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粘弹塑性理论局部焊后热处理评定准则 被引量:8
1
作者 陆皓 汪建华 村川英一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27-430,共4页
采用考虑高温蠕变的粘弹塑性有限元等数值方法与实验相结合 ,对具有初始焊接残余应力的管子在不同热处理条件下进行了分析 ,特别是对局部焊后热处理加热宽度的确定进行了研究 .提出了 2个局部焊后热处理的评定准则 ,即基于残余应力消除... 采用考虑高温蠕变的粘弹塑性有限元等数值方法与实验相结合 ,对具有初始焊接残余应力的管子在不同热处理条件下进行了分析 ,特别是对局部焊后热处理加热宽度的确定进行了研究 .提出了 2个局部焊后热处理的评定准则 ,即基于残余应力消除效果的残余应力准则和基于改善焊接接头性能的均热区温差准则 .局部焊后热处理应同时满足这两个准则的条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焊后局部热处理 残余应力 评定准则 有限元法 弹塑性理论 均热区温差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围岩弹塑性理论的立井井壁厚度设计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罗晓青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7,共4页
基于现有的弹塑性理论,建立了考虑井壁和围岩相互作用的平面应变力学模型。首先,研究了该力学模型的适用条件,推导出新的井壁厚度计算公式;其次,讨论了井壁支护抗力、塑性区范围和井筒几何尺寸的相互关系;最后,分别分析围岩的剪切模量... 基于现有的弹塑性理论,建立了考虑井壁和围岩相互作用的平面应变力学模型。首先,研究了该力学模型的适用条件,推导出新的井壁厚度计算公式;其次,讨论了井壁支护抗力、塑性区范围和井筒几何尺寸的相互关系;最后,分别分析围岩的剪切模量、摩擦角和粘聚力等物理力学参数对井壁受力的影响,更深刻地揭示井壁和围岩相互作用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井井筒 井壁设计 弹塑性理论 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滑桩的弹塑性理论分析(Ⅱ) 被引量:8
3
作者 王士川 陈立新 张进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7年第4期426-429,共4页
提出了抗滑桩弹塑性设计模式,对弹塑性区空间破坏楔体进行了稳定分析,导出了抗滑桩锚固段弹塑性区临界深度hc的计算式和破裂角θ的平面解及空间解。
关键词 抗滑桩 弹塑性设计理论 破裂角 锚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圆形结构弹塑性理论 被引量:10
4
作者 侯学渊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1982年第4期50-62,共13页
本文利用地下结构与地层的位移协调条件,对圆形隧道和围岩进行了弹塑性计算,求出塑性区范围和形变压力,松动压力.并把此原理及其方法用于盾构法,矿山法和喷锚支护施工的隧道衬砌中.例题计算结果与薄型隧道衬砌地层压力量测结果相符.
关键词 塑性区半径 位移协调 应力状态 受力状态 地层压力 岩石 围岩 矿山支护 衬砌 次生应力 二次应力 塑性半径 应力集中系数 弹塑性理论 地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类弹塑性理论中带有小摩擦的Signorini问题
5
作者 吴兰成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543-552,共10页
考虑了某类弹塑性理论中带有摩擦的Signorini问题。设摩擦遵从Coulomb定律。证明了在摩擦系数适当小的条件下。
关键词 SIGNORINI问题 摩擦 弹塑性理论 椭圆型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弹塑性板理论分析顺层边坡的弯曲失稳 被引量:20
6
作者 冯君 周德培 杨涛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184-1188,共5页
滑移弯曲失稳是顺层岩质边坡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破坏模式,以往采用弹性压杆稳定理论或弹性板稳定理论来进行分析,弹性压杆理论将岩板视为一维受压杆件,弹性板稳定理论将岩板视为二维受压板,均未考虑岩体塑性对稳定性的影响。对于顺层岩质... 滑移弯曲失稳是顺层岩质边坡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破坏模式,以往采用弹性压杆稳定理论或弹性板稳定理论来进行分析,弹性压杆理论将岩板视为一维受压杆件,弹性板稳定理论将岩板视为二维受压板,均未考虑岩体塑性对稳定性的影响。对于顺层岩质边坡的弯曲失稳破坏,如果岩层中应力较大,则可能在岩层开始屈曲前,应力已超过弹性极限,因而岩层的屈曲变形一开始就不完全是弹性的,如仍采用弹性屈曲理论进行分析,可能会得到不真实的结果,应根据具体情况将其视为弹塑性屈曲问题。应用弹塑性板的翘曲理论对顺层岩质边坡的弯曲失稳进行了分析,同时考虑了边坡长度以及岩体塑性对其稳定性的影响,推导了相应计算公式,并通过工程实例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层岩质边坡 弹塑性理论 弯曲失稳 岩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弹塑性变形理论的船体面板滚弯成形作业时间估算方法
