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行波作用下盾构法隧道复杂系统的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蒋通 邢海灵 苏亮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7-32,共6页
本文基于盾构法隧道等效连续化计算模型,利用有限元法建立了在地震行波作用下复杂盾构法隧道系统弹塑性受力分析的模型和求解方法。通过算例验证了有限元法的适用性。对上海市穿越黄浦江的延安东路盾构法隧道复杂系统进行了地震行波作... 本文基于盾构法隧道等效连续化计算模型,利用有限元法建立了在地震行波作用下复杂盾构法隧道系统弹塑性受力分析的模型和求解方法。通过算例验证了有限元法的适用性。对上海市穿越黄浦江的延安东路盾构法隧道复杂系统进行了地震行波作用下的反应分析,得出在地震作用下隧道内力大小、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诸多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法 计算模型 有限元法 地震行波 弹塑性反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混合结构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方法 被引量:6
2
作者 杜修力 杨淑玲 +1 位作者 张令心 高艳春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158-1163,共6页
为了进一步完善钢-混凝土混合结构体系的分析手段,参照框架-剪力墙协同工作模型的基本思路,在此平面二维分析模型和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考虑钢框架和混凝土核心筒之间的横向钢梁的竖向空间约束作用,建立了该混合结构的拟三维弹塑性地震反... 为了进一步完善钢-混凝土混合结构体系的分析手段,参照框架-剪力墙协同工作模型的基本思路,在此平面二维分析模型和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考虑钢框架和混凝土核心筒之间的横向钢梁的竖向空间约束作用,建立了该混合结构的拟三维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方法,其主要优点在于能以简单、可行的方式处理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间的地震空间相互约束作用这一复杂问题。最后,采用此方法对算例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结构 拟三维 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 横向梁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式分析方法在高层建筑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中的适用性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杜轲 孙景江 +1 位作者 丁宝荣 刘仲伟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5-93,共9页
目前隐式方法是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最常用的分析方法,然而隐式方法在强非线性分析中常常存在迭代不收敛的问题,并且刚度矩阵求解消耗的存储空间随结构自由度增加呈几何级数增长。因此,在求解高层建筑这种大规模问题中,极易遭遇计算瓶颈... 目前隐式方法是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最常用的分析方法,然而隐式方法在强非线性分析中常常存在迭代不收敛的问题,并且刚度矩阵求解消耗的存储空间随结构自由度增加呈几何级数增长。因此,在求解高层建筑这种大规模问题中,极易遭遇计算瓶颈。显式分析方法直接求解解耦的方程组,不需要迭代。本文对隐式方法和显式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了显式分析方法在高层建筑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中适用性。实例分析表明,从计算精度来讲,隐式方法和显式方法在稳定条件下都能得到较好的精度。从计算效率来讲,对于自由度较少的结构,隐式方法计算效率较高;对于自由度庞大的结构,显式方法计算效率较高。建议在进行自由度多的高层建筑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时,采用显式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式分析方法 高层建筑 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 计算精度 计算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风格建筑RC-CFST组合框架拟动力试验及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薛建阳 翟磊 +2 位作者 赵轩 李海博 葛鸿鹏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4-34,共11页
对一缩尺比为1/2的传统风格建筑钢筋混凝土(RC)-钢管混凝土(CFST)组合框架模型进行El Centro波、Taft波、兰州波及汶川波等地震波作用下的拟动力试验,得到该模型的自振频率以及加速度、位移和应变等动力响应。分析模型结构的破坏过程、... 对一缩尺比为1/2的传统风格建筑钢筋混凝土(RC)-钢管混凝土(CFST)组合框架模型进行El Centro波、Taft波、兰州波及汶川波等地震波作用下的拟动力试验,得到该模型的自振频率以及加速度、位移和应变等动力响应。分析模型结构的破坏过程、恢复力特征曲线及变形能力等抗震性能。研究表明:乳栿为模型结构的第一道抗震防线;随着输入地震波加速度峰值的增加,框架模型的自振频率下降,加速度放大系数逐渐减小,模型结构的恢复力特征曲线呈现出一定程度的'捏缩'效应。由应变分析可知,金柱纵筋先于檐柱纵筋屈服;乳栿和混凝土柱为模型结构的主要耗能构件。基于试验研究结果,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SAP2000对试验模型框架进行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计算结果与试验实测结果吻合较好。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模型框架的出铰顺序依次为乳栿两侧、金柱柱底、檐柱柱底、金柱CFST柱底部及檐柱CFST柱底部。在峰值加速度为0.70g的El Centro波作用下,模型柱架的极限弹塑性层间位移角与规范规定的限值较为接近,表明框架结构具有较高的抗震安全储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风格建筑 RC-CFST组合框架 拟动力试验 抗震性能 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横向钢梁空间约束作用对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弹塑性地震反应的影响
