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简谐势阱中弱相互作用玻色气体的临界温度及基态粒子占据率 被引量:10
1
作者 熊辉 苏国珍 陈丽璇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77-181,共5页
应用局域密度近似法 (LDA)对简谐势阱约束下的非理想玻色气体发生玻色 爱因斯坦凝聚 (BEC)时的临界温度作出计算 ,进而讨论了弱相互作用对临界温度及基态粒子占据率的影响 .
关键词 局域密度近似法 玻色气体 临界温度 简谐势阱 相互作用 基态粒子占据率 量子气体 玻色-爱因斯坦凝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谐振势中弱相互作用玻色气体的热力学性质 被引量:5
2
作者 苏国珍 熊辉 陈丽璇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49-453,共5页
通过局域密度近似(LDA)研究约束在谐振势中弱相互作用玻色气体的热力学性质,导出系统粒子数和能量的空间分布以及一些重要热力学量的解析表达式,探讨粒子间相互作用对系统热力学性质的影响。
关键词 相互作用 玻色气体 热力学性质 谐振势 粒子相互作用 能量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过形变势弱耦合表面极化子的重整化质量 被引量:3
3
作者 乌云其木格 额尔敦朝鲁 肖景林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4-26,共3页
采用推广的线性组合算符法和拉格郎日乘子法研究了晶体中电子与SO声子和SA声子均为弱耦合极化子的重整化质量。结果表明 ,当电子接近晶体表面时 ,电子和表面声学声子耦合要比电子与表面光学声子的耦合弱。而且都与Debye截止波数有关 ;... 采用推广的线性组合算符法和拉格郎日乘子法研究了晶体中电子与SO声子和SA声子均为弱耦合极化子的重整化质量。结果表明 ,当电子接近晶体表面时 ,电子和表面声学声子耦合要比电子与表面光学声子的耦合弱。而且都与Debye截止波数有关 ;当极化子远离晶体表面时 ,电子 SO声子相互作用和电子 SA声子相互作用对极化子的重整化质量的影响可以不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极化子 耦合 重整化质量 电子体 声子体 相互作用 晶体 SA声子 SO声子 Debye截止波数 线性组合算符法 拉格明郎日乘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质量粒子分布SPH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艾孜海尔.哈力克 热合买提江.依明 +1 位作者 开依沙尔.热合曼 买买提明.艾尼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62-67,共6页
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PH)方法是一种新发展起来的纯拉格朗日数值方法,其最大的优点是不需要对自由表面进行特殊处理,有利于模拟飞溅、破碎等高度非线性流。SPH方法的一个缺点是计算的时间复杂性高,因为需要大量粒子详细定义流体,使之计... 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PH)方法是一种新发展起来的纯拉格朗日数值方法,其最大的优点是不需要对自由表面进行特殊处理,有利于模拟飞溅、破碎等高度非线性流。SPH方法的一个缺点是计算的时间复杂性高,因为需要大量粒子详细定义流体,使之计算时间相应增加。在核半径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为了提高计算效率和精度提出不同质量粒子分布的方法,即在关键计算区域分布较小质量粒子,而在其它区域分布较大质量粒子。首先通过静水数值模拟,初步验证了此方法的有效性。之后,对半浸泡振荡圆筒所产生的小振幅水波进行了数值模拟。将数值模拟结果与已有的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此方法能够明显提高计算精度的同时可以节省大量计算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滑流体动力学方法 波浪 振荡圆筒 不同质量粒子 流体与结构物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中子星限制暗物质粒子散射截面
5
作者 王弋尘 缪雪丽 邵立晶 《天文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7-110,共14页
