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大陆东部中-弱活动断层潜在地震最大震级评估的震级-频度关系模型 被引量:36
1
作者 闻学泽 徐锡伟 +1 位作者 龙锋 夏彩芳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36-253,共18页
中国大陆东部中-弱活动断层小区的震级-频度关系符合特征地震模式,其指数函数部分(即G-R关系)的最大截距震级a/b明显偏小于当地的特征震级MC。为了能利用参数a/b间接估计断层小区潜在地震的最大震级,文中发展了综合历史与现代地震资料... 中国大陆东部中-弱活动断层小区的震级-频度关系符合特征地震模式,其指数函数部分(即G-R关系)的最大截距震级a/b明显偏小于当地的特征震级MC。为了能利用参数a/b间接估计断层小区潜在地震的最大震级,文中发展了综合历史与现代地震资料建立断层小区长期震级-频度关系的方法,计算出130个断层小区按t=500a归算的G-R关系参数at/b值。分析表明,断层小区已发生的最大地震震级Mmax与at/b值呈正相关,且随着at/b值的增大,最大地震震级Mmax的上限呈现较平整、单调上升的特点。已基于这种特点分别建立起华北、华东—华中、华南与东南沿海三大区域的最大地震震级上限Mmu-at/b值关系的3个经验公式,作为利用at/b值估算断层小区潜在地震最大震级的经验模型。文中应用新发展的方法与模型估计了若干断层小区的潜在地震最大震级。研究还揭示出中-小震群、余震和触发型地震序列、人为诱发地震等现代异常地震活动以及最小完整性震级的确定等均对断层小区的at/b值计算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弱活动断层 断层小区 G-R关系 潜在最大地震 震级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云港市主要断裂活动性研究
2
作者 张建民 王志才 +5 位作者 付俊东 王冬雷 夏暖 王凯 许洪泰 王雷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8-109,共12页
采用地质地貌调查、高精度浅层地震反射波法及折射波法探测、跨断层钻孔联合地质剖面探测和年代测试等多种方法对连云港市主要断层开展了探测工作。利用高质量的第一手资料,对海州-韩山断裂(F_(1))等3条代表性断裂的第四纪活动性进行了... 采用地质地貌调查、高精度浅层地震反射波法及折射波法探测、跨断层钻孔联合地质剖面探测和年代测试等多种方法对连云港市主要断层开展了探测工作。利用高质量的第一手资料,对海州-韩山断裂(F_(1))等3条代表性断裂的第四纪活动性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北北东向海州-韩山断裂(F_(1))和北东向烧香河断裂(F_(3))是早第四纪断裂,而北西向南城-新浦断裂(F_(8))是前第四纪断裂。连云港地区和山东半岛具有类似的地震构造背景,属于中国东部第四纪构造弱活动区,第四纪断裂活动较弱,地震活动水平也低,区内历史破坏性地震记录仅有一次1495年的连云港海州4?级地震。6级及以上地震活动主要集中于区内西侧北北东向郯庐断裂带和东侧南黄海盆地。按照构造类比原则,区内具有发生5级左右地震的可能。值得注意的是,来自外围的郯庐断裂带及南黄海盆地的强震对于区内影响大于本地地震,特别是1668年郯城8?级地震对研究区地震烈度影响达Ⅷ度。因此,在连云港市防震减灾工作中应综合考虑本地5级左右地震以及外围强震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活动 活动断层探测 构造弱活动 第四纪 连云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弱地震活动区评定最大潜在地震的原则和方法 被引量:2
3
作者 陈家庚 鄢家全 +1 位作者 胥广银 郝玉芹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20-228,共9页
本文针对弱地震活动区,提出了评定最大潜在地震的5项原则和方法,并以四川盆地为例论证其适宜性。本文所述的原则和方法不仅有明确的地质构造依据,而且充分考虑了地质学方法和地震学方法的互补性。这对于推进工程地震研究、更为合理地评... 本文针对弱地震活动区,提出了评定最大潜在地震的5项原则和方法,并以四川盆地为例论证其适宜性。本文所述的原则和方法不仅有明确的地质构造依据,而且充分考虑了地质学方法和地震学方法的互补性。这对于推进工程地震研究、更为合理地评定弱地震活动区的设计地震动参数是有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活动 最大潜在地震 发震构造 弥散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雅鲁藏布江断裂带昂仁段晚第四纪活动证据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彦宝 陈立春 +2 位作者 王虎 曾蒂 刘成龙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91-1104,共14页
雅鲁藏布江断裂带是青藏高原南部一条规模巨大的近EW向大地构造边界,其经历了长期的构造演化,一直是地学界关注的热点。已有资料大多认为青藏高原南部地区现今的构造活动以近SN向的裂谷系为主,近EW向的雅鲁藏布江断裂带仅在东构造结部... 雅鲁藏布江断裂带是青藏高原南部一条规模巨大的近EW向大地构造边界,其经历了长期的构造演化,一直是地学界关注的热点。已有资料大多认为青藏高原南部地区现今的构造活动以近SN向的裂谷系为主,近EW向的雅鲁藏布江断裂带仅在东构造结部位的鲁朗一带发现有全新世活动的迹象,而米林以西段的最新活动主要发生在早、中更新世。近年来,在沿该断裂带日喀则以西段的调查过程中,在昂仁错一带发现多个断层断错晚第四纪地层的剖面,显示其晚第四纪以来仍有断错地表的活动,但活动遗迹延伸较短。综合分析认为,在区域SN向裂谷的构造环境中,被裂谷系分割的近EW向雅鲁藏布江断裂带可能具次级构造调节作用,从而表现出相对较弱或局部的断错地表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鲁藏布江断裂带 昂仁段 晚第四纪 弱活动 藏南裂谷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块体中北部中强地震前弱震活动统计特征研究