7
作者 邱海 熊树平 瞿世鹏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948-955,共8页
为了准确估算船体面板滚弯成形作业时间,通过分析在滚弯过程中船体面板的弹塑性变化和滚弯成形后的最终状态,建立了滚弯成形最终状态下船体面板滚弯成形作业时间估算模型.与实测数据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弹塑性变形理论的总进给距离与... 为了准确估算船体面板滚弯成形作业时间,通过分析在滚弯过程中船体面板的弹塑性变化和滚弯成形后的最终状态,建立了滚弯成形最终状态下船体面板滚弯成形作业时间估算模型.与实测数据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弹塑性变形理论的总进给距离与实测进给距离无显著性差异,通过作业时间估算模型得出的理论作业时间与实测作业时间也无显著性差异而且相对误差都在10%以内(平均相对误差为5%).因此,基于弹塑性变形理论的船体面板滚弯成形作业时间估算模型合理且符合作业实际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体面板加工 作业时间估算 弹塑性变形理论 滚弯成形最终状态 进给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滚石冲击钢筋混凝土板的弹塑性动力响应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王东坡 刘洋 +1 位作者 裴向军 石思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47-1153,共7页
滚石冲击钢筋混凝土板过程伴随复杂的能量转化,基于经验或Hertz接触理论的传统钢筋混凝土板抗冲击设计与实际状况有较大出入.为探索一种更加高效准确的滚石冲击响应计算方法,引入Olsson针对正交各向异性复合板提出的冲击动力控制方程,... 滚石冲击钢筋混凝土板过程伴随复杂的能量转化,基于经验或Hertz接触理论的传统钢筋混凝土板抗冲击设计与实际状况有较大出入.为探索一种更加高效准确的滚石冲击响应计算方法,引入Olsson针对正交各向异性复合板提出的冲击动力控制方程,结合弹塑性接触理论开展滚石冲击钢筋混凝土板动力响应分析,并与Hertz解及动力有限元解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Hertz理论解由于仅考虑板的弹性变形,其峰值冲击力较弹塑性理论解和动力有限元解分别增大31.8%和77.1%,其最大压痕深度较后两者分别增大17.3%和61.8%,而基于弹塑性接触准则的冲击动力响应更加接近于动力有限元解,趋于真实,且避免了复杂建模过程,高效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石 冲击 钢筋混凝土板 弹塑性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轨接触问题的弹塑性分析 被引量:23
9
作者 张军 吴昌华 《铁道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6-21,共6页
用有限元参数二次规划法 ,针对不同的轮径、轴重、牵引力和摩擦系数的各种工况分别进行了弹性和弹塑性计算 ,得出了轮轨间接触状态和接触内力的分布情况 ,并对其随各种参数变化的规律进行了分析 ,从而提出了改善机车粘着利用水平的途径。
关键词 有限元法 弹塑性理论 轮轨关系 摩擦 轮轨接触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碎石桩复合地基性状的弹塑性分析 被引量:13
10
作者 刘杰 赵明华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678-1684,共7页