中子星可以通过重子物质和暗物质的相互作用吸积暗物质,且在一定条件下,中子星吸积的暗物质粒子可以引发自引力塌缩形成小型黑洞,生成的黑洞可能会进一步吞噬中子星.依据文献已有模型,基于以上物理过程给出了在暗物质粒子不同质量下对... 中子星可以通过重子物质和暗物质的相互作用吸积暗物质,且在一定条件下,中子星吸积的暗物质粒子可以引发自引力塌缩形成小型黑洞,生成的黑洞可能会进一步吞噬中子星.依据文献已有模型,基于以上物理过程给出了在暗物质粒子不同质量下对暗物质粒子–中子的散射截面的限制.使用弱相互作用大质量粒子(Weakly Interacting Massive Particle,WIMP)模型,并考虑暗物质粒子是玻色子的情形,讨论了暗物质粒子有无自相互作用以及有无湮灭等条件下对限制暗物质参数的影响.既考虑了已发现的两个中子星系统来给出对暗物质参数空间的限制,也考虑了两个可能存在的年老中子星来预测未来观测可能对暗物质参数空间的限制.对于考虑玻色–爱因斯坦凝聚(Bose-Einstein Condensate,BEC)的玻色子暗物质,在无自相互作用或有弱自相互作用,无湮灭或有很小湮灭截面的条件下,中子星给出的间接观测对暗物质粒子-中子散射截面的限制的强度比XENON1T直接探测实验来得更强.未来,如果在银心附近能观测到年老中子星,其观测结果可以提升模型给出的对暗物质粒子–中子散射截面的限制,从而帮助人们进一步理解暗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星:中子 宇宙学:暗物质 弱相互作用大质量粒子 暗物质粒子-中子散射截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高支高密锦纶印花质量的加工方法
6
《针织工业》 2010年第11期69-69,共1页
为防止高支高密锦纶织物弱酸性染料印花时容易产生麻点,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探讨了不同糊料和助剂对锦纶印花麻点轻重程度的影响.利用分光光度法表征,研究助剂和染料间的相互作用.使染料成为染料-助剂聚集体,来调节网框在起板时... 为防止高支高密锦纶织物弱酸性染料印花时容易产生麻点,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探讨了不同糊料和助剂对锦纶印花麻点轻重程度的影响.利用分光光度法表征,研究助剂和染料间的相互作用.使染料成为染料-助剂聚集体,来调节网框在起板时织物的表面张力,防止染料产生因微小的流动而引起的聚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锦纶织物 印花质量 高支高密 加工方法 酸性染料 分光光度法 相互作用 表面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暗物质直接探测实验现状 被引量:3
7
作者 余钊焕 陈璟锟 +2 位作者 姚道新 王青 张宏浩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6,17,共7页
综述了暗物质直接探测实验现状,并对现有主要实验的最新结果和限制进行归纳总结。有些实验已经声称找到了暗物质的疑似信号,但这些疑似信号相互矛盾,而且有些实验又将这些信号区域排除了,需要更进一步的实验才能给出确切的答案。
关键词 暗物质 直接探测 弱相互作用大质量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暗物质间接探测和对撞机探测实验现状 被引量:2
8
作者 姚道新 余钊焕 +3 位作者 蔡成丰 王青 张宏浩 方锡岩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6,18,共7页
综述了暗物质间接探测和对撞机探测实验的现状和最新进展,并对现有主要实验的最新结果和限制进行了归纳总结。自2008年以来,宇宙线正负电子谱的反常超出被多个实验组相继报道出来。尽管存在一些争议,暗物质效应是这些超出现象的一种自... 综述了暗物质间接探测和对撞机探测实验的现状和最新进展,并对现有主要实验的最新结果和限制进行了归纳总结。自2008年以来,宇宙线正负电子谱的反常超出被多个实验组相继报道出来。尽管存在一些争议,暗物质效应是这些超出现象的一种自然解释。另一方面,反质子-质子比和γ射线观测结果均未呈现反常信号,这为暗物质的性质给出很强的限制。此外,也可以通过对撞机探测实验上的零信号来限制暗物质性质。在不久的将来,AMS-02和LHC的新数据可能会为暗物质研究提供新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物质 间接探测 对撞机探测 弱相互作用大质量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粒子
