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SD效应及初始缺陷影响的钢压杆弹塑性稳定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斌 李传习 +1 位作者 刘雪松 张玉平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90-95,共6页
考虑钢压杆一般存在初变形和初偏心等初始缺陷及钢材拉压强度的差异,基于Jezek法推导在轴向偏心荷载作用下钢压杆弹塑性失稳破坏时的极限荷载公式.通过探讨SD效应、长细比及初始缺陷等因素对钢压杆弹塑性失稳破坏极限荷载的影响规律,拟... 考虑钢压杆一般存在初变形和初偏心等初始缺陷及钢材拉压强度的差异,基于Jezek法推导在轴向偏心荷载作用下钢压杆弹塑性失稳破坏时的极限荷载公式.通过探讨SD效应、长细比及初始缺陷等因素对钢压杆弹塑性失稳破坏极限荷载的影响规律,拟合得到了两端简支的矩形截面钢压杆弹塑性极限荷载近似计算公式;所得解析理论与近似计算公式可以蜕化求解带初弯曲的轴压构件、带初偏心的压杆、理想的中心受压杆及压弯构件考虑SD效应时的弹塑性极限荷载.分析结果表明:考虑SD效应时钢压杆的弹塑性稳定极限荷载提高10.5%~12.2%.因此,在实际工程中考虑SD效应可以使钢压杆的强度得以充分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压杆 极限荷载 弹塑性稳定 SD效应 初始缺陷 公式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钢框架结构弹塑性稳定的综合离散分析法 被引量:3
2
作者 沈祖炎 丁洁民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2年第1期1-10,共10页
本文采用综合离散化分析方法进行空间钢框架结构的弹塑性稳定计算。该方法既采用了有限元法处理离散结构的便利,又通过力学途径来减少所需求解的未知量。算例结果表明,本文方法不仅有很高的计算精度,且省时省空间,是一种空间钢框架结构... 本文采用综合离散化分析方法进行空间钢框架结构的弹塑性稳定计算。该方法既采用了有限元法处理离散结构的便利,又通过力学途径来减少所需求解的未知量。算例结果表明,本文方法不仅有很高的计算精度,且省时省空间,是一种空间钢框架结构稳定分析的实用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塑性稳定 综合离散分析法 空间钢框架 有限元 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柱壳结构外压弹塑性稳定性问题的半解析有限元法 被引量:3
3
作者 刘好增 赵喜来 刘洁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2007年第7期8-13,共6页
综合考虑几何、物理双重非线性因素的影响,对圆柱壳结构在外压作用下发生承受外压失稳屈曲进行研究。几何方程采用大位移的应变位移关系,物理方程采用弹塑性分析的应力应变关系,导出圆柱壳单元弹塑性分析的切线刚度矩阵。计算中,为追踪... 综合考虑几何、物理双重非线性因素的影响,对圆柱壳结构在外压作用下发生承受外压失稳屈曲进行研究。几何方程采用大位移的应变位移关系,物理方程采用弹塑性分析的应力应变关系,导出圆柱壳单元弹塑性分析的切线刚度矩阵。计算中,为追踪失稳屈曲完整的平衡路径,在位于极值点邻域内的每一增量步中,采用控制弧长约束下的增量-迭代法进行计算,使计算效率大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柱壳 弹塑性稳定 半解析有限元法 弧长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肋轴对称组合壳弹塑性稳定性计算的缩减弹性模量有限元法 被引量:1
4
作者 吕岩松 郭日修 《船舶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8-105,共8页
基于缩减弹性模量的思想,建立了计算加肋轴对称组合壳弹塑性总体稳定性的有限元方法。将外载荷分成若干载荷步,分步加载,通过缩减"局部屈服"单元的弹性模量,模拟组合壳的弹塑性应力状态。在每一载荷步作特征值分析,从而得到... 基于缩减弹性模量的思想,建立了计算加肋轴对称组合壳弹塑性总体稳定性的有限元方法。将外载荷分成若干载荷步,分步加载,通过缩减"局部屈服"单元的弹性模量,模拟组合壳的弹塑性应力状态。在每一载荷步作特征值分析,从而得到组合壳的弹塑性总体失稳临界压力。算例表明,该文方法的计算结果经过几何非线性修正后,壳体总体失稳临界压力的计算值与实验值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缩减弹性模量 有限元法 加肋轴对称组合壳 弹塑性总体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RP加固局部损伤偏心受压钢压杆的弹塑性失稳分析
5
作者 李斌 李传习 +1 位作者 罗华 王玮玮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649-1654,共6页
文章考虑初弯曲和初偏心2种几何缺陷的影响,基于Je6ek法推导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iber reinforced plastic,FRP)加固局部损伤偏心受压钢压杆绕强轴弹塑性失稳时极限荷载的计算公式。利用有限元软件验证了该解析公式的正确性与可靠性,并对... 文章考虑初弯曲和初偏心2种几何缺陷的影响,基于Je6ek法推导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iber reinforced plastic,FRP)加固局部损伤偏心受压钢压杆绕强轴弹塑性失稳时极限荷载的计算公式。利用有限元软件验证了该解析公式的正确性与可靠性,并对影响局部损伤钢压杆弹塑性极限荷载的有关参数,例如FRP加固长度、厚度、宽度以及初弯曲和初偏心等初始几何缺陷进行分析,得到了FRP合理加固建议以及各参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FRP在加固、恢复甚至提高含初始缺陷的局部损伤钢压杆弹塑性稳定性方面具有良好的可加固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 局部损伤 偏心受压钢压杆 弹塑性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独塔单索面斜拉桥主塔稳定简化分析 被引量:15