基于双剪统一强度理论,利用复合地基中碎石桩与桩周土的竖向位移相等、侧向变形协调与连续的条件,通过弹塑性理论对碎石桩复合地基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应变状态进行了弹塑性分析,探讨了权系数b的取值方法;讨论了b的大小对复合地基... 基于双剪统一强度理论,利用复合地基中碎石桩与桩周土的竖向位移相等、侧向变形协调与连续的条件,通过弹塑性理论对碎石桩复合地基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应变状态进行了弹塑性分析,探讨了权系数b的取值方法;讨论了b的大小对复合地基承载及变形性状的影响,并推出了作用在复合地基上的荷载、碎石桩所分担的荷载及加固区压缩量与桩周土的塑性区半径的关系的系列解析算式;提出了对于碎石桩复合地基的设计应该实行承载力和沉降双重控制的设计思想。为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将模型试验的结果与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对碎石桩复合地基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剪统一强度理论 碎石桩 复合地基 弹塑性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义弹塑性梁理论及接触问题中的时偶变分不等式 被引量:1
11
作者 高扬 《应用数学和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0期895-908,共14页
为研究摩擦接触问题,本文建立了一个具有二类独立交量的二维弹塑性梁模型。由此提出了一个新的非线性二次互补性问题.其中的外部互补性条件定义了自由边界;而内部互补性条件则控制了弹塑性分界面.文中证明了此二次互补性问题等价于... 为研究摩擦接触问题,本文建立了一个具有二类独立交量的二维弹塑性梁模型。由此提出了一个新的非线性二次互补性问题.其中的外部互补性条件定义了自由边界;而内部互补性条件则控制了弹塑性分界面.文中证明了此二次互补性问题等价于一非线性变分不等式,并导出了其对偶变分不等式.本文结果显示对偶问题较原问题有更多的优越性.应用于塑性极限分析理论中,文中最后证明了一个简单的下限定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问题 弹塑性理论 变分不等式 广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摩擦的弹塑性接触问题变分不等原理的简化证明 被引量:3
12
作者 孙辉 扶名福 杨国泰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3期77-79,共3页
在弹塑性摩擦接触问题中 ,从变分原理出发来研究接触问题 ,可以将摩擦力纳入问题的能量泛函。为了得到摩擦约束弹塑性接触问题的能量泛函 ,日前大多是用拉格朗日乘子法 ,但拉格朗日方法用在变分不等问题中 ,要利用非线性泛涵分析和凸分... 在弹塑性摩擦接触问题中 ,从变分原理出发来研究接触问题 ,可以将摩擦力纳入问题的能量泛函。为了得到摩擦约束弹塑性接触问题的能量泛函 ,日前大多是用拉格朗日乘子法 ,但拉格朗日方法用在变分不等问题中 ,要利用非线性泛涵分析和凸分析来证明 ,证明很复杂。本文利用向量分析的工具及巧妙的变换 ,对带摩擦约束的弹塑性接触问题的广义变分不等原理进行了严格的证明 ,由于只用到向量分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塑性理论 Coulomb摩擦 广义变分原理 变分不等式 接触 金属塑性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统一屈服面的非饱和黏性土弹塑性本构模型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涛 史世波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684-1691,共8页
首先将非饱和土巴塞罗那基本模型(Barcelona basic model,BBM)中的加载湿陷(loading collapse,LC)屈服面和吸力增加(suction increase,SI)屈服面统一为一个光滑的屈服面,然后基于弹塑性理论导出相应的弹塑性本构模型.统一屈服面的优点... 首先将非饱和土巴塞罗那基本模型(Barcelona basic model,BBM)中的加载湿陷(loading collapse,LC)屈服面和吸力增加(suction increase,SI)屈服面统一为一个光滑的屈服面,然后基于弹塑性理论导出相应的弹塑性本构模型.统一屈服面的优点是可以进行LC屈服和SI屈服二者之间的耦合分析,即能模拟净应力和吸力同时变化的加载路径.此外,由于所建模型的屈服面没有尖点,因而可以简化数值模拟计算.所建模型共有14个参数,其中12个与非饱和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和塑性屈服特性有关,另外2个与土的塑性硬化特性有关,所有参数都可通过非饱和土室内控制吸力的三轴等压和剪切试验确定.所建模型的模拟结果与本次试验研究及已发表文献中试验数据的对比表明,二者之间有较好的吻合,说明所建模型的合理性及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饱和土 弹塑性理论 本构模型 屈服面 三轴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材料数据的耐压壳结构极限承载力弹塑性物理修正 被引量:1
14