5
作者 马禾青 盛菊琴 +2 位作者 赵卫明 任雪梅 金春华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78-385,共8页
对于青藏块体中北部1970~2003年间震前弱震记录情况较好的5级以上地震,通过4个基本不相关的参数———地震时间集中度参数Ct、地震空间集中度参数Cd、η值和弱震频次等刻画震前地震的时空集中分布特征以及地震活动的增强与异常平静。... 对于青藏块体中北部1970~2003年间震前弱震记录情况较好的5级以上地震,通过4个基本不相关的参数———地震时间集中度参数Ct、地震空间集中度参数Cd、η值和弱震频次等刻画震前地震的时空集中分布特征以及地震活动的增强与异常平静。通过对计算结果的分析研究,得到青藏块体中北部5级以上地震前,弱震活动的频次往往会出现升高或降低,强度也往往会出现明显增强,并经常会伴随着随时、空集中分布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块体中北部 活动 统计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遥感在杭州活断层探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6
作者 张微 陈汉林 +2 位作者 李启敏 程晓敢 姚琪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0-14,共5页
详细探查城市及其周边地区的活断层,对于城市的防震减灾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卫星遥感技术可在活断层探测中发挥重要作用。以杭州地区为例,系统介绍了提取第四纪松散沉积物覆盖区域的隐伏活断层信息流程和方法。结果证明,在弱活动... 详细探查城市及其周边地区的活断层,对于城市的防震减灾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卫星遥感技术可在活断层探测中发挥重要作用。以杭州地区为例,系统介绍了提取第四纪松散沉积物覆盖区域的隐伏活断层信息流程和方法。结果证明,在弱活动构造地区,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进行活断层探测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断层 遥感 第四纪 弱活动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宁市活断层地震构造模型初步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田勤俭 李智敏 +1 位作者 张军龙 任智坤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11-319,共9页
在西宁市城市活断层探测的基础上,对城市活断层与地层褶皱变形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认为湟水河断层和NW向的湟水河北岸断层为背斜顶部张性断层,南川河断层为褶皱不均匀变形形成的横向撕裂断层,北川河东岸断层为向斜核部或翼部发育的挤压断... 在西宁市城市活断层探测的基础上,对城市活断层与地层褶皱变形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认为湟水河断层和NW向的湟水河北岸断层为背斜顶部张性断层,南川河断层为褶皱不均匀变形形成的横向撕裂断层,北川河东岸断层为向斜核部或翼部发育的挤压断层。并根据褶皱变形平衡剖面和重力资料反演,推测了褶皱变形滑脱面深度,初步建立了西宁市城市活断层的地震构造模型。依据地震构造模型,对城市活断层的发震能力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活断层 弱活动断层 地震构造模型 地震危险性 西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3年内蒙古巴林左旗M_S5.9地震发震构造 被引量:12
8
作者 杜龙 周本刚 王明明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3-131,共9页
2003年8月16日内蒙古巴林左旗MS5.9地震在大兴安岭地区显得较为突出,为该区有记载以来的最高震级地震,突破了以往我们对这一地区地震构造背景的认识。地震发生后,相关考察报告与研究文献对于其发震构造的认识存在分歧。本项研究基于对... 2003年8月16日内蒙古巴林左旗MS5.9地震在大兴安岭地区显得较为突出,为该区有记载以来的最高震级地震,突破了以往我们对这一地区地震构造背景的认识。地震发生后,相关考察报告与研究文献对于其发震构造的认识存在分歧。本项研究基于对该地震相关的地震学资料的收集,结合震区及邻区的航卫片判读,通过野外地质地貌调查,发现了NW向水泉子沟-天山口断裂的存在。初步认定该断裂长度为60km,其中,该断裂西北段即水泉子沟-西山湾段的活动时代相对较新,断错地层年代为距今498±49ka,断层泥ESR样品的测试年龄为距今325±32ka。综合此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解、震害分布特征以及余震序列等研究结果,推断水泉子沟-西山湾段为该地震的发震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林左旗地震 发震构造 大兴安岭断块隆起区 中强地震 弱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