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丘陵油田特低渗透率弱挥发性油藏水驱开发效果分析
1
作者 刘曰强 梁文发 +2 位作者 王谦 阳兴华 陆熠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6年第4期51-52,68,共3页
针对西山窑组弱挥发性特低渗油藏特点,采用正方形五点法面积井网、早期注水保持地层压力开发方式,注采井网方向与最大主应力方向成40°夹角,利用油藏工程、数值模拟方法确定了该油藏地层压力保持水平为原始压力的0.93倍,初期采用1.... 针对西山窑组弱挥发性特低渗油藏特点,采用正方形五点法面积井网、早期注水保持地层压力开发方式,注采井网方向与最大主应力方向成40°夹角,利用油藏工程、数值模拟方法确定了该油藏地层压力保持水平为原始压力的0.93倍,初期采用1.2以上的注采比,注水系统压力为35 MPa等开发技术界限。开发过程中不断完善井网和注采关系,采取多种综合调控措施,控制微裂缝开启和含水上升速度,注水后81%油井见效,油藏水驱储量动用程度70%左右,地层压力保持在原始压力的0.9倍以上,油藏以2%采油速度稳产6 a,取得了较好的水驱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低渗透率 弱挥发性油藏 注水保压 综合调控 水驱效果分析 西山窑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滞后效应的海上弱挥发油藏周期注水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黄建廷 潘广明 +2 位作者 吴金涛 张彩旗 屈继峰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2-117,共6页
针对海上弱挥发油藏的特点,以毛管滞后和相渗滞后理论分析为基础,结合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开展该类油藏长期衰竭开发后注水策略的研究。结果表明,若不考虑相渗曲线滞后和毛管力滞后,后续注水开发预测采收率结果将分别偏大和偏小,与实际不... 针对海上弱挥发油藏的特点,以毛管滞后和相渗滞后理论分析为基础,结合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开展该类油藏长期衰竭开发后注水策略的研究。结果表明,若不考虑相渗曲线滞后和毛管力滞后,后续注水开发预测采收率结果将分别偏大和偏小,与实际不符;与常规注水相比,周期注水能够提高采收率1.1个百分点,其增效油沿注采方向呈现"三区两带"特征,分别发育水富集区、滞水排油带、油富集区、滞油排气带以及次生气顶区;为减小次生气顶影响,长期衰竭开发后的注水策略包括强化注水和周期注水2个段塞,强化注水转周期注水的时机为地层压力恢复至泡点压力,周期注水阶段最优半周期为2个月;油田由衰竭开发转注水开发后,年产油综合递减率由20.8%改善为-12.7%,开发效果变好。考虑滞后效应制订的双段塞注水策略能够提高采收率18.3个百分点,可为弱挥发油藏的高效开发提供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管力滞后 相渗滞后 弱挥发性油藏 周期注水 注水策略 渤海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