5
作者 杜修力 高艳春 杨淑玲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6-81,共6页
本文基于文献[5]建立的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混合结构弹塑性地震反应的拟三维分析模型,进一步考虑钢框架和核心筒之间横向梁的空间扭转作用,讨论了横向梁空间约束作用对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混合结构弹塑性地震反应的影响。算例分析表明:... 本文基于文献[5]建立的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混合结构弹塑性地震反应的拟三维分析模型,进一步考虑钢框架和核心筒之间横向梁的空间扭转作用,讨论了横向梁空间约束作用对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混合结构弹塑性地震反应的影响。算例分析表明:进一步考虑横向梁的空间扭转作用后所得的楼层位移和层间位移角比只考虑竖向作用所得的值偏大,可见,采用考虑横向梁空间竖向和扭转约束作用的拟三维分析方法更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混合结构 拟三维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模型 横向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双向地震动作用的非对称结构多维Pushover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王丰 李宏男 伊廷华 《计算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55-1060,共6页
目前的Pushover分析多集中于平面单向分析,考虑到非对称结构反应的多维性,在单向地震动作用振型Pushover分析研究基础上,提出了考虑双向地震动作用的结构多维Pushover分析程序。采用弹性振型分解的思路,将非线性结构反应近似为结构多振... 目前的Pushover分析多集中于平面单向分析,考虑到非对称结构反应的多维性,在单向地震动作用振型Pushover分析研究基础上,提出了考虑双向地震动作用的结构多维Pushover分析程序。采用弹性振型分解的思路,将非线性结构反应近似为结构多振型弹塑性反应的叠加,进而将结构按振型等效为多个等效方程,将每一等效方程转化为以双向实际地震记录的组合为地震输入的等效单自由度体系。在此基础上给出了考虑双向地震作用的非对称结构多维Pushover分析程序,并阐述了该方法与传统Pushover分析方法的区别,最后通过算例将该方法结果与非线性时程分析结果进行比较,证明了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地震动 等效单自由度系统 推覆分析能力曲线 弹塑性反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承载开闭钢屋盖的预应力混凝土看台结构抗震性能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陈以一 张大照 +1 位作者 薛伟辰 卢文胜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22-28,共7页
为了深入探索承载开闭钢屋盖的预应力混凝土看台结构的抗震性能,针对上海旗忠森林体育城网球中心开闭钢屋盖与预应力混凝土看台组成的结构体系,继振动台模型试验后,采用弹塑性有限元分析,对比研究了主振型为扭转的结构体系的反应特点、... 为了深入探索承载开闭钢屋盖的预应力混凝土看台结构的抗震性能,针对上海旗忠森林体育城网球中心开闭钢屋盖与预应力混凝土看台组成的结构体系,继振动台模型试验后,采用弹塑性有限元分析,对比研究了主振型为扭转的结构体系的反应特点、屋盖闭合与开启状态对预应力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闭环式倒锥台空间框架结构体系的弹塑性地震反应规律和破坏模式。研究发现:屋盖的不同状态影响结构的振动特性和地震反应;以扭转为主振型的闭环式看台结构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响应模式为平动形式;预应力看台结构罕遇地震后的整体性能良好;闭环式倒锥台空间框架构形限制了大震下结构的侧移,相对于平行式框架,能提高对重力荷载的抗倒塌能力。本研究增进了对有开闭屋盖的结构体系及闭环式框架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认识,有助于这类结构的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闭钢屋盖 预应力混凝土 抗震性能 破坏模式 弹塑性反应分析 振动台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TM的简化拉压杆剪力墙单元模型 被引量:2
8
作者 姚大庆 孙景江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210-213,共4页
基于STM模型,提出了一种用于剪力墙弹塑性反应分析的简化拉压杆模型.该模型是由两侧链杆单元、中部的斜杆单元和上下无限刚梁铰接构成.除了无限刚梁外,模型的其余杆单元均为仅有轴向滞变关系的二力杆单元.推导给出了模型各杆的等效横截... 基于STM模型,提出了一种用于剪力墙弹塑性反应分析的简化拉压杆模型.该模型是由两侧链杆单元、中部的斜杆单元和上下无限刚梁铰接构成.除了无限刚梁外,模型的其余杆单元均为仅有轴向滞变关系的二力杆单元.推导给出了模型各杆的等效横截面积计算公式,从而可方便地确定各杆刚度.用上述剪力墙简化拉压杆模型进行了三个实例分析.结果表明第一个实例与理论结果、后两个实例与试验结果分别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说明该模型用于模拟剪力墙弹塑性反应分析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M 剪力墙 弹塑性反应分析 轴向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形状记忆合金和屈曲约束支撑系统自复位抗震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李春祥 汤钰新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52-156,176,共6页