9
作者 朱重远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76年第2期-,共26页
一九七四年十一月,有两个高能物理实验组宣布发现了一个质量约为3.1Gev,寿命约为10-20秒的粒子。我们知道,以前已发现的质量为2—3Gev 的粒子,寿命一般为10-23—10-24秒。可是,这个粒子,质量虽然大到3.1Gev,寿命却仍相当长。因此,这个... 一九七四年十一月,有两个高能物理实验组宣布发现了一个质量约为3.1Gev,寿命约为10-20秒的粒子。我们知道,以前已发现的质量为2—3Gev 的粒子,寿命一般为10-23—10-24秒。可是,这个粒子,质量虽然大到3.1Gev,寿命却仍相当长。因此,这个发现成了高能物理中的一件重要的事。其实,事情可以追溯到一九七○年。当时,在BNL 的一个实验组,在研究[P+Be→(μ+μ-)+任何粒子]时,发现(μ+μ-)对的不变质量分布在3—4Gev 区域有一个“肩”。但由于实验分辨率差,没有能够看出它是一个共振。以后,到一九七四年春天,丁肇中组开始在BNL 探测反应[P+Be→(e+e-)+任何粒子],由于此反应截面小,所以实验相当难。他们化了很多力量使仪器的能量分辨率比七○年的实验好得多,结果到七四年八月,已经清楚地看到,(e+e-)对的不变质量分布在3.1Gev 处有一个峰,宽度与仪器的分辨率一致,而且没有连续分布的背景。以后几个月,他们又进一步做各种试验,到十月底,已完全肯定了八月的结果,他们在十一月宣布了这个结果,并把这个粒子称之为J。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 光子 SLAC 衰变方式 分支比 质量粒子 玻色子 介子 DESY 假设粒子 中间玻色子 相互作用 强衰变 不变质量 强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基本粒子理论的研究
10
作者 岳德铨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61年第1期1-22,共22页
本文对当前基本粒子物理研究的有关问题作深入的分析。文中认为物质运动发生变化的同时,即导致与物质相关联的能量的相应集中和发散。这是基本粒子的形成和相互转化的主要根据。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基本粒子的“物质云模型”,阐明基... 本文对当前基本粒子物理研究的有关问题作深入的分析。文中认为物质运动发生变化的同时,即导致与物质相关联的能量的相应集中和发散。这是基本粒子的形成和相互转化的主要根据。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基本粒子的“物质云模型”,阐明基本粒子的构造及其主要性质。此外,并由弱作用宇称不守恒的事实,证明时间应是单向行进的。而在弱作用所及的区域,能量、冲量及冲量矩守恒定律仍然是正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粒子 电磁相互作用 复合粒子模型 相互作用 介子 核子 能量守恒定律 基本的 自旋 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IMP暗暗物质模型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何钰 林文斌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87-311,共25页
带有暗能量、具有标度不变的绝热原初扰动功率谱的冷暗物质宇宙学模型被视为标准冷暗物质宇宙学模型(ΛCDM模型)。弱相互作用重粒子(WIMPs)成为暗物质的强劲候选者。很多标准模型的扩展模型可以很自然地构造出弱相互作用的大质量粒子。... 带有暗能量、具有标度不变的绝热原初扰动功率谱的冷暗物质宇宙学模型被视为标准冷暗物质宇宙学模型(ΛCDM模型)。弱相互作用重粒子(WIMPs)成为暗物质的强劲候选者。很多标准模型的扩展模型可以很自然地构造出弱相互作用的大质量粒子。暗物质剩余丰度的标准计算表明,WIMP粒子自然满足?_(DM)h^2≈0.11的天文观测。WIMP粒子的质量较大,运动速度相对缓慢,容易聚集成团,基于WIMPs暗物质模型的数值模拟结果符合对宇宙大尺度结构的观测结果。就实验而言,目前关于暗物质的加速器或非加速器的直接/间接探测,很多都是针对WIMP粒子设计的。因此,基于WIMPs的冷暗物质模型受到了广泛重视。但ΛCDM宇宙学模型描述Mpc以下的小尺度结构时,遇到了比较严重的问题。为了缓解小尺度上出现的问题,提出不同的暗物质模型,但目前并没有确切证据足以排除冷暗物质模型。介绍了基于WIMPs的暗物质模型的研究进展,如WIMPs奇迹、数值模拟、小尺度问题、直接/间接探测,并分析了关于暗物质"冷"、"热"、"温"的区分依据,以及阐述了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物质 相互作用粒子 剩余丰度 自由流动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类黑洞的引力效应(英文)
