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昆仑山口西Ms8.1地震的地壳变形特征
被引量:40
- 1
-
-
作者
乔学军
王琪
杜瑞林
陈宗时
游新兆
谭凯
-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
中国地震局第二地形变监测中心
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
-
出处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2002年第4期6-11,共6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4 0 0 740 2 4)
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 (2 0 0 1BA60 1B0 2 )
-
文摘
利用全球定位系统 1991~ 2 0 0 1年及震后 4期GPS观测数据 ,获得了 2 0 0 1年 11月 14日昆仑山口西地震 (Ms8.1)的同震和震后形变运动图像。跨破裂带GPS网最近两点测得的最大同震形变为 1.9m左右 ,而震后 4个月断层蠕滑引起的变形约为 80mm。破裂带两侧震后变形幅度具有非对称性 ,南侧震后变形基本是北侧的 2~ 3倍。研究结果显示破裂带南盘在震后向偏东方向有明显移动 ,预示本次地震后能量的重新分配与积累 ,根据近几十年以来东昆仑断裂带的大地震由西向东扩展的特点 ,未来地震有向东迁移的可能。
-
关键词
地震
同震形变
震后形变
弹性位错模型
GPS网
全球定位系统
数据处理
-
Keywords
M\%s 8.1 Kunlunshan earthquake, coseismic deformation, post earthquake deformation, elastic dislocation model
-
分类号
P315.725
[天文地球—地震学]
-
-
题名芦山M_s7.0地震前水平位移和同震水平位移研究
被引量:6
- 2
-
-
作者
顾国华
王武星
占伟
梁洪宝
朱爽
-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
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
-
出处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3-64,共12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4098)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2013IES0407)
中国地震局老专家科研基金课题共同资助
-
文摘
本文利用"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二期)"多个GPS连续观测站观测数据处理结果,将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Ms7.0地震区域参考框架同震水平位移与全球参考框架同震水平位移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两组框架解一致,说明两种参考框架均可当作位错参考框架,也即全球参考框架同震水平位移也可视为区域参考框架同震水平位移.区域参考框架下GPS连续观测站地震前的水平位移和同震水平位移结果表明,震前数年,SCTQ站西侧的GPS站构造运动十分显著,而该站水平位移却很小,即出现反常的闭锁.但该站的同震水平位移使其弹性回跳至正常构造水平位移水平,因此SCTQ站震前的位移闭锁是水平位移空间分布中的异常,是芦山Ms7.0地震的前兆.水平位移时空变化表明,该站震前和震时位移完全符合里德的弹性回跳理论.区域参考框架中位移时间系列和同震水平位移的综合研究有助于对芦山地震地壳运动前兆的认识和解释.尽管本文未能直接采用其它GPS连续观测站的资料,但结合本文和其它研究结果可以证实,震中附近其它站地震前后的变化与SCTQ站类似.基于芦山地震前水平位移和同震水平位移及其与前兆关系的研究,本文进一步讨论了GPS监测网的布设、数据处理和分析等问题.
