮 多刚体动力学模型 弹性动力学模型 速度偏差率 RUNGE-KUTTA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次对称二维准晶Ⅱ型单边裂纹的动力学问题 被引量:10
6
作者 马晴 王桂霞 李联和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180-1188,共9页
依据准晶弹性-流体动力学模型,采用有限差分方法,探讨了八次对称二维准晶Ⅱ型单边裂纹的动力学问题.首先分析了相同载荷的不同加载时间、不同的加载位置以及不同的试样尺寸对裂纹尖端处声子场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其次分析了不同的声子... 依据准晶弹性-流体动力学模型,采用有限差分方法,探讨了八次对称二维准晶Ⅱ型单边裂纹的动力学问题.首先分析了相同载荷的不同加载时间、不同的加载位置以及不同的试样尺寸对裂纹尖端处声子场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其次分析了不同的声子场相位子场耦合弹性常数对相位子场位移分量的影响;最后分析了板端加载与裂纹面加载对动态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大小相同的脉冲载荷,加载的时间越长,无量纲化的应力强度因子越大,其曲线逐渐趋近于阶跃载荷下的曲线;试样宽度越宽,应力强度因子由零到非零需要的时间越长,无量纲化的应力强度因子值越小,说明应力强度因子与试样的尺寸有关系;声子场相位子场耦合弹性常数越大相位子场的位移分量也越大,这是因为相位子场的边界没有载荷,相位子场位移的作用力来自声子场,声子场起主导作用;而裂纹面加载和板端加载是不等价的,前者的无量纲化应力强度因子的变化幅度比后者大,这与板端加载更容易导致材料断裂的事实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流体动力学模型 有限差分格式 Ⅱ型裂纹 应力强度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轨迹晶格与综合动力灵巧度的Delta机器人轨迹规划 被引量:1
7
作者 郑坤明 张秋菊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31-37,共7页
针对高速、柔性化Delta机器人轨迹规划中的精度与振动稳定性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轨迹晶格与综合动力灵巧度的轨迹规划方法。首先,根据前期的研究工作,建立了含关节间隙的Delta机器人系统完整弹性动力学模型;其次,定义了Delta机器人综合动... 针对高速、柔性化Delta机器人轨迹规划中的精度与振动稳定性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轨迹晶格与综合动力灵巧度的轨迹规划方法。首先,根据前期的研究工作,建立了含关节间隙的Delta机器人系统完整弹性动力学模型;其次,定义了Delta机器人综合动力灵巧度,并基于此,提出了操作空间中微小晶格与轨迹晶格的概念;然后,以综合动力灵巧度为依据,考虑各种约束条件,在轨迹晶格中进行基于修正梯形模式的轨迹规划;最后,利用激光跟踪仪与动态信号采集设备,对提出的轨迹规划策略进行了实验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轨迹规划策略能够精确、稳定地实现机器人的抓取与放置动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LTA 机器人 轨迹晶格 综合动力灵巧度 完整弹性动力学模型 轨迹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式输送机启动不打滑的动态特性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2
8
作者 俞晶 李军霞 +1 位作者 张文 程昆鹏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79-83,共5页
针对采用刚体动力学模型对带式输送机进行不打滑理论分析时,存在动张力和张紧力不能被准确计算导致理论分析与实际结果不符的问题,在建立带式输送机黏弹性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对带式输送机进行启动不打滑的动态特性研究,通过设计合适的... 针对采用刚体动力学模型对带式输送机进行不打滑理论分析时,存在动张力和张紧力不能被准确计算导致理论分析与实际结果不符的问题,在建立带式输送机黏弹性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对带式输送机进行启动不打滑的动态特性研究,通过设计合适的启动加速度和启动时间,精确计算出输送机启动过程中输送带的动张力,由此动张力计算出的输送机启动所需张紧力能有效限制输送机启动时的黏弹性振动,从而防止打滑事故的发生。山西某煤矿主斜井带式输送机现场启动试验结果及理论计算证明,带式输送机启动不打滑的动态特性研究设计计算结果可以解决带式输送机启动打滑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式输送机 刚体动力学模型 弹性动力学模型 启动打滑 动张力 张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芯片封装的新型高速高精度平面定位机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刘延杰 孙立宁 +2 位作者 孟庆鑫 祝宇虹 刘新宇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9-22,共4页
面向芯片封装领域对高速高精度平台的需求,提出一种新型平面并联定位机构。基于复数向量表示法,建立了机构的运动学模型;结合固定界面子结构模态综合法与有限单元法,考虑连杆柔性和关节柔性,对机构建立了弹性动力学模型;通过仿真与实验... 面向芯片封装领域对高速高精度平台的需求,提出一种新型平面并联定位机构。基于复数向量表示法,建立了机构的运动学模型;结合固定界面子结构模态综合法与有限单元法,考虑连杆柔性和关节柔性,对机构建立了弹性动力学模型;通过仿真与实验的对比分析,验证了这种动力学分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位机构 芯片封装 高精度 高速 面向 弹性动力学模型 运动学模型 有限单元法 模态综合法 动力学分析 平面并联 对比分析 表示法 子结构 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磨矿机软起动过程中起动时间对动载荷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石延平 张永忠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45-47,共3页
通过建立磨矿机起动过程弹性动力学模型 ,分析了大型磨矿机软起动时间对起动载荷的影响 。
