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计算套损的弹塑性流固耦合数学模型及算例 被引量:5
1
作者 代立强 刘宝玉 刘先贵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23-325,共3页
分析了套管周围储层渗流场及岩体变形场流固耦合作用机理,根据相关理论建立了考虑渗流场和变形场耦合作用的数学模型以及判断储层岩体、水泥环和套管变形的弹塑性数学模型,并编制了相关程序,应用有限元法对实际油田储层和注水套管进行... 分析了套管周围储层渗流场及岩体变形场流固耦合作用机理,根据相关理论建立了考虑渗流场和变形场耦合作用的数学模型以及判断储层岩体、水泥环和套管变形的弹塑性数学模型,并编制了相关程序,应用有限元法对实际油田储层和注水套管进行了计算,确定了导致套管变形的极限注水参考压力和井底压力的变化情况,对今后套损的分析、计算、预防、数值模拟及相关软件的编制起到重要的理论和实际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管变形 应力场 套损 弹塑性流固耦合数学模型 油田开采 油藏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温条件下弹塑性油藏中多相渗流的流固耦合数学模型与数值模拟 被引量:8
2
作者 王自明 杜志敏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8-72,共5页
基于流固耦合力学理论和热力学理论 ,建立了变温条件下弹塑性油藏中多相渗流的数学模型。假设油藏中岩石固相骨架是可变形的 ,孔隙流体压力、温度场的变化将导致油藏内有效应力发生变化 ,从而导致岩石骨架变形 ,这种变形反过来又影响多... 基于流固耦合力学理论和热力学理论 ,建立了变温条件下弹塑性油藏中多相渗流的数学模型。假设油藏中岩石固相骨架是可变形的 ,孔隙流体压力、温度场的变化将导致油藏内有效应力发生变化 ,从而导致岩石骨架变形 ,这种变形反过来又影响多相流体的渗流。建立变温条件下完全耦合的流体渗流方程和固相变形方程 ,它们互不独立 ,不能单独求解 ,只能联立求解。假设岩石骨架具有弹塑性 ,采用了建立在屈服准则基础上的弹塑性本构模型。针对某些温度场变化大的油藏 ,如注热水、注蒸汽开采的油藏 ,充分考虑了温度场变化对岩石骨架变形和流体渗流的影响。将“热载荷”概念引入固相变形方程来描述这种影响 ,并给出了热载荷的求法。交替运用有限差分和有限元法给出变温条件下的耦合数值模拟方法。所建立的数值模拟方法可作为编制变温流固耦合软件的依据。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塑性油藏 变温条件 多相渗 耦合 数学模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匀煤岩渗流-应力弹塑性耦合数学模型及数值模拟 被引量:25
3
作者 张春会 于永江 赵全胜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2837-2842,共6页
利用Weibull分布模拟煤岩弹性模量和强度的非均匀性,结合煤岩弹塑性变形理论和瓦斯渗流理论,建立了非均匀煤岩渗流-应力弹塑性耦合数学模型,给出了该数学模型的有限元离散方程,开发了相应的数值计算程序Coupling Analysis。利用建立的... 利用Weibull分布模拟煤岩弹性模量和强度的非均匀性,结合煤岩弹塑性变形理论和瓦斯渗流理论,建立了非均匀煤岩渗流-应力弹塑性耦合数学模型,给出了该数学模型的有限元离散方程,开发了相应的数值计算程序Coupling Analysis。利用建立的模型模拟了辽宁某瓦斯抽放试井瓦斯抽放过程,结果表明,在瓦斯抽放过程中,有效应力变化诱发煤岩局部进入塑性状态,塑性区透气系数增加了约4.9倍,而弹性受压区的透气系数最大减小至22%,计算实例的瓦斯压、煤岩有效应力和煤岩变形都呈现非对称性,但服从理论规律,表明采用Weibull分布能很好地模拟煤岩力学参数的非均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IBULL分布 非均质煤岩 -应力弹塑性耦合数学模型 有限元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成层海床场地非线性地震反应的流⁃固弱耦合分析
4
作者 范宏飞 王彦臻 +2 位作者 陈炜昀 陈国兴 赵凯 《振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49-859,共11页