作者 姜旭胤 刘涛 +1 位作者 张美荣 王璇 《船舶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278-1291,共14页
文章将材料特性引入到潜水器耐压结构稳定性分析中。利用弹塑性理论、切线模量理论和双模量理论,对不同材料、不同结构参数的耐压壳进行系列计算,并对规范中的弹塑性物理修正曲线C s做出了调整。分别采用曲线修正和有限元计算方法对三... 文章将材料特性引入到潜水器耐压结构稳定性分析中。利用弹塑性理论、切线模量理论和双模量理论,对不同材料、不同结构参数的耐压壳进行系列计算,并对规范中的弹塑性物理修正曲线C s做出了调整。分别采用曲线修正和有限元计算方法对三个试验模型进行计算,与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考虑材料特性的耐压壳极限承载力计算比较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特性 结构稳定性 弹塑性理论 耐压壳 切线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弹塑性损伤模型的木材非线性分析 被引量:35
15
作者 王明谦 宋晓滨 顾祥林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2-28,49,共8页
为预测木材复杂的受力行为,在弹塑性理论和连续介质损伤力学的框架内建立了木材三维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采用Hill屈服准则和Voce强化模型描述木材受压硬化行为;通过修正后的Hashin破坏准则和指数型损伤演化模型控制木材受拉、受剪的损... 为预测木材复杂的受力行为,在弹塑性理论和连续介质损伤力学的框架内建立了木材三维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采用Hill屈服准则和Voce强化模型描述木材受压硬化行为;通过修正后的Hashin破坏准则和指数型损伤演化模型控制木材受拉、受剪的损伤演化过程。基于应变增量法求解本构模型的数值解,并采用Newton-Raphson迭代法求解塑性应变。通过编写用户自定义子程序(UMAT)将本构模型嵌入商业有限元软件ABAQUS,并根据试验结果对本构模型进行了验证。针对木材顺纹和横纹受压试验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木材的受压非线性硬化行为。针对木材斜纹受拉试验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破坏准则可以较为准确地识别木材在横纹拉应力和顺纹剪应力作用下的破坏模式,损伤演化模型可以合理地控制木材的损伤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材 本构模型 非线性分析 弹塑性理论 连续介质损伤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粘聚力软化的圆形硐室围岩弹塑性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潘晓明 尤春安 +1 位作者 孔娟 史存鹏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1期52-54,共3页
基于莫尔-库伦准则,考虑岩石材料的软化特性,用内粘聚力随有效塑性应变呈非线性软化的模型推导出硐室围岩塑性软化区半径、硐室位移、围岩内任意一点的应力状态以及围岩压力的解析计算公式。所得的研究成果符合实际情况。以著名的卡斯... 基于莫尔-库伦准则,考虑岩石材料的软化特性,用内粘聚力随有效塑性应变呈非线性软化的模型推导出硐室围岩塑性软化区半径、硐室位移、围岩内任意一点的应力状态以及围岩压力的解析计算公式。所得的研究成果符合实际情况。以著名的卡斯特奈公式为特例,根据岩石力学性质试验结果和实际工程情况,合理确定软化参数η,可正确地确定围岩压力的大小,从而合理地选择支护结构。通过算例分析了软化与卡斯特奈公式对计算结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形硐室 内粘聚力 弹塑性理论 卡斯特奈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模量石墨简支梁的弹塑性分析及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赵建华 顾文胤 姚文娟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116-1122,共7页
