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弹性体增韧氰酸酯树脂的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朱雅红 马晓燕 +2 位作者 黄韵 姚雪莉 付军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9-22,共4页
采用一种聚醚型聚氨酯和两种聚酯型聚氨酯与一种端羧基丁腈橡胶对氰酸酯树脂进行共混改性,利用 扫描电子显微镜、热重分析法等手段表征改性后共混物的结构,测定了力学性能、耐热性能等。结果表明,几种弹性 体与氰酸酯共混后均可形... 采用一种聚醚型聚氨酯和两种聚酯型聚氨酯与一种端羧基丁腈橡胶对氰酸酯树脂进行共混改性,利用 扫描电子显微镜、热重分析法等手段表征改性后共混物的结构,测定了力学性能、耐热性能等。结果表明,几种弹性 体与氰酸酯共混后均可形成典型的海岛状结构;聚醚型聚氨酯较聚酯型聚氨酯增韧效果好;而丁腈橡胶较聚氨酯有 更好的增韧效果。当加入10份端羧基丁腈橡胶时,冲击强度提高了150%,热变形温度只下降10℃,最大失重率所 对应的温度只下降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氰酸酯树脂 弹性体增韧 端羧基丁腈橡胶 聚酯型聚氨酯 聚醚型 热变形温度 共混改性 效果 下降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性体增韧不饱和聚酯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周文英 齐暑华 +1 位作者 李国新 涂春潮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7-31,共5页
综述了目前液体橡胶、弹性体等增韧不饱和聚酯的研究进展,重点探讨了各类液体橡胶、弹性体增韧UP树脂及相应的增韧机理。发现增韧效果取决于分散相与UP间的相容性及界面间作用力大小,相比较而言,形成互穿网络结构增韧UP树脂因其优异的... 综述了目前液体橡胶、弹性体等增韧不饱和聚酯的研究进展,重点探讨了各类液体橡胶、弹性体增韧UP树脂及相应的增韧机理。发现增韧效果取决于分散相与UP间的相容性及界面间作用力大小,相比较而言,形成互穿网络结构增韧UP树脂因其优异的综合性能是UP增韧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体增韧 UP树脂 不饱和聚酯 液体橡胶 增韧机理 互穿网络结构 分散相 间作 综合性能 未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PE,CaCO_3非弹性体增韧PVC/CPE体系的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钱翼清 张仲华 +2 位作者 韦亚兵 方刚 钟山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93-96,共4页
介绍以PE固相接枝马来酸二丁酯(简称FPE)非弹性体增韧PVC/CPE体系。在PVC/CPE=100/5.5及100/10(质量比)体系中,加入5.5质量份FPE后,其缺口冲击强度由13.5kJ/m2、31.5kJ/... 介绍以PE固相接枝马来酸二丁酯(简称FPE)非弹性体增韧PVC/CPE体系。在PVC/CPE=100/5.5及100/10(质量比)体系中,加入5.5质量份FPE后,其缺口冲击强度由13.5kJ/m2、31.5kJ/m2提高到18.1kJ/m2、40.8kJ/m2;拉伸强度由49.4MPa、41.7MPa提高到52.9MPa、42.7MPa,表明FPE对PVC/CPE体系具有增韧增强双重作用。在PVC/CPE/FPE三元体系中,加入适量的CaCO3*也有增韧作用,添加5质量份时,体系的缺口冲击强度由18.1kJ/m2提高到24.1kJ/m2。通过流变性能的测试表明,FPE的加入能改善体系的流动性能。此外,还用SEM研究了体系的增韧机理,认为在PVC/CPE/FPE体系中,CPE属弹性体增韧类型,FPE属非弹性体增韧类型,两种机理同时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PE 弹性体增韧 PVC CPE 力学性能 碳酸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弹性体增韧高分子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邓琴 付东升 张康助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2003年第5期72-75,79,共5页
对近些年来热塑性树脂增韧体系、核壳粒子增韧体系、液晶高聚物增韧体系及无机刚性粒子增韧体系等增韧高分子材料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指出非弹性体增韧拓展了高分子材料增韧改性研究的新领域;纳米粒子增韧开辟了高分子材料的研究新... 对近些年来热塑性树脂增韧体系、核壳粒子增韧体系、液晶高聚物增韧体系及无机刚性粒子增韧体系等增韧高分子材料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指出非弹性体增韧拓展了高分子材料增韧改性研究的新领域;纳米粒子增韧开辟了高分子材料的研究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体增韧 高分子材料 研究进展 热塑性树脂 核壳粒子 液晶高聚物 无机刚性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弹性体增韧聚丙烯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沈燕 张诚 +1 位作者 胡黎东 吕玲 《玻璃钢/复合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0-52,共3页
本文介绍了非弹性体增韧和弹性体与非弹性体结合增韧聚丙烯的两种改性手段 ,指出非弹性体增韧作为一种新的增韧方法 ,有可能成为制备高强度高韧性工程塑料的一种新途径。
关键词 聚丙烯 增韧机理 弹性体增韧 弹性体增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缆绝缘用聚丙烯/弹性体复合材料的高温介电性能 被引量:9
6
作者 蒋毅恺 徐曼 +2 位作者 王若霏 徐静 路文贤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9-109,共11页