海床场地地震反应分析是建设海洋工程的重要先期工作。以琼州海峡海底拟建隧道沿线4个典型钻孔剖面为研究对象,基于一种流⁃固弱耦合分析法模拟海水⁃海床之间的相互作用,采用广义non⁃Masing本构模型(DCZ模型)模拟软弱海床土的动力非线性... 海床场地地震反应分析是建设海洋工程的重要先期工作。以琼州海峡海底拟建隧道沿线4个典型钻孔剖面为研究对象,基于一种流⁃固弱耦合分析法模拟海水⁃海床之间的相互作用,采用广义non⁃Masing本构模型(DCZ模型)模拟软弱海床土的动力非线性特性,探讨海水、软弱海床沉积及基岩地震动特性对海床场地的地震反应的影响。主要结论为:海水对海床地震运动的抑制效果仅存在于海床浅层范围(<50 m),且对竖向地震反应的抑制效果优于水平向;海水对海床地表地震运动的抑制效果以及海床地震反应“高频抑制、低频放大”的频响现象与海水水深呈“正相关”;数值计算所得的水平向、竖向加速度β谱均值线在数个周期范围内高于陆域规范设计谱,表明海水、海床软弱沉积对海洋工程抗震产生的不利影响不可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床场地 非线性地震反应 耦合模型 琼州海峡 土的非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流热固耦合的轴流涡轮特性预估方法研究
5
作者 徐克文 周伯骜 +1 位作者 岳国强 郑群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7-474,共8页
为实现涡轮性能快速精确预估,本文提出一种轴流涡轮性能一维预估方法。研究热应力、气动力与离心力对轮盘、机匣与叶片共同作用的影响,基于流热固耦合方法建立了涡轮叶高与叶尖径向间隙预估模型。本文结合经验损失模型与落后角模型,通... 为实现涡轮性能快速精确预估,本文提出一种轴流涡轮性能一维预估方法。研究热应力、气动力与离心力对轮盘、机匣与叶片共同作用的影响,基于流热固耦合方法建立了涡轮叶高与叶尖径向间隙预估模型。本文结合经验损失模型与落后角模型,通过迭代的流热固耦合计算,求解涡轮特性曲线。结果表明:与仿真结果相比,预估模型得到部件变形结果与部件仿真趋势一致,叶尖径向间隙平均相对误差为3.9%;与四级轴流涡轮实验结果相比,涡轮总膨胀比平均相对误差由3.41%降低到0.99%,总温比平均相对误差由1.95%降低到1.20%。通过在涡轮性能预估过程中考虑流热固耦合引起的部件结构变形,模型的性能预估误差得到有效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轮 气动热力学 一维预估 特性曲线 损失模型 非设计工况 耦合 叶尖间隙 叶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体与大变形弹性结构物相互作用MPS-BPM耦合模型研究
6
作者 郝婕 王丽珠 +1 位作者 蒋勤 朱刘杰 《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25-1335,共11页
针对流体与大变形弹性结构物相互作用中流-固界面复杂、大自由液面变形和强非线性运动的特点,采用改进的移动粒子半隐式法(MPS)模拟不可压缩流体运动,引入改进的黏结粒子模型(BPM)计算弹性结构体的变形运动,构建了一种新的基于纯拉格朗... 针对流体与大变形弹性结构物相互作用中流-固界面复杂、大自由液面变形和强非线性运动的特点,采用改进的移动粒子半隐式法(MPS)模拟不可压缩流体运动,引入改进的黏结粒子模型(BPM)计算弹性结构体的变形运动,构建了一种新的基于纯拉格朗日法的MPS-BPM无网格粒子法流-固耦合数值模型.该模型基于压强梯度力量化弹性结构物粒子所受到的周围流体作用;通过建立流体粒子和弹性结构物粒子的压力泊松方程,对流体域和结构域进行统一的数值离散求解,实现弹性结构体对周围流体的反馈作用;利用背景网格法削弱流-固交界面处的数值压力振荡与自由液面的数值波动,增强模型的计算精度和稳定性.首先,通过对弹性悬臂梁在初始瞬时速度条件下的运动模拟,验证改进的BPM法对模拟弹性体大变形运动问题的可靠性.然后,通过对弹性闸门溃坝水流运动与闸门变形、溃坝水流对弹性结构物冲击作用的模拟,分析MPS-BPM流-固耦合模型在模拟复杂的流-固相互作用问题中的适用性.计算结果表明:基于MPS-BPM耦合模型得到的流体速度场和压强场变化合理、弹性结构体内部应力分布平滑且流-固交界面处未出现非物理间隙,该耦合模型能够很好地再现流-固相互作用的运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数值模拟 移动粒子半隐式法 黏结粒子模型 弹性结构变形 界面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蠕变作用下多孔介质渗流的固流耦合数学模型 被引量:10
7
作者 魏佳 王永岩 +1 位作者 齐珺 李剑光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26-729,共4页
