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弹塑性变形阶段的干气密封接触模型 被引量:1
1
作者 杨小成 丁雪兴 陈金林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237-1245,共9页
为探究干气密封摩擦界面在变形全阶段的接触特性,基于分形接触理论及微观接触力学理论,充分考虑微凸体变形的3个阶段,通过余弦函数构建干气密封全阶段接触模型,并分别与GW模型、KE模型和ZMC模型三种经典接触模型及相关文献的试验数据作... 为探究干气密封摩擦界面在变形全阶段的接触特性,基于分形接触理论及微观接触力学理论,充分考虑微凸体变形的3个阶段,通过余弦函数构建干气密封全阶段接触模型,并分别与GW模型、KE模型和ZMC模型三种经典接触模型及相关文献的试验数据作对比,验证本文中接触模型的合理性与正确性.最后对干气密封摩擦界面接触特性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探究.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干气密封摩擦界面的接触特性与分形维数、特征尺度及两表面的真实接触面积有关.接触特性与分形维数和两表面真实接触面积呈正相关,与特征尺度呈负相关.分形维数越大,接触载荷与接触刚度的数量级就越大,且接触载荷变化范围相对较大.当特征尺度每次以1个数量级递增时,接触载荷与接触刚度的变化范围较小,都在1个数量级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气密封 分形理论 弹塑性阶段 接触模型 接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气密封摩擦界面弹塑性接触刚度模型 被引量:1
2
作者 翟霄 杨小成 +1 位作者 陈金林 丁雪兴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65-171,共7页
针对干气密封摩擦界面复杂多变的弹塑性变形阶段,基于微凸体在变形全过程满足连续性、光滑性和单调性的特点,通过余弦函数来探究接触面变形量与接触特性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具有光滑连续特性的微凸体弹塑性接触模型,然后基于统计学理论,... 针对干气密封摩擦界面复杂多变的弹塑性变形阶段,基于微凸体在变形全过程满足连续性、光滑性和单调性的特点,通过余弦函数来探究接触面变形量与接触特性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具有光滑连续特性的微凸体弹塑性接触模型,然后基于统计学理论,建立摩擦界面整体接触模型,最后将所建立的模型与GW模型、CEB模型、ZMC模型、KE模型和Li模型五种经典模型进行对比分析,并通过理论分析与数值求解得到干气密封摩擦界面的力学特性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该模型实现了微凸体在变形全阶段的连续性、光滑性和单调性;接触载荷、接触面积和接触刚度与无量纲接触变形量成正相关;与无量纲表面平均接触距离成负相关,且无量纲表面平均接触距离越小,其粗糙表面发生塑性变形的比重就越大;为使干气密封动环和静环更加可靠平稳地运行,应保证动环和静环的接触面尽量光滑平整,使其无量纲表面平均接触距离控制在2.5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气密封 接触模型 弹塑性阶段 接触刚度 统计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作用下框架-复合墙结构弹塑性内力计算 被引量:1
3
作者 郭猛 姚谦峰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5-70,共6页
框架-复合墙结构是以框架和密肋复合剪力墙共同承担水平地震作用的新型组合式双重抗侧力体系,合理计算弹塑性阶段框架与复合墙的内力是决定大震下结构体系安全性能的关键问题之一.根据6榀典型密肋复合墙试验数据,建立了复合墙体指数式... 框架-复合墙结构是以框架和密肋复合剪力墙共同承担水平地震作用的新型组合式双重抗侧力体系,合理计算弹塑性阶段框架与复合墙的内力是决定大震下结构体系安全性能的关键问题之一.根据6榀典型密肋复合墙试验数据,建立了复合墙体指数式刚度退化模型,量化了墙体在各变形阶段的刚度退化系数.