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L-1M装置多发弹丸加料实验观测 被引量:9
1
作者 肖正贵 刘德权 +5 位作者 李波 李立 董贾福 邓中朝 郭干城 洪文玉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21-26,共6页
首次在HL-1M装置上投放使用的多发弹丸加料系统,能一次注入多达4粒1.0mm的氢弹丸,弹丸速度在500-800m·s-1之间。弹丸注入后,得到等离子体密度峰化系数ne(0)/〈ne〉=1.8,能量约束时间与喷... 首次在HL-1M装置上投放使用的多发弹丸加料系统,能一次注入多达4粒1.0mm的氢弹丸,弹丸速度在500-800m·s-1之间。弹丸注入后,得到等离子体密度峰化系数ne(0)/〈ne〉=1.8,能量约束时间与喷气加料放电的相比提高30%以上的实验结果。观察到了弹丸注入等离子体引起弹丸消融物沿磁力线流动的图像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丸加料 消融物沉积 托卡马克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L-1M多发弹丸加料等离子体的特性 被引量:6
2
作者 肖正贵 李波 +6 位作者 刘德权 李立 郑银甲 郭干城 邓中朝 董贾福 王恩耀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59-164,共6页
对HL-1M装置在一次放电中注入3-8粒氢弹丸的欧姆加热等离子体密度分布和扰动特征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器壁再循环对高密度的获得有重要的影响。在再循环较高的条件下连续注入3粒1.0mm弹丸,获得了加料实验的最好参数... 对HL-1M装置在一次放电中注入3-8粒氢弹丸的欧姆加热等离子体密度分布和扰动特征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器壁再循环对高密度的获得有重要的影响。在再循环较高的条件下连续注入3粒1.0mm弹丸,获得了加料实验的最好参数:等离子体中心密度ne(0)=5.3×1013cm-3,总体储能Wp=6.0kJ,τe=26ms。用CCD相机拍摄了弹丸消融云的照片,并对消融过程进行了简要的分析。结果证实,消融的不对称和弹丸轨迹的偏转是电子侧消融强于离子侧的结果,弹丸发射间隙及完整性对密度扰动有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丸加料 密度分布 消融云 托卡马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L-1M弹丸加料等离子体中的蛇形振荡
3
作者 刘仪 郭干城 +2 位作者 付炳忠 肖正贵 董云波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61-166,共6页
根据PIN光二极管阵列探测器所探测到的1~10keV能量范围的软X射线辐射扰动,研究了HL 1M装置等离子体中在多发弹丸注入条件下产生的蛇形振荡不稳定性特性,对其机制进行了仔细讨论。实验表明,在中等密度欧姆放电中,高速弹丸注入能直接在... 根据PIN光二极管阵列探测器所探测到的1~10keV能量范围的软X射线辐射扰动,研究了HL 1M装置等离子体中在多发弹丸注入条件下产生的蛇形振荡不稳定性特性,对其机制进行了仔细讨论。实验表明,在中等密度欧姆放电中,高速弹丸注入能直接在等离子体芯部激发出蛇形振荡。对于较高密度的放电,在弹丸加料等离子体的后续演变中经常观测到锯齿稳定化结束时诱发出的准稳态大幅度蛇形振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1M弹丸加料 等离子体 蛇形振荡 软X射线 欧姆放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L-1装置弹丸发射系统的研制 被引量:5
4
作者 肖正贵 孙文哲 +14 位作者 刘德权 钟平 朱毓坤 李波 张景隆 陈妙文 王明旭 李立 刘红岩 曾凡安 陈朝宪 王明建 黄波 刘春生 马春玉 《真空科学与技术》 CSCD 1993年第6期388-397,共10页
描述用于HL-1托卡马克装置的弹丸发射系统。系统的低温恒温器采用液氮冷却,丸料气由加速枪管单道引入,在恒温器冷冻池中心孔内浓缩固化生成φ1.1mm弹丸。当适当脉冲压力(3~5MPa)的室温氦推进剂冲入冷池时,弹丸被吹动并在长270mm的枪管... 描述用于HL-1托卡马克装置的弹丸发射系统。系统的低温恒温器采用液氮冷却,丸料气由加速枪管单道引入,在恒温器冷冻池中心孔内浓缩固化生成φ1.1mm弹丸。当适当脉冲压力(3~5MPa)的室温氦推进剂冲入冷池时,弹丸被吹动并在长270mm的枪管中加速到300~500m/s的速度。系统采用了大容积扩散室和限流导管相结合的二级扩散技术来处理大量的推进剂,避免其向LH-1放电真空室的扩散。系统设计参数选择、组成结构特点、运行方式和主要技术均得以描述。该系统工程联调已完成并安装于HL-1托卡马克装置,用于弹丸加料物理实验,取得了预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丸加料 托卡马克装置 弹丸发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