提出混合形状记忆合金(SMA)和屈曲约束支撑(BRB)系统混合自复位装置。在混合自复位装置中,BRB发挥耗能作用,而SMA提供自复位功能以减小结构震后残余变形。据SMA一维宏观唯象本构模型,编制用于ABAQUS有限元分析的用户材料子程序SMA-UMAT;... 提出混合形状记忆合金(SMA)和屈曲约束支撑(BRB)系统混合自复位装置。在混合自复位装置中,BRB发挥耗能作用,而SMA提供自复位功能以减小结构震后残余变形。据SMA一维宏观唯象本构模型,编制用于ABAQUS有限元分析的用户材料子程序SMA-UMAT;用ABAQUS及子程序SMA-UMAT分别对设置BRB及混合自复位装置钢框架(简称BRBF,SC-BRBF)进行低周反复与动力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数值结果表明,虽SC-BRBF峰值层间位移角、峰值基底剪力及峰值楼层加速度较BRBF有一定程度放大,但与BRBF相比,SC-BRBF可减小结构残余位移50%以上。故该混合自复位装置在大跨结构及高烈度抗震设防地区具有一定工程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自复位 形状记忆合金 屈曲约束支撑 低周反复分析 动力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ear-fault directivity pulse-like ground motion effect on high-speed railway bridge 被引量:10
10
作者 陈令坤 张楠 +3 位作者 蒋丽忠 曾志平 陈格威 国巍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6期2425-2436,共12页
The vehicle-track-bridge(VTB)element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how a high-speed railway bridge reacted when it was subjected to near-fault directivity pulse-like ground motions.Based on the PEER NAG Strong Ground Motion... The vehicle-track-bridge(VTB)element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how a high-speed railway bridge reacted when it was subjected to near-fault directivity pulse-like ground motions.Based on the PEER NAG Strong Ground Motion Database,the spatial analysis model of a vehicle-bridge system was developed,the VTB element was derived to simulate the interaction of train and bridge,and the elasto-plastic seismic responses of the bridge were calculated.The calc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girder and pier top displacement,and bending moment of the pier base increase subjected to near-fault directivity pulse-like ground motion compared to far-field earthquakes,and the greater deformation responses in near-fault shaking are associated with fewer reversed cycles of loading.The hystere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ier subjected to a near-fault directivity pulse-like earthquake should be explicitly expressed as the bending moment-rotation relationship of the pier base,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centrally strengthened hysteretic cycles at some point of the loading time-history curve.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an amplification of the vertical deflection in the girder's mid-span owing to the high vertical ground motion.In light of these findings,the effect of the vertical ground motion should be used to adjust the unconservative amplification constant 2/3 of the vertical-to-horizontal peak ground motion ratio in the seismic design of brid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MENT near-fault ground motion directivity pulse high-speed railway bridge earthquake respons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