为研究弹性体含量对聚丙烯(PP)不同温度下介电性能的影响,制备了不同聚烯烃弹性体(POE)含量的试样,并通过添加β成核剂的方式对聚丙烯晶型进行调控,以优化聚丙烯/弹性体复合体系的高温介电性能。试验结果表明,相较于POE体系,POE/成核剂... 为研究弹性体含量对聚丙烯(PP)不同温度下介电性能的影响,制备了不同聚烯烃弹性体(POE)含量的试样,并通过添加β成核剂的方式对聚丙烯晶型进行调控,以优化聚丙烯/弹性体复合体系的高温介电性能。试验结果表明,相较于POE体系,POE/成核剂体系的柔韧性和高温力学的稳定性提高,高温交流击穿强度也明显改善,90℃时,POE40-β的交流击穿强度比POE40高11.4%。此外,β成核剂的引入抑制了POE体系高温低频下相对介电常数的上升现象,并大大降低了高温下的损耗,90℃时,工频下的介质损耗因数从10^(-2)降到10^(-3),下降了一个数量级。研究结果表明,β成核剂的添加不仅可以改善聚丙烯/弹性体复合体系的力学性能和高温击穿强度,还提高了聚丙烯和弹性体的相容性,削弱了界面极化的作用,使其表现出更为优异的介电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弹性体增韧 晶型调控 介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子合金增韧机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7
作者 李玉林 何培新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6-30,共5页
简要回顾了弹性体增韧塑料的机理后 ,着重介绍了刚性粒子增韧塑料的基本概念 ,分析方法和增韧机理 ,分析了两种增韧机理的差异及内在联系 ,最后指出刚性粒子增韧作为一种增韧新方法 。
关键词 高分子合金 增韧机理 研究进展 弹性体增韧 弹性体增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T的增韧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36
8
作者 魏刚 余燕 黄锐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0-72,共3页
结合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的应用、结构与韧性特征,综述了近年来对PBT进行增韧改性的各种方法及其对共混物形态结构、力学性能等方面的影响,这些方法包括共聚增韧、弹性体增韧、与聚烯烃共混、核-壳共聚物增韧及热塑性工程塑料增韧... 结合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的应用、结构与韧性特征,综述了近年来对PBT进行增韧改性的各种方法及其对共混物形态结构、力学性能等方面的影响,这些方法包括共聚增韧、弹性体增韧、与聚烯烃共混、核-壳共聚物增韧及热塑性工程塑料增韧等。并指出PBT的增韧改性方向是实现PBT的强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韧改性 PBT 研究进展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 弹性体增韧 热塑性工程 形态结构 力学性能 塑料增韧 性特征 共混物 聚烯烃 共聚物 核-壳 强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S增韧改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9
作者 时刻 黄英 廖梓珺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2004年第6期57-59,70,共4页
介绍了目前国内外聚苯乙烯(PS)增韧改性的研究现状,分别对弹性体及非弹性体的增韧机理、影响增韧效果的因素和最近取得的成果做了概述。非弹性体增韧拓展了PS增韧改性研究的新领域,纳米粒子增韧开辟了PS增韧改性研究的新方向。
关键词 增韧改性 PS 增韧机理 弹性体增韧 聚苯乙烯 纳米粒子 研究 国内外 拓展 成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增韧剂对玻纤增强液晶聚酯体系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孙兆懿 申娟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13-116,共4页
以液晶聚酯(LCP)为基体树脂,研究玻璃纤维(GF)添加比例对LCP力学性能的影响,确定LCP/GF=70/30的比例为增强效果最优一组。在LCP/GF(70/30)体系中分别加入弹性体增韧剂马来酸酐接枝三元乙丙橡胶(EPDM–g–MAH)、马来酸酐接枝乙烯–辛烯... 以液晶聚酯(LCP)为基体树脂,研究玻璃纤维(GF)添加比例对LCP力学性能的影响,确定LCP/GF=70/30的比例为增强效果最优一组。在LCP/GF(70/30)体系中分别加入弹性体增韧剂马来酸酐接枝三元乙丙橡胶(EPDM–g–MAH)、马来酸酐接枝乙烯–辛烯共聚物(POE–g–MAH)、马来酸酐接枝加氢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SEBS–g–MAH)、韧性好模量低的增韧树脂茂金属聚乙烯(m PE)及刚性粒子Ca CO3,探索不同增韧剂体系对LCP/GF体系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弹性体类增韧剂对LCP/GF体系力学性能的提升效果较为显著,其次为m PE,而适当使用刚性粒子Ca CO3可起到对体系既增强又增韧的作用。当LCP/GF基体为100份,增韧剂EPDM–g–MAH添加量为15份时,其增韧效果最优,冲击性能可提升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晶聚酯 玻璃纤维增强 弹性体增韧 刚性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仪表板及仪表外壳专用料
11
《中国乡镇企业信息》 1994年第19期12-12,共1页
采用弹性体增韧,偶联填充改性相结合的方法,提高了聚丙烯的耐热性及抗冲击性能,Izod 缺口冲击强度≥90J/M(Ⅰ型),37J/M(Ⅱ型),热变形温度130℃(Ⅰ型),140℃(Ⅱ型)。Ⅰ型为高强、高模型,Ⅱ型为高模型。
关键词 专用料 仪表外壳 弹性体增韧 相结合 填充改性 缺口冲击强度 聚丙烯 抗冲击性能 热变形温度 耐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