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多重分形表面的弹塑性接触模型研究
被引量:
4
1
作者
孟凡明
赵荣珍
张优云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159-1162,共4页
提出了在多重分形接触表面的最大接触长度范围内接触点尺寸分布数、频率分布函数和实际接触面积的普遍表达式 .这些表达式建立在对该类表面在不同临界频率范围内弹塑性接触变形方式的分析基础上 ,是研究多重分形接触表面的有关分形性质...
提出了在多重分形接触表面的最大接触长度范围内接触点尺寸分布数、频率分布函数和实际接触面积的普遍表达式 .这些表达式建立在对该类表面在不同临界频率范围内弹塑性接触变形方式的分析基础上 ,是研究多重分形接触表面的有关分形性质所必需的 .当给定这些表面的诸如分维数和特征长度等分形参数时 ,利用这些表达式 ,可实现对任意多重分形表面诸如磨损等接触性质的研究 ,使对复杂的多重分形接触表面的研究变得相对容易进行 .据此 ,以双分形表面为例 ,研究了其分形参数与磨损的关系 .计算结果表明 ,双分形表面的磨损率会随着表面最大接触尺寸和分形区域界限频率的增加而增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分形表面
弹塑性接触模型
分形参数
弹塑性
变形
界限频率
磨损率
接触
机理
机械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粗糙表面弹塑性接触连续光滑指数函数模型与法向接触刚度研究
被引量:
13
2
作者
陈永会
张学良
+3 位作者
温淑花
兰国生
王余松
范世荣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58-67,共10页
针对微凸体在完全弹性、弹塑性和完全塑性变形阶段接触载荷和接触面积的不连续、跳跃和不光滑,以及平均接触压力的不单调问题,提出了一种新颖的近似指数形式的解析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分形理论进一步建立了粗糙表面在三阶段接触时的...
针对微凸体在完全弹性、弹塑性和完全塑性变形阶段接触载荷和接触面积的不连续、跳跃和不光滑,以及平均接触压力的不单调问题,提出了一种新颖的近似指数形式的解析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分形理论进一步建立了粗糙表面在三阶段接触时的法向接触刚度和法向接触载荷与真实接触面积之间的解析模型,并进行了无量纲化处理。仿真分析了分形维数D、塑性指数Φ以及无量纲分形粗糙度参数G*对无量纲法向接触刚度K*_n和无量纲法向接触载荷F*_n的影响规律,并分析了K*_n随F*_n的变化规律。模型的仿真结果表明:K*_n和F*_n都随着无量纲真实接触面积A*_r的增大而增大;随Φ的增大或G*的减小,K*_n和F*_n的增速都变大;F*_n的增速随D的变化是先减小后增大,而K*_n的增速是指数增大;K*_n随F*_n的增大而增大,在D从1.1到1.9的变化过程中,K*_n随F*_n的增速是先增大后减小,在D>1.51时,随着G*的减小,K*_n随F*_n的增速明显变大。利用法向接触刚度模型计算了哑铃模型的固有频率,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比较一致,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量纲法向
接触
刚度
无量纲法向
接触
载荷
弹塑性接触模型
分形
模型
指数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梁柱节点分析中改进的弹塑性接触有限元模型
被引量:
2
3
作者
王万祯
阎月梅
+1 位作者
赵海宏
王赞芝
《西安科技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08-212,共5页
在通常接触有限元模型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种适合梁柱节点中接触问题分析的精简弹塑性间隙元 ,并和实际接触算例作比较 ,验证了本文间隙元模型的合理性及精度的可靠性 。
关键词
梁柱节点
弹塑性
接触
有限元
模型
间隙元
模型
螺栓连接
破坏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螺栓结合面的三维弹塑性接触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
1
4
作者
何勇辉
朱子文
+1 位作者
张二亮
何声馨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9,共4页
为揭示螺栓结合面的微观接触机理,探究不同加载下三维表面粗糙度参数的变化,基于实测的三维形貌数据,建立了螺栓结合面的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接触模型;进一步通过提取有限元模型表面节点坐标及其变形量,重构受压后的三维形貌。测得的表面...
为揭示螺栓结合面的微观接触机理,探究不同加载下三维表面粗糙度参数的变化,基于实测的三维形貌数据,建立了螺栓结合面的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接触模型;进一步通过提取有限元模型表面节点坐标及其变形量,重构受压后的三维形貌。测得的表面粗糙度峰值高度明显降低,其三维粗糙度参数S_(a)、S_(q)、S_(p)、S_(v)和S_(z)随着装配载荷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粗糙表面接触面积逐渐增加。最大的Von Mises应力发生在表面轮廓的波峰处。数值算例的结果表明,建立的数值模型反映了螺栓结合面真实的三维形貌,具有较高的建模精度,实现了装夹塑性变形后粗糙表面三维形貌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栓结合面
三维表面粗糙度
弹塑性接触模型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多重分形表面的弹塑性接触模型研究
被引量:
4
1
作者
孟凡明
赵荣珍
张优云
机构
西安交通大学润滑理论及轴承研究所
出处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159-1162,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5 9990 472 )
文摘
提出了在多重分形接触表面的最大接触长度范围内接触点尺寸分布数、频率分布函数和实际接触面积的普遍表达式 .这些表达式建立在对该类表面在不同临界频率范围内弹塑性接触变形方式的分析基础上 ,是研究多重分形接触表面的有关分形性质所必需的 .当给定这些表面的诸如分维数和特征长度等分形参数时 ,利用这些表达式 ,可实现对任意多重分形表面诸如磨损等接触性质的研究 ,使对复杂的多重分形接触表面的研究变得相对容易进行 .据此 ,以双分形表面为例 ,研究了其分形参数与磨损的关系 .计算结果表明 ,双分形表面的磨损率会随着表面最大接触尺寸和分形区域界限频率的增加而增加 .