-
关键词
GPS
GNSS同震水平位移
弹性位错模型
芦山地震
地震前兆
地震预测
-
Keywords
GPS
GNSS
coseismic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elastic dislocationmodel
Lushan earthquake
earthquake precursor
earthquake prediction
-
分类号
P315.725
[天文地球—地震学]
-
-
题名用边长变化结果计算地应变及块体划分
被引量:12
- 3
-
-
作者
伍吉仓
邓康伟
陈永奇
-
机构
香港理工大学土地测量与地理资讯学系
-
出处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2002年第4期35-38,共4页
-
基金
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研究基金委员会资助项目 (代码 :PolyU5 0 73 /0 0E)
-
文摘
在均匀应变的假设下 ,给出了由边长变化求解地应变的新方法 ,通过统计检验相邻三角形的最大主应变 ,可判别相邻测点是否位于同一个均匀应变块体上。采用弹性位错理论设计的模拟算例表明 ,该方法能成功地将位于断层两侧的测量点分辨开。
-
关键词
地应变
边长变化
弹性位错模型
块体划分
断层
GPS
-
Keywords
distance changes, strains, dislocation model, division of tectonic blocks
-
分类号
P227
[天文地球—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
-
-
题名用大地测量数据反演2001年昆仑山地震
被引量:11
- 4
-
-
作者
谭凯
王琪
申重阳
-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
-
出处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2004年第3期47-50,共4页
-
基金
昆仑山口西 8.1级地震综合科学考察基金项目
国家"十五"科技公关项目 (2 0 0 1BA60 1B0 2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4 0 0 740 2 4)
-
文摘
利用GPS和水准测量数据 ,采用模拟退火算法与分段断裂位错模型 ,对 2 0 0 1年昆仑山Ms8.1地震同震位错进行了反演研究。结果表明 :断层总长 390 (km)左右 ,呈直立走滑型 ,各断裂段左旋走滑量最大为 5~ 6m ,反演结果基本反映了地震破裂的总体特征 ;该地区岩石剪切模量 μ约为 4 .3× 10 10 Pa ;GPS和水准测量数据的联合使得多个参数的同时反演易于实现 ;
-
关键词
GPS
水准测量
同震形变
断层弹性位错模型
模拟退火算法
-
Keywords
Kunlun Ms8.1 earthquake, co-seismic deformation,leveling, fault elasticity dislocation model,simulated annealing algorithm
-
分类号
P315.725
[天文地球—地震学]
P228.4
[天文地球—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
-
-
题名汶川Ms8.0地震同震倾斜应变变化分析
被引量:4
- 5
-
-
作者
赵斌
吕品姬
陈志遥
李正媛
谭凯
-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
武汉大学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地震台网中心
-
出处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7-21,26,共6页
-
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8BAC35B04-5)
质检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基金"数字化地震前兆地壳形变观测方法标准研究"(10-215)
+1 种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974012)
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所长基金
-
文摘
对汶川地震震中附近450 km范围内倾斜仪、应变仪记录到的同震变化做了筛选统计,并根据弹性半无限空间矩形位错模型,分别采用远场地震波资料、近场大地测量资料反演的同震滑移分布模型,正演计算震中附近台站的同震倾斜、应变变化。通过对实际观测与模拟计算结果的比较,初步表明:实际观测的同震倾斜变化方向与模拟计算结果存在75%的一致性,实际观测的同震倾斜变化比模拟值大约1~2个量级;实际观测的同震应变方向与模拟计算结果仅有33.3%的一致性,实际观测的同震应变变化与模拟计算值相当或仅大1个数量级。
-
关键词
汶川MS8.0地震
同震倾斜
同震应变
模拟计算
弹性位错模型
-
Keywords
Wenchuan Ms8.0 earthquake
coseismic tilt offset
coseismic strain offset
computational simulations
elastic dislocation model
-
分类号
P315.725
[天文地球—地震学]
-
-
题名地震应变变化的理论量级与最大传递距离关系
被引量:5
- 6
-
-
作者
邱泽华
石耀霖
-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
出处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2004年第2期99-105,共7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40 3 740 11)
地震科学联合基金( 10 40 0 3 7)
-
文摘
为了与实际观测资料对比 ,用线弹性理论位错公式算出了各种断层的地震应变变化并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 ,归纳了一些特点 ,阐明了理论应变变化量级与其最大传递距离的关系。分析表明 :对于一定震级的地震 ,当断层出露地面、倾角为 4 5°、并且为倾滑运动时 ,一定量级的应变变化传递的距离最长 ;其中一个主应变传递得最远 ,其次为体应变 ,再其次为最大剪应变 ,另一个主应变的最大传递距离最短 ;泊松比和断层的长宽比的变化对应变传递距离的影响极小 。
-
关键词
地震应变变化
最大传递距离
应变观测
应力触发
线弹性位错模型
-
Keywords
seismic strain changes,maximum outreach,strain observation,stress triggering,linear-elastic dislocation model
-
分类号
P315.727
[天文地球—地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