6
作者 郭卓明 李国平 袁万城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15-218,235,共5页
由于悬吊桥梁采用索塔支撑 ,其主塔往往须承受强大的轴向压力 ,因此其稳定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尤其是独塔单索面斜拉桥在空间受力和稳定性方面都相对比较薄弱 ,对其进行稳定性分析更显必要 .在对其主塔受力的适当简化之后 ,分别对其... 由于悬吊桥梁采用索塔支撑 ,其主塔往往须承受强大的轴向压力 ,因此其稳定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尤其是独塔单索面斜拉桥在空间受力和稳定性方面都相对比较薄弱 ,对其进行稳定性分析更显必要 .在对其主塔受力的适当简化之后 ,分别对其弹性及弹塑性稳定进行了简化分析 ,在传统的弹塑性稳定内力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独塔单索面斜拉桥主塔弹塑性稳定分析的简化方法 ,并以两座独塔单索面斜拉桥为背景做了算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塔单索面斜拉桥 桥梁稳定 简化分析 弹性稳定 弹塑性稳定 主塔 轴向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箱型空腹圆弧钢拱平面内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学杰 袁波 +1 位作者 卢超杰 郑勇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31-139,共9页
为研究新型双箱型空腹圆弧钢拱的平面内稳定特性,采用理论推导与有限元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其平面内弹性屈曲及弹塑性稳定承载力,分析剪力对拱截面破坏模式的影响,并建立了平面内稳定承载力的设计方法。首先,根据拱截面的剪力分... 为研究新型双箱型空腹圆弧钢拱的平面内稳定特性,采用理论推导与有限元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其平面内弹性屈曲及弹塑性稳定承载力,分析剪力对拱截面破坏模式的影响,并建立了平面内稳定承载力的设计方法。首先,根据拱截面的剪力分布情况,研究了双箱型空腹圆弧钢拱截面整体剪切变形及弦腹杆剪切变形对平面内弹性屈曲的影响;推导出了考虑双剪切变形影响时,双箱型空腹圆弧钢拱的纯压弹性屈曲荷载公式。然后,参考轴心受压柱设计原理,引入稳定系数及正则化长细比,绘制了纯压状态下的稳定曲线。最后,分析了在几种常见荷载工况下,双箱型空腹圆弧钢拱整体破坏模式的稳定承载力设计公式。本文分析的拱结构新颖,所提弹性屈曲荷载公式计算结果与有限元分析结果十分吻合,同时采用轴力与弯矩的二项式验算了整体稳定承载能力。研究结果可供日后科研和实际工程设计参考,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箱型空腹圆弧钢拱 弹性屈曲 弹塑性稳定 稳定曲线 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焊接楔形波纹腹板工字钢梁整体稳定性能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罗小丰 李国强 +1 位作者 孙飞飞 张哲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8-99,共12页
建立焊接楔形波纹腹板工字钢简支梁在不等端弯矩作用下的平衡微分方程,并采用有限积分法编写程序求解,提出楔形波纹腹板工字钢简支梁在不等端弯矩作用下临界弯矩的建议公式。将拟合公式计算结果与ANSYS特征屈曲分析进行比较,表明ANSYS... 建立焊接楔形波纹腹板工字钢简支梁在不等端弯矩作用下的平衡微分方程,并采用有限积分法编写程序求解,提出楔形波纹腹板工字钢简支梁在不等端弯矩作用下临界弯矩的建议公式。将拟合公式计算结果与ANSYS特征屈曲分析进行比较,表明ANSYS特征屈曲分析与弹性理论吻合较好。利用ANSYS特征屈曲分析,拟合得到楔形波纹腹板工字钢简支梁和悬臂梁在6种典型荷载工况(集中荷载和均布荷载分别作用于上翼缘、剪心、下翼缘)下弹性临界弯矩的实用设计公式。在此基础上,通过ANSYS弹塑性稳定分析提出并验证楔形波纹腹板H型钢梁弹塑性稳定极限承载能力计算公式。最后进行5根楔形波纹腹板工字钢悬臂梁在自由端上翼缘单点加载的整体稳定试验,并将试验结果与ANSYS弹塑性分析结果及实用设计公式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ANSYS有限元分析的合理性以及实用设计公式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楔形波纹腹板工字钢梁 平衡微分方程 弹性临界弯矩 弹塑性极限稳定承载能力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型钢高强混凝土柱保护层厚度确定方法 被引量:2
9
作者 薛建阳 柯晓军 +1 位作者 陈宗平 应武挡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共5页
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会直接影响构件的破坏形态、承载力、刚度以及耐久性能等.结合型钢高强混凝土柱的剪切黏结破坏特征,以混凝土保护层为对象,根据板弹塑性稳定理论和力扩散原理分别对其受压屈曲失稳和临界开裂时的最小保护层厚度进行... 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会直接影响构件的破坏形态、承载力、刚度以及耐久性能等.结合型钢高强混凝土柱的剪切黏结破坏特征,以混凝土保护层为对象,根据板弹塑性稳定理论和力扩散原理分别对其受压屈曲失稳和临界开裂时的最小保护层厚度进行理论推导,提出合理的计算公式,计算结果与已有试验结果相吻合.结合工程实际,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还应满足我国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中最小保护层厚度的构造要求,并建议型钢高强混凝土构件的最小配箍率宜取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钢混凝土 高强混凝土 保护层 弹塑性稳定理论 力扩散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型网状结构支架的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周承倜 董何彦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8,共8页