针对岩体是一种可变形的多孔介质,岩体在荷载作用下发生蠕变的问题,岩体孔隙度、渗透率等物性参数随之变化;同时,孔隙和渗透特性的变化又引起压力场、速度场的改变,带动蠕变特性的变化。在研究渗流的过程中,考虑岩体蠕变的影响,基于岩... 针对岩体是一种可变形的多孔介质,岩体在荷载作用下发生蠕变的问题,岩体孔隙度、渗透率等物性参数随之变化;同时,孔隙和渗透特性的变化又引起压力场、速度场的改变,带动蠕变特性的变化。在研究渗流的过程中,考虑岩体蠕变的影响,基于岩体流变力学和渗流力学理论,应用对应性原理,建立了含有蠕变参数的动态应力平衡方程,推导了蠕变作用下多孔介质渗流的固流耦合数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介质 蠕变 耦合 数学模型 压力场 速度场 岩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页岩原位注蒸汽开发的固-流-热-化学耦合数学模型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康志勤 吕兆兴 +2 位作者 杨栋 严国超 赵阳升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4期30-34,共5页
针对目前传统地面干馏油页岩技术中存在的高成本、高污染问题,提出了对油页岩进行原位注蒸汽开发的新方法.并利用太原理工大学研制的高温高压干馏釜对油页岩进行了高温高压蒸汽作用下油页岩干馏渗透实验.结果表明:高温高压蒸汽作用下油... 针对目前传统地面干馏油页岩技术中存在的高成本、高污染问题,提出了对油页岩进行原位注蒸汽开发的新方法.并利用太原理工大学研制的高温高压干馏釜对油页岩进行了高温高压蒸汽作用下油页岩干馏渗透实验.结果表明:高温高压蒸汽作用下油页岩会产生大量的孔隙、裂隙,从根本上提高了油页岩的渗透性;主要利用对流传热的方式,高效率地加热了油页岩并带走页岩油.同时,在复杂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油页岩原位注蒸汽开发过程中的固、流、热、化学耦合数学模型,包含了众多的耦合项作用,为分析解决油页岩原位注蒸汽开发过程中的复杂物理化学过程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页岩 原位注蒸汽 渗透性 --热-化学耦合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性气藏中气体渗流的气—固—热耦合数学模型 被引量:5
9
作者 王自明 江同文 +1 位作者 宋文杰 杜志敏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85-87,共3页
综合应用渗流力学、岩石力学、热力学理论 ,建立起以气体压力、岩石固相质点位移、绝对温度为基本变量的全新的气—固—热耦合数学模型。该模型假设气藏岩石骨架是可变形的 ,气藏内热量按热力学定律自由传递 ,模型包括完全耦合的气体渗... 综合应用渗流力学、岩石力学、热力学理论 ,建立起以气体压力、岩石固相质点位移、绝对温度为基本变量的全新的气—固—热耦合数学模型。该模型假设气藏岩石骨架是可变形的 ,气藏内热量按热力学定律自由传递 ,模型包括完全耦合的气体渗流方程、温度场方程和岩石变形方程。文章所建立的模型实现了气藏中渗流、变形、变温三者间真正意义上的耦合 ,较之已有的气藏渗流模型更能反映气藏实际 ,是对气藏传统渗流理论和流固耦合力学理论的发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气藏 气体渗 气--热耦合数学模型 弹性介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性油藏中多相渗流的流-固-热耦合数学模型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自明 杜志敏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3年第1期29-31,37,共4页
基于对油藏中三大物理场 (流体力场、固体力场及温度场 )的系统分析 ,综合运用渗流力学、岩石力学、热力学理论 ,建立了一个全新的油藏渗流的流 固 热耦合模型。该模型假设岩石骨架是可变形的 ,油藏内热量按热力学定律自由传递 ,孔隙... 基于对油藏中三大物理场 (流体力场、固体力场及温度场 )的系统分析 ,综合运用渗流力学、岩石力学、热力学理论 ,建立了一个全新的油藏渗流的流 固 热耦合模型。该模型假设岩石骨架是可变形的 ,油藏内热量按热力学定律自由传递 ,孔隙流体压力和热应力会导致岩石骨架的变形 ;反之 ,岩石骨架的变形又会导致储渗特性和孔隙流体压力的改变 ,还会导致温度场的改变。建立了安全耦合的流体渗流方程、岩石变形方程和温度场方程 ,三者之间互含耦合项 ,互不独立 ,只能联立求解。给出了模型的数值求解思路。