关键词 磨矿机 软起动 起动时间 动载荷 弹性动力学模型 离合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高速轻型化并联机器人尺度综合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郑坤明 张秋菊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9-38,共10页
以高速轻型化Delta机器人为研究对象,在建立系统机构误差模型与弹性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同时兼顾运动学、刚体动力学与弹性动力学性能,以动平台平均位置误差与系统平均基频为优化目标,综合考虑安装尺度、速度、精度、刚度与刚体动力性... 以高速轻型化Delta机器人为研究对象,在建立系统机构误差模型与弹性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同时兼顾运动学、刚体动力学与弹性动力学性能,以动平台平均位置误差与系统平均基频为优化目标,综合考虑安装尺度、速度、精度、刚度与刚体动力性能等各种约束条件,通过制定合理的遗传算法运行策略,优化得到Delta机器人的尺度参数。最后,根据优化得到的尺度参数,制造了Delta机器人物理样机,利用FARO激光跟踪仪与Workbench仿真软件,将其和Adept四轴Delta机器人进行了对比运行试验,试验结果显示它们的主要工作性能接近,验证了该尺度综合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lta机器人 机构误差模型 弹性动力学模型 遗传算法 尺度综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扭振对轴承受力及整机噪声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亚南 郝志勇 郑旭 《机电工程》 CAS 2017年第5期443-449,共7页
针对曲轴扭转振动与整机辐射噪声问题,以某直列四缸发动机曲轴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AVL Excite软件,在匹配扭振减振器(torsional vibration damper,TVD)与不匹配TVD两种情况下,采用弹性流体动力学模型轴承计算模型研究了曲轴扭振对机体... 针对曲轴扭转振动与整机辐射噪声问题,以某直列四缸发动机曲轴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AVL Excite软件,在匹配扭振减振器(torsional vibration damper,TVD)与不匹配TVD两种情况下,采用弹性流体动力学模型轴承计算模型研究了曲轴扭振对机体所受激励与轴瓦表面压力分布的影响;并且在两种情况下,分别对曲轴扭振与车内噪声进行了试验测试,测试与主观评价表明,匹配TVD情况下曲轴扭振幅值降低,车内原有异响声明显改善。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扭振会使得曲轴模态频率附近范围内机体所受激励幅值增加,改变轴瓦表面载荷的幅值与分布规律,导致发动机乃至整车产生异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扭转振动 弹性流体动力学模型 轴承受力 噪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ntroller design based on viscoelasticity dynamics model and experiment for flexible drive unit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伟国 侯月阳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12期4468-4477,共10页
In order to ensure that the system has the advantage of light weight and vibration absorption, the steel rope is used as a flexible transmission part. A flexible drive unit(FDU) is developed, whose features are guided... In order to ensure that the system has the advantage of light weight and vibration absorption, the steel rope is used as a flexible transmission part. A flexible drive unit(FDU) is developed, whose features are guided by steel rope, increasing force by the movable pulley group, modular, convenient and flexible. Dynamics model for controller is deduced based on the constitutive equation of viscoelasticity. Controller is designed for position control and is based on the viscoelasticity dynamics model compensation control strategy proposed. The control system is based on the TURBO PMAC multi-axis motion control card.Prototype loading experiments and velocity experiments results show that the FDU can reach 2 Hz with no load and the max speed of 30(°)/s. The FDU has the capability of the load torque 11.2 N·m and the speed of 24(°)/s simultaneously, and the frequency response is 1.3 Hz. The FDU can be used to be the pitch joint of hip for biped robot whose walking speed is 0.144 km/h theoretical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exible drive unit steel rope drive viscoelasticity dynamic model speed-load characteristi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