关键词
多重分形表面
弹塑性接触模型
分形参数
弹塑性
变形
界限频率
磨损率
接触
机理
机械加工
Keywords
Plastic deformation
Wear of materials
分类号
TH161.14 [机械工程—机械制造及自动化]
O415.5 [理学—理论物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粗糙表面弹塑性接触连续光滑指数函数模型与法向接触刚度研究
被引量:
13
2
作者
陈永会
张学良
温淑花
兰国生
王余松
范世荣
机构
太原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出处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58-67,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275328)
文摘
针对微凸体在完全弹性、弹塑性和完全塑性变形阶段接触载荷和接触面积的不连续、跳跃和不光滑,以及平均接触压力的不单调问题,提出了一种新颖的近似指数形式的解析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分形理论进一步建立了粗糙表面在三阶段接触时的法向接触刚度和法向接触载荷与真实接触面积之间的解析模型,并进行了无量纲化处理。仿真分析了分形维数D、塑性指数Φ以及无量纲分形粗糙度参数G*对无量纲法向接触刚度K*_n和无量纲法向接触载荷F*_n的影响规律,并分析了K*_n随F*_n的变化规律。模型的仿真结果表明:K*_n和F*_n都随着无量纲真实接触面积A*_r的增大而增大;随Φ的增大或G*的减小,K*_n和F*_n的增速都变大;F*_n的增速随D的变化是先减小后增大,而K*_n的增速是指数增大;K*_n随F*_n的增大而增大,在D从1.1到1.9的变化过程中,K*_n随F*_n的增速是先增大后减小,在D>1.51时,随着G*的减小,K*_n随F*_n的增速明显变大。利用法向接触刚度模型计算了哑铃模型的固有频率,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比较一致,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
关键词
无量纲法向
接触
刚度
无量纲法向
接触
载荷
弹塑性接触模型
分形
模型
指数
模型
Keywords
dimensionless normal contact stiffness
dimensionless normal contact load
elastic-plastic contact model
fractal mode
exponential model
分类号
TH113.1 [机械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梁柱节点分析中改进的弹塑性接触有限元模型
被引量:
2
3
作者
王万祯
阎月梅
赵海宏
王赞芝
机构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西安科技学院建筑工程系
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
出处
《西安科技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08-212,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项目编号 :5 99780 41)
文摘
在通常接触有限元模型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种适合梁柱节点中接触问题分析的精简弹塑性间隙元 ,并和实际接触算例作比较 ,验证了本文间隙元模型的合理性及精度的可靠性 。
关键词
梁柱节点
弹塑性
接触
有限元
模型
间隙元
模型
螺栓连接
破坏机理
Keywords
beam column connections
elastic plastic
gap element
分类号
TU323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TU313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螺栓结合面的三维弹塑性接触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
1
4
作者
何勇辉
朱子文
张二亮
何声馨
机构
郑州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出处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9,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650110502)。
文摘
为揭示螺栓结合面的微观接触机理,探究不同加载下三维表面粗糙度参数的变化,基于实测的三维形貌数据,建立了螺栓结合面的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接触模型;进一步通过提取有限元模型表面节点坐标及其变形量,重构受压后的三维形貌。测得的表面粗糙度峰值高度明显降低,其三维粗糙度参数S_(a)、S_(q)、S_(p)、S_(v)和S_(z)随着装配载荷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粗糙表面接触面积逐渐增加。最大的Von Mises应力发生在表面轮廓的波峰处。数值算例的结果表明,建立的数值模型反映了螺栓结合面真实的三维形貌,具有较高的建模精度,实现了装夹塑性变形后粗糙表面三维形貌的预测。
关键词
螺栓结合面
三维表面粗糙度
弹塑性接触模型
有限元分析
Keywords
bolted-joint interface
three-dimensional surface roughness
elastic-plastic contact model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分类号
TH16 [机械工程—机械制造及自动化]
TG84 [金属学及工艺—公差测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多重分形表面的弹塑性接触模型研究
孟凡明
赵荣珍
张优云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粗糙表面弹塑性接触连续光滑指数函数模型与法向接触刚度研究
陈永会
张学良
温淑花
兰国生
王余松
范世荣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梁柱节点分析中改进的弹塑性接触有限元模型
王万祯
阎月梅
赵海宏
王赞芝
《西安科技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1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螺栓结合面的三维弹塑性接触的有限元分析
何勇辉
朱子文
张二亮
何声馨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