该文所建立的模型实现了油藏中渗流、变形、变温三者间真正意义上的耦合 ,较之已有的油藏渗流模型更能反映油藏的实际 ,是对油藏传统渗流理论和流固耦合力学理论的发展 ,能广泛运用于石油工程许多领域 ,该模型同时也为编制流 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 弹性介质 温度场 --热耦合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性土模型及固液耦合弹塑性损伤动力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成 沈珠江 +2 位作者 郦能惠 陈生水 陈铁林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6,共6页
提出了结构性土的次塑性扰动状态模型和异步交叉迭代显式差分有限元解法,利用弹塑性损伤比奥动力固结有限元计算程序,对一简单饱和砂土地基进行了固液耦合的弹塑性损伤动力反应计算。
关键词 结构性土模型 耦合 弹塑性 动力有限元 饱和砂土地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固耦合模型试验用的新型相似材料研制及应用 被引量:29
12
作者 王凯 李术才 +4 位作者 张庆松 张霄 李利平 张乾青 刘聪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521-2533,共13页
为研究隧道突水、突泥过程中断层及围岩各物理场变化规律,根据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相似原理,通过大量多组别配比试验,研制出适用于流-固耦合模型试验的新型断层及围岩相似材料。其中,断层相似材料以砂为粗骨料,滑石粉为细骨料,石膏、膨润... 为研究隧道突水、突泥过程中断层及围岩各物理场变化规律,根据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相似原理,通过大量多组别配比试验,研制出适用于流-固耦合模型试验的新型断层及围岩相似材料。其中,断层相似材料以砂为粗骨料,滑石粉为细骨料,石膏、膨润土作为胶结剂,液态石蜡作为调节剂;围岩相似材料以砂为粗骨料,重晶石粉、滑石粉为细骨料,白水泥及乳胶作为胶结剂。通过大量室内试验,对比分析原岩及相似材料变形特征及强度破坏特性,重点对单轴抗压强度、渗透系数、重度、泊松比、弹性模量等重要变形及水理特性参量进行调控,系统研究不同配比对材料参数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该材料力学参数变化范围广、性能稳定、操作工艺简单,可用来模拟不同渗透系数的低、中等强度岩体材料。将该相似材料应用于吉莲高速公路永莲隧道断层突水、突泥三维地质力学模型试验中,力学性能及水理特性均达到试验要求,能够有效地模拟突水、突泥的发展演变过程,真实反映断层灾变过程中各物理场响应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力学模型试验 -耦合 相似材料 胶结剂 岩石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工程流–固耦合试验新技术及其在充填型岩溶管道突水模型试验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13
作者 周毅 李术才 +6 位作者 李利平 张乾青 石少帅 宋曙光 王康 陈迪杨 孙尚渠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232-1240,共9页
在地质力学模型试验技术的基础上,根据大型交通、水利水电及矿山工程的需要,开展大比尺流–固耦合模型试验技术研究,包括新型流–固耦合相似材料、三维可视化固液耦合试验系统以及多物理场信息监测分析技术。提出了流–固耦合相似材料... 在地质力学模型试验技术的基础上,根据大型交通、水利水电及矿山工程的需要,开展大比尺流–固耦合模型试验技术研究,包括新型流–固耦合相似材料、三维可视化固液耦合试验系统以及多物理场信息监测分析技术。提出了流–固耦合相似材料的配制原则,选择了多种性能耦合较小的调节剂,实现了强度、渗透性、重度等指标的独立调节,大大提高了材料的相似度,保证材料能够在水长期作用下保持稳定的性质,很好地模拟中、低强度的岩体、破碎带及充填物。三维可视化固液耦合试验系统具备了自动化静力加载和数字化水压加载功能,实现了复杂地质条件下有压水体与相似材料的大面积直接作用,为流—固耦合条件下渗流和突涌水过程的模拟提供了可视化的试验场所。光纤技术、电阻元件柔性防水技术和自动化数据采集分析系统,实现了水环境下模型体内部渗压、应变和位移的精确采集和分析。最后,依托湖北省保康至宜昌高速公路尚家湾隧道,开展了充填型岩溶管道失稳突水的大比尺三维模型试验研究,真实再现了工程中的突涌水过程,揭示了充填型岩溶管道突水的灾变特征。流–固耦合试验新技术得到成功应用,为试验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技术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工程 耦合 模型试验技术 充填型岩溶管道 突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块裂介质岩体变形与气体渗流的耦合数学模型及其应用 被引量:24