石墨烯是一种强度最大、具有拉压不同弹性模量的材料。石墨是石墨烯的原材料,由于其良好的耐辐照性能,广泛地应用于国防核工业,研究石墨的不同模量力学特性正在成为一种新的研究趋向。实验测试了MSL82型号石墨的力学行为,证明并得到石... 石墨烯是一种强度最大、具有拉压不同弹性模量的材料。石墨是石墨烯的原材料,由于其良好的耐辐照性能,广泛地应用于国防核工业,研究石墨的不同模量力学特性正在成为一种新的研究趋向。实验测试了MSL82型号石墨的力学行为,证明并得到石墨材料的拉压不同模量比值。同时建立了不同模量弯曲梁的弹塑性分析理论模型。通过与测试数据的比较,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研究表明:不同模量石墨梁在弹性阶段,中性轴的位置偏向下方受压侧,但不随荷载变化;拉压模量比对截面的应力分布影响很大,减小拉压模量比,可减小最大拉应力;而增大拉压模量比,则可以减小最大压应力。进入塑性阶段后,随着外荷载的增加,中性层的位置上升,最终的位置由拉压屈服极限的比值决定;随着截面的塑性发展,拉压模量比对截面应力分布的影响逐步减小,但对应变的影响仍然较大。因此,可通过改变拉压模量比来控制截面的最大拉压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 不同模量 材料和结构实验 弹塑性理论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小耗能原理的黏弹塑性损伤模型 被引量:6
18
作者 邱战洪 张我华 陈云敏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160-164,共5页
在基于"应变等效假定"和"余应变能等效假定"两种不同损伤力学基本假定的黏塑性损伤本构方程基础上,将最小耗能原理应用于固体介质的黏弹塑性问题,给出了损伤材料的黏塑性应变流变速率、黏塑性损伤发展速率和黏弹-... 在基于"应变等效假定"和"余应变能等效假定"两种不同损伤力学基本假定的黏塑性损伤本构方程基础上,将最小耗能原理应用于固体介质的黏弹塑性问题,给出了损伤材料的黏塑性应变流变速率、黏塑性损伤发展速率和黏弹-塑性材料积累应变强弱化速率的非线性演化发展方程,建立了两个不同的黏弹塑性损伤模型(A和B),并进行了试验验证。作为算例,最后运用黏塑性损伤模型A,对地震荷载作用下建于岩石基础上的某混凝土重力坝的动力损伤问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应用于混凝土重力坝的动力损伤分析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小耗能原理 弹塑性损伤理论 混凝土重力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蠕变和中间主应力影响下围岩变形分区弹塑性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经来旺 陈飞宇 +2 位作者 经纬 郝朋伟 赵翔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3-98,共6页
考虑蠕变和中间主应力的影响,基于巷道变形稳定后围岩的峰值应力应为一定围压下岩石的长期强度的观点和统一强度理论,同时考虑围岩峰后阶段的应变软化和扩容特性,求得了围岩变形分区的弹塑性解析解。最后通过实例分析了蠕变和中间主应... 考虑蠕变和中间主应力的影响,基于巷道变形稳定后围岩的峰值应力应为一定围压下岩石的长期强度的观点和统一强度理论,同时考虑围岩峰后阶段的应变软化和扩容特性,求得了围岩变形分区的弹塑性解析解。最后通过实例分析了蠕变和中间主应力对围岩应力、位移和塑性区半径的影响。研究表明:当忽略蠕变的影响时,一定程度上高估了围岩岩性,塑性区半径的理论结果仅为3.05m,与现场实测结果 5.5m相差较大,当考虑蠕变的影响时,塑性区半径的理论结果为5.68m,接近于实测结果;验证了围岩的位移及塑性流动区半径随中间主应力增大而减小的性质,在设计支护时可适当考虑增大中间主应力。研究结果可为软岩巷道的支护力学计算及支护方案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岩变形 岩石蠕变 统一强度理论 中间主应力 弹塑性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卷管铺设中管道校直模型及理论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立权 廖洪千 +1 位作者 李怀亮 刘军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18-723,共6页
为校直卷管铺设中管道的塑性弯曲变形,建立了一种基于弹塑性理论的校直理论模型。通过分析校直过程中管道的弯矩、塑弯比、弯曲曲率等参数,得到了校直曲率和校准器曲率之间的关系;研究了管道材料参数和几何参数对校直曲率的影响程度,切... 为校直卷管铺设中管道的塑性弯曲变形,建立了一种基于弹塑性理论的校直理论模型。通过分析校直过程中管道的弯矩、塑弯比、弯曲曲率等参数,得到了校直曲率和校准器曲率之间的关系;研究了管道材料参数和几何参数对校直曲率的影响程度,切线模量对校直曲率影响较小,将其从理论模型中简化。为便于指导铺设时管道校直的实施,进一步得到了校直行程。最后,对不同管道的校直理论计算和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偏差较小,验证了本文所提校直理论模型的正确性,可用于指导卷管铺设中管道的校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管铺设 管道 校直模型 校直行程 弹塑性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