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底板动压巷道压裂弱结构体应力转移控制技术
被引量:
14
1
作者
陈绍杰
刘江伟
+1 位作者
李亚康
吕华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6-116,共11页
为了满足煤矿安全生产的需要,许多巷道都会布置在煤层底板中,如部分运输大巷、排水巷道、瓦斯抽采巷道等。采动应力容易造成底板巷道围岩应力升高,加剧底板巷道围岩变形,造成支护永久失效、顶板下沉、巷道底鼓、两帮收敛等破坏。针对此...
为了满足煤矿安全生产的需要,许多巷道都会布置在煤层底板中,如部分运输大巷、排水巷道、瓦斯抽采巷道等。采动应力容易造成底板巷道围岩应力升高,加剧底板巷道围岩变形,造成支护永久失效、顶板下沉、巷道底鼓、两帮收敛等破坏。针对此,提出了在应力传递路径上实施水力压裂,在指定的区域制造出一定空间形态的水压裂缝网,形成压裂弱结构体,实现区域范围内的应力转移,从而降低巷道区域范围内的应力,控制巷道的围岩稳定性的控制技术,并通过理论分析及现场工程验证等方式,揭示了底板动压巷道压裂弱结构体应力转移的力学机制,建立了相应的力学模型,对压裂弱结构体的合理位置、范围等影响因素进行了求解。得出:(1)压裂弱结构体使局部应力场发生明显变化,出现应力升高区和应力降低区,应力降低区主要分布在弱结构体与采动应力连线的方向上,主要集中在一个拱形的范围内;由于膨胀效应,在与应力来源垂直的方向上产生应力集中,出现应力升高区。(2)最大主应力变化幅度与压裂弱结构体的长轴长L、短轴长H、到巷道的距离P、与巷道连线的水平夹角β、压裂层的强度C及内摩擦角α、压裂的损伤变量D等有关。其中到巷道的距离P对卸压效果影响最大,损伤变量D对卸压效果影响最小。(3)采用提出的计算方法设计了淮北矿业集团袁店一矿的103运输集中巷的卸压方案,工程应用结果表明,底板动压巷道变形速率明显减缓,验证了底板强动压巷道压裂弱结构体应力转移模型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动应力
弱结构体
水力压裂
卸压
切顶
围岩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非稳态线源传热理论的弱结构岩体导热系数测试方法研究
2
作者
梁昌明
高强
+1 位作者
何剑波
骆进
《中国测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5-61,共7页
泥岩、弱胶结砂岩和砾岩等弱结构岩体取样、运输和加工过程容易造成结构扰动,不适宜进行室内热物性测试,而现有现场测试方法无法克服测孔与岩体间空隙的影响,造成测试结果失真。鉴于此,该文基于非稳态线热源理论修正,研发一种考虑探针...
泥岩、弱胶结砂岩和砾岩等弱结构岩体取样、运输和加工过程容易造成结构扰动,不适宜进行室内热物性测试,而现有现场测试方法无法克服测孔与岩体间空隙的影响,造成测试结果失真。鉴于此,该文基于非稳态线热源理论修正,研发一种考虑探针和热耦合剂相结合的测试方法。通过室内测试对比,验证仪器的测试误差小于5%,表明其准确性满足要求。此外,深入分析砂岩表面粗糙度对结果的影响,有无耦合剂的导热系数测试差异为14.1%。形貌分析揭示样品表面粗糙度较大,证明探头与岩体较接触不良会显著影响测试精度。因此,该文提出的方法能够较好地克服传统方法的局限,为弱结构岩体导热系数测试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
结构
岩
体
线热源理论
导热系数测试
表面粗糙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悬顶结构巷道冲击地压防控研究
被引量:
10
3
作者
潘立友
唐鹏
+1 位作者
周脉来
李彩荣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2-48,共7页
为解决沿空侧悬顶结构冲击地压的防控问题,针对某矿工作面具体煤岩层条件,提出了基于工程弱结构体的冲击地压防控方法。基于悬顶类巷道冲击地压发生条件,以沿空侧悬顶结构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了顶板断裂分析、参量分析和力学模型建立与...