14
作者 赵阳升 胡耀青 +1 位作者 赵宝虎 杨栋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1-45,共5页
在详细论述岩体基质岩块与裂缝变形、气体渗流及相互作用物理机制的基础上 ,提出了块裂介质岩体变形与气体渗流的耦合数学模型及其数值解法 ,这是岩体介质固气耦合数学模型的重要发展 .以含裂缝煤层瓦斯抽放为例 ,通过数值分析 ,揭示了... 在详细论述岩体基质岩块与裂缝变形、气体渗流及相互作用物理机制的基础上 ,提出了块裂介质岩体变形与气体渗流的耦合数学模型及其数值解法 ,这是岩体介质固气耦合数学模型的重要发展 .以含裂缝煤层瓦斯抽放为例 ,通过数值分析 ,揭示了含裂缝煤层瓦斯在基质岩块和裂缝中运移、传递和交换 ,伴随的岩体裂缝和基质岩块变形和应力分布 ,及其对瓦斯气体运移的相互作用影响规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块裂介质岩体 变形 气体渗 耦合 非线性数学模型 有限元法 煤层气开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固全耦合新模型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晓旭 胡勇 +1 位作者 赵金洲 胡永全 《断块油气田》 CAS 2006年第3期45-46,60,共3页
在油藏开采过程中,储层岩石体变形与流体的流动是相互耦合作用的,并且流体渗流时的压力、饱和度也是不断变化的。假设岩石体变形为弹性小变形,建立其变形方程。由达西定律,考虑油、水两相流体耦合渗流时的饱和度变化,经过推导变换,得到... 在油藏开采过程中,储层岩石体变形与流体的流动是相互耦合作用的,并且流体渗流时的压力、饱和度也是不断变化的。假设岩石体变形为弹性小变形,建立其变形方程。由达西定律,考虑油、水两相流体耦合渗流时的饱和度变化,经过推导变换,得到了油、水两相流体的耦合渗流方程,从而得到了以岩石质点位移、流体压力和流体饱和度为未知量的流-固耦合数学模型,并给出了求解数学模型所需的定解条件。新模型拓宽了以前以岩石质点和流体压力为未知量的流-固耦合数学模型,实现了岩石变形和流体渗流的真正意义上的耦合,丰富了流-固耦合理论,为考虑流-固耦合影响下的油藏数值模拟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 变形场 体压力 饱和度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两能态吸附热理论的煤层瓦斯流动热-流-固多场耦合模型 被引量:7
16
作者 舒才 王宏图 +1 位作者 施峰 胡国忠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197-3204,共8页
为了研究煤层瓦斯流动过程中温度与渗流场和应力场的耦合作用变化规律,引入煤层瓦斯两能态吸附热理论,重新构建煤层温度场控制方程,推导了温度场控制方程中解吸微分热能项的理论求解方法,改进了煤层瓦斯流动的热-流-固多场耦合数学模型... 为了研究煤层瓦斯流动过程中温度与渗流场和应力场的耦合作用变化规律,引入煤层瓦斯两能态吸附热理论,重新构建煤层温度场控制方程,推导了温度场控制方程中解吸微分热能项的理论求解方法,改进了煤层瓦斯流动的热-流-固多场耦合数学模型;从理论上阐述了煤层瓦斯流动过程中吸附解吸、应力场、温度场、渗流场相互影响的作用机制;利用该模型研究了煤层瓦斯抽采过程中煤层瓦斯流动时的煤层温度、瓦斯压力、煤层渗透率的变化规律;结合已有试验研究结果,对比验证了模型的精确性和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在煤层瓦斯抽采过程中,煤层温度下降的快、慢受煤层原始瓦斯含量和压力及煤层渗透率的共同影响,煤层渗透率越大,温度下降越快,煤层瓦斯压力和含量越大,温度下降越快;同时,煤层渗透率随抽采时间的增长而增加,越靠近钻孔壁面煤层渗透率增加幅度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场 煤层瓦斯 瓦斯渗 热--耦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坡失稳系统的固流耦合模型 被引量:8