冠状动脉支架为圆柱形微型网状结构 ,直径 1mm ,厚度 0 1mm ,长度 10~ 16mm。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由球囊充气撑开到直径为 2 5~ 3 5mm的支架 ,在血管内承受血管壁回弹压力。为了保持血液流通支架必须保持其几何圆形。这是... 冠状动脉支架为圆柱形微型网状结构 ,直径 1mm ,厚度 0 1mm ,长度 10~ 16mm。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由球囊充气撑开到直径为 2 5~ 3 5mm的支架 ,在血管内承受血管壁回弹压力。为了保持血液流通支架必须保持其几何圆形。这是一个结构弹塑性稳定性问题。但是目前国际上对于支架的力学性能质量指标主要以强度性能评定而不涉及支架屈曲性能是不妥的。本文对于支架的强度和屈曲性能进行了全面的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 ,自行研制了智能式电子检测仪成功地对微型网状结构支架的强度和屈曲性能实现了实测实验研究。由于微型支架的离散型网状结构的特点 ,在实验中出现一些特殊的屈曲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支架 圆柱薄壳结构弹塑性稳定 脉管支架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横梁受力为主的大跨拱桥桥面系加固大纵梁截面形式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郝朝伟 王明法 +1 位作者 张悦杉 何小钰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3-109,共7页
为充分发挥增设大纵梁对以横梁受力为主的大跨拱桥桥面系的加固效果,对加固大纵梁的适宜截面形式进行研究。以1座典型飞燕式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为背景,对比分析采用3种常用截面(单工字形、双工字形、箱形)大纵梁加固后桥梁关键部位强度... 为充分发挥增设大纵梁对以横梁受力为主的大跨拱桥桥面系的加固效果,对加固大纵梁的适宜截面形式进行研究。以1座典型飞燕式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为背景,对比分析采用3种常用截面(单工字形、双工字形、箱形)大纵梁加固后桥梁关键部位强度、模态、整体稳定性及抗震性能;基于耐震时程法(ETM),参考Park-Ang损伤模型,提出综合考虑抗震性能需求与结构稳定性的加固大纵梁截面形式确定方法。结果表明:以横梁受力为主的大跨拱桥增设大纵梁后,具有临时承担吊杆断裂后桥面恒、活载的能力;加固后关键结构恒载状态下的应力变化均小于5%,横向振动频率、整体稳定性和抗震性能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推荐加固大纵梁使用箱形截面,可兼顾改善桥梁静、动力性能,且用钢量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拱桥 桥面系 钢管混凝土 加固大纵梁截面 耐震时程法 弹塑性稳定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木工程学报》2009年第42卷分类总目录
12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03-208,共6页
关键词 《土木工程学报》 汶川地震 汶川县大地震 弹塑性稳定 目录 检索工具 组合梁 受力性能 物理性能 性能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ability and reinforcement analysis of rock slope based on elasto-plastic finite element method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耀儒 武哲书 +2 位作者 常强 李波 杨强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7期2739-2751,共13页
The rigid body limit equilibrium method(RBLEM) and finite element method(FEM) are two widely used approaches for rock slope's stability analysis currently. RBLEM introduced plethoric assumptions; while traditional... The rigid body limit equilibrium method(RBLEM) and finite element method(FEM) are two widely used approaches for rock slope's stability analysis currently. RBLEM introduced plethoric assumptions; while traditional FEM relied on artificial factors when determining factor of safety(FOS) and sliding surfaces. Based on the definition of structure instability that an elasto-plastic structure is not stable if it is unable to satisfy simultaneously equilibrium condition, kinematical admissibility and constitutive equations under given external loads, deformation reinforcement theory(DRT) is developed. With this theory, plastic complementary energy(PCE) can be used to evaluate the overall stability of rock slope, and the unbalanced force beyond the yield surface could be the identification of local failure.