在对比复合墙与框架、混凝土墙、砌体墙刚度退化规律的基础上,分析了复合墙刚度退化对结构受力性能的影响,提出了弹塑性阶段框架-复合墙结构地震内力的实用计算方法,并通过具体算例讨论了结构内力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弹塑性阶段,框架与密肋复合墙刚度退化速度比值呈非线性关系,框架分担总地震剪力的比例增加,但其绝对剪力值增加幅度并不明显;考虑弹塑性阶段复合墙的刚度退化,更好地符合了地震下框架-复合墙结构的实际受力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架-复合墙结构 密肋复合墙体 刚度退化 弹塑性阶段 地震内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爆炸荷载结构等效静载动力系数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耿少波 葛培杰 +1 位作者 李洪 徐鹏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088-2095,共8页
为研究爆炸荷载数学模型对结构等效静载动力系数计算结果的影响程度,根据爆炸荷载等效单自由度结构体系弹性与弹塑性微分方程,以超压峰值、正超压冲量相等为对比条件,分别求解线性衰减荷载与指数型衰减荷载两种数学模式下延性比与等效... 为研究爆炸荷载数学模型对结构等效静载动力系数计算结果的影响程度,根据爆炸荷载等效单自由度结构体系弹性与弹塑性微分方程,以超压峰值、正超压冲量相等为对比条件,分别求解线性衰减荷载与指数型衰减荷载两种数学模式下延性比与等效静载动力系数之间的隐式函数表达式;结合我国现行的抗爆设计规范及指数型衰减荷载形状调整参数a,完成了a取值为1.27、1.44及1.61的3种工况动力系数计算,并与相对应的线性衰减荷载结果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规范采用的线性衰减荷载计算模型更适用于延性比β<3.0的结构设计;指数型衰减荷载可涵盖工程设计延性比β≤5.0的所有范围,且更适用于β≥3.0的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荷载 等效静载 动力系数 弹塑性阶段 抗爆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改进的连梁形式的受力性能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丁永君 张贝贝 +2 位作者 李端 付春兵 李进军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B07期67-73,共7页
剪力墙设计中连梁设计是一个难点,双连梁虽然能解决超筋的问题,但存在弹性刚度下降的弊端.针对这一问题,首先通过试验得出双连梁和单连梁各自的优点和缺点;然后依据试验试件,建立有限元模型模拟试验模型,得出有限元模型模拟的可行性;最... 剪力墙设计中连梁设计是一个难点,双连梁虽然能解决超筋的问题,但存在弹性刚度下降的弊端.针对这一问题,首先通过试验得出双连梁和单连梁各自的优点和缺点;然后依据试验试件,建立有限元模型模拟试验模型,得出有限元模型模拟的可行性;最后提出4种不同的连梁形式,通过有限元模拟,得出一种受力性能上既拥有双连梁的优点又能克服双连梁的不足,且施工便利的连梁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连梁 弹性阶段 弹塑性阶段 刚度降低 连梁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觉测量视域下的钢管再生混凝土柱的抗震性能探析
6
作者 苏红艳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7-167,共1页
在抗震设计中,允许整体结构不倒塌、局部结构出现较小程度破坏的情况存在,当工程结构进入弹塑性阶段后,采集变形或应变数据对于抗震性能分析起着重要作用。视觉测量方法以机器视觉技术与图像算法为依托,能够实现全场变形过程跟踪、得到... 在抗震设计中,允许整体结构不倒塌、局部结构出现较小程度破坏的情况存在,当工程结构进入弹塑性阶段后,采集变形或应变数据对于抗震性能分析起着重要作用。视觉测量方法以机器视觉技术与图像算法为依托,能够实现全场变形过程跟踪、得到准确全场三维凸曲变形和应变数据,具有很大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塑性阶段 抗震设计 视觉测量 机器视觉技术 钢管再生混凝土柱 局部结构 抗震性能 过程跟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谈材料力学教材中的ψ-λ曲线
7
作者 李志君 《中国大学教学》 1993年第1期36-37,共2页
关键词 力学教材 工字形截面 压杆稳定 初弯曲 钢结构设计规范 残余应力 弹塑性阶段 弯扭屈曲 压弯杆 长细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