17
作者 薛强 梁冰 马士进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1年第2期87-89,共3页
在考虑边坡岩体物理力学性质不均一性及地下水渗透力分布不均匀性的条件下 ,将边坡失稳作为一个系统来定性地分析其在失稳过程中的机理 ,建立了边坡失稳系统固流耦合的数学模型 ,并结合算例分别对应力和位移进行了耦合分析 。
关键词 边坡失稳 应力场 渗透压力 数学模型 耦合 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DA方法一种流-固耦合模型的建立及裂隙体渗流场分析和应用 被引量:8
18
作者 虞松 朱维申 张云鹏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55-560,共6页
以非连续变形分析方法(DDA)为基础并采用稳态流体计算方法将二者结合进行裂隙岩体流-固耦合分析。利用DDA方法生成裂隙岩体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矩阵搜索等方法形成新的裂隙水通网络模型。采用稳态迭代算法和立方定律求得裂隙水压力,并... 以非连续变形分析方法(DDA)为基础并采用稳态流体计算方法将二者结合进行裂隙岩体流-固耦合分析。利用DDA方法生成裂隙岩体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矩阵搜索等方法形成新的裂隙水通网络模型。采用稳态迭代算法和立方定律求得裂隙水压力,并把裂隙水压力作为线载荷施加到块体边界,在DDA算法中每个迭代步完成后更新裂隙开度和水压值,与DDA算法结合研究裂隙水与块体之间相互作用关系。利用以上裂隙岩体流-固耦合计算方法研究了某水封油库开挖和运行过程洞室围岩流量和密封性,为该工程预测水封效果提供了有益的主要依据,也是国内首次采用DDA方法做大型工程的流-固耦合模型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通网络生成 -耦合模型 非连续变形分析 地下油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轮机轴承动力特性三维流固耦合分析模型 被引量:6
19
作者 杨建刚 蔡霆 高亹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147-151,共5页
为了研究汽轮机转子-轴承系统非线性动力特性,从三维流体方程出发,建立了考虑轴承与转子之间耦合作用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分析指出轴承流场由轴颈旋转和振动决定:当轴颈位置固定时,流场是转速和振动的线性函数;线性函数的系数是轴颈位置... 为了研究汽轮机转子-轴承系统非线性动力特性,从三维流体方程出发,建立了考虑轴承与转子之间耦合作用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分析指出轴承流场由轴颈旋转和振动决定:当轴颈位置固定时,流场是转速和振动的线性函数;线性函数的系数是轴颈位置的非线性函数;文中进一步对转子-轴承系统动力特性进行了分析。指出油膜压力振荡幅值随轴颈振幅的增大而非线性增大。应用该模型比较好地模拟了两种不同情况下油膜失稳故障的发生与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轮机 轴承 动力特性 线性函数 三维 耦合分析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流-固耦合非饱和渗流的物理描述和数学模型
20
作者 孔祥言 卢德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493-500,507,共9页
研究了热-流-固耦合非饱和渗流的物理和数学模型.其中非饱和渗流部分考虑到水的蒸发-凝结这种相变过程,这是气液两相渗流.液相中含有溶解的空气,气相中含有空气和水蒸气,蒸汽在空气中作扩散运动.基于线化的湿-热弹性理论,建立了热-流-... 研究了热-流-固耦合非饱和渗流的物理和数学模型.其中非饱和渗流部分考虑到水的蒸发-凝结这种相变过程,这是气液两相渗流.液相中含有溶解的空气,气相中含有空气和水蒸气,蒸汽在空气中作扩散运动.基于线化的湿-热弹性理论,建立了热-流-固耦合的本构方程、水和气体的渗流微分方程,以及能量方程.该完整的方程组可很容易推广到热-流-固耦合油-气-水多相渗流情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耦合 非饱和渗 数学模型 线化湿-热弹性假设 核废料库缓冲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