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slope stability analysis approaches, the PCE norm curve to strength reduced factor is introduced and the unbalanced force is applied to the determination of key sliding surfaces and required reinforcement. Typical and important issues in rock slope stability are tested in TFINE(a three-dimensional nonlinear finite element program), which is further applied to several representatives of high rock slope's stability evaluation and reinforcement engineering practice in southwest of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bility analysis rock slope plastic complementary energy(PCE) unbalanced forces elasto-plasticity F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mproved slope safety analysis by new Druker-Prager type criterion 被引量:1
14
作者 朱俊高 彭凯 +1 位作者 J.F.Shao 刘汉龙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4期1132-1137,共6页
Based on Mohr-Coulomb (M-C) criterion, the parameters of Druker-Prager (D-P) criterion for geomaterial were determined under non-associated flow rule, and thus a new D-P type criterion was presented. Two assumptio... Based on Mohr-Coulomb (M-C) criterion, the parameters of Druker-Prager (D-P) criterion for geomaterial were determined under non-associated flow rule, and thus a new D-P type criterion was presented. Two assumptions were employed during the derivation: 1) principal strains by M-C model and D-P model are equal, and 2) the material is under plane strain conditio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surface on rt plane, it is found that the proposed D-P type criterion is better than the D-P criterion with M-C circumscribed circle or M-C inscribed circle, and is applicable for stress Lode angle less than zero. By comparing the predicted results with the test data of sand under plane strain condition and other D-P criteria, the proposed criterion is verified and agrees well with the test data, which is further proved to be better than other D--P type criteria in certain range of Lode angle. The criterion was compiled into a finite difference package FLAC3D by user-subroutine, and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stability of a slope by strength reduction method. The predicted slope safety factor from the proposed criterion agrees well with that by Spencer method, and it is more accurate than that from classic D-P criter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ield criterion non-associated flow rule dilatancy angle plastic potential fun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