为解决沿空侧悬顶结构冲击地压的防控问题,针对某矿工作面具体煤岩层条件,提出了基于工程弱结构体的冲击地压防控方法。基于悬顶类巷道冲击地压发生条件,以沿空侧悬顶结构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了顶板断裂分析、参量分析和力学模型建立与分析,最终确定出悬顶结构的悬跨度l是导致存在悬顶结构沿空巷道发生冲击地压主导因素。通过分析主导因素,基于沿空侧巷道围岩的空间结构特点,划定出悬顶结构(区域A)、沿空侧巷道顶板(区域B、C)、沿空侧巷道煤体(区域D)以及巷道近场煤岩体(区域E)5个强结构区域,并提出以区域A爆破弱化为主要防控手段的工程弱结构体冲击地压防控方法;根据区域的结构特点和防控目的,主要针对强结构区域A、C、D、E,制定了悬顶结构弱化、巷道断面恢复和顶板缺陷体与煤层海绵体的耦合3个方面的具体工程弱结构体防控方法。为验证防控技术有效性,以某巷道为对象,现场实施了工程弱结构体展开防控,并于后续采用钻屑法进行了冲击地压防控效果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工程弱结构体的耗散机制的研究,通过对悬顶结构弱化、沿空巷道煤体及部分顶板的弱化,实现了冲击地压的有效防控,保障了工作面安全回采;通过现场监测,得出1~3 m处钻屑量最大为2.6 kg/m,4~7 m处最大为2.8 kg/m,7~12 m处最大为5.4 kg/m,均未超过临界标准值,冲击地压危险得以消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顶
结构
工程
弱结构体
冲击地压
防冲
巷道支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底板动压巷道压裂弱结构体应力转移控制技术
被引量:
14
1
作者
陈绍杰
刘江伟
李亚康
吕华
机构
山东科技大学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院
淮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袁店一矿
出处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6-116,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2074169,52274128)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ZR2022ME112)。
文摘
为了满足煤矿安全生产的需要,许多巷道都会布置在煤层底板中,如部分运输大巷、排水巷道、瓦斯抽采巷道等。采动应力容易造成底板巷道围岩应力升高,加剧底板巷道围岩变形,造成支护永久失效、顶板下沉、巷道底鼓、两帮收敛等破坏。针对此,提出了在应力传递路径上实施水力压裂,在指定的区域制造出一定空间形态的水压裂缝网,形成压裂弱结构体,实现区域范围内的应力转移,从而降低巷道区域范围内的应力,控制巷道的围岩稳定性的控制技术,并通过理论分析及现场工程验证等方式,揭示了底板动压巷道压裂弱结构体应力转移的力学机制,建立了相应的力学模型,对压裂弱结构体的合理位置、范围等影响因素进行了求解。得出:(1)压裂弱结构体使局部应力场发生明显变化,出现应力升高区和应力降低区,应力降低区主要分布在弱结构体与采动应力连线的方向上,主要集中在一个拱形的范围内;由于膨胀效应,在与应力来源垂直的方向上产生应力集中,出现应力升高区。(2)最大主应力变化幅度与压裂弱结构体的长轴长L、短轴长H、到巷道的距离P、与巷道连线的水平夹角β、压裂层的强度C及内摩擦角α、压裂的损伤变量D等有关。其中到巷道的距离P对卸压效果影响最大,损伤变量D对卸压效果影响最小。(3)采用提出的计算方法设计了淮北矿业集团袁店一矿的103运输集中巷的卸压方案,工程应用结果表明,底板动压巷道变形速率明显减缓,验证了底板强动压巷道压裂弱结构体应力转移模型的合理性。
关键词
采动应力
弱结构体
水力压裂
卸压
切顶
围岩控制
Keywords
mining stress
weak structural bodies
hydraulic fracturing
pressure relief
roof cutting
surrounding rock control
分类号
TD353 [矿业工程—矿井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非稳态线源传热理论的弱结构岩体导热系数测试方法研究
2
作者
梁昌明
高强
何剑波
骆进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学院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甘肃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
出处
《中国测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5-61,共7页