12
作者 唐智明 王永久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2-36,共5页
讨论了弱相对论近似下黑洞引力场中重质量标量粒子的有限运动.在史瓦希场中采用边界条件σ=0,我们得到了粒子产生幅和俘获幅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黑洞 引力效应 相对论 黑洞引力场 质量标量粒子 产生幅 俘获幅 霍金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γ对撞的单顶夸克产生与Technicolor模型的检验
13
作者 王学雷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1年第1期125-125,共1页
关键词 高能物理 TECHNICOLOR模型 eγ对撞 单顶夸克 夸克质量 单色态 对称性破坏机制 HIGGS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师范大学优秀科技创新团队介绍(一)
14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F0003-F0003,共1页
“TeV物理”团队致力于粒子物理中新物理唯象学研究,主要集中于超对称物理、Top夸克物理、Higga物理及暗物质物理的研究.自2012年成立以来,团队在国际有影响力的期刊上发表SCI一二区论文40余篇;在Higgs和暗物质物理方面做出了有一定影... “TeV物理”团队致力于粒子物理中新物理唯象学研究,主要集中于超对称物理、Top夸克物理、Higga物理及暗物质物理的研究.自2012年成立以来,团队在国际有影响力的期刊上发表SCI一二区论文40余篇;在Higgs和暗物质物理方面做出了有一定影响的工作.特别是团队尝试修改最小超对称理论来解决该模型不能自然地解释LHC测量的Higgs粒子质量问题,以及大质量弱相互作用粒子作为暗物质受实验结果强烈限制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团队 河南师范大学 相互作用 超对称理论 暗物质 SCI 粒子物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统一性是人类对物质结构认识的重要方面
15
作者 沈殿忠 《社会科学辑刊》 1982年第5期34-37,共4页
在人类对于物质结构认识的历史上,总是同时存在两个方面的探索,一方面是对于物质结构的可分性的讨论,另一方面是对于物质结构的统一性的讨论。不论是对于可分性的探讨,还是对于统一性的探讨,都深化了人类对于物质结构的认识,都证明和丰... 在人类对于物质结构认识的历史上,总是同时存在两个方面的探索,一方面是对于物质结构的可分性的讨论,另一方面是对于物质结构的统一性的讨论。不论是对于可分性的探讨,还是对于统一性的探讨,都深化了人类对于物质结构的认识,都证明和丰富了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的原理。人类对物质结构的统一性的认识,不是从现代开始的。在古代,人们运用朴素直观的猜测方法,所建立的关于物质结构的学说,与其说是注重了可分性,不如说是注重了统一性。古希腊的原子论,即是力图揭示世界本原的统一性。它认为,世界万物虽然是丰富多采的,但本原、即最终的组成部分是不可分割的原子,原子经过不同的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粒子 化学元素 爱因斯坦 物质结构 统一性 引力相互作用 广义相对论 相互作用 可分性 引力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立对称性与三代费米子的统一(Ⅰ)
16
作者 万陵德 余洪伟 +1 位作者 程宝连 鲁公儒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83年第4期32-43,共12页
本文提出了一个SU(7)规范群的代大统一模型。它可容纳三代具有V—A型弱作用的通常费米子,实现了现实费米子的统一描述。模型保留了SU(5)大统一模型的部全好的结果,同时给出了夸克轻子间一些质量关系式及第一Cabibbo角。
关键词 费米子质量 夸克 三代 荷电 层子 假设粒子 流(粒子物理) 费米子 轻子 分立对称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自然科学的运动观(续)
17
作者 孙显元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Z1期73-76,共4页
运动与物质相互关系的新探索运动形式与物质形式的对应关系,说明了运动与物质的不可分割性。由于对应关系并不是严格的,因此这种说明还是很不充分的。自然科学在现代的发展。
关键词 惯性参考系 爱因斯坦 经典力学 运动质量 洛仑兹变换 伽利略变换 静止质量 相互作用 相对性原理 狭义相对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辩证思维看对称性与非对称性的矛盾
18
作者 刘李伟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2年第3期1-8,共8页
对称性与非对称性的关系是近年来引起学术界关注的一个问题。本文从辩证思维角度考察了对称性与非对称性的矛盾,认为非对称性是客观事物的一种根本属性,而对称则是在发展的阶段性上产生出来的。客观事物的自我发展过程,是由矛盾的非对... 对称性与非对称性的关系是近年来引起学术界关注的一个问题。本文从辩证思维角度考察了对称性与非对称性的矛盾,认为非对称性是客观事物的一种根本属性,而对称则是在发展的阶段性上产生出来的。客观事物的自我发展过程,是由矛盾的非对称性过渡到基本的对称性,又从基本的对称阶段跃迁到对称的自发破缺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对称性 非对称性 对称破缺 对称自发破缺 相互作用 粒子物理学 非线性作用 时间反演 电荷 不守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自然界的基本矛盾问题——兼与梁超伦同志商榷
19
作者 胡诗可 高兴华 康禹忠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8年第4期93-100,共8页
一九七八年川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一期上发表了梁超伦同志的《论自然界的基本矛盾及一般规律》一文。作者“根据客观实在和论述的需要”,提出了正质与反质是自然界的基本矛盾,并认为:“根据过去和现在的哲学与自然科学的情况来看,... 一九七八年川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一期上发表了梁超伦同志的《论自然界的基本矛盾及一般规律》一文。作者“根据客观实在和论述的需要”,提出了正质与反质是自然界的基本矛盾,并认为:“根据过去和现在的哲学与自然科学的情况来看,目前还没有这种概念。”因此,照他看来,正质与反质这对矛盾的提出,是对自然辩证法的一个“突破”。我们认为,关于自然界的基本矛盾是自然辩证法研究中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的基本原理问题。梁超伦同志努力探讨自然界的基本矛盾的热情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探讨自然界的基本矛盾是一个严肃的科学问题,论证的基本前提和主要内容在自然科学和哲学上应有充分的根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互作用 原子核 基本粒子 氢原子 电磁相互作用 物理学 基本矛盾 排斥力 物质结构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宇称问题
20
作者 岳德铨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60年第1期49-65,共17页
“宇称守恒定律”在弱相互作用下不成立,这理论及其实验证明方法,是李政道和杨振宁在1956年夏天提出的。1957年初,吴健雄加以实验证明。接着,许多科学家也都完成了类似的实验。从此,物理学上所谓的一项基本定律被打破了。1957年在美国... “宇称守恒定律”在弱相互作用下不成立,这理论及其实验证明方法,是李政道和杨振宁在1956年夏天提出的。1957年初,吴健雄加以实验证明。接着,许多科学家也都完成了类似的实验。从此,物理学上所谓的一项基本定律被打破了。1957年在美国举行的第七届高能原子核物理学年会上,物理学家们曾集中讨论宇称守恒问题。同年9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中微子 相互作用 宇称守恒定律 电磁相互作用 宇称不守恒 波函数 相互作用 奇异粒子 衰变 李政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