基金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项目(2023AED197)。
文摘
泥岩、弱胶结砂岩和砾岩等弱结构岩体取样、运输和加工过程容易造成结构扰动,不适宜进行室内热物性测试,而现有现场测试方法无法克服测孔与岩体间空隙的影响,造成测试结果失真。鉴于此,该文基于非稳态线热源理论修正,研发一种考虑探针和热耦合剂相结合的测试方法。通过室内测试对比,验证仪器的测试误差小于5%,表明其准确性满足要求。此外,深入分析砂岩表面粗糙度对结果的影响,有无耦合剂的导热系数测试差异为14.1%。形貌分析揭示样品表面粗糙度较大,证明探头与岩体较接触不良会显著影响测试精度。因此,该文提出的方法能够较好地克服传统方法的局限,为弱结构岩体导热系数测试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
弱
结构
岩
体
线热源理论
导热系数测试
表面粗糙程度
Keywords
weak rock
transient line-heat-source model
thermal conductivity determination
surface roughness
分类号
TB9 [机械工程—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TU455 [建筑科学—岩土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悬顶结构巷道冲击地压防控研究
被引量:
10
3
作者
潘立友
唐鹏
周脉来
李彩荣
机构
山东科技大学采矿工程研究院
山东科技大学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院
黑龙江龙煤双鸭山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山西新景矿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出处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2-48,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674159,51804186)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2017YFC0804201)。
文摘
为解决沿空侧悬顶结构冲击地压的防控问题,针对某矿工作面具体煤岩层条件,提出了基于工程弱结构体的冲击地压防控方法。基于悬顶类巷道冲击地压发生条件,以沿空侧悬顶结构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了顶板断裂分析、参量分析和力学模型建立与分析,最终确定出悬顶结构的悬跨度l是导致存在悬顶结构沿空巷道发生冲击地压主导因素。通过分析主导因素,基于沿空侧巷道围岩的空间结构特点,划定出悬顶结构(区域A)、沿空侧巷道顶板(区域B、C)、沿空侧巷道煤体(区域D)以及巷道近场煤岩体(区域E)5个强结构区域,并提出以区域A爆破弱化为主要防控手段的工程弱结构体冲击地压防控方法;根据区域的结构特点和防控目的,主要针对强结构区域A、C、D、E,制定了悬顶结构弱化、巷道断面恢复和顶板缺陷体与煤层海绵体的耦合3个方面的具体工程弱结构体防控方法。为验证防控技术有效性,以某巷道为对象,现场实施了工程弱结构体展开防控,并于后续采用钻屑法进行了冲击地压防控效果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工程弱结构体的耗散机制的研究,通过对悬顶结构弱化、沿空巷道煤体及部分顶板的弱化,实现了冲击地压的有效防控,保障了工作面安全回采;通过现场监测,得出1~3 m处钻屑量最大为2.6 kg/m,4~7 m处最大为2.8 kg/m,7~12 m处最大为5.4 kg/m,均未超过临界标准值,冲击地压危险得以消除。
关键词
悬顶
结构
工程
弱结构体
冲击地压
防冲
巷道支护
Keywords
suspended roof structure
engineering weak structure
rock burst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rock burst
entry support
分类号
TD324 [矿业工程—矿井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底板动压巷道压裂弱结构体应力转移控制技术
陈绍杰
刘江伟
李亚康
吕华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非稳态线源传热理论的弱结构岩体导热系数测试方法研究
梁昌明
高强
何剑波
骆进
《中国测试》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悬顶结构巷道冲击地压防控研究
潘立友
唐鹏
周脉来
李彩荣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